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是一部跨越两千多年的中国人的“圣经”,是传统文化的标志,是人类思想的顶峰。本书收录《论语》中的孔丘语录,且以文言、白话对照的形式呈现,配以形象生动、与内容贴切的插图,融知识性、生动性于一体。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图书 | 孔子启示录(插图眉批本) |
内容 | 编辑推荐 《论语》是一部跨越两千多年的中国人的“圣经”,是传统文化的标志,是人类思想的顶峰。本书收录《论语》中的孔丘语录,且以文言、白话对照的形式呈现,配以形象生动、与内容贴切的插图,融知识性、生动性于一体。适合广大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记录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多方面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文学理论等。故《论语》成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本书收录《论语》中的孔丘语录,且以文言、白话对照的形式呈现,配以形象生动、与内容贴切的插图,融知识性、生动性于一体。 目录 第一篇 学而 零零壹/学习与交友的态度 零零贰/孝顺与道德的关系 零零叁/虚伪与真实的区别 零零肆/如何让自己道德高尚 零零伍/从政之道 零零陆/如何对待自己的成长 零零柒/如何让自己有内涵 零零捌/掌握做人之本 零零玖/正确对待风俗 零壹零/如何让道德与给予形成默契 零壹壹/孝子的标准 零壹贰/以礼待人 零壹叁/礼义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零壹肆/怎样才算是好学 零壹伍/孔子对贫富与道德的看法 零壹陆/道德高尚的人的忧虑 第二篇 为政 零零壹/以德治国的重要性 零零贰/《诗经》的主旨 零零叁/要以德服人 零零肆/不同的心态 零零伍/孝以礼为先 零零陆/孔子对孟武伯讲孝 零零柒/孔子对子游讲孝 零零捌/孔子对子夏讲孝 零零玖/孔子对颜回的看法 零壹零/如何了解一个人 零壹壹/老师的定义 零壹贰/对君子才能的要求 零壹叁/说与做的位置关系 零壹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零壹伍/读书与思考的吴系 零壹陆/有害的学说 零壹柒/追求知识的正确态度 零壹捌/如何得到官爵俸禄 零壹玖/君王的技巧 零贰零/以身作则 零贰壹/孝顺与政治的关系 零贰贰/信用与立世的关系 零贰叁/任何事情都是有根据可遵循的 零贰肆/谄媚与没有勇气的人 第三篇 八佾 零零壹/做事要遵从原则 零零贰/行事要与自己的身份地位相符 零零叁/做人的原则 零零肆/礼的本质 零零伍/地域对国家的影响 零零陆/祭扫时要遵从礼节 零零柒/君子之争 零零捌/要学会以此延彼 零零玖/充足证据的重要性 零壹零/越礼的后果 零壹壹/祭的道理 零壹贰/事必躬亲的重要性 零壹叁/做事要针对根本 零壹肆/丰富各种制度的方法 零壹伍/礼的不同定义 零壹陆/处理事情要因人而异 零壹柒/做事要分清轻重 零壹捌/孔子的烦恼 零壹玖/做事应该讲究礼节 零贰零/经典的感觉 零贰壹/用理性的头脑对待事情 零贰贰/如何判断一个人 零贰叁/做事要善于推知 零贰肆/天酬贤人 零贰伍/乐曲给人的享受 零贰陆/行为的重要性 第四篇 里仁 零零壹/要重视环境 零零贰/人与仁义 零零叁/仁德的人的权利 零零肆/做事最难得的地方 零零伍/君子的财富、地位和仁德 零零陆/仁者爱人 零零柒/过错因人而异 零零捌/了解真理的重要性 零零玖/读书人的美德 零壹零/君子做天下事的标准 零壹壹/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零壹贰/做事的准则 零壹叁/礼节为治国之本 零壹肆/对自己的要求 零壹伍/孔子学说的基本原则 零壹陆/如何理解事情 零壹柒/要善于从别人那里学到东西 零壹捌/对待父母要有耐心 零壹玖/做事要有备而往 零贰零/孝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零贰壹/要日寸刻想着父母 零贰贰/行为与言语的内在联系 零贰叁/真正的约束 零贰肆/如何说话和做事 零贰伍/道德高尚的人不会孤单 零贰陆/做下属及朋友的规则 第五篇 公冶长 零零壹/不要轻易否定一个人 零零贰/要全面的考虑一个人 零零叁/要学会从个人延及整体 零零肆/人如器物 零零伍/要容纳别人的缺点 零零陆/要正视自己的能力 零零柒/要做最勇敢的事情 零零捌/仁德的具体含义 零零玖/做人要谦虚 零壹零/不要轻信别人的话 零壹壹/坚强不屈的人 零壹贰/个人的意志 零壹叁/子贡对孔子的看法 零壹肆/子贡对待知识的态度 零壹伍/不耻下问 零壹陆/君子的道德标准 零壹柒/古人眼中的交际能力 零壹捌/古人眼中的聪明 零壹玖/忠于职守与清白 零贰零/多思不一定正确 零贰壹/聪明难,糊涂更难 零贰贰/人会因地域的不同而不同 零贰叁/减少仇敌的办法 零贰肆/直爽的人 零贰伍/英雄所见略同 零贰陆/人各有志 零贰柒/能够自我反省的人是很少的 零贰捌/忠心和诚信的人是很常见的 第六篇 雍也 零零壹/冉雍可以做官 零零贰/态度决定事情的成败 零零叁/好学的人如何对待愤怒 零零肆/君子对待救济别人的态度 零零伍/合理运用别人的馈赠 零零陆/好的东西自然被人看重 零零柒/贤明的人拥有长久的仁德 零零捌/治理国家与个人才能之间的关系 零零玖/官职不一定吸引人 零壹零/什么样的人得什么样的病 零壹壹/以苦为乐 零壹贰/要相信自己的能力 零壹叁/要让自己成为君子 零壹肆/要善于选拔人才 零壹伍/学会不夸耀自己 零壹陆/才能远比外表重要 零壹柒/行路简单,行仁义之路难 零壹捌/君子做文章的要求 零壹玖/正直与不正直的区别 零贰零/对待学问的态度与学习的关系 零贰壹/讲学要因人而异 零贰贰/如何让自己聪明和有仁德 零贰叁/聪明的人与道德高尚的人 零贰肆/任何事情都是逐步完善的 零贰伍/不要违背事物的原则 零贰陆/欺骗与诬陷是有区别的 零贰柒/君子要学会约束 零贰捌/贤明的人不怕做错事 零贰玖/道德的最高境界 零叁零/实践仁的方法 第七篇 述而 零零壹/评价自己 零零贰/要学会反思 零零叁/要对自己的行为有所忧虑 零零肆/居家时的孔子 零零伍/衰老与梦的关系 零零陆/要了解事物蕴涵的道理 零零柒/待人不要以“礼”为重 零零捌/教授别人知识要讲求方法 零零玖/心情会影响食欲 零壹零/坏事情对人心情的影响 零壹壹/要慎重地选择合作伙伴 零壹贰/做自己喜欢的事 零壹叁/要有谨慎的态度 零壹肆/三月不识肉味的由来 零壹伍/提问的技巧 零壹陆/要把困难当做乐趣 零壹柒/学习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 零壹捌/圣人和普通人一样 零壹玖/孔子认为自己很普通 零贰零/知识是靠勤奋得来的 零贰壹/每个人都是有所忌讳的 零贰贰/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零贰叁/面对不测时要有坦然的心境 零贰肆/要有坦荡的胸襟 零贰伍/孔子的教育 零贰陆/如何保持好的品行 零贰柒/不要违背自然规律 零贰捌/要掌握学习的方法 零贰玖/要善于原谅别人 零叁零/最难得到的东西往往是最易得到的 零叁壹/要接受自己犯错误的事实 零叁贰/要善于虚心学习 零叁叁/要重视身体力行 零叁肆/老师与学生的区别 零叁伍/祈祷的作用 零叁陆/要选择俭朴 零叁柒/不同的心情 零叁捌/孔子的态度 第八篇 泰伯 零零壹/德高者的人缘 零零贰/礼貌的重要性 零零叁/生存是很苦的事 零零肆/待人处事的原则 零零伍/大智若愚 零零陆/要保持自己的节操 零零柒/任重道远的由来 零零捌/孔子的精神支柱 零零玖/役使人的奥妙 零壹零/什么样的人是祸害 零壹壹/骄傲与吝啬的坏处 零壹贰/要淡泊名利 零壹叁/耻辱的事情 零壹肆/不要越职办事 零壹伍/音乐的魅力 零壹陆/畸形的性格 零壹柒/做学问的难处 零壹捌/舜、禹的伟大之处 零壹玖/尧的优点 零贰零/人才难得 零贰壹/没有缺点的人 第九篇 子罕 零零壹/孔子不常谈论的东西 零零贰/不要以偏概全 零零叁/坚持自己的主张 零零肆/杜绝四种毛病 零零伍/天意无法违背 零零陆/孔子对自己多才多艺的解释 零零柒/孔子的遗憾 零零捌/运用知识时要会旁征博引 零零玖/生命终结时的感慨 零壹零/重视知道礼节的人,同情弱者 零壹壹/名师的学问 零壹贰/仁者必有好的回报 零壹叁/合理安排人才 零壹肆/陋室不陋 零壹伍/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 零壹陆/反省自己 零壹柒/时间的流逝就像流水 零壹捌/如何喜爱美德 零壹玖/意识决定行动 零贰零/孔子的懈怠 零贰壹/活着就要不断进步 零贰贰/不要忽视自然的规律 零贰叁/后生可畏 零贰肆/最可贵的东西 零贰伍/做人的本分 零贰陆/要重视百姓 零贰柒/要把事情落实到实处 零贰捌/岁寒之友 零贰玖/君子的好处 零叁零/人各有志 零叁壹/思念的距离 第十篇 乡党 零零壹/此一时彼一时 零零贰/对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态度 零零叁/接待宾客时要重视礼节 零零肆/孔子在朝廷中的表现 零零伍/出使邻国的孔子 零零陆/服饰的讲究 零零柒/斋戒时的讲究 零零捌/吃的讲究 零零玖/保存肉的要求 零壹零/日常知识 零壹壹/不要忘本 零壹贰/以小见大 零壹叁/要尊重老人 零壹肆/尊重乡间的风俗 零壹伍/如何对待帮助自己的人 零壹陆/不要做没把握的事 零壹柒/生命比财产重要 零壹捌/忠于君主 零壹玖/随时都要尊重别人 零贰零/要重视别人的话 零贰壹/事必躬亲 零贰贰/友谊无生死的界限 零贰叁/个人的处事原则 零贰肆/让自己随便一些 零贰伍/要时时注意自己的态度 零贰陆/任何场合都要注重仪表 零贰柒/世间万物,皆有灵性 第十一篇 先进 零零壹/普通与特殊的区别 零零贰/故人以远 零零叁/名师出高徒 零零肆/赞美之词带不来帮助 零零伍/典正的孝子内外如一 零零陆/孔子为侄女择偶的标准 零零柒/谁最好学 零零捌/圣明的人不要违背礼节 零零玖/孔子对弟子的态度 零壹零/要为失去圣明的人而悲伤 零壹壹/颜渊就像孔子的儿子 零壹贰/答话的技巧 零壹叁/侍奉别人的不同态度 零壹肆/沉默不代表迟钝 零壹伍/不要班门弄斧 零壹陆/过犹不及的由来 零壹柒/助纣为虐的下场 零壹捌/不同的人的性格 零壹玖/要学以致用 零贰零/善的道理 零贰壹/说话前要多思考 零贰贰/因材施教 零贰叁/不敢先死 零贰肆/好下属的标准 零贰伍/能说会道的人 零贰陆/各人的志向 第十二篇 颜渊 零零壹/实践仁德的要领 零零贰/实践仁德的途径 零零叁/实践仁德的方法 零零肆/如何称得上君子 零零伍/四海之内皆兄弟 零零陆/明白事理的人 零零柒/选择最重要的 零零捌/礼仪和好的本质同等重要 零零玖/百姓为国家的根本 零壹零/如何提高自己的品德 零壹壹/治国之道 零壹贰/伸由的能力 零壹叁/处理事情尽善尽美 零壹肆/从政的道理 零壹伍/不违背君子之道 零壹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零壹柒/领导要起到带头作用 零壹捌/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零壹玖/君子的德行就像风 零贰零/如何让自己名声在外 零贰壹/精辟的见解 零贰贰/榜样的作用 零贰叁/如何对待朋友 零贰肆/君子的做法 第十三篇 子路 零零壹/如何处理政事 零零贰/如何提拔人才 零零叁/君子言出必信 零零肆/圣人的缺点 零零伍/知识贵在实践 零零陆/行为端正的重要性 零零柒/鲁国和卫国的关系 零零捌/善于治家的人 零零玖/如何管理人们 零壹零/做事要有信心 零壹壹/善人治理国家的好处 零壹贰/圣明君主与实行仁政 零壹叁/端正自己的品德 零壹肆/国家政事与私事 零壹伍/一句话的威力 零壹陆/远近的人都要重视 零壹柒/欲速则不达 零壹捌/直爽的表现 零壹玖/什么是仁 零贰零/什么是士 零贰壹/顾此失波并非坏事 零贰贰/人要有恒心 零贰叁/君子之交与小人之交 零贰肆/好人与坏人的不同人际关系 零贰伍/识别你的上司 零贰陆/君子不骄傲自大 零贰柒/好的品质 零贰捌/友谊对士的要求 零贰玖/统治窨为善的作用 零叁零/训练的作用 第十四篇 宪问 零零壹/什么是耻辱 零零贰/不要贪图安逸 零零叁/要注重周围的环境 零零肆/事物的相对性 零零伍/好的下场与坏的下场 零零陆/君子可变成小人,小人却变不成君子 零零柒/如何才是真的对别人好 零零捌/郑国夕卜交辞令的制定 零零玖/陌生人的问话 零壹零/贫穷难,富贵易 零壹壹/不可任用的人 零壹贰/完美的人 零壹叁/说话做事要有分寸 零壹肆/臧武仲的要挟 零壹伍/正派的人 零壹陆/管仲的仁德 零壹柒/以天下为重 零壹捌/公叔文子的谥号 零壹玖/贤臣的重要作用 零贰零/要言行一致 零贰壹/孔子的建议 零贰贰/如何侍奉君主 零贰叁/君子的爱好与小人的爱好 零贰肆/古人与今人的区别 零贰伍/好的使奢 零贰陆/注重自己的职权范围 零贰柒/要少说话,多做事 零贰捌/君子的原则 零贰玖/不要讨论别人 零叁零/圣人的担忧 零叁壹/贤德的人 零叁贰/孔子对自己口才的看法 零叁叁/如何赞扬别人 零叁肆/如何报答恩德 零叁伍/孔子内心的空虚 零叁陆/天命不可违 零叁柒/贤人的生活方式 零叁捌/子路与看门人的谈话 零叁玖/从一个人的行动看他的心思 零肆零/古人守孝 零肆壹/以身作则 零肆贰/修身养性的作用 零肆叁/窨人的人 零肆肆/三岁看老 第十五篇 卫灵公 零零壹/孔子的拒绝 零零贰/君子安于贫困 零零叁/记忆的方法 零零肆/知道仁德的人少了 零零伍/舜的治国之道 零零陆/忠信笃敬 零零柒/正直的人与君子 零零捌/谈话的艺术 零零玖/仁人志士的做法 零壹零/仁人之道 零壹壹/治国之道 零壹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零壹叁/好德如好貌 零壹肆/善待贤良 零壹伍/如何远离怨恨 零壹陆/无所适从的人 零壹柒/卖弄小聪明 零壹捌/君子之德 零壹玖/君子的忧虑 零贰零/君子最担心的事 零贰壹/君子与小人 零贰贰/群而不党 零贰叁/不要以偏概全 零贰肆/终身奉行的一句话 零贰伍/直道而行 零贰陆/没有了帮助别人的人 零贰柒/小不忍则乱大谋 零贰捌/不要只看到事物的表象 零贰玖/人是主宰 零叁零/真正的错误 零叁壹/学习是最主要的 零叁贰/学习与种地 零叁叁/如何对待百姓 零叁肆/小事与大事和小人与君子 零叁伍/对于仁德的需求胜过水火 零叁陆/维持正义 零叁柒/君子追求正义 零叁捌/敬守职责 零叁玖/教育不分贫富 零肆零/讨论问题的原则 零肆壹/表达言辞 零肆贰/帮助盲人的方法 第十六篇 季氏 零零壹/外忧内患 零零贰/天下太平 零零叁/桓公失宠 零零肆/要交好的朋友 零零伍/快乐的种类 零零陆/说话的艺求 零零柒/君子的警觉 零零捌/君子害怕的事情 零零玖/三等人 零壹零/君子考虑的事情 零壹壹/言语与行动的不同 零壹贰/财富换不来别人的称颂 零壹叁/君子如何对待自己的儿子 零壹肆/国君的妻子 第十七篇 阳货 零零壹/岁月不饶人 零零贰/习惯改变人的性格 零零叁/不能够改变的人 零零肆/武城之行 零零伍/信任重用自己的人 零零陆/人所必备的五种品德 零零柒/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做事 零零捌/君子的六种弊病 零零玖/学习诗词的好处 零壹零/要读《周南》、《召南》 零壹壹/礼乐的所指 零壹贰/外表刚强内心软弱的人 零壹叁/好好先生的品德 零壹肆/背弃道德的作风 零壹伍/卑鄙小人的做法 零壹陆/三种弊病 零壹柒/心口不一的人 零壹捌/要做一个维持正统、正直的人 零壹玖/事物的运行无法用语言改变 零贰零/报复的手段 零贰壹/天下通行的丧期 零贰贰/不要什么事情都不做 零贰叁/勇敢并且讲义气的人 零贰肆/君子所憎恶的人 零贰伍/唯女子与小人难养 零贰陆/不要让别人讨厌自己 第十八篇 微子 零零壹/殷朝有仁德的人 零零贰/正义的人官途坎坷 零零叁/接待孔子 零零肆/不要沉迷于女色 零零伍/落魄的凤凰 零零陆/逃避现实的人 零零柒/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零零捌/人是不同的 零零玖/逃亡的人 零壹零/君子的做法 零壹壹/周代八个圣贤的人 第十九篇 子张 零零壹/读书人的做法 零零贰/可有可无的人 零零叁/如何交朋友 零零肆/君子不会玩弄权术 零零伍/好学的人 零零陆/博学笃志 零零柒/致力于理想 零零捌/小人掩饰自己的过错 零零玖/君子三变 零壹零/对待百姓与君主的做法 零壹壹/保持大的节操 零壹贰/不要歪曲君子 零壹叁/不要闲置自己的能力 零壹肆/不要悲哀过度 零壹伍/不一定达到仁的境界的人 零壹陆/难以达到仁的境界的人 零壹柒/流露感情的学问 零壹捌/无法学到的东西 零壹玖/明查案情的坏处 零贰零/上流社会的弊端 零贰壹/君子的错误 零贰贰/广博地学习知识 零贰叁/善于理解别人的话 零贰肆/无法诽谤的人 零贰伍/无人能比的伟大 第二十篇 尧日 零零壹/如何执政 零零贰/五美四恶 零零叁/君子要掌握很多 试读章节 零零伍/落魄的凤凰 阅读提示:接舆对孔子的看法。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楚国的狂人接舆边经过孔子的车边唱着歌。歌里唱道:“凤凰呀!凤凰呀!你的德行怎么会如此的衰败?过去的没有办法再挽回,将来的事还来得及改正。算了吧,算了吧!现在执政的人是多么的危险啊!”孔子听到后下车想和他交谈,他却很快地避开了,孔子没能同他说话。 零零陆/逃避现实的人 阅读提示:逃避现实的人与逃避君主的人的不同。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 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粳而不辍。 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长沮、桀溺两个人在一起种地,孔子从他们的旁边路过,让子路去问他们渡口在哪里。 长沮对子路说:“驾车的那个人是谁?”子路回答说:“是孔丘。”长沮又问:“是鲁国的那个孔丘吗?”子路说:“没错。”长沮对子路说:“他应该知道渡口的位置。” 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问子路:“你是谁?”子路回答说:“我是仲由。”桀溺又问:“你就是鲁国那个孔丘的学生吗?”子路回答说:“没错。”桀溺对他说:“天下就像滔滔的洪水一样的乱,你们和谁一起去改变它呢?与其跟着孔子这种逃避没有道德的君主的人,还不如跟随着我们这些逃避现实的人?”说完之后,仍就耕地播种。 子路回来后把他们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惆怅地说:“我与鸟兽是不能够同群的,如果不和天下的人在一起,又和谁在一起呢?天下如果没有战乱,我也就不和大家一起进行变革了。” 零零柒/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阅读提示:隐士对孔子的看法。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葆。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于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子路随同孔子出游,落在了孔子的后面,遇到了一位上了年纪的人,他用自己的拐杖挑着除草用的农具。子路问他:“您是否看见我的老师?”老人回答说:“不下地劳动,分不清五谷杂粮,谁知道你的老师是谁呢?”说完就把拐杖插在地上开始除草。子路恭敬的拱着手站在一旁。老人将子路带到他家过夜,杀鸡、做饭请子路吃,又让他的两个儿子和子路见面。第二天,子路赶上了孔子,把这件事告诉了孔子。孔子对他说“这是一位隐居的贤士呀!”于是让子路返回去再见他,子路返回到他家时,他却已经出门了。 子路于是说:“不到社会上去做官是不合乎道理的。不能够废除长幼之间的礼节;更不能废除君臣之间的关系,想成就自己的清白之身却破坏了君臣之间的伦理关系。君子到朝廷上做官,只是为了奉行君臣的道义。至于我们的主张是无法推行的,这是我们早就知道的。” 零零捌/人是不同的 阅读提示:隐士的生活习惯是不同的。 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谓:“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伦,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隐居的人当中有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孔子说:“伯夷、叔齐是不改变自己意志,不辱没自己身份的人。”又说:“柳下惠、少连使自己的意志降低,玷污自己的身份,但是他们的言语合乎情理,行为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不过就是如此的人罢了。”又说:“虞仲、夷逸是逃避世事隐居起来的人,他们说话的时候是无所顾忌的,但是他们却保持自身的清白正直,将他们罢免也是合乎情理的。我和这些人是不同的,没有什么是可以的,也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 零零玖/逃亡的人 阅读提示:各国逃亡的乐师。 大师挚适齐,亚饭干适楚,三饭缭适蔡,四饭缺适秦,鼓方叔入于河,播鼗武入于汉,少师阳、击磐襄入于海。 太师挚到了齐国逃亡,亚饭乐师干到了楚国逃亡,三饭乐师缭到了蔡国逃亡,四饭乐师缺到了秦国逃亡,打鼓的乐师方叔到了黄河地区逃亡,摇小鼓的武去了汉水的河边,少师阳和敲磬的乐师襄到了海滨。 零壹零/君子的做法 阅读提示:周公对鲁公的话。 周公谓鲁公曰:“君子不施其亲,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周公对鲁公讲道:“君子不会疏远他的亲戚,也不会有大臣抱怨他没有重用他们,不要抛弃没有犯过大的过失的老臣旧友。不要对一个人求全责备。” …… P308-312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孔子启示录(插图眉批本)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禅香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24650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5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60 |
出版时间 | 2009-05-01 |
首版时间 | 2009-05-01 |
印刷时间 | 2009-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普通青少年,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6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222.2 |
丛书名 | |
印张 | 2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1 |
宽 | 164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