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孩子最需要父母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
内容
编辑推荐

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方案,父母教子育人的实用指南!

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可能会引发孩子的心理动荡;一些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可能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一些过高的期望,可能让孩子感到压抑……本书将与您一起帮助孩子排除自卑、焦虑、恐惧、抑郁……让孩子健康成长!

内容推荐

本书精选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亟待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以专业的知识和视角进行剖析,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它将会带给广大家长新的理念、新的感受和新的启发,帮助广大家长朋友一起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让孩子健康成长。

目录

太过听话是懦弱和平庸的前奏/001

 心理问题再现

听话的孩子突然变了

 专家支招

是听话还是将想法压在了心底

别让听话变成懦弱和平庸的前奏

给孩子空间,让他去“淘气”

爱的缺乏让孩子爱上手指/006

 心理问题再现

喜欢吮吸手指的大男孩

 专家支招

吮吸手指是因为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从手指中吮吸到的远不只是病菌

尝试将爱落到实处

孩子同手同脚源自父母管教太严/011

 心理问题再现

美丽女孩的尴尬举止

 专家支招

感觉统合失调——都市儿童的流行病

限制行动导致感觉统合失调

未知的世界,让孩子自己去探索

提防多动症带来的性格异常/017

 心理问题再现

“不可救药”的小表弟

 专家支招

多动症的界定

多动症可能会引发行为及人格障碍

给孩子更多的关心和教育

恋父情绪,父爱的过溢与母爱的不足/022

 心理问题再现

“我要嫁给爸爸!”

 专家支招

“恋父情结”的心理分析

让女儿回归妈妈

疏导恋母情结,培养好孩子的性别角色/026

 心理问题再现

总是缠着母亲的儿子

 专家支招

恋母情结的心理分析

儿子黏妈妈,当心成为“娘娘腔”

男孩进入男人的世界

选择性缄默症让孩子缄默不语/030

 心理问题再现

家里活泼,学校孤僻

 专家支招

孩子为何闭口不言

让孩子不再沉默

任性是意志薄弱、缺乏自控力的表现/034

 心理问题再现

“我要!我要!我现在就要!”

 专家支招

孩子任性,责任在家长

父母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理智对待孩子的任性

叛逆——证明自己的价值/039

 心理问题再现

“请你们别再干涉我!”

 专家支招

青春期必然叛逆

反抗是成长的轨迹

给孩子充分的独立空间

压力的堆积,令抑郁找上孩子/044

 心理问题再现

孩子变得多愁善感

 专家支招

如何认识孩子的抑郁

把孩子脸上的笑容找回来

强迫症,孩子总是重复同样的行为/048

 心理问题再现

总觉得手上有细菌,不由自主地频繁洗手

 专家支招

强迫症的表现及诱因

需要对“症”治疗

习惯自我否定的孩子易患社交恐惧症/052

 心理问题再现

不敢与人交往的小男孩

 专家支招

孩子社交恐惧的根源

鼓励孩子大胆与人交往

过度焦虑让孩子惧怕考试/056

 心理问题再现

惧怕考试的小虎

 专家支招

孩子害怕考试为哪般

让孩子不再害怕考试

迷恋考试,源于不当的奖惩方法/060

 心理问题再现

考试考上了瘾

 专家支招

奖惩不当让孩子考试上瘾

让孩子多点爱好

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以防旱恋/064

 心理问题再现

朦胧中,喜欢上了那个他

 专家支招

早恋,根源在哪儿

引导孩子正确与异性交往

心中的极度不满让孩子厌恶考试/069

 心理问题再现

“考试没有考好,我反而很开心”

 专家支招

孩子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他的不满

适当放手,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

孩子对学校感到莫名的恐惧/074

 心理问题再现

开学前“生病”的女孩

 专家支招

为什么害怕上学

让孩子开开心心去学校

厌学,看到课本就心烦/078

 心理问题再现

“我讨厌上学!”

 专家支招

孩子为什么讨厌上学

让孩子愉快地走进课堂

正确对待孩子的暴躁脾气/082

 心理问题再现

乱发脾气的奇奇

 专家支招

为什么孩子乱发脾气

孩子乱发脾气怎么办

克服嫉妒心,培养孩子乐观豁达的性格/086

 心理问题再现

“哼,她有什么了不起的!”

 专家支招

嫉妒是一种十分自然的反应

摆脱嫉妒有方法

害羞,害怕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091

 心理问题再现

害羞让自己失去了表现机会

 专家支招

导致孩子害羞的原因

让孩子不再羞怯

写作业时,注意力总是不集中/095

 心理问题再现

做作业总是三心二意

 专家支招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及原因

如何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过度依恋导致人格障碍/099

 心理问题再现

“乖女儿,你可真黏人”

 专家支招

依恋是形成亲密关系的基础

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

自卑心理让孩子悲观消极/103

 心理问题再现

我就是那只“丑小鸭”

 专家支招

当心扼杀了孩子的自信

告诉孩子“你真棒”

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分享是自私心理作祟/107

 心理问题再现

“谁让你先吃西瓜的?”

 专家支招

家庭教养方式不当导致孩子自私

让孩子学会分享

孤僻的孩子生活在一个人的世界里/111

 心理问题再现

孤独的小凤

 专家支招

爱的缺乏让孩子变得孤独

拆掉孩子心中的高墙,帮孩子走出孤独

恐惧,并非全是因为胆子小/116

 心理问题再现

怕花的小女孩

 专家支招

恐惧来自过去的经历

帮孩子驱走心中的“鬼”

性别倒错,孩子想要扮演异性角色/120

 心理问题再现

爱穿裙子的男孩

 专家支招

什么导致孩子的性别认同差异

性别倒错的家庭治疗

正确的所有权观念避免孩子“顺手牵羊”/124

 心理问题再现

书包里多了一样东西

 专家支招

都是“自我中心”惹的祸

顺手牵羊,怎么办

帮助孩子建立所有权观念

心理焦虑与紧张导致孩子结巴/129

 心理问题再现

小结巴的伤心事

 专家支招

孩子为何说话结巴

消灭口吃,让孩子说话流利

攀比心理是爱慕虚荣所致/134

 心理问题再现

“同学们都有了,我也要”

 专家支招

不当的教育方式是滋生虚荣心的土壤

让孩子远离虚荣

情性,并非与生俱来/138

 心理问题再现

我不想帮你做家务

 专家支招

懒孩子是天生的吗

帮助孩子战胜懒惰心理

母亲的精神负担让孩子患上“心理疾病”/142

 心理问题再现

总生病的孩子

 专家支招

孩子生病,问题出在家人身上

相信孩子自身的免疫力

孩子学会用自虐来威胁家长/146

 心理问题再现

“孩子学会了威胁我们”

 专家支招

孩子的威胁为何能得逞

塑造新的行为方式

性知识的匮乏,带来青春期的苦恼/150

 心理问题再现

陷入自责中的林扬

 专家支招

性知识的匮乏,让孩子“蒙羞”

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性”

视不同对象而分别对待的“两面派”孩子/155

 心理问题再现

家里的“小霸王”,学校里的“小绵羊”

 专家支招

“两面派”将影响孩子的人格发育

三个“一致”根除“两面派”

情绪无法宣泄让孩子脾气暴躁/159

 心理问题再现

惹是生非的“小霸王”

 专家支招

孩子为何如此霸道

创设情境,让孩子的情绪得到宣泄

猜疑,让孩子失去更多快乐/164

 心理问题再现

“他们背着我说我什么”

 专家支招

猜疑是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

克服爱猜疑的毛病

考试落榜后,孩子迷失了自己/168

 心理问题再现

女孩落榜之后

 专家支招

理解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和孩子一起面对高考失利

爱与被爱的缺乏让孩子变得冷漠/172

 心理问题再现

“他活该!”

 专家支招

孩子为何冷若冰霜

融化孩子冷漠的心

缺乏耐心,自制力弱的表现/176

 心理问题再现

“我现在就要吃蛋羹!”

 专家支招

有求必应让孩子缺乏耐心

延迟满足是一种好习惯

让孩子学会等待

依赖心理,成长道路上扔不掉的拐杖/181

 心理问题再现

“妈妈没教过我”

 专家支招

家长“越位”让孩子产生依赖心理

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焦虑,困扰孩子的心魔/185

 心理问题再现

对考试焦虑的小女孩

 专家支招

什么原因导致孩子焦虑

帮助孩子远离焦虑

基本心理失调导致孩子学习障碍/189

 心理问题再现

写不好字的小松

 专家支招

什么是学习障碍

学习障碍者也能获得成功

厌食与孩子的心理因素密切相关/194

 心理问题再现

孩子不吃饭的苦恼

 专家支招

孩子为何会厌食

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厌食的孩子

复杂的心理因素让孩子成了“破坏大王”/198

 心理问题再现

我是小小“破坏家”

 专家支招

孩子爱破坏并非胡闹

粗暴的打骂并非解决问题之道

孩子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寻找心理依赖/202

 心理问题再现

“没想到网络游戏这么好玩”

 专家支招

孩子将网络当成了“安全岛”

帮孩子找回自己的优越感

心理免疫力差,经不起半点儿挫折/207

 心理问题再现

不堪一击的苗苗

 专家支招

是什么让孩子如此脆弱

给孩子一个遭遇挫折的机会

妄想症的孩子多疑多虑/211

 心理问题再现

“同学们在老师面前说我的坏话”

 专家支招

妄想症多由精神刺激引起的

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暴力——当今青少年的黑色时尚/215

 心理问题再现

一组触目惊心的数据

 专家支招

孩子的暴力行为从何而来

让孩子远离暴力的侵袭

后记/220

试读章节

早恋,根源在哪儿

异性相吸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随着性意识的渐渐觉醒,朦胧中对异性产生了渴望和爱慕,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早恋是青春期性成熟过程中,两性之间出现的一种过度亲密的互相接近。现在大多称早恋为“交往过密”。少男少女因为性发育开始成熟,本能地产生互相爱慕的情感。有的孩子表现为独自的单相思,有的孩子突破了羞涩的束缚,递纸条、约会、互相倾吐爱恋之心,借口互相帮助,形影不离,个别孩子则还发生进一步的两性接触。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容易情感冲动,他们情绪不稳定,考虑问题简单,很少顾及后果,这种心理状况使早恋好像天边的浮云一样变幻莫测,早恋者的情绪也会随之波动起伏,彼此之间感情往往反复无常。

一般说来,孩子早恋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缺少家庭的关怀。父母只知道忙着赚钱,尤其是经常出差的父母,没有时间和孩子谈心。而且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本来就不稳定,心里话无处倾吐,只有寻找同龄人沟通。男生与男生之间志同道合,把握不好就会陷入哥们义气的泥坑;男生与女生之间的交流,找到共鸣后,就会有一种互相依赖的感觉,时间一长就会转化成早恋。

二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增强,同时有了自己的思维和见解,但老师、家长不能认真地聆听,甚至以为孩子只是年少轻狂、胡言乱语,采取粗暴对待或是指责,甚至翻看孩子的日记,横加指责这是代沟造成的原因之一。孩子没有沟通的对象,又很想得到别人的理解和承认,就开始在同学中寻找共鸣。

引导孩子正确与异性交往

早恋是令父母头疼的一个问题,并且有低龄化的趋势,不闻不问吧,担心会耽误孩子的学业;干涉吧,又怕逼急了,孩子离家出走、自杀,造成严重的后果。

这里需要提醒父母的是,不要把孩子的正常交往,如相聚聊天、结伴游玩、一块儿看书、做作业等误认为是早恋,并对孩子加以指责。有些父母错误地认为,男女同学在一起就必定是“早恋”,因而忧心忡忡、疑神疑鬼,不让孩子随便出去,平时也不让孩子与异性同学结伴回家,这样的做法势必会对孩子的心灵造成伤害。

父母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男女同学的正常接触是理所应当的,不敢接触才不正常。但如果发现孩子与某一异性交往过密,就应该巧妙地加以引导,让孩子懂得,异性交往不要太集中于某一个人或一个小范围,否则会失去与多数同学、朋友接触的机会。

有位妈妈的做法很值得借鉴。

这位妈妈发现儿子早恋,她不仅没有斥责儿子,反而比过去更加关心儿子。知道儿子喜欢语文,便鼓励儿子去参加朗诵组,还启发儿子写日记,儿子的写作水平得到了迅速的提高。于是,儿子的习作频频出现在班级的墙报上。儿子开始由一对一的交往转向了集体,常为班级做好事,而且在一次班干部选拔中被同学们推选为生活委员。期末考试时,儿子的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进入年级前五名,还被评为“三好学生”。学习、参加集体活动成了儿子的主要活动,当初对异性的爱慕心理也渐渐平息、淡化了。

孩子的早恋往往与生活单调、没有目标有关,因此,充实孩子的生活,帮助孩子寻找生活的意义,可以有效地转移孩子对早恋的注意力。

此外,父母应该多和孩子沟通、交流,组织一些家庭集体活动,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以便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及时教育;同时也能增强家庭对孩子的吸引力和父母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避免孩子过多地从外界寻求关怀与理解。  P66-68

序言

从牙牙学语的幼童到风度翩翩的少年,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了。父母会发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许多问题:孩子很聪明,可是学习成绩总也上不去;在学校里和别的同学玩不到一块儿;上初中后越来越不听话,处处和家长作对,总把家长的话当“耳边风”……

父母埋怨孩子不懂事,然而,孩子心里的烦恼父母又了解多少呢?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还有那沉重的学习压力,想要的得不到,不想要的又硬塞给你。身为子女的他们,在家里没有自己的独立世界,零距离地感受父母的情绪变化,什么时候感染了大人不良情绪的“病毒”都不知道,还承受着生活中的各种压力,比如“你是个男孩子,要有男子汉气概,但也不许撒野”;父母盯着他吃饭,盯着他上网,盯着他写作业,盯着他打电话;学习上更是有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的十多双眼睛注视着。好不容易到了青春期,以为自己长大了,却发现,原来青春期有很多的烦恼:难以启齿的生理困惑、躁动不安的心绪,还有父母的“监视”:你日记里写的那个他(她)是谁?刚才给谁打电话了?你在看什么书……在家里得不到尊重和信任,自己的想法得不到父母的认可……这些烦恼就像一块大石头重重地压在孩子的心上。

亲爱的父母们,你们知道吗?一些在我们看来很不起眼的小事,很可能就会引发孩子一场激烈的心理动荡;一些不科学的教育方式,极有可能会成为孩子一生的心理阴影;甚至外界对他的过高期望,都有可能演化成孩子心理上的压力。

如果这些烦恼、问题得不到及时的排解,就会长期困扰着孩子,可能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焦虑、恐惧、抑郁、挫折等情绪,严重的甚至还会导致各种心理疾病,以及逃学、离家出走、自杀等。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但面对孩子的各种心理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本《孩子最需要父母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将会给您一些有益的启示。它精心挑选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亟须父母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通过大量的实例,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了详尽的解析,深入探究问题背后的心理学奥秘,指出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前所未有的新理念、新感受、新启发能帮助父母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我们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感受,理解他们真实的心理需求,给孩子的精神世界自由活动的空间;

我们不能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去判别孩子的行为,因为孩子心里想的和我们想的并不一样;

孩子犯了错误,不能通过粗暴的打骂来解决问题,因为打骂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给孩子的心灵带来严重的伤害,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

本书将与您一起分析、解决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和您一起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让他们坦然面对生活,迈向成功。

后记

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努力,这本《孩子最需要父母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终于与读者见面了。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和参阅了大量的心理学著作和经典案例,并结合家教领域的实际情况,精选出50个孩子在成长中亟待解决的心理问题,以专业的知识和视角进行对照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相信会给广大家长带去新的理念、新的感受和新的启发。

本书在策划和写作过程中,得到了许多同行的关怀与帮助,及许多老师的大力支持,在此向他们致以诚挚的谢意:王杰、周珊、杜莉萍、何瑞欣、齐红霞、李伟军、曾桃园、赵广娜、魏清素、赵一、赵红瑾、王鹏、齐艳杰、李文静、李佳、罗语、张保文、陈赐贵、肖冬梅、李爱莲、常娟、陈艳、张琦、雒逸云、许长荣、李良婷、张艳芬、孙亚兰、史慧莉、闫晗、王艳、黄亚男、曹博、杨青、金望久、李颜垒、付志宏、朱辉、上官紫微、余学军、徐娜、聂小晴、李娜、刘红强、杨莉、贺兰、蒋先润、杜亚君、陈润、蔡亚兰、欧俊、付欣欣、王光波、彭丽丽、李雪韬、于海英、杨艳丽、姚晓维、潘静、王艳明、杜慧、杨秉慧、吴迪、武敬敏、阮崇晓、叶光森、王博、毛玲玲、吴洁、范小北、王玉芳、黄文平、李伟等。

阅读是一种享受,编辑这样一本书也是一种享受。我们希望把这样一份于快乐中创造而成的精神财富传播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孩子最需要父母解决的50个心理问题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杨英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石油工业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2171407
开本 16开
页数 22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8
出版时间 2009-06-01
首版时间 2009-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G78
丛书名
印张 15.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50
175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1: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