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张衡/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科学家是一座“故事富矿”。不论是飘着长髯的达尔文,还是留着小胡子的爱因斯坦;不论是金发碧眼的居里夫人,还是透射出睿智目光的钱伟长;不论是在科学的大海边拾贝的牛顿,还是歪着脑袋、坐在轮椅上的霍金;不论是如痴如迷沉醉于“发明梦”的爱迪生,还是漫山遍野识草辨木的李时珍……不分国别,不论古今,不分男女,不论专业,科学家们无不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坚韧不拔的毅力,无比深邃的科学思想,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破解一位位科学巨匠成功的奥秘。本书用一连串的故事,诠释科学精神,歌颂先辈风范,展现顶峰风光,激励读者登攀。

内容推荐

《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是一套让人受益无穷的书,是步入科学殿堂的向导,在轻松的故事中蕴涵深刻的哲理,是招募科学后备军的不露声色的征兵广告。愿这套书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你会从故事中得到人生的启迪,从科学家那里得到开启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目录

在普通人的眼里,科学家仿佛总是一板一

眼、高深莫测,总是工作在远离人间烟火的实验

室里,是一群最没有故事的人。我曾经细细查看

过《科学家辞典》,发现科学家的生平介绍几乎

都是千篇一律的“大学一博士一教授一贡献”。

然而,《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却完全改变了

人们对于科学家刻板、冷漠的印象,原来科学是

那么有趣,科学探索如同福尔摩斯破案,科学发

现往往“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

科学之路如同密林小径,跌宕起伏,丰富多彩。

可以说,科学家是一座“故事富矿”。

不论是飘着长髯的达尔文,还是留着小胡

子的爱因斯坦;不论是金发碧眼的居里夫人,还

是透射出睿智目光的钱伟长;不论是在科学的

大海边拾贝的牛顿,还是歪着脑袋、坐在轮椅上

的霍金;不论是如痴如迷沉醉于“发明梦”的爱

试读章节

爷爷与孙儿

张衡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天文学家,他出生于公元78年。关于他的家世,还得从西汉末年中原的南阳郡(现河南洛阳南面)说起。那时战乱四起,田野荒芜,粮食奇缺,饿死的人就达几百万,甚至还出现了人吃人的事,特别是后来“安汉公”王莽取代刘姓当上了皇帝,更是引起社会大乱,西汉政权岌岌可危。

话说南阳郡有一个著名的张氏家族,就住在南阳郡西鄂县石桥镇一个叫夏村的地方。虽然遇到乱世荒年,但是张家靠着祖上的积蓄,日子还算过得去。不过张家宅院的两扇朱红大门却时时紧闭,门上那对怒目圆睁的铜狮门环小心翼翼地把守着这座深宅大院。围墙内三座瓦房呈“凹”字形紧紧相连。正厢房后是一个较大的庭院,院内有一株高大的槐树,假山、小桥掩映在灌木和丛竹中,花木被修剪得整整齐齐,落叶、杂草被拾掇得干干净净,一看就知道主人是做事有条不紊、精明能干的人;右边的书房里不时传来奶声奶气的琅琅读书声。这和外面战乱四起、饿殍遍野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原来,张家恪守祖上“祸不妄至,福不徒来”的训诫,相信灾祸不会胡乱降临,幸福也不会白白到来,特别是在这兵荒马乱的年月,更不要废了学业而误了前程,因此仍要求后人“通五经”、“贯六艺”。果然,张家后代张堪不辱祖训,不负父望,幼年勤奋苦读,年方十五就才学出众,在南阳郡名声大震,16岁时就被推荐到当时的京都长安去受业深造。

说来也怪,这张堪虽然常年被关在夏村的深宅大院苦读诗书,却深谙世事,为人正直,与友和善,对师谦逊,品德优良。一次,张堪的文章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用典恰到好处,但先生却判其中一处典故误用,并当众指责,张堪丝毫不为自己辩解,只是低头不语。后来同学们主动翻书查找,然后拿着书去找先生理论,为张堪打抱不平。这位先生先是大为光火,后来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疏忽,并深为张堪的行为感动,还亲自找到张堪道歉。这在“师道”至尊至圣的时代,简直不可思议,因而此事在学馆被传为美谈。至于说到张堪的学问、勤奋,那就更不用提了,每次作文或辞赋他总是第一名,同学提问也是有问必答,答案简洁明了。每晚,他总是最后吹灭书桌上的蜡烛,早晨又是最早起床打开书本。不久,在京师求学的张堪就因优秀的人品和渊博的学识而深受赞誉,有些老学者甚至称他为“圣童”。一时间,“圣童”名满京师。

光武帝刘秀在起兵以前,听说过张堪的品德和学问,非常嘉许,后来张堪果然为光武帝建立东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光武帝建立东汉以后,先是任他为郎中(皇帝的警卫,主要职务是守卫宫廷);后来又派他跟随大司马入四川,升任蜀郡太守。

当时,太守是一个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张堪在四川做了两年太守,又被调到渔阳郡(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任太守。张太守在渔阳任职八年,为渔阳人民做了许多好事。他鼓励当地人民积极务农,广开稻田,种植桑树,发展养蚕业。他还亲自指挥当地水利工程的建设,拦河筑堤,挖渠造湖,使大片大片的地得到灌溉,稻、麦、稷、黍及桑麻都长得繁茂葱绿,年年获得丰收。这位幼年名满京师的“圣童”在光武帝时期,政绩显著,渔阳人民曾作“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来歌颂他的功德。光武帝很欣赏张堪的才干,准备提拔他,不料他却病死在渔阳。光武帝听到这个消息,特意下诏表扬他的功绩,还派官吏给张家送去100匹丝绸。

二十多年后,张太守的孙子于东汉章帝建初三年(公元78年)出世了,取名张衡,字平子。和他祖父幼年时遭遇战乱、饥荒一样,平子也生不逢时。建初元年(公元76年),南阳郡发生牛瘟,许多耕牛染病而死,延误了大片农田的春耕和春播,因而次年粮食大减产。紧接着又是旱灾,春播后数月无雨,许多农田干得裂开了缝,秧根本插不下去,即使插了秧,禾苗不久就枯死了。即使有一点水源灌溉的白河两岸,日子也好不了多少。农民们只有靠咽糠吃野菜树皮勉强度日,有的竞卖儿卖女才免遭饿死;城里人也不好过,米价贵得吓人,很多人都只好外出谋生。灾荒一直持续到公元83年。

而张衡就是在荒年的第三年出生的。张家有了第三代,这是一件大事,年逾古稀的张老夫人乐得合不上嘴,张衡的父亲也是喜出望外。当房间里响起婴儿第一声响亮的啼哭时,满鬓霜白的张老夫人激动得流出了眼泪,连连说:“张家有后了,张家有后了!”

这时立在一旁的儿子却变得愁容满面,他不愿扫母亲的兴,默默走出房间,站在院内望着这空洞洞的几大间房屋发愁。这房子里的东西,能卖的都卖了,能换粮食的都换了,而祖上留下的房子是万万不能卖的,可现在到哪里弄吃的来给妻子“坐月子”呢?

后院的花圃已杂草丛生,前院两扇朱红色大门紧闭着,他不由得想起老父亲——那个名望极高的张太守在世的日子。那时父亲每年有2000石粮食,家底厚,日子过得红火。然而父亲一生为官清廉,没有积蓄,更不收贿赂,加上晚年病魔缠身,耗费大,没留下什么家产。特别是这几年,持续的灾荒已经把这个家拖垮了。如今家里又添了一张嘴,这日子可怎么过呀?

儿子的哭声从房里传来,阵阵哭声就像要撕碎他的心。“这娃呀,来得真不是时候……”正寻思,忽听得大门被铜环敲得笃笃直响。莫不是讨债的又上门来了?他只好叫老仆人去开门应付。

打开门一看,来人竟是张太守当年巡视洛阳太学时,在那里结识的一个名叫朱晖的同乡人。当年,年轻的朱晖崇拜张太守的学问,仰慕张太守的品行,两人交情很深。几十年过去了,如今朱晖已是南阳宛城的一大富豪。他性情豪爽,为人仗义,在荒年中曾拿出不少钱来救济生活贫困的亲朋好友。他听说张太守的后代家境困难,便亲自送来一车粮食和几万钱币。对张家来说,这真是雪中送炭。

张老夫人颤巍巍地拉着朱晖的手,连声说:“我说我孙儿有福气不是,前儿晚上梦见有一匹白马,飞到我家门前,双蹄踢门,响声震得我耳朵都快聋了,我就想一定是有贵人相助我孙儿,果真应验了啊!”

看来平子果然有些福气,本来生不逢时,却遇上贵人雪中送炭,这也算是祖父给他造的福吧。平子生在荒年,长得瘦骨嶙峋,但他那双大眼睛忽闪忽闪的,显得机敏过人。

一年后,平子开始牙牙学语了。从这时候起,他的大脑袋就装满了提不完的“问题”,常把老奶奶和父母问得直摇头。

有一天,太阳刚刚从东边升起,娘做完家里的活计,准备叫三岁多的平子跟她到山坡上挖野菜去。喊来喊去,不见回声。娘走过去一瞧,平子独自站在院中,低头瞧着地上发呆,那活蹦乱跳的劲儿早没有了。

“平子,快去拿筐子和小锄,跟娘到东坡去挖野菜,别傻愣在那儿了。”

平子还是瞧着地上,嘴里却说着:“娘,你快来看,我的影子怎么这么长?比我还高得多呢!”

“傻孩子,太阳刚出来,人的影子就长,等一阵,就会变短。”

“为什么?为什么?”

娘不听他的叫嚷,拿出家什带着他到东坡挖野菜去了。

来到东坡,清晨的阳光已洒满山坡。树叶、青草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树上不时传来鸟儿清脆的呜叫。平子高兴极了,挣脱娘的手,满山飞跑,好像已经把“影子”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娘找到野菜就赶紧挖起来,而平子也在一旁忙活。他一会儿捡石块在地上画着什么,一会儿挖几棵野菜放在筐子里。不知不觉太阳就当顶了,只听平子突然大叫起来:“娘,快来看呀,我这么短了,我这么短了!”

听到像是“断了,断了”,娘慌慌张张地跑过去,惊恐地问:“平子,你怎么啦?你怎么啦?”

原来平子在做试验,他拿泥块放在自己的影子两头,然后用石块画上线,玩一会儿就去比一比。奇怪,影子慢慢变短了,最后快要变成一团黑影缩在脚下了。他很是惊奇,不由得叫了起来,却把娘吓坏了。这“影子”真有意思,他的兴趣越来越大,可娘却在催他回家,因为娘赶着回家做午饭。

平子记下了这事,只要自己的影子在太阳下缩成一团,娘就肯定要做午饭了。碰上这种时候,哪怕刚从坡上回来,平子也会忙里忙外,帮娘抱柴火、搬小凳,惹得奶奶直嚷:“平子他娘,快做饭,平子早饿了!”

知道秘密的娘大声对奶奶说:“平子才不饿呢。他肚子里装着‘太阳钟’,他是怕您老人家饿着。”奶奶不由得喜上眉梢。

平子也有很多烦心的事。一到下雨天或阴天,特别是晚上,太阳不出来,平子就犯愁:怎么看时间呢?

P1-9

序言

谁都喜欢听故事。记得我小时候总是央求爸爸妈妈:“给我讲个故事!”

故事具有那么大的魅力、魔力,是因为故事有着生动的情节、有趣的细节。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一再重印,深受小读者的欢迎,并在2008年被中国科协评为“中国五十年十部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这些成功就在于这套书是一个专门讲述科学家故事的“故事会”,是一位擅长讲述科学家故事的“故事大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在普通人的眼里,科学家仿佛总是一板一眼、高深莫测,总是工作在远离人间烟火的实验室里,是一群最没有故事的人。我曾经细细查看过《科学家辞典》,发现科学家的生平介绍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大学一博士一教授一贡献”。然而,《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却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于科学家刻板、冷漠的印象,原来科学是那么有趣,科学探索如同福尔摩斯破案,科学发现往往“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科学之路如同密林小径,跌宕起伏,丰富多彩。可以说,科学家是一座“故事富矿”。

不论是飘着长髯的达尔文,还是留着小胡子的爱因斯坦;不论是金发碧眼的居里夫人,还是透射出睿智目光的钱伟长;不论是在科学的大海边拾贝的牛顿,还是歪着脑袋、坐在轮椅上的霍金;不论是如痴如迷沉醉于“发明梦”的爱迪生,还是漫山遍野识草辨木的李时珍……不分国别,不论古今,不分男女,不论专业,科学家们无不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坚韧不拔的毅力,无比深邃的科学思想,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破解一位位科学巨匠成功的奥秘。《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用一连串的故事,诠释科学精神,歌颂先辈风范,展现顶峰风光,激励读者登攀。

《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还道出一个真理:科学无世袭。科学摈弃一切因循守旧的框框。科学的勋章可以奖赏给任何一个人,不论你是初生之犊还是年已花甲,不论你是清贫子弟还是富家儿女,不论你是七尺男儿还是纤纤女子,不论你是无师自通还是学历高深,条件只有一个——用你的才智创立新学说,发明新技术。科学无世袭,科学的皇位人人可坐。谁努力谁就可以摘取科学皇冠上的明珠!

《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是一套让人受益无穷的书,是步入科学殿堂的向导,在轻松的故事中蕴涵深刻的哲理,是招募科学后备军的不露声色的征兵广告。愿这套书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你会从故事中得到人生的启迪,从科学家那里得到开启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2009年4月4日于上海“沉思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张衡/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亦军
译者
编者
绘者 王东
出版社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546462
开本 32开
页数 14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9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14-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11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14-49
丛书名
印张 4.17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171
123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9: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