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从商周时期的龟甲青铜器的“书”开始,讲到后来石头的“书”、简策版牍和丝帛的“书”,一直讲到现代纸质的书和当前信息时代的电子书,共讲述了十一个以书为主题的故事。它主题中套着主题,故事中套着故事。故事、典故共有600个之多,时间跨度长达3300多年。是一本体现中华文明的展示中国图书3000年历史图文并茂的小百科。
图书 | 书的历史--古今书里书外的故事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从商周时期的龟甲青铜器的“书”开始,讲到后来石头的“书”、简策版牍和丝帛的“书”,一直讲到现代纸质的书和当前信息时代的电子书,共讲述了十一个以书为主题的故事。它主题中套着主题,故事中套着故事。故事、典故共有600个之多,时间跨度长达3300多年。是一本体现中华文明的展示中国图书3000年历史图文并茂的小百科。 内容推荐 作者采用了层层相套、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引人入胜的讲述方法,介绍了我国历史上一些重要著作的编纂过程以及这些书籍所遭遇到的各种不同命运的故事;也讲述了这些书籍的作者自身的悲欢离合及其人生坎坷;既讲述了我国历史上纸张和印刷术发明的故事,也讲述了发明者的人生和命运;既通俗地讲述了有关历史、有关历史文物、有关历史典故,也涉及有关各种历史事实的探讨和理论问题的辨析。读者从这些故事中可以获得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和厚重的人生感悟。 如甲骨文和敦煌遗书的发现;《史记》和司马迁的坎坷人生;《永乐大典》与主纂官解缙的悲惨结局;纪晓岚与《四库全书》的跌宕起伏;沈括与《梦溪笔谈》问世的经过;王选与汉字印刷的三次革命…… 目录 第一个故事 深埋地下数千年“书”库的大发现——将文字契刻在龟甲兽骨上的“书” 第二个故事 字体圆润浑厚、古朴典雅的金文——将文字铸刻在、青铜器上的“书” 第三个故事 石上刻字传天下——将文字镌刻在石头上的“书” 第四个故事 简策版牍传真谛——将文字写在竹木简牍上的书 第五个故事 与简牍并存的古代帛书——将文字书写在丝织物上的书 第六个故事 造纸术是我国一大发明——将文字书写在纸上的书 第七个故事 密藏洞窟近千年的写本古书的大发现——震惊中外的敦煌遗书 第八个故事 雕版印刷术是我国的一大发明——从写本书到印本书 第九个故事 活字印刷术是我国的又一重大发明——从雕版印书到活字印书 第十个故事 从德国的谷登堡到中国的王选——现代印刷术印造的书 第十一个故事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从纸质图书到互联网出版和电子图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书的历史--古今书里书外的故事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鼎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216969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628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716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计算机-操作系统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8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G256.1-49 |
丛书名 | |
印张 | 4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45 |
宽 | 181 |
高 | 27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