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漫话大肠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包括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发病原因、诊断方法和步骤,也介绍了目前治疗方法,但重点在于如何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在预防方面又特别强调合理安排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较详细地介绍如何做到“三早”。阅读本书,有助于读者对大肠癌有一个科学的基本认识,更好地进行自我保健,远离大肠癌。

内容推荐

本系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抗癌协会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编写的一套权威的癌症科普读物。本系列共有十册,第一册重点介绍癌症的病因与预防知识,第二册至第九册分别全面介绍我国常见癌症最新的诊断与治疗信息,第十册详细讲解癌症的康复过程与方法。本系列力求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科学实用、图文并茂地介绍有关防癌、抗癌的基本知识,帮助广大读者了解癌症防治的正确方法、治疗后康复的正确措施,避免对癌症产生消极、盲目甚至是错误的看法和行为。本系列作者均为权威医学专家,从事癌症临床实践多年,对解答广大读者,尤其是癌症患者及其家属迫切需要知道的问题颇有心得。本系列是广大读者战胜癌症的好帮手,也是基层医务人员必备的癌症防治参考书。

目录

一、什么叫大肠癌/1

 (一)大肠在身体哪里/1

 (二)大肠癌流行概况/2

二、大肠癌有什么症状/6

 (一)大便习惯改变、便频或便秘/6

 (二)便恤/7

 (三)腹痛/8

 (四)腹部肿块/9

 (五)贫虹、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10

三、为什么会患大肠癌/12

 (一)饮食不当,病从口入/12

 (二)癌前病变/14

1.腺瘤/14

2.溃疡性结肠炎/15

3.家族性息肉病/16

 (三)遗传/17

 (四)其他因素/18

四、预防为主,减少大肠癌/19

 (一)消除病因(一级预防)/20

1.合理安排饮食/20

2.积极治疗癌前病变/23

3.化学预防/24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身体/24

 (二)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二级预防)/26

1.早期治疗效果好/27

2.怎样才能做到“三早”/28

五、怎样诊断大肠癌/36

 (一)以症状为根据,详细询问病史/36

 (二)体格检查,注意直肠指检/37

 (三)钡剂灌肠X线检查/38

 (四)肠镜检查和活检/39

 (五)病理学检查/40

 (六)影像学检查/41

 (七)肿瘤标志物检测/41

 (八)临床病理分期/42

六、治疗方法多,综合治疗效果好/44

 (一)外科手术是首选/44

 (二)放射治疗/48

 (三)化学治疗/51

 (四)生物治疗/55

 (五)中医中药治疗/59

 (六)多学科综合治疗/61

七、康复治疗/63

 (一)出院后注意什么——“蔓分治,七分养”/63

1.正确认识疾病,保持乐观心态/63

2.平衡饮食,控制体重/65

3.适当体育锻炼,提高体质/67

4.合理用药/68

5.定期复查/68

 (二)造口康复治疗/70

1.饮食/72

2.日常生活/74

试读章节

三、为什么会患大肠癌

(一)饮食不当,病从口入

首先,让我们从“病从口入”谈起。很多胃肠疾病是由于饮食不慎引发的,例如进食不洁食物可以引起胃肠炎甚或食物中毒;进食带有霍乱弧菌的食物可以引发霍乱;进食带有伤寒杆菌的食物可以引发伤寒病;进食带有痢疾杆菌的食物可以引发痢疾。此外,就算食物干净,进食太多也会引起消化不良。还有,就算进食适量的干净食物,也因食物营养成分不均引起疾病。

早年航海水手长期缺乏青菜等食物,出现牙流血,甚至死亡。当时以为“瘟疫”,将病者抛到海里。后来才发现原来食物中缺乏维生素C而引发坏血病。新西兰有一项调查发现,大肠癌竟然与牛肉消费量成正比,亦即消费牛肉多的地区,大肠癌发生率增高(图9)。

后来更多的研究表明:大肠癌重要的致病因素是摄入过量的高脂肪高动物蛋白和低纤维素食物。在欧洲、北美洲和澳洲等地居民高脂肪高能量摄入,大肠癌发生明显高于低脂肪饮食的亚洲、非洲;我国上海近20年来大肠癌发生率上升较明显:据分析这与上海居民饮食结构改变有密切关系。

上海市居民20世纪80年代比50年代猪肉消费量增加3倍,禽蛋增加2.2倍,难怪分析1973~1993年大肠癌发病资料,发现上海大肠癌每年以4.2%递增,比全球递增速率2%还高一倍。

动物试验表明,饲料中脂肪含量增加,肿瘤发生率也增加。脂肪含量由占热能2%~5%增加到20%~27%,动物肿瘤发生率升高,肿瘤出现时间较早。若进一步增加脂肪占热能的35%,动物肠癌明显增加。因为摄入脂肪过多的食物,脂肪消化不良和肠内细菌及胆汁类盐相互作用,产生致癌物质,加上摄入纤维素少,肠管蠕动减慢,大便排泄少,肠内致癌物质浓度高,作用时间延长,刺激黏膜以发生癌瘤。

(二)癌前病变

所谓癌前病变就是在一定条件可以转变为癌瘤的良性病变。大肠的癌前病变主要有以下几种。

1.腺瘤

人的肠腔黏膜隆起物称之为息肉,其中~类是腺瘤,又称腺瘤样息肉,这是良性病变。但是随着腺瘤增大,癌变率升高,腺瘤直径1厘米者癌变率为0.9%,直径2.5厘米以上有12%癌变。有学者认为,大约70%的结肠癌起源于腺瘤。(图10)

2.溃疡性结肠炎

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多反复发作。肠镜检查可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黏膜面呈颗粒状,脆性增加,易出血,常有糜烂或浅小溃疡,附有黏液或脓性渗出物。据估计大约3%~5%的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大肠癌。溃疡性结肠炎史20年,发生癌变12.5%;30年时,癌变率达40%,所以学者将溃疡性结肠炎列为大肠癌的癌前病变(图11)。

3.家族性思肉病

又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简称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由父母将本病遗传到下一代,遗传比约为50%,无隔代遗传。镜下可见肠道数以百计或千计的腺瘤。至少100颗,最多超过5000颗,平均约1000颗。好发肠段依次为直肠(39%)、乙状结肠(24%)、降结肠(20%),其他肠段仅17%。本病的严重性在于癌变,而且癌变往往呈多发性、多中心性,如果不经治疗,100%在50岁前发生癌变。临床症状主要是间歇性腹痛、腹泻或便频便稀,后期有便血或黏液血便,直肠指检可扪及葡萄样大小不等的息肉(图12)  (三)遗传

第三个因素就是遗传。大约5%~15%大肠癌是遗传的,上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癌变大约占大肠癌1%~2%,另一种遗传性大肠癌是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简写为HNPCC),约占大肠癌4%~13%。此病肠内息肉不多,发病年龄45岁左右,同时性或异时性多原发大肠癌较常见,更重要的是具有家族史,家系中至少有2~3人患大肠癌,且有两个为一等亲属(即父辈、子辈或同辈)。

此病另一个特点是多数家系的病人发生肠外恶性肿瘤,如子宫内膜癌、胃癌、卵巢癌、胰腺癌、输尿管癌、肾盂癌、皮肤癌、淋巴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等(图13)。

(四)其他因素

有学者研究发现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与大肠癌发病相关。多种癌症(包括大肠癌)与硒、钼、钙的摄入量呈负相关,而且动物性膳食钙与降低大肠癌发生风险有关,而植物性膳食钙则与此不相关。

还有研究表明,长期或经常处于坐位的职业类别人群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是一些体力活动较大的职业类别人群的1.4倍,缺少体力活动可以增加结肠癌的危险性,肥胖与大肠癌亦有相关的研究。

P12-18

序言

据统计,1981年至2000年我国59种恶性肿瘤的总发病率上升了近50%,目前癌症死亡已成为我国人口的第一位死因。现阶段我国癌症发病的特点是,上消化道癌症居高不下,同时肺癌、结直肠癌及乳腺癌等也在迅速上升。在众多恶性肿瘤中,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鼻咽癌和前列腺癌构成了我国癌症的主要死亡原因,占我国癌症死亡的80%,以上。癌症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而且医疗负担十分沉重,全国癌症诊治每年花费数百亿元人民币,严重制约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和谐。

人口老龄化是肿瘤发病率上升的主导因素,其他因素包括吸烟、各种污染、不合理膳食、肥胖和缺乏体育锻炼等。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若不能有效控制这些因素,今后20年间我国癌症发病还将继续增加。我国所面临的恶性肿瘤防治形势十分严峻。

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充分利用已知的方法来预防和治疗癌症,有1/3的恶性肿瘤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等方法有效预防;1/3的恶性肿瘤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获得治愈;1/3的恶性肿瘤依靠综合治疗能达到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这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和明智选择。

卫生部颁发的《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提出,要将癌症防治工作重心前移,从控制危险因素和早诊早治入手展开工作。为了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了解常见癌症的相关知识,卫生部和中国抗癌协会特地委托曾益新教授及万德森教授组织并邀请多位全国知名肿瘤专家,对常见恶性肿瘤的病因、预防、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知识逐一进行介绍,编辑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系列》。本系列共分十册,各分册的作者都是各自领域内久负盛名的学者,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悉患者及家属常见的困惑和疑虑。他们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对群众最迫切关心的热点问题作了详细的解释,并且提出了生活上的指导和建议。读者能通过阅读,加深对恶性肿瘤的认识,消除不必要的恐惧,积极预防,及早治疗,从而达到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衷心祝愿本系列在我国癌症控制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卫生部部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8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漫话大肠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万德森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117104524
开本 32开
页数 7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50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1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R735.3
丛书名
印张 3.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185
116
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8:5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