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李时珍/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李时珍,湖北蕲州人,生天1518年。他的父亲李言闻是当地名医。李时珍自幼继承家学,尤其重视本草,并富有实践精神。他历时二十七年编成的《本草纲目》一书,是我国明以前药物学的总结性巨薯。

本书为“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系列之一,生动记述了李时珍的一生事迹。以活泼轻松的文辞、丰富多彩的形式讲述了他一生为寻求科学真理、攀登科技顶峰、致力发明创造的奋斗历程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以及其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对世界科技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书中有他自少年起的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趣闻逸事和奋发图强的感人事迹,蕴涵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科学真理。这些,都将激励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奋发向上、刻苦钻研的科学求知精神。

本书适于广大青少年、大中学校学生和科技工作者阅读。

内容推荐

科学家是一座“故事富矿”。不论是飘着长髯的达尔文,还是留着小胡子的爱因斯坦;不论是金发碧眼的居里夫人,还是透射出睿智目光的钱伟长;不论是在科学的大海边拾贝的牛顿,还是歪着脑袋、坐在轮椅上的霍金;不论是如痴如迷沉醉于“发明梦”的爱迪生,还是漫山遍野识草辨木的李时珍……不分国别,不论古今,不分男女,不论专业,科学家们无不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坚韧不拔的毅力,无比深邃的科学思想,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破解一位位科学巨匠成功的奥秘。

《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是一套让人受益无穷的书,是步入科学殿堂的向导,在轻松的故事中蕴涵深刻的哲理,是招募科学后备军的不露声色的征兵广告。

本书讲述了李时珍的故事,诠释了科学精神,歌颂了先辈风范,展现了顶峰风光,激励读者登攀。本书将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你会从故事中得到人生的启迪,从科学家那里得到开启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目录

开启智慧宝库的金钥匙/叶永烈

父亲的教诲

启蒙老师

爱上中医

弃仕从医

两位恩师

挚友

初露锋芒

辨证施治

立志修“本草”

楚王相助

辞官返乡

濒湖山人

访采四方

遍尝百草

上武当山

鸿篇巨制

求助王世贞

艰难刊印

流芳百世

试读章节

父亲的教诲

明朝正德十三年(1518年),中国黄州府蕲州(今湖北境内)诞生了后来成为伟大科学家的李时珍。

李时珍出生前,家院子里长出了一棵珍贵的灵芝草。有一只梅花鹿闯进他家,在药圃里盘桓多时不肯离去,直至李时珍呱呱坠地。

——当然这只是传说。其实,伴随李时珍来到这个世上的,不是什么灵芝、梅花鹿等吉祥物,而是赢弱体瘦、疾病缠身。可以说,幼年时代的李时珍,是伴随着疾病、痛苦和药罐子长大的。

李时珍的家乡蕲州,具有悠久的历史,一向富有盛名,历代都是州郡治所,而且政治、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这里濒临长江,背依雨湖和缺齿山,居湖北、河南、安徽、江西四省之间,是地理要冲,水陆往来必经的地方;且物产丰富,以盛产棉麻、药材著称。因为交通发达,商旅往来不绝,长期成为药材买卖集散的中心。

李时珍的祖父是一个摇着铜铃走街串巷的铃医。虽然李家世代行医,但祖父并没有多大名气,也没有留下什么医学著作。在李时珍很小的时候,祖父就去世了。

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青少年时代热衷于功名,由于在乡试中屡试不中,只得弃儒从医,继承祖业。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是当时蕲州一带有名的医生。李时珍的母亲张氏,是一个贤淑的家庭妇女。她身体虚弱,加上营养不良,生了李时珍后不久就病倒了。幼年时期的李时珍,身体很瘦弱,经常咳嗽发烧,他深深体会到生病的痛苦,立志长大以后当一个像父亲那样为人治病、解除病苦的医生。

然而父亲却另有打算。李时珍六岁时,父亲觉得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儿子。一天,父亲把李时珍叫到跟前,告诉他:无论是皇帝、达官显贵,还是黎民百姓,都离不开医生这个行业,但自古以来行医却为流俗所瞧不起。历代儒家学者在写史书时,都把行医者列在“方伎列传”里,称之为“小道”“贱业”。李家世代行医,社会地位却低下,受尽歧视;自己青少年时代为了摆脱低下的社会地位,曾全力奋斗,只是直到中年科举考试连连失败,才被迫弃儒从医的。他见李时珍颖悟,才智过人,便把求取功名、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年幼的李时珍身上。

为了让李时珍发奋读书,李言闻给他讲了古代名医扁鹊的遭遇。

战国时期有一位名医叫扁鹊。他根据民间和自己多年的医疗实践经验,总结出诊断疾病的四种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称为“四诊”。望诊,就是观察病人的精神、形态、皮肤的颜色,以及排泄物性状;闻诊,包括听和嗅两个方面,就是听病人的说话、呼吸、咳嗽,嗅病人散发出来的气味或病人排泄物的气味;问诊,就是与病人或其家属谈话,了解病史;切诊,主要是切脉,也包括对病人体表一定部位的触诊。在“四诊”中,扁鹊特别擅长望诊和切诊。

有一次扁鹊朝见蔡桓公,看到蔡桓公的气色不好,便知道他已经生病了。于是,扁鹊直言不讳地对桓公说:“君侯,据我看来,你的毛孔和皮肤里已有了病根,如不赶快治疗,就会加重。”桓公摇摇头说:“我的身体很好,什么病都没有!”扁鹊走了以后,桓公对左右的大臣说:“医生总是故意把没有病的人说成有病,好借治病的机会谋取名利,炫耀自己医道的高明!”过了五天,扁鹊又遇到了蔡桓公,经过一番观察,又对桓公说:“你的病已到肌肉血液里,要不好好医治,就会严重起来。”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又过了五天,扁鹊又见到蔡桓公,细致观察后,他很严肃地对桓公说:“你的病已进入胃肠,如再不治疗,就没有办法治好了。”这回桓公更不愉快,简直有些生气了。等到扁鹊第四次看到蔡桓公时,他望了望桓公的脸色就赶紧溜走了。桓公觉得扁鹊这种举动很奇怪,特地派人去问他溜走的原因。扁鹊说:“一个人生了病,如病在体表,用汤熨就可以治好;病人肌肉和血脉,用针灸也可以治愈;病到了肠胃,用药剂还可以治好。但桓公根本不听劝告,现在病已入骨髓,再没有办法治疗,我只好躲开了。”不久,桓公果然感觉身体发烧、疼痛,支持不住,急忙派人去请扁鹊。可是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桓公终因无法医治而死去。

小李时珍聚精会神地听着。以前,他看到父亲为乡亲们治好病,受人尊敬和感激的样子,从心底佩服父亲高明的医术。看看别人的气色就知道有没有病,而且病到何种程度,真是不可思议——其中奥妙无穷啊!父亲看到李时珍沉思的样子,又继续讲扁鹊的故事:

扁鹊不仅善于望诊,而且精通切脉法。有一次他到晋国(今山西)去,正好碰到晋国大臣赵简子得了重病,已经昏迷五天,不省人事。赵家的亲人和幕僚非常担心,听说扁鹊到了晋国,喜出望外,急忙派人去请。扁鹊通过切脉,察觉到赵简子的心脏还在跳动。于是,他对赵简子的家人说:“大人的病不要紧,你们不必担心,用不了几天,便可治好。”经过扁鹊的精心诊治,没到三天,赵简子的病就完全好了。

父亲对李时珍说:“扁鹊不仅医术高明,而且还是一个不卑不亢的君子。他在多年行医的实践中,提出了‘六不治’的主张。其中有骄横跋扈、不讲道理的不治,看重钱财、轻视身体的不治,迷信巫术、不信医学的不治。”

最后,李言闻不无感叹地说:“医术高明又有什么用啊,出头的榫头先烂啊!扁鹊要是没这么有名,也许还能多活些时候……当时,秦国太医令(掌管国家医学行政的总负责人)李醯(xi)是个不学无术的老官僚,只知道逢迎有钱有势的,从不深入钻研医学技术。扁鹊在秦国的威信越来越高,一些官吏也去请他看病。李醯认为自己受到了冷落,影响了自己的地位,就对扁鹊怀恨在心,于是偷偷派人把扁鹊杀了。”

父亲叹息地说:“行医难啊,你要是医术平庸,则难以谋生;若是医术高明,又要遭到同行的嫉害。我们李家几代行医,被人瞧不起,吃了不少苦头。希望能在你这一代,改换门庭……”

说到这里,父亲打住了,呆呆地望着窗外远飞的大雁出神。自己行医多年,已经饱受辛酸,胥吏的骚扰和绅士人家无礼的传唤,使他对自己的职业感到厌倦。他讲扁鹊的故事,就是要告诉年幼的李时珍,像这样的大医家也命运多舛,不得善终。没有社会地位,医术再高也没有用。要想不被人歧视,必须进入仕途。这些道理,李时珍似懂非懂,他相信父亲的话没有错,决心努力读书,不辜负父亲的期望。同时,扁鹊的故事也牢牢地铭记在他心中。

知识链接:四诊

四诊具有直观和朴素的特点,是在感官所及的范围内,直接地获取疾病的外在表现信息,医生即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判断。四诊的基本原理是建立在整体观念和恒动观念基础上的,是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等基础理论的具体运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和普遍联系,就是四诊原理的理论基础。

四诊在今天也得到充分的运用,四诊不仅是中医的重要诊断方法,也成为西医诊断的重要辅助手段。

(阮鹏 编写)

P1-9

序言

谁都喜欢听故事。记得我小时候总是央求爸爸妈妈:“给我讲个故事!”

故事具有那么大的魅力、魔力,是因为故事有着生动的情节、有趣的细节。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一再重印,深受小读者的欢迎,并在2008年被中国科协评为“中国五十年十部公众喜爱的科普作品”。这些成功就在于这套书是一个专门讲述科学家故事的“故事会”,是一位擅长讲述科学家故事的“故事大王”,娓娓道来,引人入胜。

在普通人的眼里,科学家仿佛总是一板一眼、高深莫测,总是工作在远离人间烟火的实验室里,是一群最没有故事的人。我曾经细细查看过《科学家辞典》,发现科学家的生平介绍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大学一博士一教授一贡献”。然而,《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却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于科学家刻板、冷漠的印象,原来科学是那么有趣,科学探索如同福尔摩斯破案,科学发现往往“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科学之路如同密林小径,跌宕起伏,丰富多彩。可以说,科学家是一座“故事富矿”。

不论是飘着长髯的达尔文,还是留着小胡子的爱因斯坦;不论是金发碧眼的居里夫人,还是透射出睿智目光的钱伟长;不论是在科学的大海边拾贝的牛顿,还是歪着脑袋、坐在轮椅上的霍金;不论是如痴如迷沉醉于“发明梦”的爱迪生,还是漫山遍野识草辨木的李时珍……不分国别,不论古今,不分男女,不论专业,科学家们无不具备细致入微的观察力,坚韧不拔的毅力,无比深邃的科学思想,可歌可泣的奉献精神。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破解一位位科学巨匠成功的奥秘。《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用一连串的故事,诠释科学精神,歌颂先辈风范,展现顶峰风光,激励读者登攀。

《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还道出一个真理:科学无世袭。科学摈弃一切因循守旧的框框。科学的勋章可以奖赏给任何一个人,不论你是初生之犊还是年已花甲,不论你是清贫子弟还是富家儿女,不论你是七尺男儿还是纤纤女子,不论你是无师自通还是学历高深,条件只有一个——用你的才智创立新学说,发明新技术。科学无世袭,科学的皇位人人可坐。谁努力谁就可以摘取科学皇冠上的明珠!

《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是一套让人受益无穷的书,是步入科学殿堂的向导,在轻松的故事中蕴涵深刻的哲理,是招募科学后备军的不露声色的征兵广告。愿这套书成为你的良师益友,你会从故事中得到人生的启迪,从科学家那里得到开启智慧宝库的金钥匙。

2009年4月4日于上海“沉思斋”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李时珍/中外著名科学家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董仁威
译者
编者
绘者 王东
出版社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546479
开本 32开
页数 11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7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13-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图书小类
重量 0.09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6.2-49
丛书名
印张 3.28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171
123
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