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退伍兵
内容
编辑推荐

《退伍兵》是刘健继《战士》之后,在漂泊中完成的又一部充满爆炸式情感的力作。当年刘健的《战士》曾因其棱角分明的语言和狂野不羁的叙事风格,在军事文学领域引发了一场“叙事革命”。在一片惊呼与期待声中,刘健意外地选择了退隐,了无音讯,书迷和评论家都为之痛惜不已。终于,沉寂四年之后,刘健归来,带着《退伍兵》复出,再度出击。

全书共分四章,分别为“边疆”、“首都”、“江南”和“西部”,以时空变换为线索,诠释了退伍军人的坚强本色和血性男儿纯粹真实、桀骜不驯的阳刚灵魂。

内容推荐

《退伍兵》的主人公是几个特务连战士,他们孤傲无畏,自命不凡,发誓要在军队建功立业。

然而,现实没有给他们机会,和平击碎了他们的梦想。铁打的营盘水的兵,服役期满了,他们不得不脱下了军装。退伍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在都市的拥挤与繁华中,他们单纯的思维、美好的理想,被冷酷的世俗和无情的规则嘲弄,重归社会的人生道路出乎意料的坎坷,甚至充满失意与屈辱。

是拼搏还是沉沦?“脱下军装,我们依然是军人!”,在泪水与鲜血背后,是他们对意志信念的执著,是他们对生死与共的坚持。漂泊北京、打拼上海、进军西部……最终,不灭的军营记忆、不老的飞扬青春,使他们找到了各自的人生的方向。

揪心的故事,另类的语言,给你痛快淋漓的阅读快感!

目录

第一章 边疆

第二章 首都

第三章 江南

第四章 西部

尾声

后记

试读章节

在边疆,我有两个特铁的兄弟,寇卫和马龙。

我们兄弟三人曾经同在一个新兵连的同一个排的同一个班,并且三张床铺相连。

能够培养出坚硬友谊的地方,除了学校就是军队了,遗憾那是注定了要分别的新兵连。新兵集训结束,我和马龙一起被分到了特务连,担当起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和一些暂时我还不敢告诉你的特别事务。寇卫则运气不错,去了“司训队”。“司训队”这个名词可以泄密,就是培训司机的意思。

当时我以为,寇卫这么一去,怎么着也得混个师长司机。孰料,“司训队”毕业,寇卫却没能朝更高处走去,譬如到军区机关扮演那种在古代军队不过就是给长官牵马的角色。寇卫也被分到了边疆的特务连,负责驾驶连队的破吉普和三轮摩托。在特务连,我和马龙两人睡上下铺。寇卫来到特务连,竟然又被连长安排在了我们身边,兄弟三人再次床铺相连。不能不说这是个奇迹,我想更多的则是缘分和天意使然。

寇卫是西安人,小子模样十分帅气,鼻梁高挺、眼眸明亮,嘴唇怎么看怎么像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兵也不例外,寇卫是我们特务连全体官兵包括军官妻子一致公认的看着舒服的帅哥之一。记得在新兵连的时候,我们那位“鹰钩鼻”连长第一次看到寇卫,说这小子来军队当兵真是可惜了,应该去当演员,没准儿就能混成影视明星,混个出息。凡此种种,寇卫总是先一笑了之,然后嗤之以鼻。

说寇卫是个帅哥,其实并不合适,帅哥专指奶油小生。寇卫不是帅哥,寇卫是个英俊的人,并且非常有趣。曾经的大唐盛世和边疆的兵戈铁马,铸就出寇卫满身的狂放与“匪气”。每次行方便,他总喜欢去野外,找个开阔地带完事。提及家乡,寇卫极少使用“西安”,而是沿袭千年之前的“长安”,还常常用市井俚语自我解嘲,说过去的长安人眼界无穷世界宽,安得广厦千万间,如今的长安人则是白天文明不精神,晚上精神不文明,翻身不忘共产党、致富不忘秦始皇,等等之类,爱恨交织的语调中洋溢无尽的忧国忧民。

军队是个大熔炉,融聚了祖国各地的优秀青年,也带来了五湖四海的口头禅。“狗日的”、“B样的”,还有以“操”字打头的语气助词,司空见惯,并且容易理解。个别诸如“妈拉个巴子”或者“牛B”之类,则是让人费解、摸不着头脑。前者我只在电影里听国民党反动派的最高领袖说过,后者似乎是从未在正式场合出现过。寇卫却爱说这个,无论是诅咒或者赞美,动不动就来句“牛B”,简而概之。

和我一样,寇卫也是因为在校园子里混不下去了,便来到军队撞撞运气。

我和寇卫成为兄弟,算是物以类聚,马龙则与我们的性情截然不同。

其人嘴唇特厚、皮也特黑,用寇卫的话说就是,跟NBA球星有得一拼。

我们跟马龙成为兄弟,起初只是想图个象征。还是在新兵连的时候,连队里有了以籍贯为根基的帮派之分,“川棒”、“湘锤”什么的,宣誓结盟、众志成城。在军队你还敢玩儿黑社会?我和寇卫概莫例外地看不惯这些,我们皆信奉“君子不党”。可是训练场上无缘无故的找碴者,却是越来越多。索性,我和寇卫就联合了起来,一致对外。后来觉得两人实在是力单势薄,于是就跟睡在我们身边的马龙套上了近乎。马龙人高马大、威武剽悍,模样不够英俊,但却是极具震慑力。我们兄弟三人把手一牵,不战而屈人之兵。

马龙来自北方小镇,中国地图上忽略不计的那种小镇。马龙是个正宗的农家子弟,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他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由于生在农村的缘故,马龙没念过多少书。在我和寇卫看来这并非是什么奇耻大辱反倒光荣,马龙却不这么看,总是向我们强调他初中,说档案上写着呢。马龙档案上的学历栏里写的是初中这一点儿没假,事实上他可能是初中没毕业,我甚至怀疑他连初中都没念过,撑死了也就小学五年级那水平。不信你就用英语骂他,最简单的,譬如You are a dog之类,保准他是大嘴一咧,满脸傻笑。

说真的,有时候我真是挺恨马龙的。近年来,“傻大兵”的说法之所以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很大程度上就是由那些像马龙这样的士兵造成的。话说回来,没有像马龙这样的士兵还真不行。要是没他们的话,我们的智慧谁来衬托?要是没他们的话,打起仗来谁第一个跃出战壕往前冲、谁先死呢?

正是因为没什么文化的缘故,马龙这人特耿直、仗义,也特有志气。

马龙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改变家族世代相传的农民身份,为此马龙一直在努力。

马龙说在他家乡的小镇上,可供青年改变命运的道路并不多,无非就是考学、参军和外出打工。考学对马龙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考上大学他也交不起学费,何况他也没那能耐。外出打工更不行,那是个什么买卖你知道的,没头没脸没谁拿你当人看,没准儿你还领不到工钱。于是,马龙选择了入伍参军。

在外国当兵,是政府求你,有的国家还花大把的银子在报纸杂志上刊登征兵广告,鼓动青年人伍参军,中国则与他们恰恰相反。在中国尤其是农村,你得反过来请求政府,请求他给你一个报效祖国的机会。为了能到军队去,马龙颇费周折,据说他的父母差点儿给村长跪地下磕响头。所以,马龙很是珍惜这身来之不易的军装,誓言要在军队建功立业。来到军队之后,马龙刻苦训练,以求有朝一日能够驰骋沙场,勇猛杀敌、荣膺功勋,从而改变个人身份与家族命运。可问题是,他摊上了和平年代,压根儿就没仗可打。

两年后,马龙迟钝地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开始调整策略,以求功成名就。听说在炊事班做饭容易转成志愿兵,马龙自告奋勇,去了炊事班。虽说志愿兵不是军官,好歹是个吃国家饭的,至少不用担心会退伍回家跟着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马龙去了炊事班,干了半年,听说通信连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老兵在军队自学成才最终考进了军校的故事,马龙感慨万千,说要是能考上军校该多好啊,不但免费上大学,而且毕业就是军官,干两年军官当上连长,转业回家就是镇长……这话说说也就罢了,自我安慰、自得其乐,吃不到猪肉你就在脑子里想想猪是怎么走的吧。可谁知道,马龙竟然真的把初中课本拿在了手上。

如果马龙能考上军校的话,我完全能当个军长干干。P2-P6

后记

2003年秋,我决定写《退伍兵》,原因有二。

一是因为本身我就是个退伍兵,连当兵带上军校,在军队干了整整六年。退役之后,像大多数的退伍兵一样,我也没有回家,选择了流浪,凭借军队锻炼出的结实身子,浪迹天涯。一路走来,酸甜苦辣悉数品尝。因此,我觉得我有必要也有资格写《退伍兵》。

仅仅是这么想想而已,我并没有真正地动手去干。那年我刚把《战士》写完,不想再写了,想继续把音乐折腾。其后不久,偶然遇到的一件小事,改变了我的想法。那是一天深夜,我独自走在上海东区五角场的大街上,听到前方传来了“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的口令。我以为是附近的军队夜间训练,抬头一看,前方只有一个孤单的身影,在路灯下看着自己的影子,立正、敬礼、蹲下、起立什么的一遍又一遍。我想这位可能也是退伍兵,上前一问,果然是,刚退伍,想念军队,想得睡不着觉。我们聊了一会儿,一起去小饭馆吃夜宵。饭馆里,我看到一个身穿白背心的家伙,肩膀宽厚,只喝酒不吃菜。其间,我们的眼神相遇了一次。根据眼神判断,我想这位可能也是退伍兵。凡是当过兵的人,身上都有一种独特气质,一种难以用语言准确描述的气质,一句话、一个眼神,或者是一个动作,彼此之间就能感觉到某种巨大的默契。上前一问,果然是,已经退伍了好几年。我们坐在了一起,一起喝酒聊天。喝着喝着,我们一起唱起了军歌。唱着唱着,我们热泪盈眶。

三个原本素不相识的人,因为曾经当过兵的缘故,没了距离,亲切得像是亲生兄弟。那天我们说了很多,也喝了很多,直到天亮,三人全都醉了。那天之后,一股强烈的情感,时常会在我心中涌荡,涌得我难过、难受。于是我决定把音乐的事情放下,写《退伍兵》。刚写几千字,由于《战士》需要修改才能出版,我停了下来,直到2005年初重新开始。

为了提醒自己应该干什么和不该干什么,重新开始写《退伍兵》的那天,我给自己立了个规矩,《退伍兵》出版之前,不买鞋子。当时我只有两双鞋子,一双帆布鞋和一双登山鞋。事到如今已是三年,那双帆布鞋已经修得不能再修而且也不能再穿,好在登山鞋硬实,修了很多次依然能凑合着当鞋子穿。好在《退伍兵》顺利出版,否则我还真得光脚走路。

《退伍兵》的写作和出版过程中,我幸运地得到了一些师长和朋友们的无私帮助,在此感谢:都梁老师、朱向前老师、袁敏老师、谢鲁渤老师、张鹰老师、刘立云老师。廖鸿云、杜思尚、孙铭蔚、温玉兰、“上海东区势力”和“三黄鸡”乐队。特别感谢责任编辑李丹阳女士,你的耐心、鼓励和智慧,让我受益;特别感谢Rebecca Kanthor,请替我向断桥和小鸟问好;特别感谢爸爸妈妈、周子和小佳、小朝和鸽子,永远爱你们。

最后,依旧是感谢大脑和胃,它们让我健康、快乐、能吃能睡。

2008.01.12

北京·东城

书评(媒体评论)

刘健的作品另辟蹊径,别具一格,拥有自己热烈的读者群,给当前的军旅长篇带来了刺激与挑战。

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 朱向前

70后军事文学作家、摇滚歌手刘健继续《战士》之后倾情奉献的最新力作,同样是飞扬的青春和青春中的自由与不羁,演绎了走出军营、重归社会后的另类青年自强不息的悲喜人生。

《三重门?策划编辑/出版人 袁敏

刘健,一个文学意义上的切·格瓦拉,用《退伍兵》继续着他一个人的游击战争!

南方之南

刘健在飘泊中完成的这部作品,具有一种随时可以跳跃而起的活力与野性,充满了令热血男儿难以抵挡的诱惑,以及令人震撼的爆炸式情感。

张幸仔

刘健的语言有太多的个性细胞。住我隔壁那位平常很少看书的朋友,竟能在大热天躺在床上吹着风扇看他的文字。还不时地发出一阵子开怀大笑。

加加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退伍兵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3321207
开本 32开
页数 2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8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7.5
丛书名
印张 8.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16:4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