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远大师,以其识广大,耿介平实,博学和融,道盛德隆之巍巍僧格,在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烙下深深的印记。
本书从“纪念慧远大师诞辰167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精选了30多篇论文。这些论文或探究慧远大师的思想特色,或诠释大师般若观,或论述大师的宗教情怀与实践,或旁涉大师的美学伦理思想等。悉皆立论允当,新意迭起,表证着我国佛学研究良佳的学术水准。
图书 | 超越千载的追思--纪念慧远大师诞辰1670周年 |
内容 | 编辑推荐 慧远大师,以其识广大,耿介平实,博学和融,道盛德隆之巍巍僧格,在中国佛教史乃至中国文化史上烙下深深的印记。 本书从“纪念慧远大师诞辰1670周年学术研讨会”中精选了30多篇论文。这些论文或探究慧远大师的思想特色,或诠释大师般若观,或论述大师的宗教情怀与实践,或旁涉大师的美学伦理思想等。悉皆立论允当,新意迭起,表证着我国佛学研究良佳的学术水准。 目录 释大安序 释传印:庐山慧远的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方立天:庐山慧远与佛教中国化 扬曾文:为协调佛法与王法立论——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 释大安:东林莲社与净土征信 萤 群:慧远的佛教观述评——以佛法和名教的关系为核心 刘运好:慧远大师行迹考 温金玉:慧远山西遗迹考 韩 昇:唐以前忘远形象的变迁 冯焕珍:忠远大师的法性思想探微 华方田:出人于有无之际——何析庐山志远法身观的理论矛盾 宣 方:慧远禅学思想的基调、内涵与特质 蒋九愚:庐山慧远“形尽神不灭”思想探析 赖功欧 余 悦:慧远佛学的“寂智论” 扬净汝:慧远大师念佛思想的主要经典依据考辨 谢路军:西方净土的早期信仰者——庐山慧远 王公伟:慧远的净土思想及其在中国净土思想史上的地位 释纯祥:咯述慧远大师的净土观 林克智:立社念佛万古师 张有才:庐山慧远大师伦理思想略论 释心皓:慧远大师的严谨自律和以律摄僧 沈去疾:《三报论》在中国佛教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 普 慧:审时度势 开拓创新——略论慧远对道安的突破和超越 刘建英:慧远与山水诗及佛经翻译 王仲尧:庐山论易 释宽见:僧界楷模 古今同钦——学志远大师风范 作现代合格僧才 魏德东:东汉三国译《无量寿经》“五恶段”与中国固有伦理思想 吕建福:六祖《坛经》“净土说”辨析 侯 冲:宋僧慈觉宗赜新考 黄夏年:晁说之与净土教 罗艺峰:往生路上的歌唱 徐建华:唐五代之前东林寺藏书的文化意义 赖功欧:佛教中国化历程中的慧远大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超越千载的追思--纪念慧远大师诞辰1670周年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释大安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宗教文化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54007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2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00 |
出版时间 | 2008-05-01 |
首版时间 | 2008-05-01 |
印刷时间 | 2008-05-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61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B949.92-53 |
丛书名 | |
印张 | 21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60 |
宽 | 183 |
高 | 2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3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