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峰高无坦途--著名书法家康成元学书之路
内容
编辑推荐

康成元,字乾初,著名书法家,书法以碑书为基、爨书名世,重视对传统渊源的继承、探索和创新。本书把近二十年来散见于书籍、报刊的部分有关康将军书法艺术方面的资料梳理了一下,大体可分为三块:一是书画界前辈的题词;二是康将军出版书画集的序言和评介文章;三是2004年9月康将军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前后的采访实录。如果想了解康将军的书法艺术和他走过的学书之路,特别是想了解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在半个世纪里,他是怎样既要做好在军内担负的重要工作,又能潜心研习书法而且能登堂入室,读了这些资料,就可以有一个比较清晰客观的了解。

内容推荐

康成元,字乾初,著名书法家,一九四一年七月生,山东省平度市人,中纪委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代表,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海军中将军衔,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特约研究员,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艺术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2003年7月,被《书法导报》社、当代书画艺术家资格认定委员会授予“首届当代百名最佳书法家”称号。2004年、2007年中国书协和海军政治部分别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和山东济南、潍坊联合主办“康成元书法展”,隆重热烈,引起轰动,受到当代书坛的热情关注和诸多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青岛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其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进行了专题报道。2004年,被《书法》杂志评为“十大年度人物”。书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中国书画收藏鉴定家协会收藏。书法以碑书为基、爨书名世,重视对传统渊源的继承、探索和创新。主张转益多师、融会贯通。作品醇厚朴茂、稚拙大气、个性强烈、风格独特。其画亦能师法造化、博采众长、水墨酣畅、自出机杼。有《康成元书画作品选》、《康成元书法作品集》、《中国书法家精品集·康成元》、《康成元书法集》等多部书画集行世。

本书把近二十年来散见于书籍、报刊的部分有关康将军书法艺术方面的资料梳理了一下,大体可分为三块:一是书画界前辈的题词;二是康将军出版书画集的序言和评介文章;三是2004年9月康将军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前后的采访实录。

目录

峰高无坦途——康成元将军学书之路

康成元艺术年表

学书感言

荒荒油云 廖廖长风——文怀沙

诗书合璧 坦荡襟怀——刘炳森

在传统中不断发现 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张道兴

对远古的探索与熔铸——张坤山

序《康成元书画作品选》——韩天衡

《康成元书法集》序——蔡祥麟

康成元将军的书艺人生——褚银

正大气象儒将风范——张坤山

书道斯事本平常 物我相忘金石通——夏廷献

2004年康成元被《书法》杂志评为“十大年度人物”

襟怀坦然军人风范——夏廷献

雄浑朴茂气势-恢宏——马汉跃

金秋九月书展盛如椽大笔动京华

康成元书法艺术研讨会纪要

试读章节

康成元,字乾初,1941年7月生,山东省平度市人。中纪委委员,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原副政治委员,海军中将军衔,为中国书法家协会创作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2004年9月5日,“康成元书法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展出。据美术馆负责人讲,康成元是中国美术馆建馆以来举办展览职务最高的军旅书法家。

书展一开幕就立即引起书画行家和各界人士的瞩目。书展历时6天,共展出康成元近作60余件,其中有不少丈二巨制,书以擘巢榜书大字。这些作品的书风基调以“小爨”为主,辅以北碑、汉隶,兼及行草,作品视觉冲击力强,气势宏大,蔚为壮观。

开幕式的同时,康成元将军的新著《康成元书法集》也与观众见面,该集囊括了此次展览的所有作品,庄重大气,满目玑珠。开幕式后,中国书法家协会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康成元书法作品研讨会。首都著名书画家和学者对康成元将军的艺术成就进行了充分探讨,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谈到举办个展的初衷时,康成元说:“最大的愿望是想用个人书法展览这种方式展示解放军的军营文化,展示解放军广大官兵八小时以外业余生活的多姿多彩,展示解放军这所大学校培养军地两用人才的丰硕成果。”

海军政治委员胡彦林上将在开幕式上致辞时指出,康成元将军在书法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体现了军队高级将领高雅的精神追求和良好的文化艺术修养,是我军高级领导干部带头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建设先进军营文化的具体体现。

以“独家视角,公正眼光”而闻名书坛的《书法》杂志,2D04年“十大年度人物”评选揭晓,康成元将军名列启功、刘炳森之后,入选理由是:作为共和国的一位将军,康成元先生的书法具有新闻轰动效果,他的入选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将军”这一特殊身份的人物对书法艺术的酷爱,使许多不甚懂书法艺术的人不得不认真思考书法艺术的魅力所在,二是康成元先生于书法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成功实践,向人们证明了在书法艺术上取得卓越成就并不是书法专业人士的“专利”。

当代书坛群贤济济,终其一生专事书法者尚难以成就一番事业,而一位有数十年戎马生涯的将军却能利用有限的业余实践勤奋耕耘,染翰临池,不计寒暑,从而达到书法创作的至高境界,这或许便是康成元将军的魅力所在和令人敬慕之处。

一份投入,一份收获。他身上的这点韧劲,这点毅力,很让人钦佩。

把字写得整齐清楚,甚至端正秀美,人人都可以通过努力而做到,但真正要把写字上升到书法领域并有所造诣,却不是人人都能企及的。清代书法家杨守敬曾在《学书迩言》中讲到:“学书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古之大家,莫不备此,断未有胸无点墨而能超轶等伦者也。”

纵观历代书法家的学书轨迹,坚持临碑帖既是学书法的捷径,也是公开的学书成功秘诀。康成元也不例外。一份投入,一份收获。身为高级将领的康成元,公务繁忙是可以想见的,但他能利用有限的业余时间,躬耕砚田,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身上的这点韧劲和毅力,很让人钦佩。

康将军告诉笔者:“兴趣和爱好是学艺的最好老师,只要真正有了兴趣和爱好,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习的时间肯定会有的。”接着他给我算了一笔账:现在是每年52个双休日,再加上三次长假,每人可支配的时间是120多天,即使扣除加班和其他因素,起码有80到100天的时间是个人可以支配的。

康将军学书,没有专门的师承。他自幼酷爱习书作画,曾从私塾先生那里借来颜真卿的《多宝塔》、米芾的《蜀素帖》等著名法帖逐以临摹。上小学时就特别喜欢写大仿这门课,当时还拜民间艺人学工笔画。1957年秋天,他从农业合作社调到区政府工作,就是得益于“能写会画”。总之,军旅生涯48个春秋,特别是近20年来,在军以上领导岗位工作确实很忙,但对写写画画总是饶有兴趣,再苦再累总是乐此不疲,特别是后来对书法艺术更是孜孜以求,甚至废寝忘食。

几十年来,虽然领导岗位和工作环境不断变化,但是学习书法从未间断。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他临摹舒同先生的作品,七八十年代又临摹过武中奇先生的墨迹。后来把学书目光转向了具有原始生命张力的魏晋南北朝碑刻,主攻魏碑,切入点是执著地对“二爨”(东晋《爨宝子碑》与南朝《爨龙颜碑》的并称)的揣摩临习,尤其对《爨宝子碑》更情有独钟。在对该碑的临习中,康将军首先对其渊源、脉络、发展进行了探究,经历了由形似到神似,由表面的具象到精神内涵的把握,从而对该碑有了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领悟。他取《爨宝子碑》楷隶相问不计工拙的天然神态和貌似古傲实则幽默且略显滑稽的视觉感受,又参以《爨龙颜碑》结体上的奇险多变和意态上的妙韵风神,进而加以熔铸,形成了一种非小非大,非古非今,非临非创,似与不似之间的仅属于自己的面目。他曾将《爨宝子碑》的全文,按照原碑的尺寸规格、章法布势、问架形体、款式题跋诸方面进行了再度创作,不拘泥于一点一画之细枝末叶,从精神入手把握形式特征,从大处着手写其古拙厚重之意,作品既存有原碑凝重的金石味,又注入了清雅的书卷气。更值得称道的是康成元将军将原碑中经过千余年风蚀剥落已经模糊不清的“兼”字和残缺的“玉”字,参照岭南出版社出版的原拓片充实其内,从而使《爨宝子碑》这件珍贵的石碑在文字和艺术上的感觉更加完美。

更令人钦佩的是,康成元将军不但将《爨宝子碑》写得精彩生动,而且用该碑仅有的403个字,创作了50多首七言诗作。据说,这些集字诗大都是他在上下班路上或下部队坐火车的途中构思出来的。著名学者文怀沙曾评价说:“康成元将军的诗,自足风流,可以看出他那追求驯雅的、非同凡响的情怀。这种情怀,也同样表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之中。诗与书法,恍同诗与画的关系一样,是一对情同骨肉的艺术姐妹。在今天,用自己的书法写自己的诗,不是一般书法家所能为之的了,因为其中最需个人修养。”

在“二爨”的基础上,康成元又开始了对《好大王碑》的研究与实践。有点书法常识的人都知道“二爨”与“好大王”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风格:“好大王”雍容大度、不计小美。“二爨”俏皮、辛辣。“好大王”常使书家望而生畏,曾有不少书家用费力不讨好来形容写“好大王”的体会。作为书家的康成元更知晓它的难度,但他却凭着军人的意志和多年打下的扎实的基本功及领悟书法艺术的非凡灵感迎难而上,大胆地将《爨宝子碑》与《好大王碑》相互融合,互为滋补,借鉴参照,逐渐形成了充分展示自我风格的创作样式,实现了他对碑学概念的整体把握乃至对整个书法创作观念认识上的飞跃和升华。

除了对碑版书法有所研究和涉猎。康成元还常以条幅的形式创作一些行草书作品。这类作品虽与碑派书体在创作上的手法不同,但其精神是贯通的。当然他亦未曾放松过对帖学的吸取,并将其融合于草法之中。他的行草书能够聚散自如,机趣横生,不显浮华漂荡,不显轻率草逸,有先熟而后生的味道,有北碑风骨蕴于内,南帖逸情呈于外之观感。他的行草书创作,从整体上看,明显地倾向于表现和讲究气势以及锐意抒情,一定程度上反映着苍劲峻拔、擒纵互济的艺术特征。欧阳中石先生曾对康成元的书法给予过高度评价,并书写“行文犹布阵、运笔是将军”中堂一幅赠送给康成元将军,以表达他的敬慕和肯定。

序言

峰高无坦途——康成元将军学书之路

2008年7月,康成元将军被总政治部聘任为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书法创作院副院长;同年12月,又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任为中国书法院特约研究员。康将军军旅生涯五十年,在退出军队领导工作岗位之后,能够被国家和军队的最高书法研究机构聘任,这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关注,书画界的同仁和收藏界的朋友也很想了解康将军的书法艺术。作为《魅力中国》和《美术家》的主编,我曾编印过康将军的书法作品集。在征得康将军的同意之后,我把近二十年来散见于书籍、报刊的部分有关康将军书法艺术方面的资料梳理了一下,大体可分为三块:一是书画界前辈的题词;二是康将军出版书画集的序言和评介文章;三是2004年9月康将军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前后的采访实录。如果想了解康将军的书法艺术和他走过的学书之路,特别是想了解作为一名职业军人,在半个世纪里,他是怎样既要做好在军内担负的重要工作,又能潜心研习书法而且能登堂入室,我想,读了这些资料,就可以有一个比较清晰客观的了解。我感受特别深的是对康将军的几次采访实录,这些实录是根据录音整理出来的。从这些采访实录看,康将军对自己的学书历程,实话实说,毫不掩饰;对前辈的勉励和同仁的鼓励,头脑清醒,从不自诩。他始终认为,不管别人怎么说,半个世纪以来,自己始终是一名职业军人,研习书法只是荼余饭后的业余爱好。将军襟怀坦然,不矜不骄,也许,这就是军人的风范吧!

20世纪80年代初,陈大羽先生曾为康成元将军题字:“峰高无坦途”。陈天然先生也为康将军题过字:“潜移默耕此精神”。二十多年过去了,康将军在学书路上默默耕耘,正应了两位先生的题词。将军同意将这些资料编排出来,再配上一些书法作品图片出版,以感谢并回报书法界各位老师和诸多同仁朋友的关爱。

这本小册子就以大羽先生的题字定名为《峰高无坦途》吧。

李海剑

2009年春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峰高无坦途--著名书法家康成元学书之路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李海剑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海潮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136878
开本 16开
页数 6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4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4.06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82
209
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