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洋骑士(图说冷兵器时代的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近年来,网络游戏以及日本动漫的异常兴旺发达,使得不少青少年整日沉浸在“圣骑士”和“战国豪杰”的世界不能自拔。为什么有着独特东方文化的日本却能与西方精神那么迅速而完美地融合呢?阅读本书,探究其中的答案。

本书献给真正的军事发烧友。骏马、长剑、铁甲,他们写下了中世纪最华丽而残酷的乐章。

内容推荐

“武士道”这个名词,毫无疑问,为遭受日军侵略的我国国民所熟知并憎恶,但今天我们所了解的,大多是经过法西斯化的武士道,它所显出的残忍、愚昧、癫狂是统治阶级政治煽动的极端后果。因此,本书希望与大家一起来剖析武士道的本来面目,探讨它是怎样诞生、发展,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彻底成为了军国主义工具的。

目录

骑士在古典时期的发轫

封建制度与骑士

 1 从制度上影响封建欧洲的罗马文明

 2 日耳曼传统在风俗上的影响

 3 基督教精神上的影响

骑士的黄金时代

 1 汹涌二百年的骑士狂潮——十字军东征

 2 圣殿骑士团

 3 医院骑士团

 4 条顿骑士团

骑士们的中世纪结束——百年战争

 1 战争成因

 2 战争第一阶段

 3 战争第二阶段

 4 战争第三阶段

 5 战争第四阶段

骑士成长与教育

 1 启蒙教育

 2 侍童阶段的军事训练和教育

 3 扈从阶段

 4 骑士生活

城堡——骑士的家

 1 城堡的产生与发展

 2 居所、商业——城堡发展的副线

 3 城堡的建筑艺术——罗马式与哥特式

纹章学

 1 纹章的产生

 2 纹章的规则和习惯

 3 纹章在系谱学中的规则

 4 动物在纹章中的地位和体现

 5 金色鸢尾花

骑士的装备

 1 铠甲篇

 2 武器篇

 3 战马篇

骑士竞技

骑士法规

 1 骑士军规

 2 骑士法规

 3 骑士礼仪

骑士精神

骑士制度在当今的遗绪

后记

试读章节

骑士精神在欧洲中世纪思想文化领域起着主导作用[图3]。如12世纪前后极为兴盛的骑士文学中有关于英国亚瑟王传奇故事《亚瑟王和一百个骑士》、《亚瑟王与梅林》、《亚瑟王之死》等、法国的《罗兰之歌》、德国的《尼卜龙根之歌》、西班牙的《希德之歌》等等有关骑士事迹的史诗、小说、散文,对骑士的忠诚、勇敢、侠义以及爱情、荣誉等进行了歌颂与宣扬。

在《亚瑟王之死》作品中[图4],描绘了一次次的骑士比赛、单打格斗、争端纠纷,骑士的力量与勇敢成为决定性因素。作品中的亚瑟王、郎世乐、崔思通、。卡文英、红色骑士等的英勇事迹,都是勇武忠诚、正义感强烈、喜欢对贵夫人献殷勤的“骑士精神”的典范。在名著《罗兰之歌》中[图5],骑士罗兰明知危险,但仍誓为光荣而死,不愿屈辱而生。而在现实生活中的贵族骑士罗兰(国王的侄子)、希德[图6]乃至一些国王都是装束成骑士冲锋陷阵、无所畏惧的勇者。如英国狮心王理查就勇猛好斗[图7],在十字军中“以国王的身份在骑士的队前冲锋陷阵,为上帝所赞同的光荣事业而奋斗”。理查王毫无恶意地认为,对手就是他获得荣誉的必要媒介。英王爱德华三世在进军法兰西时组建嘉德骑士团,并跻身其中以享受身先士卒的荣耀。而法王菲力普更是在布汶战役与敌交锋时被打下马,几乎被杀。因此,荣誉高于生命不仅是骑士们时刻牢记的座右铭,而且也是欧洲战场上所有英勇无畏气概的直接精神力量。故在中世纪,骑士精神的鲜明特点,已成为欧洲文明的特点之一。

实际上,骑士精神最重要的精华即使在中世纪的全盛时期都未能达到顶峰。作为一种将宗教与生活结合的阶层,骑士做得并不比清教徒更成功。但是那些高贵的品质,卑谦、宽容、诚实、公正,作为一种精神遗产,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和平的晕染,经历了人类社会种种短暂无常的变化,必将一直生存下去。因此,骑士精神在中世纪及现代欧洲的社会、教育、礼节、文学、艺术及语言中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骑士精神的核心内容是要体现出“崇高精神和结义关系”(伏尔泰语)。具体来说,骑士精神还包括勇敢、忠诚、慷慨、诚实、重视荣誉等八项内容,即骑士八德。

怜悯——骑士似乎本身便有对弱小的怜悯精神,他们不为自己的强大而骄傲,也不为对方的弱小而悲哀[图8]。

荣誉——对于一些骑士来说,荣誉是高于一切的。这里说的荣誉包括了骑士自身的骄傲、尊严在内的很多东西。伤害一名骑士的荣誉,比夺去他的生命更残酷[图9]。

英勇——勇气是骑士战斗的源泉,是骑士血液中的应有成分。一手持剑,一手持盾,一边向敌人行标准的战士礼,一边无所畏惧地吟啸冲锋,这似乎已经成了骑士的标准形象[图10]。

信仰——由于骑士本身就是与宗教结合的产物,所以信仰对骑士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以至于千百年来,骑士在西方文化里的另一个正式名称就是“基督的战士”[图11]。

牺牲——一名骑士,可以为他守护的一切毫不犹豫地作出牺牲。这种无私的奉献让骑士在敌人面前无所畏惧,势如破竹。牺牲自己是为了成全他人更好地生活,这是骑士美德中最可贵的一点[图12]。

谦逊——一名骑士有他骄傲的资本,也有他谦逊的理由,二者没有任何冲突。他们对自己的力量有足够的信心,也知道体现这种力量的途径在于行动,而不是自大的话语和轻视的目光。

公正——一名骑士之所以受人尊敬,不但在于他强大的力量,更在于其高尚的情操,公正对于他们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诚实——一名说谎的骑士是不可原谅的,骑士应该对自己诚实,对他人诚实,对一切诚实。哪怕说谎能让他轻松地逃避某些惩罚,他们也会干脆地选择诚实,因为“说谎”这种行为在一个骑士的大脑中完全没有概念。

骑士的荣誉是其存在的灵魂,誓言尤为重要。骑士的宣誓也是许多骑士仪式上重要的内容,概括起来,欧洲各时期、各地区骑士的誓言通常都有以下内容:

我发誓善待弱者

我发誓勇敢地对抗强暴

我发誓抗击一切错误

我发誓为手无寸铁的人战斗

我发誓帮助任何向我求助的人

我发誓不伤害任何妇女

我发誓帮助我的兄弟骑士

我发誓真诚地对待我的朋友

我发誓将对所爱至死不渝

一个束了骑士腰带的骑士是连一句空话也说不得的——他许了愿就必须努力实现之,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十字军时代一个骑士团长发誓不破耶路撒冷,自己就不回望故乡一眼,每当他不得不面对故乡方向时,他都要用盾牌挡住自己的视线,这就是骑士精神的体现。它构成了西欧民族中所谓的“绅士精神”,形成了现代欧洲人对于个人身份和荣誉的注重,对于风度、礼节和外表举止的讲究;对于崇尚精神理想和尊重妇女的浪漫气质的向往;以及恪守公开竞赛,公平竞争的精神品质。作为一名信仰基督教的骑士,他的誓约可通过修士、教士等为他解除。通常,作为俘虏的骑士可凭其誓言得到短时自由,以筹措赎身金;被判刑的骑士也可凭其誓言请求得到延期处决,以便有充分的时间处理产业,之后安心归命于天主[图13]。

扶危济困,除暴安良,行侠仗义等也都是骑士们向往的精神境界。一个中世纪的记载表明,骑士的勇敢也有程度不同的衡量标准:在比武中表现出的勇敢,不及在战场上与敌人格斗时表现的勇敢高尚;战斗中的一次勇敢冲锋不及在混战中的勇猛厮杀更荣耀;以上各种表现不及在战斗中特殊场合的特殊表现更荣耀。

然而不管骑士们所取得的辉煌业绩如何,战争总是不结果的血红色花朵。国家机器的趾撞引起广泛的经济衰退,真正受苦的只是老百姓。于是交战国间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骑士文化的黄金时代在12世纪,毕竟打杀异教徒对欧洲人来说,更加富有传奇色彩。

虽然八次十字军东征以失败告终,给后世造成了巨大影响,但骑士精神还是要延续下去。效忠国王的动力也在百年战争中消耗殆尽,双方从贵族到贫民都厌倦了反复的拉锯。于是法国南部的吟游诗人为骑士精神上了最后一次发条——浪漫主义[图14]。

浪漫主义文学中的爱情题材使得骑士精神极大偏离了初衷[图15],受其影响,理想的骑士应该忠诚于理想中的女性。布林顿等在《西洋文化史》中指出:“骑士精神培养出罗曼蒂克的爱情,对一个理想的女人所产生的爱,一种做不到的、非尘世的和精神上的爱[图16]。这个理想的女人是可以使崇拜者高贵起来的。这种爱不是被抒情诗人唱出的肉欲之爱,而是对典型女性美德近乎宗教式的挚爱,就是对爱情的崇拜。”这不是一般意义的男女之爱,而是一位忠勇骑士对贵夫人绝对圣洁的理想爱情模式,是一种纯粹精神性的感情,突出的是忠诚不渝精神。这种爱情精神不仅构成了中世纪骑士文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格调[图17],而且也是欧洲社会精神生活中所追求的理想[图18]。

唐·吉诃德的故事并不可笑。一个骑士如果向一位年轻姑娘起誓,姑娘为表示同意,常将其信物(手套、手帕)交给骑士,骑士恭敬接受。之后他就必须忠于誓约,为他的情人服务,保护她的荣誉、人身不受到伤害。但这并不表示他将成为她的丈夫,相反,他往往会与别人结婚。当然,有的骑士也向已婚的妇人起誓。在有权势的贵族家庭中,几乎每一个妇人都有一个骑士为她效劳,对贵妇人弯腰邀功的最大成就,便是确立了欧洲的一夫一妻制。这时代的骑士不再像前辈那样注重武力,而开始培养各种高级的情趣。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蓬勃发展,他们成了绅士阶层的原型。

……

P156-161

序言

当世界尚且沉浸在冷兵器的喧嚣中时,大地上活跃着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手执兵刃,英姿飒爽,在铁与血的洗礼中升华着自己的灵魂。在西方,他们是象征高贵与荣耀的骑士;在日本,他们是誓死恪守忠诚的武士。直至千百年后的今天,当喧嚣早已归于沉寂,当充斥着洲际甚至星际武器的世界不再需要他们挥洒热血,他们的事迹与精神却仍然流传不止,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武士,骑士都是对所谓“国民性”起着深刻影响的武士阶级。它们作为东西方民族带有尚武色彩的文化精神的象征,显然有其可比性。因此,从文化精神的角度对武士和骑士进行比较研究,不失为必要而有意义的一课。

骑士兴起于13至16世纪。完整的骑士制度,也就是当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骑士精神正是形成于这一时期。

骑士精神和道德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但它也积淀着西欧民族远古尚武精神的集些积极因素。如别林司基指出的“对个人的人格的爱护和尊重;为被压迫者牺牲全部力量乃至生命的慷慨勇敢精神;把女子作为爱和美在尘世上的代表,作为和谐、和平与安慰的光辉之神而加以理想化的崇拜等等。”

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对现代欧洲民族性格的塑造起着极其重大的作用。它构成了西方“绅士精神”的基础,形成了现代西方人对于个人身份和荣誉的注重,对于风度,礼节和外表举止的讲究;对于崇尚精神理想和尊崇妇女的浪漫气质的向往;以及崇尚公开竞赛、公平竞争的精神品质。总之,它使现代欧洲人民族性格中既含有优雅的贵族气质成分,又兼具信守诺言、乐于助人,为理想和荣誉牺牲自我的豪爽武人品格。

日本武士则源于平安时代。开始时他们仅是一些地方领主为了保卫自身所组织的私人武装。到了10世纪,武士被朝廷借用于镇压地方叛乱,从而受到了中央的承认,跃升为日本的特权统治阶级。正如骑士精神之于骑士,武士也有他的一套思想理论,其核心便是武士道。

“武士道”这个名词,毫无疑问,为遭受日军侵略的我国国民所熟知并憎恶,但今天我们所了解的,大多是经过法西斯化的武士道,它所显出的残忍、愚昧、癫狂是统治阶级政治煽动的极端后果。因此,本书也希望与大家一起来剖析武士道的本来面目,探讨它是怎样诞生、发展,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彻底成为了军国主义工具的。

武士道直到今天仍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达的“忠”仍然是当今日本社会有序竞争的重要基础。然而反观日本长达百余年的侵略史,我们不禁要问它的这种“忠”是以什么为条件的呢?若只是无条件地以服从,那么这种“忠”便没有底线,随时可为达到当权者的目的而违反规则甚至违反人道。

骑士、武士的历史话题,不应仅是我们的消遣,更应引起我们的思考。无论是骑士精神、武士道,还是侠客魂都为我们现代社会留下了一些遗产,他们也正以不同的形式重新活跃在历史舞台,谱写着一曲又一曲的时代乐章。

作 者

2009年1月

后记

近年来,网络游戏以及日本动漫的异常兴旺发达,使得不少青少年整日沉浸在“圣骑士”和“战国豪杰”的世界不能自拔。然而,真正促使我写这本书的动因却并不是要为这些孩子们增添什么“精神营养”或“专业补课”,而是我内心一直潜藏的困惑:为什么有着独特东方文化的日本却能与西方精神那么迅速而完美地融合呢?曾经那些十几岁、二十几岁、甚至三四十岁时还朝夕默咏《叶隐闻书》的日本武士们,转眼间就变得西装革履、阔步直行。他们并非邯郸学步式的简单效仿,而是真的做到从仪表、风度到气韵都与西方人无异……整个日本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简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成为西方的盟友、“自家人”。

之所以能做到这点,只能用日本人和西方人在文化性格上的相通来了理解。

正如黑泽明的武士电影并不是向西方人兜售“日本国粹”,而是隐隐中传达一种“默切”:武士和骑士其实可以打破任何以往形式上的“差别”,而迅速取得“品性上的共同”。

无庸讳言,近二百年西方文化一直扮演着世界“主流文化”的角色,而日本的成功蜕变也使得他迅速走向世界前列。现在我们正迎头赶上,势必要好好揣摩打量一下他们。所以,任何帮助我们从不同侧面、角度、方式了解他们的研究,都是有一定价值的。

另外,本书引用资料来源很广,仅为介绍、评析、欣赏之用,其中一些资料是摘自网络,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知道真正的原创作者,所以无法列举他们的名字,在此特向原制作方表示感谢与歉意!本书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和创作时间仓促等原因,一定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欢迎各位读者专家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作者

2009年1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洋骑士(图说冷兵器时代的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凯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2216983
开本 16开
页数 16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5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世界政治
图书小类
重量 0.3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59-49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8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2 19:3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