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戴笠死亡之谜
内容
编辑推荐

公正地讲,戴笠算是中国近代卓越的特工人才。他的这种才能,既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贡献,也为当政者荼毒人民发挥过可耻的作用。

本书通过对戴莅传奇一生的描述,层层解析戴笠的真正死因。同时,向读者表达作者写作本书的终意:为腐败反动政权尽忠,是戴笠人生以悲剧收场的必然结果!

内容推荐

“军统”头子戴笠坠机身亡之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这不是一起意外的事故。那么谁是谋杀戴笠的幕后主使?关于这个问题一直是众说纷纭。因为戴笠的敌人实在是太多了;从一度横行上海滩的斧头党,到伪南京政府的“七十六号”;从一直和“军统”明争暗斗的“中统”,到觊觎戴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位的国民党高官。但上述所有这些势力或个人,都难以撼动戴笠的地位,更难以对他的安全造成威胁。

本书着重分析了戴笠遇刺的前因后果。戴笠是“军统”的灵魂,但作为“军统”的头子并不是戴笠的终极目的,他的野心不仅于此。戴笠是蒋介石的左膀右臂,但随着“军统”尾大不掉的局面的形成,蒋介石也不得不对戴笠小心提防。

因此,戴笠即使再能干,也永远无法摆脱他背后的那个巨大的阴影。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一九四六年三月十七日,青岛沧口机场。

天放亮后东边出现了血红色的云层,这云层翻滚了一阵后很快消失了。不久大块的乌云不知从什么地方涌了出来,天空渐渐地变得灰暗了。当空旷的机场里有了风后,终于天空里落起了小雨,这雨使人有了阴冷的感觉。

机场里没有飞机起降,只有为数不多的地勤人员在跑道边忙着什么。也许是见雨不会停息的缘故,他们陆续地跑进了不远处的机库。这机库已长年失修根本遮不住雨,有些人想绕过机库近旁一架全金属的飞机到候机楼那边去,可守卫在飞机边的便衣警卫的警告声把他们给吓住了。这是架由美国C-47型运输机改装的客机,是国民党“航空委员会”调拨给“军统”局长戴笠用的专机。由于该机型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艾森豪威尔将军称之为美国赢得这场战争的三个主要工具之一。此时,它粗短的流线形机身静卧在细雨里,尾翼上222的阿拉伯数字格外醒目。虽然登机的梯子早就准备在一旁,但紧紧关闭着的机门预示着它的主人还没有出现。

机场等待着专机起飞的时间,但迟迟没有消息。

其实,这天一早,戴笠按照往常的习惯六点钟准时起床,而后不停地批阅紧要公文,直到随从进来报告说美国客人已在餐厅等候,他才忽然想起了什么,慢慢地直起了腰。此时,时钟刚好敲响八点。戴笠踏着八点钟的声响,走进布置得极为考究的餐厅。当他的身影出现后,原本坐在位置上的美军的几位高级幕僚都站了起来。从他们自然流露的笑容里,看得出他们对眼前的这位国民党“军统”局长是敬重的。戴笠就位后用生硬的英语说了几句问候的话,顿时餐厅里的气氛格外地活跃了。

可是在这活跃的气氛变得浓厚后,戴笠脸上原有的笑容慢慢地变淡了。在这之前,他为了宴请即将离任的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司令柯克,在北平什锦花园的私邸作了精心的安排。可晚宴开始后,柯克不但姗姗来迟,而且借口还有别的约会只象征性地吃了点糕点,便匆匆告辞了。这不但大伤了戴笠的自尊,也使他没有了脸面。戴笠心里虽然有气,但怎么也不敢得罪这位美国人。通过“军统”局与美国海军情报部门的几年合作,戴笠深知柯克在美国海军中的地位和影响,特别是在“军统”局和他本人的出路到了生死关头之际,他觉得更离不开美国人的支持。为此,柯克在北平的那几天里,戴笠是天天陪伴处处讨好。戴笠的用心柯克心知肚明,多天后柯克极为满意地离开北平去了青岛,因为美国海军第七舰队的多艘军舰停泊在那里。

当戴笠忙完北平、天津和济南的事务后,随后也到了青岛。由于共产党在东北的势力发展超出了蒋介石的预料,戴笠按照指示欲与柯克商量,想请美国驻青岛的军舰帮助往东北急运军队和给养。但就在戴笠到达青岛的当天上午,柯克因要准备回国的事去了上海。得知此消息后,戴笠沉默了好久,脸上没有丝毫表情。到了晚上,他把一张名单给了随行的英文秘书,要其通知名单中这些在青岛的美国幕僚们参加第二天的早餐会。这临时的起因,戴笠是为了填补当时的内心失落还是有其他的缘故,也就不得而知了。反正在早餐会上,戴笠面对美国人仍然是谈笑自如笑容可掬,看不出他内心里有何心事。

早餐会是上午九点钟结束的。

戴笠送走美国人后见天空细雨未断,马上要身边的人和机场联系,了解上海和南京方面的天气。很快机场回话了,说上海和南京上午阴天,下午可能有雨。本来在青岛已无要事,完全可以即刻去机场登机,可此时的戴笠把飞机起飞的时间定在了十一时。他说,他要到海边去走走。戴笠来过青岛多次,但每次因公事繁多都是来去匆忙,对这里的景色无暇顾及。所以,此刻他提出这样的要求,尽管周围的人感到突然和不解,但还是很快准备好了车。在引导车的带领下,戴笠乘坐的别克轿车拐了几个弯后,来到了汇泉区一带的海滩。这里不见游人,只有“军统”局青岛办事处派出的便衣警卫在附近走动着。

戴笠下车后,就在一张事先准备的长椅上坐了下来。他面对着海,凝视着压着大海的黑云和黑云下面不时涌动的海水,陷入了沉思。没有人知道此时此刻戴笠在想什么,也不会有人在这个时候去问他什么。阴雨里偶尔刮来的海风还带着冷的感觉,这感觉使戴笠没有了再在海边坐下去的兴致。他终于离开了海滩,他又向大海睨视了一下,眼睛里透出的神色似乎是陌生的。回到住地后,戴笠立即要人发了两份电报:一份是给重庆“军统”局本部毛人风的,要毛人凤向蒋介石报告他的行止;一份是发给“军统”上海办事处的,要他们下午两点钟到上海龙华机场接机。如果说戴笠去上海确实是要与柯克最后深谈的话,那么还有件事始终牵着他的心,那就是影星胡蝶等戴笠到上海后要与丈夫正式办理离婚。戴笠在北平和天津办事时,胡蝶就几次给他打电话。为此,从海边回来的戴笠与胡蝶见面的心情瞬间变得急切了,也正是这急切的心情使他给胡蝶打了电话。

戴笠与胡蝶谈了很多,但谈得最多的是他在青岛海边时心里所涌现的不快和苦闷……

胡蝶三十年代初就在上海走红了。

戴笠那时刚到上海滩混饭吃,尽管有时吃饭都成问题,但只要有胡蝶演的电影他是每场必看。当了“复兴社”特务处长后,戴笠仍旧对胡蝶演的电影喜爱有加。当时,南京的白天鹅电影院里,经常有戴笠的身影。他曾多次对人说,胡蝶的一举一动和一颦一笑都恰到好处,什么角色让她一演就活了,可真是中国特有的艺术之花。虽然戴笠对胡蝶极为迷恋,但由于当时身份和地位的距离太大,就是与胡蝶见一面的可能性都不存在。说到头,此时的戴笠只能是个“胡蝶迷”。过后,随着抗战的全面爆发,特别是日本人进驻上海后,戴笠也就没有了在银幕上欣赏胡蝶的机会。

但戴笠万万没有想到,随着香港被日本人占领,命运之神竟然悄悄地把胡蝶送到了他的身边。

原来,上海失陷后,胡蝶就与丈夫潘有声带着女儿去了香港。潘有声是从事搪瓷制造业的商人,为了能在香港发展生意,他用胡蝶的头像作为搪瓷产品的商标,深受香港人的喜爱。见丈夫的生意做得火红,耐不住寂寞的胡蝶在香港电影界也活跃开了。可没想到,香港不久也沦陷了,而且日本人知道胡蝶在香港后多次登门,要胡蝶为日本人拍电影。胡蝶与当时在香港的梅兰芳先生一样,毅然拒绝了与日本人的合作,并做好了秘密潜逃回广东的准备。行前,胡蝶夫妇把历年积存的财物分装成三十个大箱,并把这些箱子托付给了当时在香港的杨惠敏女士。杨惠敏是淞沪抗战时冒着弹雨向四行仓库八百壮士献旗的女学生,后国民政府赈济委员会派她到香港做接运抗日爱国人士到大后方的工作,与胡蝶夫妇交往很深。可是谁也没有料到,杨惠敏雇用来运送这三十箱财物的帆船于东江途中,被一伙强盗用快艇拦截抢走了。当经过艰难跋涉到达广东曲江(韶关)的胡蝶夫妇得知此消息后,心急如焚,立即向广东当局报了案。因当时正值战乱,没人能顾得上去追查他们的财物。对此胡蝶极为伤心,因为那些被劫的箱子里有她去欧洲时与好些名人的合影和签字,还有好些特制的纪念品和相当珍贵的首饰。几经周折,胡蝶终于找到了在上海时认识的杜月笙,杜月笙把此事转告给了已是“军统”局老板并兼任水陆交通统一稽查处处长的戴笠。此时的戴笠早已不同往日,所拥有的地位和权势使他不但答应立即调查此案,并发函邀请胡蝶夫妇来重庆,而且腾出自己在中四路的公馆让他们居住。这公馆里,家具、卫生设施以及所需的各种物品齐备,甚至连勤杂和服务人员也一应俱全。这对过惯了优越生活而今成了落魄之人的胡蝶来说,实在是太需要了。

胡蝶又恢复了青春的样子,她说这得要感谢戴笠。

这已是一九四三年的年底了。

胡蝶的到来重新勾起了戴笠心底里对她的迷恋和崇拜,为了取悦于胡蝶,这年的除夕夜,戴笠把胡蝶一家请到了曾家岩公馆吃年夜饭。酒宴开始后,戴笠的脸上完全没有了往日的严肃和冷峻,他满脸春色谈笑风生,那兴奋的样子就像个天真的大孩子。散席后,戴笠还与胡蝶的小孩玩起了纸牌,出牌时不时地做着各种怪模样,逗得孩子大笑不止。过后,他又带着胡蝶的孩子到园子里放起了烟花……这些胡蝶全看在了眼里,而且对眼前这个身材中等而壮实有力的男人自然有了很好的感觉。临离去时,胡蝶握了戴笠的手,顿时有了令男人喜爱的红晕。这红晕,使戴笠增添了征服这女人的欲望。

新年过后不久,戴笠推荐胡蝶的丈夫潘有声去昆明担任财政部广东区货运处专员。潘有声心里清楚这是个肥缺,但如此地远离自己的女人心里不那么踏实,对戴笠的殷勤他总觉得是另有所图。可是潘有声面对胡蝶怎么也说不出口,他只好认命离家而去。几乎在潘有声去广东的同时,戴笠下令把杨惠敏和她的丈夫押解到了重庆“军统”看守所。紧接着,戴笠又要求广东各地的“军统”机构调查发生在东江的抢劫案。但由于时间已过半年多,尽管戴笠手下的人格外卖力,要如数追回胡蝶的财物已不可能。戴笠为不使胡蝶失望,按胡蝶开列的所丢失珍宝和物品的清单,指派专人从国外购置,而后亲自送到胡蝶的住处,谎说是追回的一部分财物。胡蝶见所归还的财物虽然与自己原有的大致相同,但却是全新的而且贴有美国的商标,她对戴笠的用心全都明白了。胡蝶,这位十六岁进入演艺圈,并深深懂得风月场里男女之事的女人,在戴笠面前激动得眼眶里有了泪水。早有准备的戴笠慢慢地靠近胡蝶,拿出丝绸手绢温情地帮她擦去了泪水。此时的胡蝶还不到四十岁,仍然是仪态万方、丰腴端庄和妩媚动人,特别是左边脸上的那个又深又圆的酒窝,更平添了她无尽的魅力。为此,当戴笠的手绢还没有从胡蝶的脸上移去,他早已渴望的心就控制不住了……

戴笠终于成功了,胡蝶成了他的女人。

P1-4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戴笠死亡之谜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薛萌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群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1442423
开本 16开
页数 171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6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2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7=6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1
171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7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