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图解法华经(听佛说最圆满的佛法)/图解经典
内容
编辑推荐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最大乘佛教中的一部重要经典,它是佛在入灭前所说,所以是最圆满的佛法。无数僧俗都十分推崇《法华经》,认为它展示了广大无边的佛恩。《法华经》不放弃每一个人,主张人人都可以成佛。民间的观世音信仰使得这部经更加深入人心。本书采用现代手法,以图解的形式充分展示了《法华经》的全部内容,将深奥的佛是用图画表现出来,是不可多得的《法华经》入门读物。

内容推荐

本书将告诉你:

《法华经》通常是指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妙法莲华经》,它语言流畅,譬喻生动,文字优美,是一部重要的大乘经典。《法华经》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众生共入佛道,揭示众生无论善恶都可以成佛的道理。《法华经》调和了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矛盾,将大乘和小乘纳入一佛乘。释迦牟尼佛的无边寿量在《法华经》中也得到了展示,使人们认识到释迦佛是无量劫前就已经成佛的一位古佛。

本书吸取了《法华经》的精华,兼顾与《法华经》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将其提炼成一百多个小专题,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讲解其中的深刻含义。还有一点是我们独创的,就是将抽象难懂的佛理用图画和表格来表现,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复杂的问题条理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人人都能读懂《法华经》,是我们编著此书的心愿。

目录

《法华经》中的观世音菩萨 1

《法华经》变相图 10

编者序:成佛的法华 12

本书内容导航  20

第一章 莲华妙法:认识《妙法莲华经》

 1 经中之王:统摄大小乘佛法的《法华经》 24

 2 经题释义:大乘妙法莲华经 26

 3 经义简述:大乘佛教的菩萨精神 28

 4 五时八教:《法华经》在佛教中的地位 30

 5 法华思想:以一佛乘思想为中心 34

 6 再造心灵:人人可读《法华经》 36

 7 《法华经》与敦煌:《法华经》对艺术的影响 38

 8 法华史考:原典与各种译本 40

 9 鸠摩罗什:佛经翻译第一人 42

 10 三周说法:《法华经》的结构 44

 11 二处三会:《法华经》说法的场所 48

第二章 教在天台:《法华经》与天台宗

 1 天台宗: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 54

 2 智者大师:天台宗的实际创立者 58

 3 止观双运:天台宗的修行法 60

 4 六凡四圣:迷悟不同的众生 62

 5 性具善恶: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66

 6 六即佛:成佛的六个层次 68

 7 三谛圆融:天台宗的辩证法 70

 8 一念三千:天台宗的实相论 72

 9 智者之后:天台宗的传承 74

 10 日莲宗:日本佛教与《法华经》 76

 11 海东天台:朝鲜佛教与《法华经》 78

第三章 说法缘起:灵鹫山上的法华大会

 1 序品:说法的缘起 82

 2 对告众:法华大会上的佛弟子 84

 3 六瑞相:令人生信的方便示现 88

 4 文殊解疑:日月灯明佛的因缘 90

 5 方便品:说法之前的准备 92

 6 说法前的三止三请:唤起大众的闻法之心 94

 7 五千弟子的离席:佛法不度无缘之人 96

 8 十如是:诸法实相的大乘妙理 98

 9 开启涅之门:佛现世间的本怀 100

第四章 会三归一:佛法中的一乘妙理

 1 譬喻品:对中根弟子的方便说法 104

 2 权实二智:方便般若与实相般若 106

 3 娑婆之苦:火宅中的苦难众生 108

 4 信解品:四大声闻对佛法的领悟 110

 5 三乘教法:出离轮回的修行法 112

 6 涅妙境:涅的不同形式 116

 7 会三归一:实无三乘,唯一佛乘 118

 8 回小向大:劝人共修菩萨道 120

第五章 汝当作佛:《法华经》中的授记观

 1 授记品:《法华经》中的授记思想 124

 2 授记思想:前定的因缘与果报 126

 3 化城喻品:大通智胜如来的因缘 130

 4 五百弟子受记品:佛的大弟子们 132

 5 授学无学人记品:人人都是未来佛 134

第六章 久远实成:《法华经》中的佛身论

 1 见宝塔品:宝塔中的虚空法会 138

 2 宝塔信仰:佛教中的宝塔 142

 3 宝塔涌现:展示佛土的真实面貌 146

 4 庄严佛土:佛和众生眼里的世界 148

 5 从地涌出品:从地涌出的无量菩萨 150

 6 止召六义:他方的菩萨与本土的菩萨 152

 7 如来寿量品:不可思议的如来寿量 154

 8 法身常住:不生不灭的佛身 156

 9 常不轻菩萨品:对一切未来佛的赞叹 158

 10 如来神力品:无量无边的佛法 160

 11 五个五百年:佛入灭后的世界 162

 12 三世诸佛:十方三世的无量佛陀 164

第七章 皆可成佛:《法华经》中的成佛观

 1 证悟佛道:佛教中的终极目标 170

 2 如何成佛:法华之外的成佛观 172

 3 提婆达多品:成佛的新依据 174

 4 提婆达多:一阐提人也可成佛 176

 5 龙女成佛:一念之间即可成佛 180

第八章 由信成佛:《法华经》中的修行法

 1 佛法智慧:拯救众生的良药 186

 2 六波罗蜜:大乘佛教中的修行法 190

 3 由信成佛:信是佛道上的第一步 194

 4 六句知见:由慈悲进入智慧 196

 5 三类强敌:修行中的重重困难 198

 6 菩萨的阶位:从发心到成佛的过程 200

 7 分别功德品:听闻如来寿量的无量功德 206

 8 四信与五品:如来寿量与受持方法 208

第九章 法华七喻:莲花中的七颗明珠

 1 譬喻法:善巧方便的说法方式 212

 2 火宅喻:火宅之中的三界众生 216

 3 穷子喻:大乘门外的二乘之人 218

 4 药草喻:不同根机的一乘说法 220

 5 化城喻:修行路上的暂栖之所 222

 6 衣珠喻:众生具足的智慧德相 224

 7 髻珠喻:一切佛陀的第一妙法 226

 8 医子喻:救苦救难的大乘法药 228

第十章 户户观世音:《法华经》与观世音信仰

 1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经中之经 232

 2 念彼观音力:民间的观世音信仰 234

 3 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的法身大士 238

 4 六观音:六道中的观世音菩萨 242

 5 三十三观音:观世音菩萨的普门示现 244

 6 离苦得乐:念诵观音名号的功德 250

第十一章 法华殊胜:诸经法中最为第一

 1 十种称扬:《法华经》的经王地位 254

 2 “拔苦”和“与乐”:《法华经》的殊胜之处 256

 3 髻中明珠:听闻《法华经》的幸运者 258

 4 随喜功德品:听闻《法华经》的功德 260

 5 三种供养:供养佛法的功德 262

 6 法师功德品:五种法师的功德 264

 7 六根清净:受持《法华经》的利益 266

 8 回向的法门:把功德之水洒向众生 268

 9 谤法之文:谤法的十四种体现 270

第十二章  付嘱与弘法:《法华经》的弘传

 1 法师品:在佛入灭后奉持佛法 274

 2 五种法师:弘法的身体力行者 276

 3 劝持品:此土和他土的弘法者 280

 4 安乐行品:初发心菩萨的弘法 282

 5 嘱累品:佛对他方菩萨的付嘱 286

 6 付嘱:四种形式的付嘱 288

 7 六难九易:说《法华经》的难度 292

 8 药王菩萨本事品:舍身供佛的大菩萨 296

 9 妙音菩萨品:具有三十四身的大菩萨 298

 10 陀罗尼品:守护《法华经》的陀罗尼 300

 11 妙庄严王本事品:与家人共行菩萨道 302

 12 普贤菩萨劝发品:受持《法华经》者的守护神 304

附录 308

试读章节

宝塔信仰

佛教中的宝塔

宝塔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它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从印度传入中国的。宝塔原来是埋藏舍利子的地方,但是现在它已经走出了佛教的范围,成了一种传统的东方式建筑。

塔的由来

塔是中国随处可见的建筑物,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塔并不是中国的“原产”。实际上塔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从印度“引进”中国的。

“塔”是根据梵文音译来的一个词,本义是坟墓,是古代印度高僧圆寂后用来埋放骨灰或舍利子的地方,也有的塔中收藏着珍贵的佛像、佛经等物。

塔已经成为一种极富东方特色的建筑类型,尤其在中国,它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经基本脱离了印度的原貌,成了中国的典型建筑。

塔的种类

从外形上看,最早的塔主要是方形的,后来逐渐演变为六角形、八角形和圆形等多种形状的;从建塔的材料上来看,最多的是木塔和砖塔,此外还有铁塔、铜塔、石塔、琉璃塔等,如果有供养珍贵的舍利子等要求,还会建造小型的金塔、银塔、水晶塔、珍珠塔。按照结构来分,塔又可分为楼阁式、亭阁式、密檐式、覆钵式、金刚宝座式等。

在现代汉语中,“塔”还有另外的含义,如比萨斜塔、艾菲尔铁塔、金字塔、电视塔等,它们虽然也叫“塔”,但是与上面提到的佛教中的塔意义不同。

应该指出的是,即使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塔,也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因为有很多塔已经与佛教没有关系,而只是一种传统的建筑样式。

佛教中的宝塔信仰

关于佛教中建塔的传统,还有一个小故事。

那还是世尊在摩揭陀国的时候,有一位居士请世尊到家里来接受供养,于是世尊带上诸菩萨、声闻、天龙八部等去居士家。

在路上,他们经过一个花园,世尊看到了一座被杂草所包围的破旧不堪的塔,发现那座塔居然发出了五彩的光芒。世尊走到那座塔的前面,塔立刻发出了赞叹声:“善哉!善哉!”

让众人更没想到的是,世尊竟然流下了泪水,顶礼这座塔,然后绕塔三圈,又把自己的上衣脱下来覆盖在塔上。大家一直认为世尊是世界上最尊贵的人,为什么他还要如此对待一座普普通通的塔呢?

世尊知道了大家的疑惑,就说出了敬塔的因缘。原来这座塔叫“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塔”,塔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全身舍利的总和,塔就是诸佛的化身,在塔中有八万四千个法门。经过世尊的开示,在场的弟子们都明白了其中的因缘,也都纷纷顶礼并绕塔三周。他们中很多人都发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证得了很高的果位。

当年释迦牟尼佛涅檗后,留下了无数舍利子,有八个国的国王分了这些舍利子,带回本国建塔供养。后来阿育王打开这些舍利塔,重新分为八万四千份,又建造了八万四千座宝塔,把它们分散到各地,促进了佛教的传播。

供养佛塔的功德

宝塔本身就是诸佛舍利,所以供养宝塔会有很大的利益,为此释迦牟尼佛还专门说了一部经《佛说造塔延命功德经》。该经上说:若能建造或供养宝塔,就能“不为一切毒药所中,寿命长远无有横死,究竟当得不坏之身,一切鬼神不敢逼近”,“若犯四重及五无间极重罪业悉得消灭”。类似这样的利益还有很多。

《僧祗律》中说,如果有人用百千黄金布施给别人,就会获得很大的功德,但是还不如用善心礼佛塔的功德大。《譬喻经》举出了造塔的十种果报:不生于偏远之地,不会贫困,消除邪见,可得十六大国之王位,延年益寿,可得金刚的保护,可得广大福德,可得佛菩萨的慈悲,具足智慧,可往生十方净土。在《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中说,如果有人能在塔前以一香、一花供养宝塔,就能消灭八十亿劫中积累的生死重罪,而且生前能避免各种灾难,死后可投生到佛家。这种功德不可谓不大了。

正是因为供养宝塔有这么大的功德,所以在很多寺院里都建有塔,它们多数建在寺院的后面,往往是一个寺院的象征。

宝塔涌现

展示佛土的真实面貌

释迦牟尼佛为了召回在十方世界说法的分身诸佛,运用神通力,把自己的娑婆世界变得庄严清净,并增加了无量无边的新佛土。

多宝佛的发愿

灵鹫山上涌现出一座宝塔,世尊为弟子们解疑,述说了多宝佛的因缘。这位多宝佛在成佛前曾经发愿,说当未来有佛说《法华经》时,他的宝塔要显现,为说法的佛陀作证。但是多宝佛不能轻易现身让弟子看到,除非说法之佛答应他的一个“条件”,就是说法的佛陀要把自己在十方世界的分身诸佛集合于一处,“然后我身乃出现耳”。

佛土的真实面貌

释迦牟尼佛运用神通,把自己在十方世界中的分身诸佛都召回灵鹫山。只见世尊眉间放出白毫光,此间的娑婆秽土忽然变成清净佛土,琉璃为地,宝树庄严,道路上有黄金做的护栏,曼陀罗花遍布各地,没有杂乱的村落城市,到处点燃着大宝香,到处悬挂着宝铃,真是一个清净美妙的佛土。娑婆世界的其他众生也都被转移到了其他地方,只留下了灵山法会上的听法者。这是一个何等庄严清净的佛土!没有四恶道,没有种种不净之事,人们也没有种种不净的念想。

分身佛的聚集

这时弟子们通过世尊眉间的白毫光看到了十方诸佛的世界。每个世界的分身佛正在为弟子说法,他们听到了释迦牟尼佛的召唤,就暂停说法,来到娑婆世界供养多宝如来的宝塔。

分身诸佛各带一大菩萨来到灵鹫山,在高五百由旬的宝树下结跏趺坐。由于分身佛太多了,所以整个三千大千世界都坐满了还容不下所有的分身佛。释迦牟尼佛为了容纳无量分身诸佛,以神通力扩大佛土,一下就增加二百万亿那由他的佛土,这无量的佛土都清净无比,没有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四恶道。尽管如此,还是接纳不了来集的分身诸佛,于是释迦牟尼佛又扩大了二百万亿那由他的佛土,使这些佛土变成同一佛土。这次刚好容下了分身诸佛。分身佛都来到灵鹫山上之后,释迦牟尼佛才打开了多宝佛的多宝塔,升入虚空中说法。

P142-146

序言

成佛的法华

六万余言七轴装,无边妙义广含藏。白玉齿边流舍利,红莲舌上放毫光。

喉中甘露涓涓润,灌顶醍醐点点凉。假使造罪如山岳,不须妙法两三行。

——宋仁宗

《妙法莲华经》是佛教中的一部重要经典,佛一生说法四十九年,在最后的八年里说的就是《法华经》,无论从时间上看,还是从内容上看,《法华经》对大小乘佛教都具有归纳总结性。

《法华经》的主旨有以下几点:

一是“会三归一”,将三乘归于一乘。佛在以前所说的菩萨、缘觉、声闻三乘只是方便说法,而实际上并无三乘,只有一佛乘,目的是令众生共入佛道。

二是“开权显实”,点破此前的种种方便言教,揭示佛出现于世间的“一大事因缘”,也就是佛来世间的根本原因。

三是“久远实成”,告诉人们释迦牟尼佛的无限寿量。释迦牟尼佛并不是两千多年前在印度悟道成佛,而是在无量劫以前就已经成佛,是乘愿再来的一位古佛。

四是“皆可成佛”,《法华经》破除了关于成佛的种种不正确言论,以提婆达多和龙女成佛的例子,说明一切众生皆可成佛的道理。提婆达多罪大恶极,龙女业障深重,他们尚且可以成佛,其他法界众生当然也可以成佛。“成佛的法华”在此达到了圆满无碍的境界。

除此之外,《法华经》还大力提倡人们行菩萨道,并且塑造了一位大菩萨——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的特点是大慈大悲,能随时随地救众生脱离苦难。在后世的千百年里,观世音菩萨已经成为佛教中最受人信奉的一位菩萨,她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成为佛教的象征。“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正是观世音菩萨巨大影响力的体现。《法华经》中的第二十五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则一度以《观音经》之名流行于世。

自从鸠摩罗什三藏法师翻译的《妙法莲华经》问世以来,这部重要的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传统学术方面,《法华经》的直接产物就是产生于陈隋之际的天台宗。作为汉地佛教的第一个宗派,天台宗在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上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有“释迦再来”之称的智者大师是中国文化史上最具创造力的人物之一,他提出的五时八教的判教观、性具实相的缘起论、止观双运的修行法,都是佛教史乃至学术史上的重要创造。开台宗之外的高僧大德也十分推崇《法华经》。历史文献表明,历代大师中以研究《法华经》、阐述《法华经》理论的为数最多。

当然,《法华经》不仅仅是深奥的理论,而且有很强的文学性,尤其是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华经》,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作品。如果说《法华经》是一朵洁白无瑕的莲花,那么“法华七喻”就是莲花中七颗璀璨的明珠,它们为《法华经》的文采增色不少。《法华经》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突出体现在唐诗和敦煌壁画中。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法华经》得到了无数教内外人士的推崇。“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佛教中还流传着“成佛的法华,开慧的楞严”的说法,《法华经》与《华严经》、《楞严经》并称为“经中之王”,是修行者不可不读的经典。

《法华经》的内涵极为深刻,所以要想读懂它绝不是一件易事。对多数初学《法华经》者来说,第一个困难就是对经文中的许多概念感到迷惑不解,而要从佛教基础理论学起,这个过程又太漫长。

针对这个现状,我们特意编写了《图解法华经》一书。本书在用通俗流畅的白话文讲解《法华经》理论的基础上,将经中晦涩难懂的部分用图画或表格表现出来,使读者可以轻松把握《法华经》的精华。在本书的末尾,附上经中的部分重要经文,以方便读者查阅。

“不入法华,不知佛恩之浩瀚”,使更多的人能读懂这部最圆满无碍的佛经,是我们编写《图解法华经》一书的初衷。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图解法华经(听佛说最圆满的佛法)/图解经典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后秦)鸠摩罗什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山东美术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3026271
开本 16开
页数 31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图书小类
重量 0.7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942.1-64
丛书名
印张 20
印次 1
出版地 山东
239
170
23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6:3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