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浪诗话》作者严羽,是南宋末年的一个特立独行的诗评家和诗论家,著《沧浪诗话》以寄弱宋时代一介文人的心怀,鲜明地扬唐抑宋,开启近七百年的唐宋诗之争。以禅喻诗,标举妙悟,直切诗思本质,在中国诗学史上尤其毁誉参半。本书作者研习此书及其影响,竟略能探得中古以来诗学泾渭,浸淫其中,更培养了一份对诗性生命的追寻,这样的意外收获真是弥足珍贵!
图书 | 诗心妙悟(严羽沧浪诗话新阐) |
内容 | 编辑推荐 《沧浪诗话》作者严羽,是南宋末年的一个特立独行的诗评家和诗论家,著《沧浪诗话》以寄弱宋时代一介文人的心怀,鲜明地扬唐抑宋,开启近七百年的唐宋诗之争。以禅喻诗,标举妙悟,直切诗思本质,在中国诗学史上尤其毁誉参半。本书作者研习此书及其影响,竟略能探得中古以来诗学泾渭,浸淫其中,更培养了一份对诗性生命的追寻,这样的意外收获真是弥足珍贵!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运用现当代文艺思维学、文艺美学研究成果,从艺术思维理论的角度,对南宋末年诗论家、诗评家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提出的诗歌艺术思维理论进行阐述。本书共分上、下两篇及附录。 目录 上篇 诗道在妙悟——严羽诗歌艺术思维理论 第一章 绪论 一、时代背景与生平简介 二、鲜明的诗论立场 三、论诗关键:指妙悟为入门 第二章 妙悟探源 一、哲学根源 二、诗学根源 第三章 妙悟的性质及审美特征 一、考察的角度 二、独特的艺术思维 三、妙悟的审美特征:透彻 第四章 妙悟与创作思维 一、妙悟贯通诗创作 二、灵感:诗的发现 三、神思:诗的构思 四、达意:诗的表现 第五章 审美表现:无迹之美——兴趣 一、诗者,吟咏情性也 二、诗有别材非关书 三、诗有别趣非关理 四、兴趣之美:无迹可求 第六章 审美境界:诗之极致——入神 一、妙悟诗法: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 二、由妙悟入神:惟李杜得之 第七章 妙悟与鉴赏思维 一、妙悟贯通诗鉴赏 二、饱读熟参:入而化身其中 三、焕发真识:出而分析玩味 下篇 《沧浪诗话》及严羽综论 辨体制明家数——《沧浪诗话》诗体论要点 以盛唐为法——《沧浪诗话》诗法论旨归 推尊李、杜——严羽评李白、杜甫诗歌 扬唐抑宋——严羽的诗学立场及唐宋诗之争 严羽评汉魏晋及六朝诗 《沧浪诗话》的影响 《沧浪诗话》指瑕 严羽诗歌创作述评 严羽《评点(李太白全集)》辨伪及其诗学价值 严羽生平及著作 20世纪以来严羽研究综述 参考书目 国内严羽研究论文索引(1927——2007) 后记 严羽故居图片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诗心妙悟(严羽沧浪诗话新阐)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柳倩月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207081339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33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20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6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7.442 |
丛书名 | |
印张 | 10.6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黑龙江 |
长 | 207 |
宽 | 146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