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当流感来袭(疫情第一现场目击实录)
内容
试读章节

甲型H1N1流感爆发大事记

3月18日,墨西哥卫生部门开始收治疑似流感的患者。

4月2日,墨西哥东部维拉克鲁斯州拉格洛里亚地区克萨特佩克镇上的4岁男孩埃德加·赫尔南德斯出现流感症状。

4月13日,墨西哥39岁女性玛丽亚因感染“猪流感”死亡,她当时被认为死于病毒性肺炎。

4月16日,墨西哥卫生部门通报世界卫生组织下的泛美洲卫生组织,称本国爆发了“猪流感”。

4月20曰,墨西哥39岁男性赫拉尔多死亡,当时有消息称他是首位死于“猪流感”的患者。

4月21日,美国确认有两名儿童染病。

4月22日,墨西哥卫生部称有20人死于类似流感症状,发出全国警报。加拿大确认该国出现的一例病例与墨西哥病例属相同病源。

4月23日,墨西哥卫生部称,国内病例和美国病例存在一定联系。当天,美国再次确诊7例“猪流感”患者。

4月25日,墨西哥卫生部宣布疑似病例超过1300人,其中81人的死亡“可能与流感病毒有关”;美国增加11例确诊病例。

4月26日,新西兰10名学生被确诊感染了流感病毒;法国出现两例疑似病例;加拿大、英国、以色列、西班牙分别出现疑似病例。

4月27日,西班牙疑似病例确诊,欧洲出现首名“猪流感”患者。

4月28日,墨西哥确认及疑似“猪流感”死亡人数升至152人,全球7个国家出现确诊病例。

4月29日,世卫组织宣布全球流感大流行警告级别从当前的4级提高到5级。

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该组织不再使用“猪流感”一词指代当前疫情,而开始使用“A(H1N1)型流感”这一名称,中国称其为“甲型H1N1流感”;同日,荷兰确诊首例病例。

明1日,香港首例确诊病人途经上海。

5月2日,中国卫生部决定对香港确诊病人接触者的隔离情况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在世界其他国家,爱尔兰发现首例确诊甲型H1N1流感病例;美国疫情扩散至21个州;加拿大出现了首例被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猪。

5月3日,甲型H1N1流感快速检测方法在中国研制成功,从疑似到确诊只需12小时;全球确诊病例达到898例。

5月4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wHo可能会将新型流感病毒的警戒等级调升到最高一级,宣布进入大流行;全球21个国家和地区共有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085例,其中死亡病例26例;南航赴墨西哥包机于4日晚22时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前往墨西哥接回滞留的中国旅客。

5月5日,43名墨西哥AM098航班乘客和机组人员、34名在华墨西哥籍人员乘坐墨西哥政府安排的包机离开上海回国。

5月6日16时32分,中国赴墨西哥包机抵达上海浦东机场;世界卫生组织当天确认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有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1893例,其中死亡病例31例。

5月7日,香港首例甲型H1N1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正式解除;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发表联合声明重申'吃猪肉或者猪肉制品不会被感染。

5月8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借助之前在抗击H5N1型禽流感等疫情中积累的经验,全球已经做好充分准备,应对可能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  5月9日,世卫组织确认全球29个国家和地区有确诊病例3440例;美围超过墨西哥,成为确诊病例最多的国家;加拿大也确认一个死亡病例,成为第三个确认死亡病例的国家。

5月10日,中国四川成都发现一例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

5月11日,成都疑似患者被确诊感染甲型H1N1流感,成为中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英国新确诊10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古巴确认该国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5月12日,中国山东报告一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芬兰首次确认两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泰国确诊2名甲型H1N1流感病例,成为东南亚首个确认流感疫情的国家;世卫组织通报,全球已经确诊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升至5251例,其中61例死亡,确诊病例及死亡人数均比前一天有所增加,疫情已扩散至34个国家和地区。

5月13日,山东疑似患者被确诊,成为我国内地第二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国香港再次确诊一例甲型H1N1流感个案;英国卫生部新确诊3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明16日,北京市报告一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印度出现首例个案。

明1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探望北京确诊患者和医护人员;四川患者包某于当日16时30分痊愈出院;全球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继续增加。

中国大陆确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2009年5月10日夜,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渐渐睡去,初夏时分的柔风拂过中国的每一寸土地,连空气也变得有几分慵懒。万籁俱寂的夜晚,只有草丛中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轻轻地呼唤着黎明的到来。

城市里,霓虹灯仍在闪烁,但街道上已不再像白天似的,一派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乡村则像是沉睡的婴儿,偶尔有几声呓语,却仍旧睡得香甜。

然而,北京市宣武区南纬路27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却弥漫着大战在即的紧张气氛。病毒所的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最后的准备,他们有的在打电话,并迅速地在纸上记录着什么;有的在翻阅手中的文件,并不时地与身边的同事进行着简短的交流;有的在安置着身边的测试仪器;还有的不时地调整一下自己的口罩和手套。虽然忙碌,却井然有序,他们的表情都有些凝重,还有几分隐隐的忧虑。

零点的钟声突然响起,有人轻声说:“12点了。”

所有人都下意识地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表或者手机,然后抬起头,互相对望。

终于,有人走进来,朝着大家微微点了点头,他们都知道:来自成都的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的咽拭子标本已经被送到了实验室。

与此同时,作为病毒所的平衡实验室,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工作人员也开始了紧张的病毒检测工作。

凌晨5点,对该疑似患者咽拭子标本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通过基因序列同源性比较,专家们发现该标本与甲型H1N1流感病毒代表株(A/california/04/2009)同源性为100%,与季节性流感病毒H1H1代表株(A/Brisbane/59/2007)的同源性为79.4%。

自此,中国内地确诊了第一例输入性甲型H1N1病例。

患者包某,男,汉族,30岁,户籍地址在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桂湖街180-9-17号,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专业学生,正攻读博士学位。

5月7日,他由美国圣路易斯经圣保罗到日本东京。

5月8日,他从东京乘NW029航班出发,并于次日凌晨1时30分抵达首都国际机场。入境检疫时他体温低于37℃,未反映个人=有不适的症状。

5月9日10时50分,他乘3U8882航班从北京起飞,当天13时17分抵达成都。

在3U8882航班上,他已经感觉身体不适,伴有咽痛、咳嗽、鼻塞和少量流涕等症状。在成都下飞机后,他自觉发热,便打了一辆车直奔四川省人民医院。

到达省人民医院之后,院方立即对该患者采取了隔离措施。

5月10日上午,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两次复核检测,结果均显示为甲型H1N1流感病毒弱阳性。四川省卫生厅组织省内专家组进行会诊,按照《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试行版第一版)》,初步诊断该患者为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

5月10日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军事医学科学院接到疑似患者咽拭子标本,连夜开展实验室检测。

5月11日早晨,根据检测结果,该患者被确诊感染甲型H1N1流感。

而此时,曾在5月8日和5月9日分别乘坐NW029航班和3U8882航班的383人已经散布到了全国21个省市。

四川行动,全国行动,卫生部召开紧急会议,积极部署防控甲型H1N1流感的应对措施。形势的变化意味着战术也应做出调整,当流感疫情出现之后,前哨战将逐渐转变为阵地战。

P3-7

后记

2009年春。北京。

今年的春天来得迅猛而缓慢。尽管杨柳抽絮共飞舞的时节较往年更早,但整个京城难觅“柳絮池塘淡淡风”。积极应对横扫全球国际金融风暴的中国,正沉浸在对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难中逝去生命的缅怀、悲奠之中。

然而这个早春,另一场灾难性危机在悄悄潜伏后突然爆发,并在全球较大范围内传播。这就是甲型H1N1流感。

墨西哥时间4月23日,墨西哥政府拉响了流感疫情警报。随即,关于甲型H1N1流感来袭的报道迅速占据世界各大媒体头条,成为土要焦点话题。

美国、加拿大、英国、韩国……5月10曰,中国大陆确诊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患者。

全球上空笼罩起流感疫情灾难的阴霾。

疫区不断扩大,确诊病例不断上升,病毒不断肆虐蔓延,疫情形势日趋严峻。中国最高决策层第一时间将甲型H1N1流感的防范工作列入最高议事日程。在中国尚未发现疫情的4月28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就防控流感疫情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及时研究部署预防控制工作……

一时间,人们对大洋彼岸流感疫情的传播、发展极为关注,“甲型H1N1流感”成为人们交淡的关键词。作为一名出版人,我意识到我们有责任快速、全面、实时地公开信息,让社会公众及时了解疫情发展变化,了解公共危机事件中我国政府快速、充分、完善的应急预警、处理机制,以及有力、有序、有效的防控部署。

中围外文局具备良好的国际化出版优势,包括驻外机构和图书出版机构。于是,在蔡名照局长的支持下,我与黄友义副局长兼总编辑商议、达成共识后,便立即着手策划《当流感来袭——疫情第一现场目击实录》一书。

此书的编辑工作得到新世界出版社杨雨前社长、张海鸥副总编辑的大力支持。他们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紧急抽调社内优秀编辑,统筹协调,明确分工,工作有序开展。

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馆工作人员贾宁一女士拨冗为本书的编辑组与中国驻墨两哥桐关媒体取得联系;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墨西哥记者站首席记者于听怡女士在出色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为本书传回墨西哥方面的疫情最新信息;我局《今日中国》杂志社拉美分社社长吴永恒、副社长曾平、记者程文君三位同志是此次流感疫情的亲历者,在疫情不断蔓延之时,虽身处危城却淡定从容,不断传回一线报道,反复接受编辑组的采访,即便是在回国入境后接受医学观察的日子里,也依然坚持为本书提供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材料。这些优秀的媒体人,牢记公共危机事件中媒体的责任,以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敏锐的新闻触觉,让我们手捧墨香却如再次经历20多天来的分分秒秒。

在短短十几天里,各方人士远隔重洋,也许彼此并不熟络,却默契合作。他们跨越空间阻隔,克服时差障碍,通过越洋电话、MSN、E-mail等一切可利用的技术手段,彼此沟通、传递各方情况、信息。吴永恒社长、曾平副社长更是在回国解除医学观察后,第一时间来到出版社,讲述亲身经历。年轻的编辑们则每每加班至深夜,将最大的热忱化为最佳的内容和质量,奉献给广大读者。

文章合为时而作。在诸多同仁的努力下,《当流感来袭——疫情第一现场目击实录》终于呈现在读者面前。书中囊括亲历者目击实录,还原事件面目,汇集精准信息,真实描写全球疫情发展,提供众多医学专家的防控建议,因此,本书以可读性和实用性承载了一段重要的历史。今天,它是一种记录;不久的将来,它则将成为人类共同应对、战胜公共卫生安全挑战的回望。

在本书成书过程中,曾得到新华社、中国网等媒体同行的大力帮助。此外,书中还精选了许多网友精彩的博文与读者共享。作为本书的策划者,手捧书稿,我忆起这些天倾力以赴的众多同仁,深深为他们的精神和境界所感动。在此,一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2009年5月

目录

序章 流感入侵,中国式“抢险"/1

 甲型H1N1流感爆发大事记/3

 中国大陆确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5

 寻找密切接触者,刻不容缓/7

 守土就是守卫生命/10

第一章 潜伏:来自墨西哥的流感风暴/13

 一切都在悄然间发生/15

曾平观察:疫情在毫无察觉时爆发/16

昕怡连线(墨西哥城):口罩迅速脱销/17

文君直击:流感“占领”各大媒体/18

相关链接

 什么是流感,流感病毒有哪些/19

 甲型H1N1的含义/20

 “猪流感”:甲型H1N1流感/20

 甲型H1N1流感临床表现/21

 最危险的时段。最前沿直击“猪流感”/21

曾平观察:致命的隐藏/22

老吴实录:疫情近在咫尺/22

相关链接

 甲型H1N1病毒存活率/23

 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几次流感/24

 田栓磊:对待甲型H1N1流感慎用板蓝根/25

 湿热体质者要慎防流感“火上浇油”/26

 祸不单行,两度惊魂/27

昕怡连线(墨西哥城):正午惊魂/27

曾平观察:6级地震袭击危城/28

相关链接

 流感大流行警告六大级别/29

 甲型H1N1流感爱和哪些人“套近乎”/30

 甲型H1N1流感流行持续时间及高峰期/30

 贺晓生:甲型H1N1流感病毒会留存在桌面上/30

 吃饭竟成难事/31

曾平观察:连饭也吃不上/32

昕怡连线(墨西哥城):空旷街头,艰难度日/33

老吴实录:非常时期非常事/34

相关链接

 甲型流感、禽流感与普通流感的对比/35

 “猪流感”并非完全由猪引起/36

 钟南山:H1N1是前哨战,sARs是遭遇战/36

 世卫组织推荐“六步搓洗法”/36

博友之声——程鹤麟:甲型流感下的官民众生相/37

第二章 爆发:人心没有沦陷/39

 流感大风暴,令人想起当年的SARS/41

老吴实录:拉美分社最后留守的中国人/42

相关链接

 甲型H1N1流感VS SARS/42

 如何预防“猪流感”/43

 如果家庭成员患了甲型H1N1流感,家里如何消毒/44

 人也会感染猪/44

 畅通的街头,压抑的心情/44

文君直击:疫情中的假日后花园/45

老吴实录:冷清的街道,压抑的心情/46

相关链接

 目前可用的治疗甲型H1N1流感药物/47

 甲型H1N1流感迅速流行,警惕疫情演化成全球性流感/47

 防治甲型H1N1流感,戴口罩就能万无一失吗/50

 如何预防儿童感染甲型H1N1流感/50

 陷落的从来不是人,心灵生活需要的是乐天/50

曾平观察:天生开朗的墨西哥人/51

昕怡连线(墨西哥城):心中一片阳光灿烂/52

相关链接

 中医专家称“防非”方剂也可防甲型H1N1流感/54

 甲型H1N1流感流行时如何选择体育运动方式/55

 真心的祈祷与远方的祝福/55

文君直击:这一刻,被祝福环绕/55

昕怡连线(墨西哥城):你们让我更坚强/57

相关链接

 甲型H1N1流感世界各国蔓延/58

 墨西哥:谣言满天飞/60

博友之声——廖新波:警戒为何不断升级/61

第三章 蔓延:世界各国在行动/63

 翘首期盼,等待祖国的班机/65

老吴实录:航班取消,耐心等待/66

相关链接

 纽约卫生局向民众公布的预防“猪流感”小贴士/67

 英国“口罩一族”/67

 日政府呼吁民众储备两周食物/68

 西共体向成员国发出防控警示/68

 巴黎警报/68

 失望还是希望/69

老吴实录:“集结号”还没有吹响/70

相关链接

 防流感需保持个人卫生,每天擦拭电话等10种物品/71

 控制甲型H1N1流感的难点/72

 甲型H1N1流感第二波可能更严重/72

 危机还在继续,努力不能停止/73

老吴实录:抗击疫病,我们竭尽所能/75

相关链接

 中国专家:疫情面前须全球合作防控/76

 潘基文呼吁全球联合起来共同应对甲型H1N1流感/77

 美国专家称流感疫情可能不会在夏季减缓/78

博友之声——“猪流感”汹汹袭来,有感而发/78

第四章 行动:中国式救援与防御/81

 危险的航程/83

曾平观察:危机一直在潜伏/83

相关链接

 胡锦涛主席向墨西哥总统卡尔德隆致慰问电/86

 胡锦涛就做好防范“猪流感”疫情工作作出指示/86

 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8项措施防控“猪流感”/87

 隔离前后的思考/87

曾平手记:午夜,电话铃响/87

文君直击:意料之外被隔离/89

相关链接

 快速诊断,24小时内确诊疑似病例/90

 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出抗流感病毒新药/91

 医护先锋:香港/91

 互相鼓励好过孤军奋战/92

老吴实录:等待包机的日子/93

相关链接

 4月30日,一场严肃、及时、鼓舞人心的新闻发布会/94

 温家宝:今年非常困难 流感疫情影响经济/95

 胡锦涛同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96

 中国“狙击战”获世卫好评/96

 四川全面防控/97

博友之声——今日感慨:参加一次甲型流感检疫/97

第五章 努力:流感在继续,生活也在继续/99

 隔离第三天,喜忧参半/101

曾平观察:让人欢喜让人忧/103

相关链接

 流感来袭,别让口罩遮住微笑/106

 墨西哥人的黑色幽默/106

 “我们的孤独不寂寞”/107

曾平观察:包机何时成行/107

文君直击:电话那端的温情/108

老吴实录:终于要回家了/109

相关链接

 “猪流感”来袭,需警惕但不要恐慌/110

 抵御甲型流感,需要四大防线/110

 “猪流感”来了吃什么/111

 “最后”的航班/112

曾平观察:企盼重逢/113

老吴实录:告别危城/114

相关链接

 专家称健康人群暂无必要服药/117

 新闻媒体在疾病防控中应该坚持的五大原则/118

 细节之中绽放的美丽/118

曾平观察:被隔离也会找到乐趣/119

老吴实录:空中的微笑/120

相关链接

 中国最早8月份生产出人感染“猪流感”病毒疫苗/123

 完全遏制“猪流感”病毒不现实/123

 海外护侨包机事件回顾/123

博友之声——扶摇直上九万里——乘包机归故乡/124

第六章 影响:流感会压垮世界经济吗/127

 只要有爱,就有希望/129

曾平观察:无数条短信/129

老吴实录:40个小时的航程/130

相关链接

 专家称此次流感疫情规模难测,走向尚无定论/131

 “猪流感”恐慌来袭,旅游业首当其冲/132

 回家的感觉真好/132

老吴实录:踏上祖国土地的刹那/133

曾平观察:7日上午,解除隔离/134

相关链接

 “猪流感”:全球化的“黑天鹅”/138

 它是压倒世界经济的最后一根稻草/138

 “雪上加霜”,墨西哥经济遭受挑战/139

老吴实录:被冲击得“神魂颠倒”的墨西哥/139

昕怡连线(墨西哥城):墨西哥直面惨淡的经济下滑/141

相关链接

 流感疫情冲击股市/141

 金融市场对“猪流感”恐惧加剧 金市类似“非典”时/142

 墨西哥打喷嚏,全球经济感冒/143

昕怡连线(墨西哥城):当全球经济遭遇流感/143

相关链接

 “猪流感”引发全球担忧 失控将拖累经济复苏/145

 “猪流感”也不能阻碍趋势大反弹/146

博友之声——行情梦断“猪流感” 市场近期难乐观/146

第七章 反思:一切危难,都是全球化问题/149

 幸福原来如此简单/151

曾平观察:自由的感觉很奇妙/151

文君直击:疫情的未来难以预测/153

相关链接

 当全球化时代遭遇“猪流感”海啸/154

 食品安全监督,“猪流感”呼唤分餐制/154

 流感来袭,引发“人与自然”定律/155

曾平观察:给“猪”正名/155

老吴实录:疫情面前,人类应该反思/156

相关链接

 疫情背后的哲学命题/158

 “猪流感”来了,我们该反思什么/158

 反思中国式防控/159

老吴实录:防患未然,才能保持主动/159

曾平观察:防控,我们将会做得更好/160

相关链接

 防止全球大爆发,疫情须得到严密监控/162

 “猪流感”悲壮抗议丛林法则/162

 从非典到甲型H1N1流感,中国走了多远?/163

 曾光:当流感来临/166

博友之声——“猪流感”:全球化时代的反思/168

附录1 世界各国流感疫情汇总表/1 70

附录2 中国各地流感疫情汇总表/174

附录3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出院标准(试行)》的通知/176

  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出院标准(试行)/176

后记/177

序言

今年4月以来,一种人类陌生的流感病毒突现墨西哥,继而迅速向北美大陆和欧亚大陆蔓延,瞬间惊扰了世界,被世界卫生组织判断为“极有可能全球大爆发的公共卫生紧急事态”。全球的目光迅速从金融危机转向甲型H1N1流感。

流感疫情爆发后,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应对,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秉持理性、审慎的态度,相互携手,密切配合,共同打响了人类历史上又一场抗击流感疫情的阻击战。

翻开人类历史,关于流感大流行造成灾难的记述远没有战争多,但流感造成的人类死亡却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流感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和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只是许多曾经的恐怖已经淡出了今人的记忆。对多数中国人来说,这次甲型H1N1流感肆虐蔓延直接唤起的,是对几年前sARs疫情爆发的记忆。我们有过与恶性病毒抗争的经历,对别国人民当前遭受的类似境遇更是感同身受。

中国外文局作为对外传播专业单位,在全球遭遇甲型H1N1疫情的好几个国家都设有分支机构。2004年,外文局所属《今日中国》杂志社在墨西哥城建立了拉美分社,我们派驻的几位记者、编辑长期在那里从事“本土化”办刊工作。所以,当我们得知疫情在墨西哥出现时,就格外关注有关墨西哥的消息,时刻注意疫情的发展变化,责成局内有关部门随时了解提供前方信息。4月底,世卫组织将甲型H1N1疫情的警戒级别从三级提升到五级,我们当即决定外文局驻墨人员撤回国内。

《今日中国》杂志社拉美分社社长吴永恒、副社长曾平同志都是经验丰富的记者。他们在墨西哥时,身处一线,恪尽职守,坚持工作,不辱使命,以新闻工作者的敏感,拍摄了许多有关疫情的照片,记录下了关于疫情发展和墨政府应对疫情的文字;回国后,又记录下在北京、上海接受医学观察的亲身经历和直接感受,第一时间报道了中国政府应对疫情的有效措施,以及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

吴永恒、曾平同志也成为媒体追逐的对象,他们的形象、声音很快通过国内外媒体进入大众视野,他们采写的许多报道也引起了广大读者和网民的关注和好评。当中国外文局常务副局长郭晓勇提出将他们几人的所闻所思编辑成书的想法后,我非常赞同。这些文字和照片是几个中国人置身墨西哥对疫情的真实见证,是广大读者深入了解疫情和疫情背后故事的难得素材。

在本书付梓之前,我翻阅了书稿,每一篇文章都反映了几位新闻人的犀利观察、深入思考和职业操守,每一张照片都闪动着他们的忘我精神和忙碌身影。这本书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了解甲型H1N1流感,更深入地了解墨西哥政府应对流感所采取的得力措施和墨西哥人民抗击病毒所表现出的不屈精神。

本书面世时,流感还在全球肆虐,当务之急仍然是全球携手共同控制疾病的传播。同时,我们也应深刻反思,近年来流感频繁爆发给人类的警示是什么?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我们需要更加爱护我们的环境,因为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对人类自己最好的保护。

2009年5月于中央党校

内容推荐

4月23日(墨西哥时间),墨西哥拉响甲型H1N1流感疫情警报,两日内关闭了所有学校、图书馆、博物馆、饭店、酒店等一系列公共场所。

4月28日至30日(北京时间),世界卫生组织三天内连提两次甲型H1N1流感警告级别。

5月11日早晨(北京时间),中国大陆确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截至5月21日9:30(北京时间),42个国家和地区正式报告了102431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其中包括84例死亡病例。

中国大陆确诊5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香港地区确诊3例输入性甲型H1NI流感病例,台湾地区确诊1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

5月18日至22日,第62届世界卫生大会在日内瓦召开,来自193个会员国的官员们参加了会议,共同探讨如何实现全球携手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

流感还在蔓延,我们没有理由放松警惕!

编辑推荐

流感面前,防患胜于一切;真情实录,温暖传递信心。中国驻墨西哥大使馆、驻外新闻媒体、驻外机构独家揭秘第一线见闻,医学专家全面科学讲解全民防控流感常识。

流感还在全球肆虐,当务之急仍然是全球携手共同控制疾病的传播。同时,我们也应深刻反思,近年来流感频繁爆发给人类的警示是什么?至少有一点是明确的,我们需要更加爱护我们的环境,因为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对人类自己最好的保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当流感来袭(疫情第一现场目击实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华夏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10403590
开本 16开
页数 17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00
出版时间 2009-05-01
首版时间 2009-05-01
印刷时间 2009-05-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8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3
丛书名
印张 12.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5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0 7:1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