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企业家档案(1978-2008)
内容
试读章节

荣毅仁简介:荣毅仁(1916-2005),男,江苏无锡人。1979年组建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1986年底,被美国《幸福》半月刊评为世界50名知名企业家之一,是建国后国内企业家跻身世界知名企业家行列的第一人。1993年3月至1998年3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2005年10月26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在新华社发布的荣毅仁逝世的消息中,称他为“中国现代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卓越的国家领导人,伟大的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战士”。

江苏无锡,江南水乡,明末清初以来一直是中国工商业的繁华兴旺之地。兴起在这里,足迹遍及上海、江浙乃至全国和全世界的荣氏家族,上至荣毅仁先生的爷爷荣熙泰、伯父荣宗敬和父亲荣德生,下至他的儿子荣智健,四代相替,是中国工商业界的杰出代表,见证了近现代中国工商业的整个发展过程。荣氏家族历来不乏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色资本家、中国首富的“头衔”,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说:“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固守稳健、谨慎行事、决不投机”,这是爷爷荣熙泰留给后代的经商祖训。荣家后代一直以这句话来警戒自己,并因此在商场上建立了良好的信誉。1949年,国民党政权倒台前夕,上海产业界人士纷纷迁资海外,而荣毅仁父亲的荣德生“生平未尝为非作恶,焉用逃往国外?”坚决留在大陆,体现了对共产党的高度信任和崇高的爱国情结。

1938年,年仅弱冠的荣毅仁开始辅佐父亲经营庞大的家族企业。身为商人及资本家的他,更多地体现了中国民族资本家“实业报国”的理想追求。他处处以国家的利益为重,1954年向上海市政府率先提出将他的产业实行公私合营,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1957年他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并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

“文革”中,荣毅仁也受到严重冲击,但他作为民主党派人士坚持对共产党的信任。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为了探索国际经济合作之道,在邓小平的支持下,于1979年10月成立了一个直属国务院的CITIC投资机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邓小平以三顾茅庐之礼数,聘请荣毅仁来当首任总裁。

在邓小平亲自允诺的“全权”负责的前提下,昔日荣少爷的实业热情在白发苍苍的年龄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国家一时难以巨额投资,荣自掏腰包1000万,先期启动。

中信公司开创了太多中国第一,为改革开放的路径不停摸索实验:第一次在外国发行债券;第一个开展国际租赁业务;第一个经营房地产业务;第一个涉足国际商用卫星通信事业;第一个开展国际经济咨询业务……

荣毅仁不遗余力网罗人才,聘请到为中美建交立下汗马功劳的前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为顾问,成为脍炙人口的美谈。

CITIC的触角伸向各个领域,具有银行、贸易公司、法律、会计事务所等各项功能,涵盖贷款、进出口贸易、咨询、国际投标代理等业务,在国际经济合作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首先是发行海外债券。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22项重点工程中的大项目——江苏仪征化纤工程,因投资不足准备下马。中国急需化纤产品,此项目下马损失难以预料。纺织部找到中信公司寻求帮助,中信公司经慎重研究,提出了向海外发行债券的办法。1981年2月,中信公司成功地在日本发行了100亿日元的债券。今天各种企业债券纷纷上市,人们对此已习以为常,而当时中信的这一举动,一度引起过争议,习惯于“既无外债,又无内债”的封闭式思维的人们,对此确实难以理解。一些思想较为保守的人,也不赞同债券利率高于一般政府贷款和进出口贷款,说中信干了一件赔钱买卖。但事实胜于雄辩,仪征化纤厂以突出的效益证明中信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次集资创举被称为“仪征模式”。

中信公司以后数年问先后在日本、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香港等地发行了多次不同币种的债券。仅1984年一年就在海外成功地发行四次债券,共发行300亿日元、3亿港元和1.5亿西德马克的公募债券以及1亿美元债券,为中国工业化争取到了宝贵的资金援助。

在对外发行债券的同时,中信公司大胆地开拓租赁业务。1981年,中信与北京机电公司、日本一家公司共同筹建租赁公司,为北京市的“北京”和“首都”两家出租汽车公司从日本租赁汽车各二百辆,中信公司帮助出租车公司解决外汇问题,汽车公司则付人民币。尽管这一计划初提出时被一些人指责为变相进口,但在不到两年时间,两家出租公司所租赁来的汽车就赚回了所付的全部资金。自此以后,租赁业务在中信大张旗帜,甚至发展成为其一大重要的业务系统。该系统包括:中国租赁有限公司,与外资合作经营的中国东方租赁有限公司,中信实业银行的租赁部等。

20世纪80年代后期,CITIC发动了“收购香港”之战。1987年1月16日,香港CITIC决定收购国泰航空12.5%的股权。其后,又收购港龙航空38.3%的股权,取得香港电信公司20%的股权。香港媒体一片惊呼:中国赤色资本家荣毅仁“收购香港”。实际上,当时投资于香港的中国资本系统企业已超过1千家,其投资总额超过250亿美元,遥遥领先日本120亿美元加上美国70亿美元的投资总和,而其中2/3以上是以CITIC为首的华润集团、光大实业、中国银行、招商局、中国旅行社等大陆系统资本所占有的。

1993年,荣毅仁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他手下的中信已经由最初的十几个人发展到3万多人,共创办了中信实业银行等13个直属公司、7个直属地区子公司、6个下属公司、7个直属海外子公司,公司总资产已超过800多亿元人民币,发展成为国际上著名的跨国集团。而今天的中信,已成为拥有总资产’7000亿元、净资产483亿元的大型企业集团。

荣毅仁创建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为中国打开了第一个对外开放的窗口。美国《财富》评选本世纪“世界五十知名企业家”时对他的评价:“他是振兴工业强有力的人物”,“他代表了重要的趋势”。荣毅仁俨然成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和晴雨表。

今天,荣毅仁先生的爱国精神仍在中信集团继续传承并发扬广大。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发生后,中信集团总部和40余家所属机构及广大职工踊跃向地震灾区捐款。截至5月16日,中信集团累计捐款5448万元人民币。除此之外,荣毅仁先生的长子、中信泰富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荣智健先生个人出资,以“荣毅仁基金会”的名义,向四川地震灾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都江堰市各捐款1000万港元。

编者点评:资本也许是残忍和罪恶的,但资本家却是有精神和道德高度的。荣毅仁先生“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的格言,将他的资本家身份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紧密结合了起来,他开辟的对外开放的窗口使整个中华民族受益匪浅。

P1-4

后记

全国大型企业(家)系列丛书《中国企业家档案(1978-2008)》就要付梓出版了。当此之时,我是抚案沉思,感叹万千。

首先要说的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涌现出的企业家千千万万,企业家的情况也是千差万别,靠这少得可怜的200个“名额”是远远不能“装下”所有企业家的。我们的选择虽有“顺手牵羊”和“随手拈来”的随意,但更有力争包罗各个层面的全面与公正,同时也更希望达到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其他的一些企业家,只好放下以后再编入了。

采写、编纂和出版《中国企业家档案》系列书籍,是构建和谐社会、构建企业(家)创业和发展的和谐环境的崇高事业,是企业(家)自己乃至全社会的崇高的公益事业。为企业家服务是我们的创作宗旨。今后,我们将接着出版《中国企业家档案》的编年卷、地方卷和行业卷,一本愚衷、一往无前地将这一事业进行到底。

衷心感谢中国文联出版社的领导及编辑人员的大力支持和辛勤劳动;感谢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中国企业报社及中央财经大学中国发展和改革研究院的领导;感谢山西乡宁煤焦集团董事长张富义、山西泫氏铸工集团董事长朱文斌、四川达州长江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余长江、山西能源产业集团董事长张亮、山西永红经贸有限公司董事长贺永红及弟弟贺育红、四川米易兴辰钒钛铁合金有限公司董事长雷在荣、铁三院集团内蒙古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总经理穆文光、山西王氏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三狗、山西侯马鑫昌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惠民等企业家朋友的大力支持。他们将全体企业家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热心相助这一公益事业,高尚品德和情操令人敬佩和感动。

由于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望广大读者朋友多提意见。

仅以此作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一份礼物吧!

主编 晋珀

2008年11月

目录

序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生存与发展报告(晋珀)

第一部:中国企业家之红色档案·企业公民(排名以时间为序。开始于企业家的创业上任和慈善之始,截止于2008年抗震救灾。)

001.荣毅仁:开启中国对外开放的第一个窗口(1979)

002.李嘉诚:中华慈善奖“终身荣誉奖”第一人

003.邵逸夫:慈善老人101岁

004.吴仁宝:新农村建设带头人(1979)

005.周冠五:“乔厂长”上任(1979)

006.陈春先:中关村第一人(1980)

007.张永全:“钢铁人”的慈善柔情(1980)

008.李兆基、李家杰父子:富豪的慈善信仰(1982)

009.王永民:把中国带入信息时代(1983)

010.钱月宝:当代“阿庆嫂”(1983)

011.廖泽云:仁心仁怀

012.柳传志:中国IT业的“教父”(1984)

013.张瑞敏:真诚到永远(1984)

014.格里希:新中国第一位“洋厂长”(1984)

015.侯立尊:架起慈善的“金桥”(1985)

016.汪海:为共产党做一辈子鞋匠(1986)

017.储吉旺:永不褪色的军旅儒商(1986)

018.王西林:圣地慈善家(1987)

019.米恩华:503个孤儿一个爹(1988)

020.李景荣:“慈善快乐”(1988)

021.李春元、李海仓、李兆会:祖孙三代,慈善世家(1989)

022.段永平:“股神”慈善家(1989)

023.杨国强、杨惠妍:慈善父女(1990)

024.强巴遵珠:雪域高原慈善第一人(1990)

025.黄仲咸:“做人最重要的是爱国爱乡!”(1990)

026.李玉兰:小老板,大慈善(1990)

027.许健康: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1990)

028.林贤友:架起慈善“大陆桥”(1990)

029.黄如论:一代首善(1991)

030.林圣雄:希望工程捐款“状元”(1991)

031.尹明善:永葆感恩之心(1992)

032.罗淑兰:爱心妈妈(1992)

033.李长增:打造中国最大的特种纸生产基地(1993)

034.李生祥:“面佛”行善(1993)

035.杨卓舒:教育慈善家(1993)

036.蓝勇:不能让犯罪成为“世袭”(1993)

037.杜双华:汶川抗震首捐一亿元(1993)

038.古润金:天下为公(1994)

039.陈光标:一个“有良知,有感情”的企业家(1996)

040.李金元:做好企业公民(1997)

041.余长江:使城市的人居环境更优美(1998)

042.张祥青:“地震孤儿”要建“震不垮的学校”(1998)

043.牛根生:捐股第一人(1998)

044.贺一诚:将澳门和大陆紧密相联(2000)

045.王永庆、王永在:慈善是财富最终目的(2001)

046.袁仁国:用生命“酿造”茅台(2003)

047.潘刚:中国乳业少帅(2004)

048.张亮: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经营国企(2005)

049.戴俊:舍己救人英年逝(2007)

050.宣为民:一心为民(2007)

第二部:中国企业家之金色档案·创业灵感(排名以创业时间为序)

001.李海仓:向看门大爷学做肥皂(1978)

002.鲁冠球:“钱潮”牌“万向节”(1979)

003.郭培基、刘桂仙夫妇:中国个体餐馆第一家(1980)

004.王三狗:有“诚”无恐(1980)

005.靳玉群:靠山“吃”山(1981)

006.陈丽华:“舍”“得”之间写人生(1982)

007.年广久:由“傻子”到中国第一商贩(1983)

008.张红军:煮酒论英雄(1983)

009.周晓光:货郎担挑起饰品王国(1985)

010.张茵:中国的“阿信”(1985)

011.王玉锁:骑着自行车卖液化气(1986)

012.邱淦清:“舞动”连衣裙(1986)

013.陶新康:从一株小树看到整个森林(1986)

014.吴炳新:由癌症患者到三株舵手

015.宗庆后:创业靠“感觉”(1987)

016.李兴浩:卖冰棍、修空调和造空调(1987)

017.潘石屹:另类富豪

018.荣海:“不到黄河心不死”(1988)

019.远勤山:“千里走单骑”(1988)

020.刘长乐:永远的“弱势者”(1988)

021.徐勇水:好客掘得“第一桶金”(1988)

022.左宗申:由残摩“腾飞”(1989)

023.史玉柱:不倒的“巨人”(1989)

024.丁磊:“思考”的技巧(1990)

025.尹爱萍:中原淑商(1990)

026.虞劲松:单拐擎“霞飞”(1990)

027.陈泽民:中国速冻食品之父

028.南存辉:修别人的鞋想自己的路(1991)

029.张根发:从爆米花到汽车安全气囊(1991)

030.严介和:“洞里淘金”(1992)

031.秦英林:“猪倌”富翁(1992)

032.严琦:一则消息“筑”起陶然居(1992)

033.祝义才:“下海”摸“大鱼”(1992)

034..薛勇:小小烟头,可以“燎原”(1993)

035.俞学文:由“猪倌”到“茶王”(1995)

036.马云:芝麻开门!(1995)

037.杨宗义:从送货郎到IT精英《1995)

038.雷在荣:站在垃圾堆上的富翁(1996)

039.王琼:从下岗女工到肥中之王(1996)

040.李书福:私企造车第一人(1997)

041.尹同耀:造中国人自己的汽车(1996)

042.马化腾:“QQ帝国”缔造者(1998)

043.吴立杰:学生大老板(2002)

044.江琳:纤腰“娆”出大乾坤(2002)

045.顾青:一见钟情“久久丫”(2002)

046.刘琦开:我们在自由自在地生长(2003)

047.刘颖:热“吻”财富

048.李妍玫:“追逐”太阳(2003)

049.刘伟红:小麻花“拧”成大品牌(2004)

050.晏琳:“掉渣儿”烧饼皇后(2005)

第三部:中国企业家之灰色档案·记忆沉思(排名以时间为序)

001.邹凤楼:晚景凄凉(1978)

002.步鑫生:成也政治,败也政治(1980)

003.温州“八大王”:民营经济黎明前的黑暗(1982)

004.邓韶深:国企改革第一个食“河豚”者(1983)

005.马胜利:中国承包第一人(1984)

006.王淑琴:一个沉痛时代的开始(1988)

007.褚时健:具有争议性的悲剧企业家(1997)

008.俞敏洪:“留学教父”两次遭绑架(1998)

009.涂景新、王慧艳夫妇:不幸中的万幸(1999)

010.卢文庆:惨死闹市护国资(2001)

011.丁遐、徐建平:不该发生的夫妻怨情(2002)

012.李经纬:“魔水”之父,“晚节”不保?(2002)

013.李海仓: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遇刺(2003)

014.刘启闽:幸免于难的国企老总(2003)

015.周祖豹:合作纠纷引发命案(2003)

016.陈世贤:赌场内惨遭劫杀(2003)

017.朱云龙:抑郁自缢而死!(2003)

018.孙大午:悲壮的中国农民英雄(2003)

019.李刚:在报复杀人案中遇难(2003)

020.刘恩谦:家中遇刺(2003)

021.乔金岭:屈死不告状(2003)

022.郁博文:命丧哥们手!(2003)

023.惠金根、杜世春:生死冤家(2003)

024.戴国芳:社会转型期的“祭品”(2004)

025.姜英武:好赌、好色遇害(2004)

026.耿为民:会女“网友”遭遇陷阱(2004)

027.周青山:熟睡中被人杀害(2004)

028.谢先国:“饮料大王”家中被砍惨死(2004)

029.彭玉龙:浮尸湘江(2004)

030.孟小强:家门口左臂被砍断(2004)

031.王均瑶:积劳成疾,英才中殇(2004)

032.赵恩龙:挣断生命的“枷锁”(2005)

033.徐凯:不堪感情、工作压力而自缢(2005)

034.周锦新:惨死于闹市街头(2005)

035.云全民:个人恩怨遭绑杀(2005)

036.朱山:被女“网友”连刺13刀惨死(2005)

037.苗建中:抑郁自缢扩张路(2005)

038.北京建筑工程研究院:原院长书记双双遇刺(2006)

039.严宝龙:一代“船王”死于“内鬼”(2006)

040.裘祖贻:为“问题”欣弗而自杀(2006)

041.李宝玉:被“侄儿”劫杀(2006)

042.刘显宏:染指他人老婆惹杀身之祸(2007)

043.郑慈太:丧命“情人”手(2007)

044.闫文慧:2007北京第一绑架大案(2007)

045.张树鸿:“中国加工”的尴尬代价(2007)

046.张孝国:娱乐城遭对手雇凶枪杀(2007)

047.段民乾:心理压力巨大而自杀

048.魏东:投资精英跳楼中殇《2008)

049.王石:难过的“捐赠门”(2008)

050.朱吉光、郑亚津、庞贵雄:在“危机”中离去!

第四部:中国企业家之黑色档案·警钟长鸣(以案发时间为序)

001.禹作敏:中国第一“庄主”(1993)

002.谢鹤亭:广东第一贪(1995)

003.杜定欢:“私飞”死亡路(1998)

004.朱小华:被不法港商击倒(1999)

005.瞿兆玉:“一只鸭子一年的利润相当于生产两台彩电”(1999)

006.周长青:陕西省建国以来最大贪污犯(2000)

007.牟其中:从“大陆首富”到“大陆首骗”(2000)

008.热比娅:从新疆首富到叛国者(2000)

009.赖昌星:世纪大“私枭”(2001)

010.邬桂华:雇凶杀人吞国资(2001)

011.刘晓庆:偷漏税“明星”(2002)

012.高严:“电老虎”“触电”(2002)

013.王雪冰:“善建者行,违规者罪”(2002)

014.仰融:国有资产的鲸吞者(2002)

015.梁耀华:走私遭遇死刑(2002)

016.段晓兴:“轻微罪,免于刑事处罚”(2003)

017.蒋艳萍:中国性贿赂第一人(2003)

018.吴志剑:涉嫌诈骗1亿元(2003)

019.胡志标:少一趟程序=7年牢狱之灾(2003)

020.杨斌:“中国第二富豪”落马(2003)

021.劳德容:女董事长59落马(2003)

022.艾克拉木·艾沙由夫:人间蒸发的黑富豪(2003)

023.胡启能:追求“红、黄、黑”判死刑(2003)

024.刘涌:沈阳黑帮老大(2003)

025.李耀祺:贪污腐败犯罪被判死刑(2003)

026.姜和平:纸业大蛀虫(2004)

027.郑洪钧:蚍蜉撼大树(2004)

028.余振东:被枕边风吹倒(2004)

029.陈凯:涉嫌黑毒黄被判死刑(2004)

030.吕宗大:“恋幼”恶棍被枪决(2004)

031.周正毅:漠视“规则”陷囹圄(2004)

032.葛君明:如果能对弱者宽容些……(2004)

033.王廷江:大闹机场为哪般?(2004)

034.侯建军:酒后驾车故意杀人(2005)

035.陆炳乾:杀人百万买伪证(2005)

036.袁宝:雇凶杀人获死刑(2006)

037.郭台铭:机器“罚”工人站12小时(2006)

038.顾雏军:市场禁入第一人(2006)

039.张海:大邪大鳄{2007)

040.胡建平:老总豪赌国企倒闭(2007)

041.衡庭汉:黑心肠黑手段黑砖窑(2007)

042.陈同海:“每月交际一二百万算什么!”(2007)

043.侯振润:打死记者罪难逃(2007)

044.董苏皖:贪腐交加失晚节(2007)

045.桑粤春:“红顶”涉黑判死刑(2006)

046.王东海、王宏亮:“12·5”特大矿难夺走105名矿工生命(2007)

047.吴天喜:“采阴补阳”判死刑(2008)

048.刘益良:枪杀协警,暴力垄断市场(2008)

049.宋建平:山西国企第一贪(2008)

050.张茵:血汗工厂,港企之耻?(2008)

序言

一、企业家史书主角的缺位和错位:一个严重的问题

“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一九七八年,我们党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胡锦涛:党的十七大报告)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就是中国人民“无论白猫黑猫逮住老鼠就是好猫”、摆脱姓资姓社的困扰、摆脱左倾思想的影响、确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全方位解放思想的三十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确立“三个有利于”标准、不断探索顽强奋进的三十年;就是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民营个体企业异军突起、各种所有制经济同台竞技各领风骚的三十年;就是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提高、国家国际地位显著提高的三十年;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取得辉煌业绩的三十年!

改革开放一个最伟大和最显著的标志,就是一支生气勃勃的企业家队伍的诞生与壮大,他们领导的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建设的生力军。

三十年来,国有企业始终是共和国的“长子”,掌控着国家的经济命脉。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国有企业的活力大大增强,在国际市场上大显身手;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的出现与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一大突出特点和成绩,他们来之于农民自身发展的需求和国有企业抓大放小改革的需要,是国有企业极为有益的补充,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据统计,2004年,仅仅国内500强企业其产值就达到89935亿元,占全国国民总产值的77.04%;300万户民营企业年产值2万亿元,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7%。两项合起来,就占到全国的94%!(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年鉴》2004年卷)

名正言顺。从某种意义和程度上来讲,企业家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企业的成绩就是企业家的成绩。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国家和整个社会对企业家的认可度日益提高,国家和整个社会也通过各种方式给予优秀企业家以崇高的荣誉。

1979年3月,中国企业管理协会成立。这是中国最早的企业家之家。1999年,它更名为中国企业联合会,亦称中国企业家协会。

1988年,汪海、马胜利、冯根生、邹凤楼、尚海涛、李华忠、陈祥兴、孟祥海、朱毅、杨其华、周冠五、齐心荣、殷国茂、徐有泮、应治邦、于志安、黄春萼、邢起富、陈清泰、霍荣华等20人荣获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这是第一次以“企业家”称号公开表彰企业家。

1991年农业部首次评选、表彰了500名乡镇企业家,其中51名优秀乡镇企业家,在国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

2005年3月20日,在首都企业家俱乐部成立20周年的庆祝活动上,著名经济学家,原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名誉会长袁宝华同志就充满激情地喊出了“企业家万岁!”的响亮口号。(2005年3月22日《中国企业报》)

同时,全国各地各行业各种类型的企业家协会纷纷成立,各种企业家的荣誉也是五彩缤纷,更多的优秀企业家获得“五一劳动奖章”,当选劳动模范、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并进入政界当选各级党和政府的领导入……他们不仅经营企业闯荡市场,而且管理社会,参政议政。

中国的企业家已经成为社会和历史的主角之一。

但是,纵观社会全貌,企业家的状况尤其是其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仍有许多地方稍差人意。

笔者是致力于企业家报告文学的采访与创作的。近10年来,笔者采写了数十篇企业家报告文学作品,于2002年出版了个人报告文学专集《国力基柱——世纪之交的中国优秀企业家大传(第一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6,书号:ISBN7-109-07714-4)。

这也是国内第一部企业家报告文学作品专集。

关于企业家报告文学的概念、兴起与创作实践的学术问题,笔者已经在自撰的论文《构建企业(家)创业与发展的和谐社会——浅谈企业(家)报告文学的新兴与发展》(见2006年7月27日《中国贸易报·中国模式》)作了初步探索。因不是本篇序言所涉及的主要话题,从略。在此笔者想说的是,我国历代都有注重撰史的优良传统,史书的主角即是历史的主角。但是,翻阅《史记》以来2000多年的各类史书,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公侯伯子男生末净旦丑等等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科学家,甚至逆子奸臣、红楼歌伎,“你方唱罢我登场”,比比皆是,但是几乎看不到企业家的影子。

这样的说法是从报告文学创作的角度出发的,因为报告文学是撰写史书的基本体裁之一。《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而这一纪传体即是报告文学,它开创了我国史学创作的新时代,为此后的2000多年正史编纂的典范。特别是其中的人物传记,本身就是今天的报告文学最常用的手法。其中的许多篇章,比如《鸿门宴》、《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等,既有历史的真实,又有文学的生动,在民间也广为流传,被鲁迅先生称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但是,在凡一百三十篇的《史记》中,仅在第一百二十九卷《货殖列传·第六十九》中对范蠡等商人(当时还远远谈不到企业家的概念)有只言片语的描述。

《史记》之后历代史书也大体如此。

即使建国以后,记述企业(家)的报告文学作品也是寥寥无几。

作家出版社1997年第二版《中国报告文学精品文库(1924-1993)》中,共收录了自1924年到1993年70年间的47篇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其中的企业(家)报告文学作品仅仅有6篇,它们分别是:李若冰于1954年11月、1957年9月和11月连续采写的《柴达木手记》,魏钢焰1963年4月写的《红桃是怎样开的?——记党的忠实女儿赵梦桃》,1979年柯岩的《船长》,1980年3月程树榛的《励精图治》,1983年9月肖复兴的《生当做人杰》,1993年初邢军纪、曹岩的《商战在郑州》,1994年杨守松的《拓荒牛——中国地产之王骆锦星》。

在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编选的《1996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2000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2002年中国报告文学精选》中,共收集24篇作品,竟没有一篇属于企业家报告文学!

由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协会副会长傅溪鹏编选的《2003年中国报告文学年选》和《2004年中国报告文学年选》,共收集了41篇优秀报告文学作品,其中只有张春雷的《宝山》属于此类(文中描述的是关于宝钢建设的事)。

中国作家协会及其下属的中国作家出版社和中国报告文学协会,是中国报告文学的主管机构。他们编选出版的相关书籍,在这方面具有极大的权威性。

应该说上述的企业家报告文学作品还是有缺陷的。主要是它们没有回归企业人物的本来面目,总是带有形形色色的政治色彩。企业不是市场经济的实体,而是政治的附庸;厂长、经理不是企业家,而是政治家或改革家;企业中的工厂和技术人员也变成了政治意义上的先进人物和党的儿女。最为根本的,这些作品在提炼企业人物政治意味的时候,却忽视了其企业意味或者说是企业文化的整理、挖掘与提炼。  如今,有关企业家的报告文学作品和书籍层出不穷,也不乏像《中国百年商业巨子》、《荣氏兄弟》、《海派商人黄楚九》、《霍英东的创业生涯》、《创业在济南——外地人在济南创业的成功随访》、《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的优秀作品。但更多的是作者出于某种目的,囿于浮躁的市场氛围,不顾历史的真实,一味用文学手法“勾芡”成被称为“垃圾作品”的“广告文学”。

从撰史的角度看,不仅仅是企业(家)报告文学的创作,更缺乏对改革开放以来企业(家)历史和现状的系统的描绘、整理和分析,甚至缺乏一个系统的档案记录。传统中的“商末”和仇富观念,现实企业运营中的剥削“原罪”因素,再加上企业家史书主角的缺位与错位,与企业家当今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贡献极不相符,对企业家也是极不公平的。这样,在公众和企业家之间便筑起了一个高而厚的壁垒挖开了一个深而阔的堑壕,对企业家的创业与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和谐的因素,严重阻碍了更多企业家的诞生与涌现,阻碍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我们想弥补这一缺憾,想给社会公众描绘一幅企业家的简洁和清晰的白描和素描图像,以期公众对企业家们有一个快捷的、全面的、正确的和本质上的认识,恢复其在历史和现实甚至于将来中的基本地位,为企业家创业与发展构筑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这些,便成了撰写《中国企业家档案(1978-2008)》一书的由来。

……

《中国企业家档案(1978-2008)》,历时五年,全书收录200余位各类企业家的事迹,50余万字,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的第一部“百相全书”。藉此,全社会可以对中国企业家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本质的正确的认识,既要看到企业家们在成功和顺境时名车豪宅锦衣玉食鲜花光环映照的光彩的一面,同时也要看到他们成功的不易、遭受的艰难,甚至也有违法犯罪的一面,更应该从本质上认识到,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家是拉动企业和国民经济的“火车头”。大家都应该尊重爱护学习企业家。我国涌现出更多更优秀的企业家之日,才是我们综合国力真正强盛之时!

《中国企业家档案(1978-2008)》,集史书性、励志性和休闲性于一体,具有最广泛的读者群。它坚决遵循真实、准确和权威的编撰原则,严格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凡关注和研究企业家的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领导、专家学者,甚至企业家自己,都应该视其为一种权威的“工具书”和“资料库”。特别是对于大专院校的MBA和EMBA教育而言,能为其提供更多国内的企业案例;对于有志于创业的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而言,他们可以视此书为创业的“《圣经》”和“方法大全”。通过本书,他们既能享受到崇高精神的鼓励和科学方法的引导,更能获得具体的参照与模仿。在本部分的编撰过程中,一些资料曾经在网上披露。于是编者经常接到一些网友的电话,希望通过我们与一些创业的年轻人相联系,与他(她)们联系和联营。这些要求编者当然无法完全满足。我们在这里想说的是,本书想告诉大家的主要是一种精神和一种思维方法,并不是具体的“连锁店”经营。只要有了这种精神和方法,大家都是可以获得创业灵感和第一桶金的;为了读者阅读的方便,也尽可能地扩大本书的信息量,本书收录的每个企业家的文章篇幅最多在2500字左右,而且基本采用散文的创作手法,既尊重事实的真实性同时也注重创作手法的灵活性,做到短小精悍文笔优美。所以,对于普通读者而言,除了获取企业家的信息外,也会在本书中得到文化熏陶和美的享受,是他们茶余饭后候车休闲时的最佳图书伴侣。

就在本书编撰的过程中,陆续看到一些有关企业的新闻。先是2007年底有媒体报道说按照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字,近五年来全国工商户以平均每年87万户的速度在递减,五年下来就是430多万户。2008年5月份有媒体报道说,由于劳动力等成本的增加,珠三角地区有8000家企业倒闭或者外迁;8月又有报道说,由于所谓的“五虎下山”(信贷紧缩、人民币汇率的升值幅度加快、生产力成本提高、原材料价格上涨),全国2008年上半年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现在,又面临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我们不禁唏嘘:企业家真的不容易呀!

著名企业家汪海说过,企业家也是需要“生态环境”的。总之,真诚希望通过我们的劳动,给全社会一个企业家的完整图景,在企业家和社会大众之间架起一个关注、了解、沟通、理解、借鉴的桥梁,为企业家的创业与发展构筑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全文完

2008年11月

内容推荐

本书集史书性、励志性和休闲性于一体,具有最广泛的读者群。它坚决遵循真实、准确和权威的编撰原则,严格做到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凡关注和研究企业家的各级政府部门和相关领导、专家学者,甚至企业家自己,都应该视其为一种权威的“工具书”和“资料库”。特别是对于大专院校的MBA和EMBA教育而言,能为其提供更多国内的企业案例;对于有志于创业的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而言,他们可以视此书为创业的“《圣经》”和“方法大全”。通过本书,他们既能享受到崇高精神的鼓励和科学方法的引导,更能获得具体的参照与模仿。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200余位各类企业家的事迹,50余万字,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家的第一部“百相全书”。藉此,全社会可以对中国企业家有一个全面的深刻的本质的正确的认识,以期公众对企业家们有一个快捷的、全面的、正确的和本质上的认识,恢复其在历史和现实甚至于将来中的基本地位,为企业家创业与发展构筑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细胞,企业家是拉动企业和国民经济的“火车头”。大家都应该尊重爱护学习企业家。我国涌现出更多更优秀的企业家之日,才是我们综合国力真正强盛之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企业家档案(1978-2008)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晋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957756
开本 16开
页数 5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2-01
首版时间 2009-02-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78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38=76
丛书名
印张 37.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9
3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5 23: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