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徐悲鸿一生--我的回忆(艺术类)/中国文库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畅销海内外,已达564000册。被译成英、法、日、捷克多种文字。这是一本影响深远的回忆录。本书介绍了中国近代最伟大的画家徐悲鸿的一生,和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描述了徐悲鸿怎样在颠沛流离中挣扎以致绝望,怎样在贫病交加中刻苦学画,又怎样在孤独漂泊中与作者相识而结合。

内容推荐

本书用充满深厚感情的笔触,描绘了中国杰出画家徐悲鸿的一生——由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成长为享誉国内外的杰出画家和开创中国美术教育的一代宗师的坎坷历程,描写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挚爱,叙述了他曾经不幸的婚姻以及他与作者短促的爱情。书中流露的对徐悲鸿的感情,泻于笔端,感人至深,文笔优美自然。本书版本采用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试读章节

夕阳收起了它最后的微笑,暮霭轻轻地飘落下来,夜的浓黑的翅膀温柔地覆盖着大地,一切都静悄悄的,只有河水在哗啦哗啦地流着。

这条宽阔的河流蜿蜒流过江苏南部肥沃的平原,永无休止地载运着江南农民血汗劳动的成果——农副产品和手工艺品,运往南京和上海等城市。巨大而沉重的木船扬起鼓鼓的白帆,小火轮尖锐地呼叫着,疾驶而去,河水掀起层层白色的浪花,忧郁地拍打着河岸。

现在,河流已经沉浸在浓重的夜色中,它那丰满而袒露的胸怀正在均匀地呼吸着,好象在消除白昼的疲劳。在邻近的一座峰峦后面,弯弯的月牙正从那儿升起,它在暗蓝色的天空中缓缓移动,冉冉升到了中天,繁星在静静地闪烁。

忽然,河岸上一所小屋里飘出婴儿呱呱坠地的清脆哭声,接着是一串噼噼啪啪的爆竹声,这儿那儿传来一阵狗吠。在小屋的昏暗灯光下,头发斑白的接生婆正在用一把陈旧的剪刀,剪断婴儿的脐带。

年轻产妇苍白的脸上,漾起一丝疲乏的微笑,她用温顺而欢喜的眼光默默地望着襁褓中的婴儿:“这是我的儿子,他长得多么象他的父亲。”她幸福地想,“愿他将来也象他的父亲一样,成为一个画家。”

这是一八九五年七月十九日深夜,徐悲鸿诞生在这个滨河的小镇上。一座石拱桥将河的两岸连接起来,这桥的名字叫屺(音:计)亭桥,这个小镇便叫屺亭桥镇。它位于烟波浩渺的太湖之西三十里,属江苏省宜兴县管辖。镇上住着五六十户人家,民风淳朴,风景秀丽。

悲鸿的祖父砚耕公曾参加太平天国革命,革命失败后便在屺亭桥镇上做工。茹苦含辛地做了十年工,才在河边盖起一所小屋躲避风雨。悲鸿便在这小屋里度过了他苦难的童年和少年。他曾满怀爱恋地回忆道:

“我们的屋子虽然简陋,但有南山作屏风,塘河象根带子,太阳和月亮,霜和雪都点缀了这江南水乡的美丽。我们在这里和打渔砍柴的人作伴,鸡鸣犬吠,互相唱答,大自然给了我们无尽的美妙。”

悲鸿的父亲徐达章号成之,自幼喜爱绘画,但因家贫,请不起老师,完全依靠刻苦自学,成为当地知名的一位画师。他还擅长书法、篆刻、诗文,在屺亭桥镇课徒和鬻字卖画。现存他的印章有:“半耕半读半渔樵”、“读书声里是吾家”、“儿女心肠,英雄肝胆”、“闲来写幅丹青卖,不用人间造孽钱”等,将自己的感触和抱负表现在印章里。他的书法浑厚苍劲,遍及远近的寺庙。他画的人物肖像工整而传神,现今留下的一幅《松荫课子图》,是他三十多岁所作。画中悲鸿坐在课桌前朗朗读书,达章公持扇坐在悲鸿身后凝神谛听。当时能将人物画画得这样形似而又传神的人是不多的。他的写意花卉很受徐渭和比他略早一些时候的任伯年的影响,清新淡雅。他的山水画也是写实的,宜兴的私人收藏家至今仍收藏着达章公画的《荆溪十景图》,描绘了宜兴的风光景色,如张公洞、善卷洞等。至今,宜兴图书馆存的一部县志里,还有当时的宜兴县令很“器重”徐达章才学的记载。但是,达章公一生鄙薄功名,不求闻达,从来不与官府往返。有一次,他听说那位县令以访贤为名,要来看望他,他立即躲到一所寺庙里去了。他以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来蔑视富贵荣华。在《课子图》上,他题了一首长诗,流露出他这种心情:“无才济世怀惭甚,书画徒将砚作田”;同时,也流露了他对统治者的不满:“落落襟怀难写处,光风霁月学糊涂。”

悲鸿六岁开始跟父亲读书时,便想学画,但父亲不允许。有一次,读到《论语》中卞庄子之勇,悲鸿问父亲:

“卞庄子有什么勇?”

父亲答道:“卞庄子能刺虎,虎是百兽之王,勇猛无比。”

接着,父亲给他讲了下面的故事:春秋时代,鲁国有个非常勇敢的人,名字叫卞庄子。有一次,他独自一人逮住了两只凶猛的大老虎。这件事传到齐国,齐国正想侵略鲁国,听到鲁国有这样勇敢的人,就不敢发兵打鲁国了。

这个小小的故事使年幼的悲鸿沉浸在幻想中:虎是什么形状呢?他一面读着那册发黄的木版刊印的《论语》,一面不平静地想着。在穷乡僻壤的村镇,既无动物园,又无动物画片,而他多么想知道“百兽之王”的老虎的形状呵!有一天,他找到一个人,替他画了一只老虎,他便悄悄地依样描绘下来,心里暗暗欢喜。

不久,父亲发现了,问他:“这是什么?”

悲鸿快乐地答道:“老虎。”

父亲却很冷淡地说:“这哪里是老虎,象条狗呀!”

悲鸿睁着失望而疑惧的眼睛望着父亲,泪水涌到眼眶里了。父亲爱抚地说:

“你应当好好用功读书,因为要想成为一个画家,首先要有渊博的学识,所以必须养成勤奋读书的习惯。”接着,父亲极其严肃地说,“画画是要用眼睛观察实物的,你没有看见真的老虎,怎能画出老虎来呢?”

悲鸿在父亲辛勤的教导下,九岁就读完了《诗》、《书》、《易》、《礼》、《四书》、《左传》。这时,父亲才开始教他每天临摹一幅吴友如的人物、界画。吴友如是清代末年最著名的插图画家,能在尺幅之中描绘楼台亭阁、虫鱼鸟兽、奇花异卉,以至千军万马。他作为启蒙老师,进入了悲鸿的艺术生涯。但父亲更着意叫悲鸿写生,画父母、兄弟、邻人、乞丐……

有时,父亲带他沿着河岸步行,引导他欣赏和观察大自然。那光芒四射的朝霞,奇姿异态的怪石,诗一般的翠竹晴岚,梦境一样的晓雾渔舟……象美妙的音乐一般,温柔地触动悲鸿那颗稚嫩的心,神奇地将美术的肥硕种子,撒在悲鸿的心里,使他热爱大自然,热爱自己的乡土。

悲鸿出生的那一年,正是甲午海战的次年,腐败的清朝政府与帝国主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加深了人民的苦难。农村日益凋敝,农民、小商人、小手工业者很多都破产流亡。徐达章在镇上鬻字卖画已不能维持全家生活,还要起早贪晚耕种七亩瓜田。幼年的悲鸿也跟着父亲参加农业劳动。

家里没有牛,要借邻人的牛犁田,就要替邻人放牛作为补偿。在山岗水湄,牛寻嫩草,悲鸿觅野花,这是他童年甜蜜的回忆。有时,田里缺水,他矮小的身子趴在水车上车水,脚板上便留下一道一道血红的印子。

江南的春天来得早,和煦的春风吹绿了小屋后面的桑树的嫩叶,悲鸿的母亲便忙着养蚕了,以蚕丝的收入贴补家用。

当时,兴办学校的风气盛行,不仅富人的子弟都进学校读书,一些家境勉强过得去的人也都送子女入学。幼年的悲鸿很羡慕孩子们背着书包上学校的快活情景,许多亲友也都来劝徐达章送悲鸿入学,并说:“画画是吃空心饭呀!怎能靠它谋生呢?”P3-P6

序言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必读、必备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要求,中华大地读书热潮空前高涨。“中国文库”选辑名著奉献广大读者,便是以新世纪出版人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感,帮助更多读者坐拥百城,与睿智的专家学者对话,以此获得丰富学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为此,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统领,坚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以登高望远、海纳百川的广阔视野,披沙拣金、露抄雪纂的刻苦精神,精益求精、探赜索隐的严谨态度,投入到这项规模宏大的出版工程中来。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分列于8个类别,即:(1)哲学社会科学类(哲学社会科学各门类学术著作);(2)史学类(通史及专史);(3)文学类(文学作品及文学理论著作);(4)艺术类(艺术作品及艺术理论著作);(5)科学技术类(科技史、科技人物传记、科普读物等);(6)综合·普及类(教育、大众文化、少儿读物和工具书等);(7)汉译学术名著类(著名的外国学术著作汉译本);(8)汉译文学名著类(著名的外国文学作品汉译本)。计划出版1000种,自2004年起出版,每年出版1至2辑,每辑约100种。

“中国文库”所收书籍,有少量品种因技术原因需要重新排版,版式有所调整,大多数品种则保留了原有版式。一套文库,千种书籍,庄谐雅俗有异,版式整齐划一未必合适。况且,版式设计也是书籍形态的审美对象之一,读者在摄取知识、欣赏作品的同时,还能看到各个出版机构不同时期版式设计的风格特色,也是留给读者们的一点乐趣。

“中国文库”由中国出版集团发起并组织实施。收选书目以中国出版集团所属出版机构出版的书籍为主要基础,逐步邀约其他出版机构参与,共襄盛举。书目由“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审定,中国出版集团与各有关出版机构按照集约化的原则集中出版经营。编辑委员会特别邀请了我国出版界德高望重的老专家、领导同志担任顾问,以确保我们的事业继往开来,高质量地进行下去。

“中国文库”,顾名思义,所收书籍应当是能够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我们希望将所有可以代表中国出版业水平的精品尽收其中,但这需要全国出版业同行们的鼎力支持和编辑委员会自身的努力。这是中国出版人的一项共同事业。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志存高远且持之以恒,这项事业就一定能持续地进行下去,并将不断地发展壮大。

“中国文库”编辑委员会

后记

奔腾的岁月在生活中滚滚流逝。它伴随着我的悲伤、感触、苦涩和对悲鸿绵绵不尽的怀念,从我那颗受伤的心上匆匆流过。回首往事,我依然为悲鸿过早地逝世而泣不成声。从1982年《徐悲鸿一生》出版后,我开始受到很多读者的热情关怀和鼓励。面对着难以数计的读者来信,我的心异常激烈地震动了,深刻地感到生活中还有那么多激情、温暖和欢乐。很多读者来信说,他们是流着眼泪读完这本书的,为徐悲鸿由一个贫苦农村的儿子而走向世界的坎坷历程、动人心魄的一生、为他对祖国和人民强烈的挚爱、也为他那不幸的婚姻以及他和我太短促的爱情而落泪。很多读者叙说,他们全家都读了这本书,父母读了推荐给儿女,或儿女读了推荐给父母。来信者有八十多岁的老人,有中青年,还有小学生。更多的是年轻人。他们之中有知识分子,也有工人和农民。一位因父母双亡、生活又惨遭不幸而失去了信心的年轻工人来信说:他重新找回了生活的信心,感到要振作起来,要像徐悲鸿那样振奋精神,作出奉献。一位当年曾是高中学生,在上山下乡的大潮后回城的姑娘,读了《徐悲鸿一生》后,坚持刻苦自学,终于取得了医学院的本科毕业生证书,并从事医务工作。读了这些信,我沉浸在长久未曾有过的快慰之中,分享着他们的欢乐和喜悦。

《徐悲鸿一生》被译成英、法、日、捷克多种文字。日文译者是三位女士,她们与我素昧平生,只是在读了《徐悲鸿一生》后,被感动了,决定将它翻译成日文。三位中最年长的上田女士从日本来徐悲鸿纪念馆访问我,她带着迟疑的神情,向我述说她们三人打算翻译,拟自费出版此书的计划,并用抱歉的语气说,由于凑钱不易,只能等待书卖完以后,才能付给稿费。我被她们的真诚感动,噙着泪水回答:没有关系,如果书卖得少,不付稿费也可以的。上田女士原本带点愁戚的面容舒展开了,漾起了像明月一般沉静的微笑。我送她出去时,她的脚步是十分轻快的。1988年,我们应邀在东京举办徐悲鸿画展时,在开幕式上,三位日本译者将刚出版的日文版《徐悲鸿一生》的第一本书送给,了我。之后不久,上田女士再到中国来。她告诉我,书的销路很好,很快卖完了,并将稿费付给了我。我还遇到了其他各种译文的读者,他们都十分愉快地述说对《徐悲鸿一生》的兴趣。一位美国老年妇女说:虽然我们的社会制度不同,我们的政见不一样,但我还是被你的书感动了。

在此书第一版印刷五十多万册、、一九九九年版即将付梓之际,我已迈入七十六岁的暮年,精神、体力和健康都已远不如盛年,我的生命之树犹如经过凌厉的秋风和严霜的吹打而开始凋零,我沉静地看着地下的片片落叶,倾听着大自然亲切的呢喃细语,心里涌起对时光、对读者、对我亲爱的祖国的无限感激和眷恋,我多么热爱这个世界呵!愿我那颗百孔千疮的心在生命的衰年中,能继续感受到阳光的爱抚和丰收的喜悦,我向往着……‘

廖静文

1999年9月2月写于北京怀鸿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徐悲鸿一生--我的回忆(艺术类)/中国文库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廖静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679677
开本 32开
页数 4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8
出版时间 2007-09-01
首版时间 2007-09-01
印刷时间 2007-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12.7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9
148
2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45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9: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