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与李宗仁极不寻常的最后三年
内容
编辑推荐

“在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是1966年7月26日,我与民国政府代总统李宗仁正式结婚。从那一刻起,我的命运便同李宗仁联系在一起。那年,我27岁,李宗仁76岁。”2008年11月25日胡友松在台儿庄病逝,享年69岁。临终前回忆与李宗仁难以忘却的婚恋往事。本书即为此口述之集结版。

内容推荐

当代爱国名将李宗仁先生第三任夫人胡友松女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08年11月25日去世,终年69岁。胡友松生前曾经详尽回忆自己与李宗仁极不寻常的最后三年,以此献给其心目中永远最怀念的德公,深情缅怀和纪念李宗仁先生逝世40周年,谨以此隆重纪念李宗仁将军指挥的台儿庄大捷胜利70周年。

目录

序言:梦里花落知多少/1

引言:周总理亲自迎接的特殊客人/1

第一章 没家的孩子/1

 “家”和明星妈妈胡蝶/3

 我的养母/8

 校园中突然发生的事件/13

 涉世之初的美好憧憬/18

 演员梦与初恋/21

 渴望幸福/26

第二章 我嫁给了德公/31

 与德公初次相识/33

 等待新的工作/38

 突如其来的求爱/42

 轰动世界的婚礼/45

 不寻常的新婚时光/48

 德公追忆回祖国前的日日夜夜/51

 蒋介石密谋刺杀德公/55

 当年预测欧洲战事的远见卓识/65

 台儿庄大捷——德公一生的骄傲/69

 程思远神秘的北京之行/73

 辗转归来之梦的前奏曲/82

 意大利记者采访德公/87

 分别多年终会面/91

 难以言表的依依惜别/94

 神秘的异国之旅/99

 德公夫妇受到高规格的接待/102

 毛泽东和刘少奇等领导人亲切接见德公/111

 坦然面对“李宗仁回国事件”/117

 郭德洁病逝/124

 德公的另外两次婚姻/129

 随风而逝的往事并非如烟/135

第三章 与德公风雨同舟的日子/139

 德公的情操感染了我/141

 德公说“命”/145

 乘坐“红旗轿车”的一场风波/148

 德公给我嗑瓜子/154

 德公给红卫兵讲故事/159

 周总理保护李宗仁/164

 德公最后一次登上天安门城楼/170

 “共产党是不会忘记你的!”/174

 “梅花党”奇案风波/178

 德公不幸患上了直肠癌/184

 在新家度过短暂而美好的时光/191

 最痛苦难熬的日子/195

 陪伴德公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198

第四章 让德公长留人间/205

 离开北总布胡同/207

 在广州、北京的不同遭遇/211

 我喜欢劳动改造/215

 时来运转遂人心愿/218

 情牵一线的桂林之行/223

 李秀文在广西桂林老家定居/229

 钻进书画境界/234

 为李宗仁史料馆捐献文物/239

 好事接踵而来/244

附录:李宗仁声明/250

致谢/252

试读章节

最痛苦难熬的日子

看完这封信,我的心里是既高兴又感动,高兴的是德公的病已经渐渐好转,而感动的是德公在病中还惦念着我,一封信,几句话,却温暖我心。我真没出息,想到这里,竞又是鼻子发酸,眼圈也湿润了。

1968年10月1曰国庆纪念日,照例也要举行盛大的庆典活动。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到现在已经是第十九个年头了。本来德公是被邀请参加天安门城楼庆典活动的,但此时此刻的他却再次躺在了北京医院的病床上,再也不可能像去年的今天一样登上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城楼上去俯瞰气势浩大的群众游行场面了。

德公第二次住进北京医院之后,医院还是像上次一样,马上组织医疗小组对德公身体的每个部位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和会诊。通过会诊,他们一致认为,经过两次手术后,德公的直肠癌变已被切除,且没有发现有复发现象,但由于他多年患有肺气肿,心脏已经呈现出衰竭迹象,体虚也十分严重。医疗小组的专家们提出建议,是否请权威的老中医进行集中性地对症医治,但又考虑到这个时候德公已经是78岁高龄的老人,现在体质虚弱,突击受补会更危险。既然不靠中医的路子,那就采取保守的治疗方式,先给德公消掉炎症,再服用一些高级的保健药物,进行观察,等稳定住病情之后再说。

我们刚在新家住上还没几天,德公就又住进了医院,我自然还是像上回一样,在医院陪护着他。这一次的情况和上回不同的是,由于德公住的是高干病房,我按照规定,和其他高千病房的陪护家属们一起同住在一间集体宿舍里。和这么多人住在一起,我感到很别扭,但为了德公的病,我也得忍。可是,让我想不到的是,由于德公的特殊身份和我与他年龄上的差距,同住在一个宿舍里的那些高千家属们不但对我没有同病相怜的关爱之意,反而把我看做怪物一样对待,好像我和德公仅仅只是露水夫妻一样。我也不愿意去和她们套近乎,更不愿意多作解释。当时,我的心被德公的病给揪得紧紧的,正是非常的苦闷和烦恼。

我那个时候就是一种想法,要少讲话,多做事,为了德公,我可以忍受委屈。这些高干家属总是想方设法排挤我,不想让我住在这里,也不知道那些家属们使用了什么办法,没过多久,她们就真的把我给挤出了集体宿舍。院方说现在没有多余的房间,只好把我临时安排在一间废弃破旧的浴室里,说只有先委屈一下再说。我是一个能忍的人,这一点又表明了我个性刚强的一面。为了正在病床上的德公,我再次咽下了这口气。就这样,我每天照例打开水、给德公喂饭,有时还给德公搽搽身子,到了晚上德公需要打好几瓶吊针,为了不让吊针打完后回血,好及时叫值班护士,我经常陪伴在德公身旁,靠熬夜打发时间。嘿!那段日子对我而言,是充满着难以忍受的痛苦,是一生也难以忘记的煎熬。真是感到平时的日子虽然平淡,但最为真切,最叫人怀念!那段时间虽然不是太长,可这样没有生活规律的作息,真把我累得够戗。有一天早晨,我无意在刷完牙后随便照了一下镜子,天哪!我禁不住惊讶地叫出声来,怎么这样面黄肌瘦,还竟然有了黑眼圈。我足足站在镜子旁发愣了几分钟。

尹冰彦看到我整天这样疲惫,跟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的负责人商量后,并征得德公的同意,决定请远在桂林的郭德洁的侄子郭嘉兴来北京医院陪护。郭嘉兴接到消息后,很快就来到了北京。他到了北京医院和我接上手后,我这才清闲一些,暂时回到了新家。

在北京医院看护德公的那一段日子里,郭嘉兴很尽职尽责,对德公的日常起居照料得很周到。我是每隔几天就想要去医院看望德公,只不过是晚上可以回家睡个安稳觉了。其实,睡个好觉只是相对而言,德公现在这个样子,我又怎能放心得下呢?德公在我去看他的时候,会当面赞扬郭嘉兴对他的照顾,我听了感到很欣慰。赶上德公精神状态好的时候,郭嘉兴就给德公讲一些家乡里最近发生的事情。德公听得很入迷,甚至连我进来都没有反应。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人越是到了老年的时候就越是怀旧,想着自己家乡和青少年时代所做的事情,尤其是像德公现在正生病中,就更是思念过去的人和事。我不在德公身边的时候,来了一个家乡的亲人郭嘉兴,他的心情自然是好了许多,再加上郭嘉兴不断给他讲起家乡的故事,让他有了更浓郁的思乡情怀。虽然姑母郭德洁已经去世了,但郭嘉兴对德公却依然还是跟从前一样的敬重,在他的眼里,姑父可不是一个普通的人,而是一个在家乡广西乃至全中国都备受尊敬的人物。此外,对于德公和我又重新组建新家庭的事,他也表示非常理解和赞同。

我清楚地记得,1968年北京的冬天比往年都要冷,我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在北总布胡同14号的房间里,既没事可干,又静不下心来,整天所做最多的动作,就是掰一下手指头算着日子。我盼望着德公能够早一点回来。

1969年的元旦到了。这天一大早,我起床后正准备照例骑上单车去医院。刘秘书给我送来了一封信,我感到很奇怪,已经好久没有人给我写信了,我见到信封上用工整的钢笔字写着:请面交内人胡友松收启。我一看字体就知道是谁写的,再看这样的称呼不由得笑出声来,这个德公,真是老小孩儿一个。打开信封,我看见里面是一张上头印着毛主席语录“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的蓝横格稿纸,信的内容是“若梅,你好:后天是元旦,请你拿出二十块钱交老牛购买酒菜,借以欢度新年,我的病也日渐转好,真是可喜可贺的事,日后面谈。”

我不知道三天前的信,怎么会现在才交到我的手里?刘秘书告诉我,是德公托医院里的一个工作人员送来的。看完这封信,我的心里是既高兴又感动,高兴的是德公的病已经渐渐好转,而感动的是德公在病中还惦念着我,一封信,几句话,却温暖我心。我真没出息,想到这里,竟又是鼻子发酸,眼圈也湿润了。我生怕一旁的刘秘书看见,就把信又交给他看,请他转告一下牛师傅,我就又骑车赶到了医院。这一段时间,我虽然人不是天天到医院,但心却总是牵挂着那边,几乎是一天一个电话向郭嘉兴询问德公的病情。

感谢老夭爷,在医生的精心治疗和郭嘉兴的悉心照料下,经过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德公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他的精神和体力也渐渐恢复了。我看到以往的红光又重新回到了他的脸上,感到这是病情日渐好转的兆头,岂料这正是回光返照的迹象。

P195-197

序言

梦里花落知多少

在北京朝阳区东四环外一处陈旧的住宅小区里,住着一位外表看起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人,这个老人孤身一人,每天靠着看报、读书和作画来消遣时光。由于她的另外一层特殊的身份,几乎每年远在山东台儿庄的抗战纪念馆都会邀请这位老人前往做客,并给她准备了一套住房,使她一住就是很长一段时间。这位六十开外的老人,正是当年指挥干军万马与日寇血战并最终取得台儿庄大捷的李宗仁将军的第三位夫人——胡友松。

如果你再仔细观察老人的五官轮廓,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另一位曾经在中国影坛上叱咤风云的明星——胡蝶。她就是中国“电影皇后”胡蝶的亲生女儿,也是胡蝶留在祖国大陆唯一的亲骨肉。胡友松留在大陆长大成人,护校毕业后当起了护士、赤脚医生。如果只是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嫁人育后,像万千普通人那样,那么,本书所记述的传奇故事将不会发生。事实上,20世纪60年代,一件震惊中外的大事突然降临,前国民党重要人物李宗仁回到大陆。1966年,当时年仅27岁的胡友松与76岁高龄的国民党将军李宗仁先生喜结秦晋之好,从此,胡友松的人生走上一条不再平凡的道路。

后来,有太多的人对胡友松与李宗仁的相识相知及三年的婚姻生活充满了兴趣,但是对于许多想尽办法、费尽周折而登门采访的外来客,老人都是婉言谢绝。笔者从事中国电影研究并出版过《胡蝶画传》的经历打动了老人,并得到了老人充分的信任,所以能独家录下了一盘盘胡友松的口述,得到授权并整理成文,掀开鲜为人知的历史一角。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与李宗仁极不寻常的最后三年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59294
开本 16开
页数 25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1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0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7
丛书名
印张 16.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70
18
整理 刘澍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6 15:4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