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不安定的灵魂(陈翔鹤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百家
内容
编辑推荐

陈翔鹤,中国现代作家。他的文学创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是浅草和沉钟的主要小说家之一。中篇小说《不安定的灵魂》中的“我”——孙树立在爱情上有过三次移情别恋,多次易地逃避爱情的牵绕,总是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作品借主人公这种飘忽不定的心情,倾泻郁结为情怀。作者善于用第一人称的创作手法,写出真实感受,令读者感到格外真实可信。在带有自传体的短篇小说《悼》、《See!……》等篇章中,也取同样写作手法。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具浓重的伤感情调。20世纪30年代末,小说《古老的故事》中的苏幼旃夫妇的悲惨遭遇,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鲁迅先生《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的命运,这说明其作品已经开始走向现实主义。

内容推荐

陈翔鹤,中国现代作家。1901年3月19日生于四川省重庆市。1919年毕业于成都省立一中。1920年考进上海复旦大学。1923年转学到北京大学研究生班,专攻英国文学和中国文学,三年后执教。自1927年至1936年先后在山东、河北省等校任教。“七·七”抗战爆发后返回故乡,次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任成都分会常务理事。1939年经周文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从事文艺界抗战活动。同年又到爱国学生较为集中的国立六中四分校任教,并从事地下党的工作。1941年后因遭反动当局的恐吓威胁,被学校解聘。1945年任中国民主同盟四川省委执行委员。1947年成都“六·二”事件后,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通缉,在李劫人庇护下得以脱险。

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与文学结缘。1922年在上海曾与林如稷、邓均吾、陈炜谟组织浅草社,创办《浅草季刊》。同年又办《文艺旬刊》。时隔不久,浅草社核心人物林如稷赴法留学。同年底便北上到北京大学读书,并与杨晦、冯至、陈炜谟等人组织创办沉钟社,编辑出版《沉钟》半月刊。《浅草》、《沉钟》曾受到鲁迅先生的好评,认为《浅草季刊》“向外,在摄取异域营养;向内,挖掘自己的灵魂,将真和美歌唱给寂寞的人们”。认为“沉钟社是当时中国最坚韧、最诚实、挣扎的最久的团体”。由于他们还是思想上不够成熟的青年,而走上“为艺术而艺术”的道路。浅草、沉钟社作家的初衷,本想从纯文艺中求得生活为“高洁”,结果,却终于走向现实主义的道路。

他的文学创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是浅草和沉钟的主要小说家之一。中篇小说《不安定的灵魂》中的“我”——孙树立在爱情上有过三次移情别恋,多次易地逃避爱情的牵绕,总是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作品借主人公这种飘忽不定的心情,倾泻郁结为情怀。作者善于用第一人称的创作手法,写出真实感受,令读者感到格外真实可信。在带有自传体的短篇小说《悼》、《See!……》等篇章中,也取同样写作手法。这一时期的作品多具浓重的伤感情调。20世纪30年代末,小说《古老的故事》中的苏幼旃夫妇的悲惨遭遇,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鲁迅先生《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的命运,这说明其作品已经开始走向现实主义。

解放后,陈翔鹤历任川西文教厅副厅长、川西文联副主席、四川省文联副主席、四川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先后任《文学遗产》和《文学研究季刊》的主编和《文学评论》常委编委等职。

目录

陈翔鹤小传

中篇小说

 不安定的灵魂

短篇小说

 茫然

 幸运

 断筝

 See!

 悼

 西风吹到了枕边

 莹子

 姑母

 他

 转变

 独身者

 给南多

 古老的故事

 傅校长

 一个绅士的长成

散文

 我所见的鲁迅先生

 为伟大的灵魂而歌

 郁达夫回忆琐记

 关于《沉钟社》的过去现在及将来

 北平的春天

戏剧

 圣诞节夜

 落花

 雪宵

 狂飙之夜

 沾泥飞絮

陈翔鹤主要著作书目

试读章节

新近才安上了火炉。天气并不冷,不过到夜里来仍旧将它烧着,因为是想要早早的便享受一点冬的情调。芸这几夜似乎颓唐的很。在她幼稚而天真的面孔上已经没有平时那种活泼的表情,嘴角里没有微笑,眼睛也是呆呆的,只是瞅着那屋内黑暗的角落。她不声不响的,实在是使我觉得有些害怕。因此昨夜当我们正在炉边默坐时,我便伸手去握了她的双手恳切的问说:“芸,你这两天可是心里有些不好过?为什么不告诉我呢,难道你还不相信我吗?”她抬起了头来,望着我,但眼珠仍是呆呆的,一动也都不动。从她那惶惑的,黑而多水分的清明的眸子中看来,便令人想起那在困厄中而欲楚楚依人的小鸟。“芸,你告述我罢!说了出来,我虽然不能为力,但或许你自己的心里觉得要轻松一些。”“因为我看见了火炉,不禁的便想起了孙先生。我不愿意看见火炉!”她又呆呆的歇了一会,才如此的说。在说完之后她便又用手绢去蒙住了脸,两肩不住的在那里颠动。“孙先生”这三字在我们的耳里,不是很熟习的吗?然而今夜,他说出口来,既是费了如许大的气力,而我听了,也是如枪弹般的,颗颗都直穿人了我的心里,在那里一阵阵的疼痛不已。

于是陡然间全屋子的光线都似乎昏暗起来了。而我们的头和心,同时的也都沉沉的低落了下去。

我们沉默的坐在那儿,而且在这样沉默中,更思念起了那个现在已经不可再见了的,可爱的奇异的人。……

孙树立君,在先本来是芸的朋友,也是芸从前学校里的讲师。在我同芸认识了之后,便常常的从她口中听见了这个名字。但在我们未定婚之前,我总不曾得便的遇见过他一次。及到后来我向芸求婚的信用双挂号寄了出去,而接到她的复信中有云“要去问问孙先生然后才能定夺”,这样我才知道这位孙先生之在她心目中是何等的占有位置。然而在我们举行定婚礼的野宴中——其实所谓婚礼者也并无仪式,只不过是聚几个朋友。,随便的在城外游逛一天罢了——我终于得见这位孙先生了。他是一个很清瘦的人,穿着洋服。面貌也并不老,只是神气看来似乎太萧索冷淡一点。他说话时很少,只是极留心的去听他人的讲话,微微的笑着,似乎觉得很有趣味。他又有一种特殊习惯,就是他时常都喜欢取出手绢来,揩着自己的手。

那日他所送给我们的礼物,是一瓶一八五。年的白兰地酒和一束鲜花。据他说是愿意我们快活康健的再活七十五年,也像这酒一样,愈陈久愈好。后来到了酒酣耳热时,他更极活泼的谈了许多话。而最使我难以忘记的,就是他得便的又独自一个悄悄的拍着我的肩膀,低声的问我是否果真爱芸,为什么此时便要结婚?隔了一会,他又说他在报纸上时常见着我的文章,因此很能知道我的性格及为人。我只记得当时回答他的,大概是说,我觉得在外乡飘荡的久了,生活很是疲乏,非大大的增加一些爱的力量,不能生活下去,所以才愿意同芸结合;而且我更也能忠诚的爱她,现在非有了她我不能再有生活。他听了,点着头,十分的觉得满意。

从此以后,我们的交往便开始了。才知道了他还是我的先后同学,高三班,先我两年毕业。毕业后,便担任了三个学校的课,更在交通部兼任一点差事。从他谈话中,并知道了他也是一个喜欢文艺的人。他曾经读过许多书,对于文艺的见解很高,完全不落庸俗。说也奇怪,在我平时爱好的作家,差不多也尽都是他所欣赏的几位。以此我们的交情便一天一天的浓厚了起来。

及到了秋天,我同芸结婚了后,经我们诚恳的邀请,他便搬进了我们的家里,占居了我们寝室对面的三间南房。他的生活,从表面上看来是极其规则的,早睡早起,到各学校及部里去办事,都有一定时间。他对于他自己健康也并不忽视,他时常喝着多量的牛奶。“这真是好东西,你们也照我样办办罢,一定能使你们更要健康,更要快乐。”他时常是劝着我们多喝牛奶说。然而在他的日常习惯里,也不能不说是有许多奇僻的地方,但这些他自己也并不讳言,而且常常自己开明的承认说:“若是这些是与人无妨无害,而又在我自己生活范围以内的,就是怪僻一点,也不妨让它保留着。因为人总是要有他自己生活的特色才好。”例如他有几架子的中西文书籍,这些他都视为非常珍贵,无论如何至死也都不肯轻易借人。就是有时芸去问他借一两本画集来看看,他也就即刻的在卷首上题上了“赠给芸”几字。后来弄得我们都不好意思再去向他借书。然而从各种方面看来,却又不能不说他真是一个很知情趣者,或者也可以说是一个深于世故的人。因为他脾气虽然怪僻一点,但他的怪僻却又从来都不曾明白的表露于外。在平常人看来他也能与他们一样,一点儿也没有区别。因为他无论对谁都是保持着和平有礼,无侮无争的态度。不过看着了他那一种萧索淡漠的神色,总是时常提醒着人,他又的确是一个凛乎不可侵犯者。就是用人们也常背地说:“不要在孙先生面前弄鬼,你看他事事都是知道的,不过他只是不肯说出来。”以此我们家里的许多麻烦事件,也都要靠着他来解决。

后来芸又对我详细的说,她同他认识,比我还要早一年多。他对她始终都是极关心温情的,指导着她生活和读书等等。从他的口头与笔下,他都不自隐瞒的说是他很爱她,然而他之所谓爱,比普通男女之爱,却又似乎大有区别。他对她仿佛如像年长者之对于后辈一样,提携爱护无所不至。在他神色间,你总可以感觉出,这种男对于女的爱,在其中完全是有一种另外的东西,在里面隐藏着。这就在芸,也是能够感到的,她时常感到有些不平说:“你看孙先生总是将我当作小孩子一般看待。”至于说到芸的本身,那便真也不愧为一个大孩子了。她不善于生活,也不大懂得人情世故;她完全不知道什么叫做家政,什么叫做日常生活。就她对于用人也是那样随随便便的,致使家里下人并无一个能够怕她。他们时常欺骗她,她一点儿也不知道。她只是喜欢依照着她自己的心性生活,不脱孩子气,兼有诗味。她时常将应当一个月花的用费,拿到了手中,不到半月便用的干干净净;及到没有钱了,又是那样垂头丧气的,弄的毫无办法。不过她那种带有艺术味的孩性,却自始至终都不曾因她常常受窘,便加以修改。她有时偶尔的也从别处或者是从她父亲那里得到一点意外的钱,但她总是连衣裙破败了也都不曾顾及,却一直的跑到前门外的几家外国洋行里去,要将她所有的钱换成了一两座小巧的大理石雕像、画片,或者其他的东西然后才能回来。得到了这些之后,她差不多又是废寝忘食的去摩挲赏玩它们,一连几天都是兴高采烈的,忘其所以。因此在她箱子里所珍藏着的大概都是这种玩具。合计起买的价值来,大约总在两千元以上。因此,也就弄的我们的家庭完全不像一个家庭;时常都有人跑上门来讨债。到了节期更是厉害。这时,她的惟一救星,差不多就只有她孙先生一人了。就我自己也是毫无办法。“你看你是个小孩不是,现在怎样办呢?你把所有的宝贝全都拿去抵押给他们罢,看他们要与不要?”在他打开了皮包将所有的商店伙计们通通打发走了后,老是爱这样笑着问她。但随后到他觉察她已经有些惭愧了,于是他又拉着我们到他屋子里去,请我们坐下,吃点心,更拿出他新买的画集或书籍来给我们看。说了这样又说那样,叫她放宽心些,不要忧愁,事到临头来自然会有法子想。他又赞美她的性格,说她真是一个婴孩,一个艺术家。又说若是她欢喜时,他便可以将这本画集拿来送给她,作为目前的节敬。于是他们便伏在桌案上高谈阔论的笑着,看着,随着的便是一连串清脆的笑声。像这样,当我一人在旁边看着时,仿佛觉得他们也真是一对大的,天真未凿的小孩,一点儿也不懂得人间的所谓悲愁。然而孙先生,在他狂笑了一阵之后,又取出了他手绢来揩他自己的手了。他的脸色,不知何故竟又会随着他手绢的移动,陡然的变的苍白了起来。沉默随着他的笑声,愈觉其庞伟。紧紧的压榨着了全屋宇,使人呼吸都似乎不很自由。这在他自己也是马上便能感到的,于是他便又会像这样的提议了:“出去走走罢。”不然就是说“我们都需要休息了,等一会儿再见。”

差不多我们对他存着奇异而且恐怖感觉的,就莫过于见着他拿出手绢来揩手的时候了。P3-6

序言

中国现代文学,一般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一阶段的文学,其间跨度有30年左右。30年在一个国家文学发展的历史上不过忽然而已,然而这30年的文学史却是不可忽视的。在惊天动地的时代巨变、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融、寻觅人生的辛苦遭逢中,不仅产生了许多伟大的作家和传世之作,而且其文学主潮,从那时起,就为今天的中国文学积攒着激情和趋向,成为了今天中国文学的前奏。最早,五四新文学运动成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先声。这一时期的文学,不仅以白话文的倡导推进了文学向人民群众和现实生活的回归,而且在作品内容上,也和旧民主主义文学风貌迥异,即高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大旗。其中尤以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鲁迅的创作影响巨大,一批优秀作家以其丰厚的创作实绩,推动了写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创作流派的形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了伟大的奠基与开创。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为口号提出并形成运动,特别是随着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中国现代文学的主潮,越来越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许多作家直接间接地受到革命思想的洗礼,开始自觉地把文学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武器。“左联”以外的进步作家,亦因其坚持人民的立场和现实主义创作道路,同样成就斐然,融会成进步的文学洪流,推动中国现代文学进入成熟阶段,使那时的文学呈现出繁荣、复杂、丰沛的格局。“七七”事变以后,家国危殆的局面更加激发了作家感时忧国的情怀。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奔涌着走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

每一个选家的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见仁见智,可以阐释、讨论、争论,甚至势不两立。其实,或许正因为选家迭出、见解纷纭,才给读者一个判断、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因此我以为,绝不可自诩本丛书如何高超于别人之上。不过,由于中国现代文学馆自身的一些优势以及本书编选过程的一些特色,我以为,这次我们编选的“中国现代文学百家”丛书还是有以下优长:

其一,编选者具有相当的权威性。本丛书由中国现代文学馆直接出面,组织全国最权威的研究专家参与编选,这样就保证了本丛书的学术质量。

其二,规模最宏大。本丛书在品种数量上是目前为止最为宏大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书系。这次所选的108位作者,都是经过专家学者一再筛选分析然后才确定下来的,除了我们过去一直注重的主流作家之外,还兼顾了很多过去曾经被忽视却成就较高、自成特色的非主流作家的作品。我们认为,这有利于广大读者更客观、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

其三,版本最原始。本丛书所选作品,基本上都以该作品初版版本为依据。众所周知,有不少知名作家在政治运动的风浪中曾对自己的代表作进行了违心的修改。恢复这些代表作的原貌,是对文学史原始资料的保存,将为研究作家的思想和创作道路,提供有力的帮助。

其四,编校较严谨。本丛书此次出版,不论是在装帧形式上,还是在文字编校上,都本着一丝不苟的原则,从严把关,以保证送到读者手中的图书是合格的、值得珍藏的图书。

相信这套“中国现代文学百家”丛书不会使读者失望。

是为序。

陈建功

2008.1.19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不安定的灵魂(陈翔鹤代表作)/中国现代文学百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中国现代文学馆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8015460
开本 16开
页数 32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41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9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7.2
丛书名
印张 21
印次 2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2:5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