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宗教》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主办,每年出一辑。
本辑为第二辑,收录23篇文章,分为“哲学与哲学史”、“宗教与无神论”、“青年学者论坛”、“哲学教育与文化传播”、“海外首译”、“学人自述与文献钩沉”六个栏目,前四个栏目收录的文章反映了国内的中国哲学与宗教研究的现状。后两个栏目中“海外首译”部分收录了著名哲学家施内韦德和京茨勒关于道德哲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人自述与文献钩沉”中收录了周桂钿自述其学思历程的文章及陈寅恪不曾入集的三封书信。
图书 | 哲学与宗教(第2辑) |
内容 | 编辑推荐 《哲学与宗教》由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主办,每年出一辑。 本辑为第二辑,收录23篇文章,分为“哲学与哲学史”、“宗教与无神论”、“青年学者论坛”、“哲学教育与文化传播”、“海外首译”、“学人自述与文献钩沉”六个栏目,前四个栏目收录的文章反映了国内的中国哲学与宗教研究的现状。后两个栏目中“海外首译”部分收录了著名哲学家施内韦德和京茨勒关于道德哲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学人自述与文献钩沉”中收录了周桂钿自述其学思历程的文章及陈寅恪不曾入集的三封书信。 目录 ●哲学与哲学史 面向生活世界 ——论21世纪的中国哲学 慎独、践行与公众知识分子 ——儒家宗教情怀的历史表现及其特征 思想史上的“思孟学派”问题 社会进步与知识分子的人文素养 ——阿尔贝特·施韦泽的伟大人格及启示 王弼言象意之辨新诠
●宗教与无神论 清代的佛教基础及入关早期佛教认识之初探 简论近代中国的非基督教运动 政治视角中的禅宗清规 中国伊斯兰教及其西方的相关研究 当代视野下三大世界宗教共同价值观初探 ——文化差异与协同研究的特殊视角 “龙门中兴” ——教派复兴运动的个案研究 道是无情胜有情 ——试析菩萨行的情感维度 中国社会中的伊斯兰教 ——和谐发展中的求同存异
●青年学者论坛 从句子的观念看先秦时期不存在三段论逻辑 语言之为际 ——王船山语言哲学发微 良知与政治 ——王阳明良知学说的政治向度考察
●哲学教育与文化传播 我们今天应当如何普及儒学 儿童哲学 ——关注整体性的伦理教育
●海外首译 近代道德哲学史中的诸论题 现代性和人性之间 ——面对虚拟世界的挑战,伦理学课程的生活世界定向功能
●学人自述与文献钩沉 从两汉经学到传统政治哲学 ——我的学术历程 哈佛所见霍金文档中与中国学人相关的几条材料 陈寅恪先生不曾入集的三封信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哲学与宗教(第2辑)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李申//陈卫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53255258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0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78 |
出版时间 | 2008-10-01 |
首版时间 | 2008-10-01 |
印刷时间 | 2008-10-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4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17.33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33 |
宽 | 173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3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