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落花时节又逢君(中国古代的社交名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汇萃中国历代名士所作社交诗,包括祝颂宴咏、呈应荐谒、邀约待客、交游访友、感怀唱和、酬答致意、怀友寄语、感事酬友、辞友留别、送友惜别、送行寄意、送征壮行、临别赠言、相逢重别等等内容,加以简要注释和赏析,探究底蕴,文笔清新,语言隽美,适合社交职场白领雅士和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对提高读者的文学修养和滋育读者的人文情怀甚有裨益。

有兴趣的读者看过本书不难发现,社交诗具有深厚而又鲜活的思想内容,丰富而又多彩的艺术形式,并形成了自身的思维表达模式,显示了它独有的一种文化特征。

内容推荐

本书汇萃中国历代名士所作社交诗,包括祝颂宴咏、呈应荐谒、邀约待客、交游访友、感怀唱和、酬答致意、怀友寄语、感事酬友、辞友留别、送友惜别、送行寄意、送征壮行、临别赠言、相逢重别等等内容,加以简要注释和赏析,探究底蕴,文笔清新,语言隽美,适合社交职场白领雅士和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对提高读者的文学修养和滋育读者的人文情怀甚有裨益。

目录

诗锦织云霞(序)◆彭黎明

祝颂宴咏

 大风歌◆刘邦

 秋风辞◆刘彻

 短歌行◆曹操

 公宴诗◆曹植

 兰亭◆王羲之

 初食笋呈座中◆李商隐

 荆南席上咏胡琴妓◆王仁裕

 怀嵩楼新开南轩与郡僚小饮◆欧阳修

 程益言邀饮虎丘酒楼◆吴绮

 赠畏庐◆严复

呈应荐谒

 赠毋丘俭◆杜挚

 奉和晚日扬子江应制诗◆柳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赠阙下裴舍人◆钱起

 荐士◆韩愈

 高轩过◆李贺

 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高蟾

 上工部尚书胡公◆李清照

 寄奉新高令◆陆游

 潍县暑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郑燮

 柬某君◆秋瑾

邀约待客

 秋登万山寄张五◆孟浩然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客至◆杜甫

 山行留客◆张旭

 酬李穆见寄◆刘长卿

 谷口书斋寄杨补阙◆钱起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韩愈

 田家留客◆王建

 问刘十九◆白居易

 喜刘景文至◆苏轼

 送客◆陆游

 平甫见招不欲往◆姜夔

 约客◆赵师秀

 赠瑛上人住洞林◆袁桷

 宣城南郊何氏游集◆卢挚

交游访友

 与刘伯宗绝交诗◆朱穆

 过故人庄◆孟浩然

 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寻隐者不遇◆贾岛

 次荆公韵◆苏轼

 泛舟金家埂赠卖薪王翁◆陆游

 送剑与傅岩叟◆辛弃疾

 游园不值◆叶绍翁

 山家◆刘 因

 访友人别墅◆郭钰

 显灵宫集诸公以“城市山林”为韵◆袁宏道

 西湖晤袁子才喜赠◆赵翼

感怀唱和

 和郭主簿◆陶渊明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

 和梅圣俞杏花◆欧阳修

 次韵柳通叟寄王文通◆黄庭坚

 次韵子由题平山堂◆秦观

 和崔若拙四时田家乐词◆贺铸

 和周秀实田家行◆王庭珪

 次韵尹潜感怀◆陈与义

 和范待制秋兴◆陆游

 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严羽

 次韵黄九烟民部思古堂诗◆吕留良

酬答致意

 答庞参军◆陶渊明

 赠张徐州谡◆范云

 酬范记室云◆何逊

 酬张少府◆王维

 酬程近秋夜即事见赠◆韩翃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柳宗元

 寄令狐郎中◆李商隐

 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欧阳修

 戏答元珍◆欧阳修

 九日和韩魏公◆苏洵

 次韵蒋颖叔◆苏轼

 次韵王定国扬州见寄◆黄庭坚

 次韵季长见示◆陆游

 又酬傅处士次韵◆顾炎武

 酬洪升◆朱彝尊

怀友寄语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江总

 重酬杨仆射山亭诗◆薛道衡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

 赠孟浩然◆李白

 天末怀李白◆杜甫

 秋夜寄丘员外◆韦应物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同李十一醉忆元九◆白居易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李商隐

 书怀寄刘五◆杨亿

 寄林处士◆范仲淹

 寄梅圣俞◆欧阳修

 寄蔡天启◆王安石

 寄吴德仁兼简陈季常◆苏轼

 寄黄几复◆黄庭坚

 九日寄秦觏◆陈师道

 寄苏内翰◆刘季孙

 寄彭民望◆李东阳

 怀寄边子◆何景明

 寄虞山王石谷◆恽格

感事酬友

 赠徐干◆曹植

 新安江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同好◆沈约

 古意报袁功曹◆江淹

 赠王桂阳◆吴均

 赠薛播州◆杨素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 白

 寄左省杜拾遗◆岑参

 雨中寄张博士籍侯主簿喜◆韩愈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元稹

 城南感怀呈永叔◆苏舜钦

 和晁同年九日见寄◆苏轼

 春怀示邻里◆陈师道

 从军行寄赠杨用修◆皇甫汸

 一钱行赠林茂之◆吴嘉纪

 赋寄富平李子德◆屈大均

 临平道中看荷花同朱冰壑陈渔沂◆王又曾

 酬曾重伯编修◆黄遵宪

辞友留别

 渡易水歌◆荆轲

 邻里相送至方山◆谢灵运

 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谢跳

 别毛永嘉◆徐陵

 别周记室◆王胄

 留别王维◆孟浩然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赠汪伦◆李 白

 留别广陵诸公◆李白

 别州民◆白居易

 江陵酒中留别坐客◆吕 温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柳宗元

 出城寄权璩杨敬之◆李贺

 梓州罢吟寄同舍◆李商隐

 和董传留别◆苏轼

 下第南归别俞伯贞◆李存

 浒墅舟中别相送诸子◆崔华

 出都留别诸公◆康有为

送友惜别

 送应氏◆曹植

 别陆子云◆王褒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

 少室雪晴送王宁◆李颀

 山中送别◆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送友人◆李白

 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杜甫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

 送李端◆卢纶

 友人自杭回建寄别◆谢翱

 送余廷心翰林应奉◆成廷珪

 送明卿之江西◆李攀龙

 金陵别邵大仲游◆黄景仁

送行寄意

 易水送别◆骆宾王

 送别杜审言◆宋之问

 送梁六自洞庭山作◆张说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 白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

 翔隼歌送王端公◆皎然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刘禹锡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高启

 送子相归广陵◆李攀龙

 送别刘大甫◆汤显祖

送征壮行

 送魏大从军◆陈子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岑参

 送李将军◆郎士元

 送蒋颖叔帅熙河◆秦观

 送杨九思赴广西都尉经历◆贝 琼

 送刘绣衣按交趾◆解缙

 朝饮马送陈子出塞◆李梦阳

 奉送巴大将军东征逻察◆吴兆骞

临别赠言

 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孙楚

 与殷晋安别◆陶渊明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送梓州李使君◆王维

 送韦向睦州谒独孤使君汜◆皎然

 送王储詹事西游献兵书◆卢仝

 送徐君章秘丞知梁山军◆梅尧臣

 送石昌言舍人使匈奴◆梅尧臣

 送唐生◆欧阳修

 送胡学士知湖州◆欧阳修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送人之常德◆萧立之

 送陈惟允◆张宪

 送贞壮南归◆黄节

相逢重别

 送魏万之京◆李颀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逢入京使◆岑参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刘长卿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司空曙

 峡口送友人◆司空曙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戴叔伦

 长安遇冯著◆韦应物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赠少年◆温庭筠

 赠刘司户蒉◆李商隐

 与莫同年雨中饮湖上◆苏轼

 赠黄鲁直◆徐积

 临川逢郑遐之之云梦◆严羽

 送郭青宇参藩巴蜀◆郭新德

 遇故友◆吴伟业

 维扬舟次遇乡人南归◆陆宗潍

试读章节

祝颂宴咏

大风歌①

西汉·刘邦②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③。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④!

【注释】

①大风歌:古歌名。《史记·高祖本纪》载,刘邦伐英布叛乱,返回长安途中,经过故乡沛县,置酒沛宫。与父老子弟欢聚。酒酣之间,边击鼓边自唱此辞,史称“大风歌”。②刘邦(前256~前195,一作前247~前195):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同项梁共伐秦王,与项羽义军同为反秦主力。先率军攻占咸阳,推翻秦朝统治。项羽入关,大封诸侯,刘邦被封为汉王。后与项羽争战,胜项羽,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在位期间,恢复社会经济和巩固中央集权。有《大风歌》、《鸿鹄歌》流传后世。③海内:四海之内的缩语,这里指天下。④猛士:指贤士。

【提示】

这是一首充满帝王气概的宴辞,可谓一曲得天下而成伟业之英雄的豪情颂歌。

首句为刘邦归故乡时所见壮景,由此感兴,思及秦末汉初之战乱风云。第二句由开创汉朝之壮观景象,而发飞扬之壮思,高吟平定天下、威加四海之豪情,抒发开创大业、荣归故乡的快意和荣耀。末句畅抒感慨,表示求贤若渴的心情。“安得”一语-表达了渴求贤士的急切。《汉书·高帝纪》载,刘邦诏云:“今吾以天之灵,贤士大夫定有天下,以为一家,欲其长久,世世奉宗庙亡(无)绝也。贤人已与我其平之矣,而不与吾共安利之,可乎?”如是,此诗不仅是一首颂功之壮辞,也是一篇抒发求贤之情的诏书。

此诗虽为宴中酒酣即兴之作,但壮思贯涌,运转自然,一句抒发今昔创业之豪情,二句抒发立业之艰辛和回乡之快意,三句笼盖全篇,抒发安邦之胸襟和远识。格调雄浑劲健,豪放而又苍凉,反映了开创汉代基业的刘邦的博大胸怀和气度。

秋风辞

西汉·刘彻①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②,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③,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④,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释】

①刘彻(前156~前87):西汉景帝之子,继景帝即位,世称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建立文武功绩。创建乐府,广采民歌,对后世诗歌影响深远。作歌诗六首,颇受《楚辞》影响。②兰、菊:喻佳人。秀:开花抽穗,此处指开花溢香。③济:指渡河。④棹歌划船时唱的歌。棹:桨,划船的工具。

【提示】

这是一首在宴饮时即兴而发的歌诗。

元鼎四年(前113)秋,汉武帝刘彻往河东祭祀土神后,在舟行间设宴,与群臣同饮,有感而吟作此诗。诗的前四句,抒发了风起云飞,叶落雁归的萧索景象,悲秋之情油然生发怀佳人故友之念。接下四句,描述了舟行秋波,击鼓和歌,其乐陶陶。然而乐极生哀,昕以最后一句唱道:“少壮几时兮奈老何!”可叹老之已至,令人无可奈何啊。

此诗由悲秋而怀旧,再而伤老。诗思连绵贯畅,语辞明达晓白,音调节律富有《楚辞》、乐府韵味。

短歌行

三国·魏·曹操①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②,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③,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④。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⑤。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⑥。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⑦?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⑧,枉用相存⑨。

契阔谈宴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⑾,天下归心。

【注释】

①曹操(155~220)字孟德,谯县(今安徽毫县)人。汉灵帝时为议郎,献帝初参加征讨董卓。建安元年(196)受封大将军及丞相,自此挟天子以令诸侯,称霸北方。所施政治及文学主张均有反传统倾向,尤以用人“唯才是举”,召天下英才云集趋附。所作乐府诗歌,多慷慨悲凉,今存二十一首。明人辑有《魏武帝集》。②朝露:早晨的露水,此处喻时间短促。③慨:感慨,慨叹。慷:意气激昂。④杜康:传说最早造酒的人,支里代指酒。⑤“青青”二句:引自《诗经·郑风·子衿》。衿:衣领。青衿为周代学子的服装。⑥“呦呦”二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声。苹:草名。初生可食。⑦掇:拾取。⑧陌阡:指田间小路。⑨相存:相互问候之意。⑩契阔:契合、投合的意思。⑾周公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载,周公自谓“一沐三提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后用为礼贤下士的典范。

【提示】

此诗当为曹操在宴会上即兴而作。

《短歌行》乃汉乐府中的曲调名。在宴饮酒酣之时,曹操选用此曲调吟诵抒怀,表示求贤之意。

诗分四章。首章八句,以饮酒开篇,感叹人生短促,应当及时建功立业,以解国忧。第二章八句,多借《诗经》中的成句,表达求贤不得之忧心,得贤后瑟笙伴宴之乐。第三章八句,以揽月比喻一统天下之不易,并由此而感怀旧友贤士之情。末章八句,以鹊飞寻枝相依、山水不厌高深、周公殷切待贤,表达渴求天下贤才之心愿。

全诗每章两韵,四句一换韵,高吟低唱,起伏跌宕,缓急交错,气轩而又低回,慷慨而又悲忧,给人以酣畅淋漓、回肠荡气之感受。同时,此诗也表现了曹操的个性和气度。

公宴诗①

三国·魏·曹植②

公子敬爱客③,终宴不知疲。

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④。

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参差⑤。

秋兰被长阪⑥,朱华冒绿池⑦。  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

神飙接丹毂⑧,轻辇随风移。

飘摇放志意,千秋去若斯。

【注释】

①公宴,指皇族贵胄的宴聚。②曹植(192~232)字子建,谯县(令安徽亳县)人,曹操之子。封陈王,世称陈思王。曹操宠爱其才学,一度欲立为太子。及至文帝、明帝时,曹植备受猜忌,处境甚困,抑郁而死,时年四十一。其诗以五言为主,流传后世约八十首,是为建安文学之代表作。宋人辑有《曹子建集》。③公子:指曹丕。曹操曾封曹丕为五官中郎将,时称公子。④飞盖:指皇子出行,侍从为其轩遮头项的盖饰,此处指驱车。⑤列宿指星宿。参差指星辰错落。⑥长阪:长形的山坡。⑦朱华:指荷花。冒:覆也。⑧神飙:指迅疾若有神灵的风。飙,疾风。丹毂:指华贵的车。毂,车轴。

【提示】

曹丕宴请宾客,曹植即兴赋诗,诗赞曹丕爱客之心,宴饮之兴,园游之情。诗人着力刻画月下园中清景:月光清澄,星辰错落,秋兰覆岸,荷花满池,鱼跃清波,鸟鸣高枝。极力美化园中夜景,内含爱景之情,尤其没有忘记赞美曹丕,飞盖相随,神飙相接,风移辇行,飘摇放志。最后发颂语-祝愿千秋如此。

诗题公宴,少有公宴语;笔落游园,多发清音。清夜清景,清波荷蕊,兰香鸟鸣,使这首诗具有了审美的意蕴。“潜鱼跃清波,好鸟鸣高枝”可称佳句。

兰亭①

东晋·王羲之。②

代谢鳞次③,忽焉以周④。

欣此暮春,和气载柔⑤。

咏彼舞雩⑥。异世同流。

乃携齐契⑦,散怀一丘。

【注释】

①兰亭亭名,在今浙江绍兴西南兰渚山上。②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宦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时称“王右军”。后辞官,定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工于书法,字势雄劲多变,为历代学书者崇尚,影响深远。③代谢指日月流逝。鳞次:如鱼鳞一般密密相次排列。④周反复、循环。《文选·张华<励志>》诗:“四气鳞次,寒暑环周。”⑤载柔:指旖旎柔和的春光。载,充盈。柔,草木幼嫩,季节温和。⑥舞雩:原为古代求雨时举行的伴有舞乐的祭祀,后指乐道遂志,不求仕进。《论语·先进》载,孔子让弟子各言其志,曾皙回答:“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对此深表同感。这里是把古人引为知己。⑦齐契志趣相投。

【提示】

这是一首游宴诗。东晋永和九年(353)暮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游宴赋诗,将诗合而成集,曰《兰亭集》,王羲之为之作序,传为千古名文。文中有诗二首,此其一。

诗的开头两句,感慨岁月流逝如鳞,倏忽有序,寒暑环周,奈何驻留!接下来描述暮春之时,风和日丽,天地问洋溢着一片温润柔和之气。身处此境,自然思及古圣孔子与弟子曾哲心息相通的问答,引古人为知己。末两句引发谐友宴集,“散怀一丘”,畅抒超然尘世的胸臆。

此诗表现了当时的名流热爱自然,并以先哲的理想与现实对照,抒发了乐道的心情和旷达的情怀。P1-9

序言

诗锦织云霞

本书题为“社交诗”,并非故作标新立异,而是根据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思维表达模式提出的一种诗类概念。

“社交”一词,通常指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这是社会学上的含义。社交诗则是文学上的概念,具体说,它是在社交范畴中,运用诗的语言和表现形式,描述人际关系的感受和思想感情的交流、社交人缘情结的丰富意蕴和人文内涵的一类诗歌。

有兴趣的读者看过本书不难发现,社交诗具有深厚而又鲜活的思想内容,丰富而又多彩的艺术形式,并形成了自身的思维表达模式,显示了它独有的一种文化特征。

社会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形形色色,但将其描绘而生发为诗者才称为社交诗。社交诗从古代产生并形成自身模式,有着一个发展的过程。

现存《诗经》以前的诗歌,难以发现有描述个人交往的作品,但反映群体社交活动的歌谣已经产生了。例如上古歌谣《蜡辞》,就是当时群体祭祀活动的颂辞,可以将其视为后世社交活动中赞颂诗的原始形态。再如《诗经》中的《芣苢》,以对唱的形式抒发妇女们集体劳动的欢悦心情,就其形式而言可以说是后世诗人之间以诗的形式相互唱和的雏型。尤其难得的是先秦时代荆轲的《渡易水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是一首辞别友人而抒发壮心誓言的短歌,已经具有了个体交往意义上的社交诗的特征。追溯社交诗的源头,《蜡辞》、《芣苢》、《渡易水歌》等,可以说是古代社交诗的滥觞。

社交诗形成于汉魏六朝时代。当时大量的民歌继承了《诗经》的传统,《垓下歌》、《大风歌》等又是楚辞歌行体的延续。在此丰厚的诗歌土壤中生发的文人创作,产生了许多社交诗,其作者中的代表人物是曹植、陶渊明、鲍照、谢灵运、谢朓等。他们的社交诗内容已涉及宴咏、呈应、交友、送别等多个方面,在体式上形成五言诗的模式,具备了个体交往内容和诗歌形式的完美结合,标志着社交诗的形成。

进入唐宋时代,那是古代诗歌大繁荣的时期,社交诗也加入了当时诗歌的“大联唱”,并充当了重要角色。在五万多首唐诗中,据统计,仅以送别为内容的社交诗就接近五千首,这样的数量确是空前而又罕见的。宋代被称作“诗余”的填词勃兴,但社交诗却沿袭了唐代的风气,其作品数量也相当可观。唐宋时代的诗人,绝大部分都作有社交诗,并且社交诗的题材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应试落第、出仕辞官、升迁贬谪、远游还里、荐谒呈应、出使戍边、交游访友、送行归隐等。在社交诗的体式上,举凡古体、近体、五言、七言、歌行、杂言等,几乎所有的诗体都被诗人采用。作为诗歌创作,唐代社交诗可以说同其他类诗歌一样,达到了难以企及的思想和艺术的高峰。宋代社交诗虽然稍逊风骚,但承袭唐风遗韵,仍有大量出色的篇什。

元明清以至近代的社交诗,沿袭了唐宋时代所开拓的题材传统,但在体式、技巧以及艺术风格上没有多少新鲜的创造,有的还受到形式主义的拘囿。即使如此,也出现了一些思想活泼、具有艺术活力的社交诗。由此可见,汇聚在古代诗歌长河中的社交诗,其兴衰变迁是与古代诗歌的整体发展相一致的。

社交诗作为诗歌的一个品类,除了具备诗歌的共同特征以外,还有它自身的较为鲜明的个性,其主要表现是较强的应用性、礼仪性、真实性和表达思想感情的共通性。

社交诗有明确的接受对象,无论是面对个人还是群体,无论是呈应荐谒还是送住迎来,社交诗都有明确的接受者和写作意图,这就是它的应用性。若从社交诗的应用性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七项十四细目,即(一)祝颂宴咏、呈应荐谒;(二)邀约待客、交游访友:(三)感怀唱和、酬答致意;(四)怀友寄语、感事酬友;(五)辞友留别、送友惜别;(六)送行寄意、送征壮行;(七)临别赠言、相逢重别等。从这些项目中可以看到社交诗丰富的内容和不同的实用价值。

在古代社交活动中,社交诗带有一定的礼仪性质。在先秦时期,出门远行要祭路神,称为“祖道”;送别友人要设酒饯行,并且形成风气和一定的礼仪形式。这种礼仪形式经过汉魏六朝而至唐代,发展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种社交模式,并且增添了折柳赠别、饯行唱和等形式,上至宫廷,下至市井,竞相仿效,形成社会风气和约定俗成的一种礼仪。如贺知章年老还乡时,唐玄宗还要设宴饯别并亲作送别诗。同僚诗友更是礼尚往来必有诗,受诗必有酬答,否则便被视为缺少礼数。社交诗的这种礼仪性质,无疑反映了古人的一种人文价值观念。

社交诗是一种特殊的信函。例如送行或辞别时互相赠诗,不妨说是一种当面递交的书信。这种书信有其特殊的意义,它把彼此的感受升华为诗,凝结了双方的情谊,具有比一般书信或其他礼物更为珍贵的价值。由此决定了社交诗不可虚构,诗人所描述的人事物候、时间地点都要真实可信,这是社交诗与其他品类诗歌的重要区别。即使是念友寄言、异地唱和,在表述双方的关系和境遇上也要求真实,否则就失去了社交诗的实际意义。

社交诗的思想内容也有着自身的限定性。它作为思想感情交流的种媒介,彼此双方必有缘分和情结的维系,旧交或新识,人品或志趣,总要有相通之处,即使是呈应荐谒之类,也是求得思想感情的相通,而不是离异,这就决定了社交诗求同弃异的性质。翻看本书不难发现,绝大部分社交诗都有相通的思想感情,甚至深厚的情谊基础,否则产生不了思想感情的共鸣,也就不能升华为诗。本书收入了唯一的一首东汉朱穆的《与刘伯宗绝交诗》,诗中表达了品行不同不能为伍的意旨,这也说明了社交诗的主导方面要有相通的思想基础。

社交诗传递的是一种思想感情的信息,诗意的信息。也就是说,作者的思想、观念、主观感受,要通过诗化情感的描述和抒发传递给实有的对方,以达到思想的沟通、感情的交流,这是社交诗独有的一种思维表达模式。为了表情达意,大凡诗歌的所有艺术形式社交诗都有运用,所不同的是社交诗有着明确的接受对象,并且紧紧围绕友谊这一情结发挥其艺术技巧,这就使得社交诗的艺术性更富有个性特征。

社交诗有着独自的相当丰富的人文内涵。

抒发对友谊的珍视、对人情的感受,是古代社交诗突出的主题。友谊作为人与人的一种情结,古人极为看重。这反映了古人对“和为贵”的儒家思想和哲学观念的崇尚,更重要的是来自诗人对社会生活和个人遭际的切身感受。尤其是唐代的社交诗,那种会友待客的真诚,迎送朋友的深情,珍视信义的品行,使人感受到朋友之间情谊的纯朴和无比丰厚的美蕴。

描述对社会人生的感悟,是古代社交诗的重要内容。大凡社会的兴衰、人情的冷暖、人事的变迁、人生的遭际,诸多的感受在社交诗中都有真切的反映。汉魏六朝的分合争战,大唐天宝的“安史之乱”,宋金的南北交兵,以及朝政改革与守旧的较量,戚宦朋党的争斗,个人官位的升降,远游征伐的艰辛等,都引发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通过社交诗倾吐了他们深切的感受,并时时闪现出哲思的光彩。

表达对理想生活和志趣的追求,是古代社交诗的一种思想倾向。生活在不同朝代、不同时期的诗人们,大多富有非凡的才情和自适的志趣,他们十分重视个人的名节情操,以及才能的发挥,追求仕进的尊荣,彰炳品行的高尚,并时常流露在社交诗中。即使是辞官归隐中的陶渊明、王维等诗人的社交诗,也是抒发了热爱自然生活和对洁身自好的追求。社交诗是诗人表露个人志趣、理想和为人品性的一面镜子。

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邪恶势力的抗争,又是社交诗的思想精华。友人戍边而赋诗壮行,以激励其为国建功立业;友人赴任而赋诗送行,勉励其体恤民情、为官清正:友人遭贬而赋诗劝勉,指斥邪恶激发奋进;国家危难而抒发忧国忧民的心情,乃至为民代言。如李清照和陆游的社交诗,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思想的光辉;杜甫、自居易、苏轼、陆游、郑燮等诗人的社交诗中,时时表露对人民疾苦的关切,读未令人动容。

古代社交诗又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古代诗人为表达特定的思想感情,写社交诗十分讲究艺术技巧,以提高诗的表现力。如写送行惜别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写访友采取以答代问的手法,写怀友选取移物寄情的手法,写呈应采用熔炼典实的手法,以及选取物象营造氛围、创造意境,运用夸张、比喻、对比、映衬等更是司空见惯,从而丰富和增强了社交诗的艺术魅力。这些艺术手法在本书每篇作品的提示中都有具体的解说,相信读者会从中受到启示。

说到社交诗的艺术风格,它既受到所处时代诗风的影响,也具有个人鲜明的特色。收入本书的127位诗人的199首诗,绝大部分都有各自的艺术风格,他们的社交诗风格大多同其本人总的诗风相一致,如陶渊明的淡泊清远,李白的飘逸豪放,黄庭坚的奇倔硬挫,黄遵宪的清新流变等。但是也有不尽相同的情况,如李清照的《上工部尚书胡公》诗,一反婉约而表现沉雄豪放,秦观的《送蒋颖叔帅熙河》诗,一扫儿女情长而展现豪情满怀,这就为社交诗增添了异彩。

古人的送别诗,是社交诗中的精华。古代社会多有动乱,而文人又尚交游,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加之古代交通不便,这就愈发增添了离愁别绪。大致说来,送别诗的开头,着重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渲染气氛;中间是描写送别的情景,表达惜别之情:结尾抒发离别的感慨,似乎形成了一般规律。但仔细赏析,就会发现诗人选取的意象和手段,表达感情的角度和方式,开发意境的蕴涵和时空,语言赋予的风格和理趣,却大不相同。所以古代的送别诗,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艺术借鉴。

“社交诗”这一概念,是我们今天的认知,不是古人的提炼,更不是古人以此概念作的诗。古人作诗,不会从什么概念出发,而是心有郁结不吐不快,借助诗的形式描写和抒发个人的感受,这种感受既有鲜明的个性,又有思想感情的共通性。本书编者选取社交这共通的角度,把描写社交活动、抒发社交感受的一类诗,从古诗中提取出来,加以整理,编纂成书,这无疑是一项有益的探索或说带有开拓性的工作,值得鼓励。尤其是当今构建和谐社会,倡导人与人之间思想感情沟通和交流,本书的出版就更加显得难能可贵。

我们今天正处在国家发展的最好时期,大家欣喜地看到社会经济转型带来的繁荣景象,感受到社会生活的丰富多采,但在各种频繁的社交生活中,人们时常感到缺少一些人情味,缺少那种真挚深厚的友情。我们读一读古代社交诗,也许能得到精神的慰藉,并从中获得一些启迪。

社交诗作为人缘情结的产物,其人文内涵极其丰富,她像春天的花朵,炎夏的细雨,秋山的红叶,寒冬的雪片,给人们的社交生活增添光彩和意趣,从而丰富人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提升人们的思想境界,展示人情美的意蕴,激发奋进的活力。  社交诗可以说是一座人情的殿堂,心灵的花园,时时倘徉其中,会使你的心灵更加纯洁、更加美丽。“天上赐衣沾雨露,山中诗锦织云霞”(萨都剌《赠刘尊师》)。汲取古代名人社交诗萃华,可以更好地编织我们灿如云霞般宝贵的人生。“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让我们珍惜这大好的春光、难得的机遇、深挚的友情,努力构建美丽和谐的心灵花园吧!

从社交诗的历史状况出发,编选作品自然以唐宋时期为重点,向前探伸汉魏六朝乃至《诗经》和上古歌谣;向后延续元明清以至近代。由于受到字数篇幅的限制,本书只能选择那些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古代社交诗的整体面貌和思想艺术水平。

在编选体例上,编者颇作了一番考虑。一种方法是按历史发展的顺序排列作品,不加分类:一种方法是分类目编排作品,每类中的作品又体现历史的发展顺序。编者斟酌再三而选定了后者,因为如此编排既能照顾到读者阅读和借鉴的方便,又能从历史发展中审视和理解作品,并从同类题材的不同作品中见出长短,获取收益。

为了增加作品的可读性,书中对每篇作品均作了必要的注释和提示。关于诗的作者,在第一次出现时加简介,后即省略。注释尽量简明精确。提示则介平点评和赏析之间,主要揭示写作背景、作者意图、内容主旨、层次脉络、笔法技巧、风格特色,以及作品的思想和艺术评价、佳句摘点等。力求使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蕴,吸取借鉴,以提高思想和文学诸方面的修养。

2008年春日于京南古城寓所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落花时节又逢君(中国古代的社交名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彭勃//笑雪//阿萌//王庆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13053930
开本 32开
页数 32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05
出版时间 2009-04-01
首版时间 2009-04-01
印刷时间 2009-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22
丛书名
印张 10.7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09
148
2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3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0 3:5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