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听房龙讲述地球的故事
内容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关于“人的”地理书。房龙独到地从地理的角度来讲述各国的历史演变,分析不同人群的性格特征,阐释人与地球——我们惟一的、共同的家园——的关系。既然我们的行星“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运转当中的公司”,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只有合作——而不仅仅是“拿走”,也不仅仅是“给予”——才能和平而有序。

本书精心插配了丰富的图片,为您直接传递地理、历史信息,使您更好、更直观地理解房龙,理解房龙地理。

内容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家郁达夫说过,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一般的地理类书籍,往往向我们介绍地球概况、海陆分布、地形地貌、河流高山、自然环境、重要城市、经济资源等,名称众多,数字繁杂,读来让人心烦,不易记忆。而本书不只是描述地貌、自然特征以及自然和政治的区域分布,它更是研究人的著作,研究人如何寻找食物和住宿,如何使自己和家人得到消遣。如何找到适应环境或改造环境的方式——为的是以其有限的力量过上尽可能舒适、优裕和幸福的生活。他告诉我们生活在那里的居民的情况;告诉我们,他们为什么会居住在那里,他们来自哪里,他们在干什么——把人们关心的故事写进地理学。他让我们体会到保护人类共同生活环境的重要性,“我们拥有同一个星球,我们是伙伴和朋友,我们所有的人都应对人类世界的幸福美满担负起共同的责任”。这样一来,平素看起来很枯燥的地理知识,经过他的妙笔生花,山水草木就显得栩栩如生,读地理就如读小说一般,好懂而又易记。

目录

探索我们生活的星球

我们如何认识“地理”/1

地图:认识我们家园的一把钥匙/3

如何阅读本书/14

人类与家园

与我们共存的人们/17

这个星球的习性与礼俗/21

家园的四季/37

那些被称作洲的海洋陆地/39

发现欧洲

走进欧洲与那里的人们/45

希腊:古亚洲与新欧洲的桥梁/48

西班牙:非洲与欧洲在此撞击/57

俄罗斯:欧洲耶?亚洲耶?/66

意大利:占据地利的海上霸主和陆上强国/76

法兰西:这个国家应有尽有/9l

比利时:几片薄纸缔造了它/103

卢森堡:历史玩笑/107

瑞士:多语言的统一民族国家/108

德国:为建国等得太久/113

奥地利:曾经沧海/122

丹麦:真正消除贫富差距的国家/125

冰岛:一个有趣的政治实验室/128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同属两个王国的领地/131

荷兰:在沼泽地上跳舞/139

英国:一个小岛担负着四分之一人类的幸福/144

苏格兰:难以容忍的穷乡僻壤/154

爱尔兰:不喜欢随波逐流/156

波兰:自家经线做他人嫁衣/160

捷克斯洛伐克:《凡尔赛和约》的产物/163

南斯拉夫:《凡尔赛和约》的另一个产物/165

保加利亚:最正统的巴尔干国家/168

罗马尼亚:为石油与王室而自豪/172

匈牙利:蒙古人的后裔/174

芬兰:人定胜天/176

亚洲巡礼

亚洲的发现/179

亚洲之于世界的意义/182

亚洲中部高原/184

亚洲西部高原/187

阿拉伯:曾归为亚洲/198

印度:人与自然互促增长/201

缅甸、暹罗、安南以及马六甲:占据着亚洲的另一个大半岛/208

中国:东亚大半岛/212

朝鲜与蒙古:前途未卜/225

日本:樱花烂漫的国度/228

菲律宾:墨西哥的古老辖地/238

荷属东印度群岛:小人物掌大权/241

大洋洲探险

澳大利亚:造物主的不经意之作/247

新西兰:太平洋上最奇怪的人/254

太平洋群岛:居民不耕不织却照样生活/256

非洲印象

非洲:一块充满矛盾和对比的大陆/259

开拓美洲

美洲:最乐善好施的大陆/287

一个新世界/307

试读章节

西班牙:非洲与欧洲在此撞击

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人们表现出极其鲜明的民族特征。西班牙人的傲慢、彬彬有礼、自尊、庄重以及演奏吉他和打响板的能力是如此著名——今天甚至音乐也被用来充实“种族”理论了——以至于你在任何地方任何环境下,你都能认出他们。

情况或许如此,我也不是十分肯定。如果吉他和响板同样能够像骄傲和自尊一样起到鉴别西班牙人身份的作用,我愿非常认真地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西班牙人之所以善于弹吉他和打响板,主要原因在于西班牙的气候温暖干燥,能够使用室外乐器。假如美国和德国拥有同样的天气。他们弹得也许并不比西班牙人差。只是由于居住地的气候条件不适宜,他们不能像西班牙人那样经常演奏。你不能想象在柏林寒冷的冬夜,暴雨如注,你的手指冻得发抖,却依旧能够弹吉他,同样也不可能去打响板。至于他们的自尊、骄傲与彬彬有礼,难道不正是几百年来严格的军事训练的结果吗?西班牙在地理上很难分清归于非洲或欧洲,这也直接造就了西班牙人的军事生活,致使这里成为欧洲人与非洲人的战场。双方非要打出个你死我活来,这难道不是西班牙人的不幸命运吗?西班牙虽然获得了最终的胜利,但是长期以来,他们的土地,以及他们所进行的战斗,给这个民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假如西班牙人发源于哥本哈根或者伯尔尼,他们会变成这个样子吗?他们也可能就是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丹麦人或者瑞士人。他们不会打响板,而是学会了用美声演唱,因为那里陡峭的空旷山谷会激发一个人学会美声唱法,产生美妙的回音。而且他们将不会依靠干瘪的小面包和酸酒生活,也无需费力地去耕种那荒芜的土地(非洲与欧洲的冲突争斗是出现荒芜的主要原因),他们吃的会是黄油,以抵抗北欧潮湿的气候;喝的会是烈酒,因为大量便宜的谷物会使杜松子酒成为几乎不可或缺的全民饮品。

现在,看看地图。欧洲两个国家的山脉地形一定让你印象深刻。希腊的山脉沿对角线斜斜延伸;意大利的山脉则呈直线由北向南俯冲,把本国一分为二,同时两边又留下了足够的空间用于建筑公路,将沿海各地连为一体,宽阔的波河平原也使亚平宁半岛成为欧洲大陆的组成部分。

在西班牙,山脉是呈水平走向的,使人很容易把它们形容为可见的纬线。只要看一眼地图,你就会明白为什么这些山脉会成为任何有序发展的障碍。首先需要介绍的是比利牛斯山脉。比利牛斯山脉全长240英里,从大西洋东岸笔直而且几乎没有间断地伸展到地中海西岸,它没有阿尔卑斯山那么高,所以借助山口你应该可以比较轻松地翻越过去。然而事实并没有如此简单。阿尔卑斯山尽管很高,但十分宽阔;山路很长,坡度却较为舒缓,所以对于行人或驮马来说都不很困难。而比利牛斯山却仅有60英里的宽度。其结果便是这个山口对人而言过于陡峭,只有山羊和骡子还勉强爬得过去。据经验丰富的旅行者说,要翻过这些山口,甚至连骡子也是很艰难的。训练有素的登山者(大多数为职业走私分子)可以通过,但只能在夏天的那几个月里。鉴于这个方面的缘故,修建铁路将西班牙与外界连接在一起的工程师们修建了两条铁路干线,它们都是沿海岸线修建的,沿着大西洋海岸线的是巴黎一马德里铁路线,沿着地中海海岸线的是巴黎一巴塞罗那铁路线。

在比利牛斯山脉。开凿出一条长60英里的隧道难于登天,让火车在40度的斜坡上爬行也十分不易,这就造成至今从西部的伊伦到东部的菲格拉斯没有一条铁路线从山中穿过。而阿尔卑斯山区却有六条铁路线越过它或穿过它。

在比利牛斯山西部有一个相对比较容易通过的山口,它就是著名的龙塞斯瓦列斯山口。当年,罗兰——查理曼大帝显赫的十二武士之一,忠实地执行大帝的命令,与撒拉逊人战斗到最后,牺牲于此。七百年之后,一支法兰西军队把这个山口作为进入西班牙的大门。他们穿过了山口,但却在潘普洛纳驻足不前。这是位于比利牛斯山南边管辖这个山口的城市。在卫城之战中,一个名叫伊格内修斯·德·洛约拉的西班牙士兵腿部遭受严重枪伤,在疗养期间他萌生了一个念头,促使他创建了一个基督教组织,这就是著名的耶稣会。

耶稣会会士要比其他宗教组织做更多的工作,对许许多多国家的地理发展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甚至比那些不屈不挠游说四方的方济各会修道士所做的工作还要多。他们从潘普洛纳开始,保卫着这个翻越比利牛斯山脉中部的惟一山口。

毋庸置疑,正是凭借了比利牛斯山脉这座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著名的巴斯克人才得以从史前时代一直保全至今。这座山脉的陡峭险峻同样也使位于东部山区高山上的安道尔公国能够保持独立。70万巴斯克人如今居住在一个呈三角形的地区内,北部就是比斯开湾,东部是西班牙纳瓦拉省,西部是以桑坦德市到位于埃布罗河的洛格罗尼奥市沿线为界。巴斯克人又被称为加斯科涅人。罗马征服者将他们称为伊比利亚人,而将整个西班牙半岛称为伊比利亚半岛。然而巴斯克人则骄傲地宣称,他们就是埃斯卡尔杜纳克人,这叫起来不像是欧洲人,倒像是爱斯基摩人。

不妨再对巴斯克人的情况多作一些介绍。关于巴斯克人的起源,现在流行着几种说法。一些教授根据头盖骨和喉骨来研究人种理论,认为巴斯克人与柏柏尔人有关。柏柏尔人乃是欧洲史前最早的人种之一,即克罗马尼农人种(Cro-Magnon)。有一些教授则认为,巴斯克人是那个神奇的大西洋岛——亚特兰蒂斯岛——被海水淹没时自我拯救成功的幸存者。还有人认为,巴斯克人一直居住在他们原先的地方上,没有必要再去追究他们的发源地。不管谁对谁错,巴斯克人已经显示出远离尘嚣的非凡才能。他们当中有数十万人移居南美洲。巴斯克人非常勤劳。他们或为渔民,或为水手,或是铁匠,都非常出色能干。他们从不惹是生非,只是默默地干自己的事,与报纸的头版无缘。

维多利亚是巴斯克人家园里最重要的城市。它是由一位哥特国王于公元6世纪建立起来的,同时也是一次著名战役的战场。在那场战役中,一位著名的英文为威灵顿爱尔兰人,击败了由一个科西嘉将军率领的军队。这个将军便是当时的法国皇帝拿破仑。这次战役的最终结果是把法国军队永远地赶出了西班牙的国门。

安道尔,这个奇妙有趣的小公国充其量也只有5000名居民。它与外界相通的唯一途径就是一条马道。它是中世纪那些奇怪的面积很小却能保持独立的侯国的活标本。之所以如此,因为在最初时,作为边境据点,它能为远处的君主提供有价值的服务,但是安道尔与外面喧嚣的世界还有着太远的距离,以至于不能吸引任何人的注意。

安道尔首都市民只有600人,但是如同冰岛人及意大利的圣马力诺人一样,至少在我们试行民主制度八百年之前,他们便开始根据自己的意愿来管理国家了。作为一个具有如此悠久历史的姊妹共和国,它的确值得尊重与爱戴。八百年是一段漫长的岁月。再过八百年,我们这些国家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在其他方面,比利牛斯山脉也与阿尔卑斯山脉迥异。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几乎没有冰川。从前覆盖过比利牛斯山的厚冰比起瑞士的山脉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如今只残留下几平方英里的冰川遗迹。这就是所有西班牙山脉的真实情况。比利牛斯山山脊陡峭难攀,山脊上也没有冰川。虽然内华达山和南部安达卢西亚山脉的山峰上有少量积雪,而且只在当年10月至次年3月间出现。

山系的走向对西班牙的河流有着直接影响。这些河流均发源于中部荒凉的高原(中部高原是一列巨大的史前山脉历经数百万年的侵蚀留下的残余)。这些河流水流湍急,急于冲入海洋,瀑布密集,以至于它们中没有一条拥有哪怕是极小的可作为贸易道路的价值。河流在漫长干燥的夏季里会失去大部分流量。你可以在马德里看到,每年至少有五个月的时间,曼萨纳雷斯河河床成了首都孩子们的一片类似于海滩的游乐场所。

出于上述原因,我就没必要向你道出全部河流的名称了,不过塔古斯河除外。葡萄牙首都里斯本就坐落于这条河岸。塔古斯河可以通航,长度几乎与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边界线长度相差无几。西班牙北部的一条大河——埃布罗河,流经纳瓦拉和加泰罗尼亚,小船都能够通行于此,而大船的大部分航程则不得不借助于一条与这条河平行的运河航行。瓜达尔基维尔河(荒野里的大河)连接着塞维利亚与大西洋,只能通航吃水深度在15英尺以内的船舶。从塞维利亚至科尔多瓦,瓜达尔基维尔河只能适于小船通行。科尔多瓦是著名的摩尔人风格的首都,曾经拥有不少于900座的公共浴场。后来科尔多瓦为基督徒所攻占,人口从20万削减至5万,公共浴场也不复存在。过了这段河道之后,瓜达尔基维尔河也与西班牙多数河流一样,成为峡谷河(就像美国的科罗拉多河)。这不仅严重阻碍了陆上贸易,对水上贸易也无任何裨益。

总的说来,大自然对西班牙并不是特别友好。该国中部一大片地区是高原,被一列低矮的山脉一分为二,分水岭名叫谢拉·德·瓜达拉马山,岭北是旧卡斯蒂利,岭南是新卡斯蒂利。

卡斯蒂利意为“城堡”,是个很不错的名字。但它也类似于一盒西班牙雪茄烟,不过是虚有其表,绣花枕头而已。因为卡斯蒂利几乎是一块随处可见的粗糙而贫瘠的土地。南北战争时谢尔曼将军率部队穿过佐治亚后说过,如果一只乌鸦想飞越谢南多亚山谷(Shenandoah Valley),它得随身带上口粮才行。谢尔曼的这句话有意无意地套用了罗马人两千多年前的一个说法。罗马人曾说,一只想飞越卡斯蒂利的夜莺必须备上水和干粮,否则就会饥渴而亡。因为这个高原周围的群山太过陡峭,以至于从大西洋和地中海升起的雨云竟无法抵达这块不幸的高地。

结果,卡斯蒂利一年之中有九个月过着地狱般阴森惨淡的日子,而另三个月则被干燥寒冷的风所蹂躏。大风无情地在这片广阔的荒原肆虐,就连惟一能在卡斯蒂利高原上生存下来的山羊,也没有一点舒适感。这里惟一的植被是茅草,由于它质地坚韧,非常适于编织篮子。

西班牙人把卡斯蒂利台地的大部分称为梅塞塔,即平顶山(知道新墨西哥州或去过克雷泽·卡特探过险的人应该都熟悉这个词)。它表明这些地方既像平原,又像普通的沙漠。这可以帮助你理解。为什么西班牙和葡萄牙面积比英格兰大,而人口却只有英伦三岛的一半。

为了进一步详细了解卡斯蒂利亚地区的贫苦破败,推荐大家去读一读米格尔·德·塞万提斯的作品。你可能还记得“一个天真的西班牙下级贵族”——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堂吉诃德,同时拥有一个值得骄傲的名字曼查。事实上,曼查就是一个内陆沙漠,它从古到今都点缀着卡斯蒂利亚高原,是一片位于西班牙古都托莱多附近的不毛之地。在西班牙人的字典里,“曼查”这个词可是一个不吉利的名词,因为它的阿拉伯语原意是“荒芜”。堂吉诃德这样一个可怜贵族,也确实算得上“一个荒地的主人”了。

在这样一个国度,大自然既顽固又吝啬,身处这样的环境里,人们要么安下心来艰难劳作,从大自然手中谋取生存所需;要么他可以选择像一个普通西班牙人那种生活,只需一头小毛驴。就能把他们的全部家当驮走。这样一幕就说明了恶劣的地理环境带给人类的最凄惨的悲剧。

P57-61

序言

中国现代文学家郁达夫说过,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

一般的地理类书籍,往往向我们介绍地球概况、海陆分布、地形地貌、河流高山、自然环境、重要城市、经济资源等,名称众多,数字繁杂,读来让人心烦,不易记忆。而这本《听房龙讲述地球的故事》不只是描述地貌、自然特征以及自然和政治的区域分布,它更是研究人的著作,研究人如何寻找食物和住宿,如何使自己和家人得到消遣。如何找到适应环境或改造环境的方式——为的是以其有限的力量过上尽可能舒适、优裕和幸福的生活。他告诉我们生活在那里的居民的情况;告诉我们,他们为什么会居住在那里,他们来自哪里,他们在干什么——把人们关心的故事写进地理学。他让我们体会到保护人类共同生活环境的重要性,“我们拥有同一个星球,我们是伙伴和朋友,我们所有的人都应对人类世界的幸福美满担负起共同的责任”。这样一来,平素看起来很枯燥的地理知识,经过他的妙笔生花,山水草木就显得栩栩如生,读地理就如读小说一般,好懂而又易记。

这本书英文版名为《人类的家园》,在正式出版之前三个星期,它就已被当作一本畅销书广受欢迎。1933年正式出版后,它也始终名列非虚构类作品销售排行榜的榜首,每周售出1000册。时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一本书售价3.75美无,这在当时是不低的价格。能取得如此的成绩实属不易!该书曾被译成了德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匈牙利文、葡萄牙文、瑞典文,还有中文。

《人类的家园》在美国获得好评如潮。《纽约世界一电讯报》称其为“从未有过的既给孩子也给大人读的最好的地理书”。《布鲁克林鹰报》的书评作者发现书中“包容了所有适用的文献”。《堪萨斯城星报》称它是“这一年最具可读性的非虚构作品”。《芝加哥每日论坛报》则称这本书是“用足够朴实的、能让任何12岁的聪明孩子读懂的方式写成的”。还有人从另一个角度赞美道:“自从伊拉斯谟以来出生于鹿特丹的作家中没有人能超过房龙,从荷兰来到美国的移民作家没有谁能与房龙比肩。”

作为一本描述人类生存空间的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名著,这实在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的书。房龙作品的魅力在于用文学笔调讲述科学常识,这种写作方式为人们所痴迷。他让地理变成了大众的“小说”,让文学作为一种工具,成为大众长智慧、学科学的钥匙。

青少年通过阅读房龙的书,可以对世界地理知识及其发展规律有一个较为系统、连贯的了解。世纪之交,人们已步入一个科学发达、信息畅通的时代,但是。科学发达不等于科学就十分普及了。我们正在享受科学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但是究竟有多少人能对科学本身有清晰的了解呢?原因在哪?人们不是不想了解科学内在的奥秘,而是科学本身的深奥和枯燥,使人望而却步。如果有书籍以科学进行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内容严谨、文笔优美的表述,谁不愿去接受科学的雨露滋润呢?遗憾的是,能将枯燥的地理科学深入浅出地、生动活泼地推向大众的人太少了,这样的作品太少了。

本书由马腾、廖先、王亚妮、王创峰等人集体翻译完成,在翻译过程中参考了国内外已出版的相关书籍和研究资料,在此深表感谢!

书评(媒体评论)

从未有过的既给孩子也给大人读的最好的地理书。

——《纽约世界——电讯报》

用足够朴实的、能让任何12岁的聪明孩子读懂的方式写成的一本书。

——《芝加哥每日论坛报》

发现书中“包容了所有使用的文献”。

——《布鲁克林鹰报》书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听房龙讲述地球的故事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房龙
译者 马腾//廖先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243205
开本 16开
页数 3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84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9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C912.8-49
丛书名
印张 20.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71
2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0: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