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怒江澜沧江给我一双目光/大文化旅游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怒江和澜沧江两河大小相近,流域内自然地理条件和水文特征也很类似,干流河道顺直,很少有大的转折;上游除雪峰外,一般山势平缓,故河流具有平浅的河谷;中游处于横断山区,流域幅度狭窄,从两侧雪峰峻岭流出的支流短小,流向与干流垂直相交,呈典型“非”字型水系;干流谷底狭深陡险,河床坡度特大……本书为作者的亲身游历创作《怒江澜沧江给我一双目光》,全书分为“怒江 西北偏西”和“澜沧江 西北偏北”上下两篇。

内容推荐

怒江又叫潞江,发源于青海和西藏交界的唐古拉山口附近,上游自河源到洛隆县的嘉玉桥称那曲,它深入高原内部,向东南流经平浅谷地,河床坡度较小,水面较宽,流速不大。怒江在中国境内长约2013公里,流域面积达12.48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出国境的水量比黄河入海水量还多。

澜沧江发源于青海省唐古拉山的北麓,上游叫扎曲,向东南流至昌都后进入横断山脉,从而奔流在他念他翁—怒山和宁静山—云岭之间。河源至昌都为上游,其特点与怒江上游相似。昌都以下称为澜沧江。澜沧江在我国境内长2153公里,流域面积为16.14万乎方公里,流出国境的水量也大大超过了黄河的入海水量。

本书为作者的亲身游历创作《怒江澜沧江给我一双目光》。

目录

上行线 怒江 西北偏西

第一章 怒江的方式

 早晨

 神灵

 美女

 黄昏

 神父

第二章 知子罗

下行线 澜沧江 西北偏北

第三章 穷越横断山脉

 高山峡谷里的生活

 一座见证历史的古老哨卡

 芒康飘扬在黑夜里的情歌

第四章 谜一样的盐井

 从溜索上滑过大塌方

 马蹄踏响的茶马古道

 大峡谷深处的盐田

 下盐井充满迷人情调的边镇

第五章 滇西北偏北

 走近红土地

 雨夜穿行在澜沧江上

 滇西北的崇山峻岭

 不得不扔了那双胶鞋

 夜闯碧塔海

 沼泽地上的泥人

 原始丛林升起的篝火

 森林里突然一声巨啸

第六章 泸沽湖的神话

 走进女儿国

 维系母氏社会的阿注婚姻

 现代生活带来的烦恼

 摩梭寻根问祖的民族

 百年老屋里的地尔家族

 火边跳不完的锅庄舞

第七章 大理神秘日常事物

试读章节

早晨

感觉早晨像个物体,是因为一个傈僳族老人。他坐在怒江边,安静、悠然,像北方男人坐在自己的炕头上。他坐在早晨,早晨不再是一个时间,早晨是个物体,他坐在上面,早晨就属于他了,一块苞谷地一样属于他了。从他身上感觉出的早晨,那么宁静,是一个只属于他个人的时光。怒江刚才还那么野性,老人出现了,它就成了驯化的野马群,没有了荒滩野地的暴戾。

老人身边,一来一往两条溜索,如长蛇爬上一处有七级台阶的岩石,然后箭一样射向了对岸。不到江心它就消失了——因为江面太宽,人的视力不济。

怒江很低,山坡公路下,像一条被困的巨龙。老人并不在意它,尽管江水怒吼。

对于我的突然到来,老人给了一个回头。一双深邃苍劲的眼睛露出锐利的光,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迷茫。他是一只老了的苍鹰,懒懒地收敛了自己的翅膀。转回头去,他就忽略了我的存在。他身体的各个部位甚至动都没有动。

傈僳人不会走动拳边来看怒江,他们彼此靠近,只有轻缓又悠闲的脚步。彼此能从脚步声感觉到各自的心事、性情。从小车里出来,然后站在江边望一望,这是外来者才有的方式。

我觉得这一瞬间看见了老人的一生——他在怒江边生活,如同一棵漆树,从出生到衰老,一生被他过得那么漫长,怒江已等同于整个世界了。梵高当年画《吃土豆的人》、罗中立画《父亲》也一定是这个感觉——那一瞥有人一生的命运。

对岸一个人影向我飞了过来。那铁制的滑轮在钢缆上“吱——吱——”直响。整个世界都随着他在飞。我和岸上的石头、树木向他扑来。眨眼间他由一个黑色的人影变成了一个穿着红色运动衫上衣、米色裤子的中年男人。快到岸时他的速度慢了下来,甚至停下来了,我们彼此都确定了一个位置。尽管我没有动,因为有人动了,世界都在动荡中。他右手扶住滑轮,左手攀着钢缆,一节一节把自己拉到了岸上。这是钢缆下坠造成的。

中年男子不慌不忙一边从钢缆上取下自己带着的滑轮和吊绳,一边笑着问我要不要试一试。这是一种以死亡作背景的游戏,落入江水里人是很难生还的。像人向死而生一样,长期的熟视无睹,死亡的威胁就成了日常生活的部分。我在考虑他这个早晨的举动有什么含义——从一个功利主义社会引申出来的含义。他一个人两手空空,裤脚挽得高高,趿着一双泡沫塑料拖鞋,笑容里露出一副洁白的牙齿,从从容容,像在玩溜索。我不相信他只是好玩才过江的,我想他过江来要么做买卖,办什么重要的事情,要么至少也是来吃个早餐、走个亲戚。他说是看朋友。也就是说没有什么正经事情。一大早就想不出有什么事情可做,生命只是用来享受时间的,还有时间中萌生的情谊。

在湍急的流水上,人的生活从容淡定地展开。流水并不能暗示什么。

面对怒江,面对怒江上的老人和中年男子,我的心态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上车时,身体仿佛获得了解放,肢体放松了,坐姿改变了。一株温室里的植物,回到了广袤的田野。

回车的路上,一个傈僳少女正在上厕所。她上的厕所就在大路边,对着公路的一面没有任何遮挡。她在我经过的这段时间里小解完,站起身来,系好裤子,视我如无物。她同样很平静,在江水喧腾的背景下,甚至只有我感到了害羞。而随后我对着穿民族服装的傈僳人拍照时,他们无一例外全都躲避着镜头,是一种害怕还是一种害羞、一种禁忌?像传言说的害怕灵魂被摄走?厕所是属于城市的(对于贫困的怒江,照相机也是属于城市的),生活在怒江大峡谷里的人,哪里蹲下哪里就是厕所。这种身体的开放,是与自然谐和的。身体的开放对应于对身体的态度与禁忌。怒江人对身体的态度与禁忌质朴、自然、开放,性以及伦理观念都出自人的本性。

早晨的阳光在陡峭的山坡如退潮的洪水,层层进入谷底。飞石滚过公路提示着无限的偶然。生死也在偶然之中。两栋稻草房出现在一个平缓的坡地上,像心情一瞬间的悸动。

这时,一个人背着柴捆爬坡,那木柴捆是那样巨大,从人的臀部到肩部,再升到头顶,直爬到头顶上的天空。人显得那么的小。头顶上正是那两栋稻草房。这是一组非常原始的图景:那稻草房只有树枝支撑着,它被木桩架空在坡地之上;而大根的木条又压在人的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与工业化的现实世界相关联的,没有一样不直接来自于土地。我的兴奋会来自于这种原始吗?或者是因为我渴望见到这样原始的景象?这更应该是一种时间的呈现,古老的时空再现。在人类没有出现现代科技之前的那些原始的世纪,生活没有遭遇到物质的入侵与改造,人只得与自然相依为命,只得对大自然顶礼膜拜。那个人站立喘息,大口呼吸的仍然是植物散发出来的浓烈的芳香、土地在阳光下吐故纳新的地气。我似乎进入了一个不同的时空。

爬上山坡,走近茅草房,那个背柴的人也在我站在地坪时从另一个方向进入地坪。我这才发现她是位少女,白皙的皮肤,文静的性情。她的目光善良、明澈而含蓄。她的黑色衣服是一套运动衫,这是现代工业制成品。稻草房里显然是她的父亲母亲,她父亲戴着一副老花眼镜。这也是现代文明的产物。那张黧黑的脸充满了慈祥,他也是那样平静地看着我,没有一句话,表情亲切却没有笑容。他坐在门口的小板凳上,正在搓着一根草绳,手里的活儿只是稍稍停顿了一下,又继续干起来了。

对这一家人,有什么东西会突然出现又迅即消失呢,是天空中的云朵和站立的我。

他们贫匮得难以想象,但每个人的面部表情却一派安详、宁静。在他们面前,我感觉到自己病态的猎奇,我并没有现代人的优越感。他们的生活有一种我所见不到的阳光。他们有最自然的不被扭曲不被伤害的感情,他们依人的本能与本性生活,不依赖于理智,一切都在直觉的范围内行动,这样的生存至少在精神上是接近幸福真义的。柏格森说理智是人类的一大不幸。都市人的压抑、迷惘,是不是与他们活得太理智有关呢?工于心计与坦荡自然,真正快乐的永远是后者。怒江人的生活似乎从另一面证明着柏格森这一理论的深义。P7-11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怒江澜沧江给我一双目光/大文化旅游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熊育群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6052819
开本 16开
页数 17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4
丛书名
印张 11.5
印次 1
出版地 广东
241
179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9:4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