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希特勒(最新版修订本)
内容
编辑推荐

希特勒有着恶魔般的性格、花岗石般的意志、不可思议的本能、无情的冷酷、杰出的智力、驰骋的奇想以及惊人的判断人与局势的本领。只有到最后由于权力和胜利冲昏了头脑,他才做出了不自量力的事情。

也许,希特勒是20世纪撼动历史的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我们这个时代,毫无疑问,谁也没像他那样毁灭了如此众多的生灵和招来如此巨大的仇恨。他曾博得过广泛的尊敬,也曾是数以百万计人们的希望和理想。在他死后的三十多年间,无论是敌人还是朋友,对他的看法都没有多大的改变。让我们跟随本书去探索他神奇的一生吧!

内容推荐

阿道夫·希特勒是20世纪撼动世界历史的强有力的人物之一,没有谁像他那样毁灭了如此多的生灵。并招来如此大的仇恨。在曾经的追随者看来。他是一个英雄,一个失败的救世主;而在世人眼中,他就是一个疯子,一个政治和军事上彻头彻尾的蠢才,一个不可救药的杀人犯。

但是,希特勒远比我们想像的要复杂得多。如何厘清那段梦魇背后的真相。看透这个混合了普罗米修斯与魔鬼撒旦的灵魂,需要探寻者拥有极大的智慧和勇气。本书由曾经亲历二战的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约翰·托兰精心撰写,他的生活也曾受到过希特勒的破坏和影响。但在创作时则尽量压制自己的感情。深入希特勒的内心世界,并保持冷静、客观的笔触。作者寻访了众多生活在希特勒身边的人。如他的副官、秘书、医生和驾驶员,当然也包括他的下属和情人。他还搜集了大量第一次被发掘的机密文件和报告,如特工人员与希特勒妹妹的会见记录、1918年对希特勒所做的精神病秘密报告等,以及众多未公布的日记、记录和回忆录。

本书出版后在全世界引起巨大反响,受到专家和读者的广泛赞誉,它不仅完整勾勒出希特勒的生平全貌,还将那段耸人听闻的历史做了深入透彻的描绘,由此获得“普利策奖”。

目录

序幕

第1部 “我,幻想家”

 1 根深蒂固

 2 “生活就是我的学校”

 3 “欢喜若狂”

第2部 “混沌萌芽中,道已存在”

 1 一个政党的诞生

 2 “如此疯狂又如此通情达理的人”

 3 啤酒馆起义

第3部 锻炼成长

 1 在兰茨贝格狱中

 2 希特勒的秘密著作

 3 家人去世

第4部 褐色革命

 1 “真像一场梦”

 2 “失足”

 3 二次革命——“所有革命都吞噬自己的儿女”

 4 意志的凯旋

第5部 戴假面具的战争

 1 “带着梦游者的保证”

 2 “如此渺小的人虫”

 3 回归故里

 4 “踩着锋刃”

第6部 “铤而走险”

 1 “水晶之夜”

 2 狐狸与熊

 3 “史无前例的灾难”

第7部 诉诸武力

 1 西线的胜利

 2 “连胜利者也被胜利毁灭”

 3 “全世界都将屏息”

 4 “通向漆黑的房间的门”

第8部 第四位骑手

 1 “阴曹地府也随着他”

 2 与家人在一起

 3 “与人间野兽一起”

第9部 坠入深渊

 1 陆军的爆炸计划

 2 最后一次反攻

 3 “这一次,我们切不可在午夜前五分钟投降”

 4 午夜后五分钟,或“船长与船一起下沉”

尾声

试读章节

1918年10月中旬,一列满载伤兵、车身两边贴满了革命口号的火车,缓缓驶过德国,朝帝国东部边界安全地带驶去。在车内的数百名伤兵中,不少是在比利时的一次毒气战中刚被毒瞎了双眼的伤员。13日晚,英军以毁灭性的炮火猛轰德军前沿,然后便施放毒气。这次炮击,系三个月前战局急转直下以来德军所承受的一系列无情打击中最猛烈的一次。德军虽在后撤,战线也在收缩,但未崩溃。在这次战役中,首当其冲的是巴伐利亚第十六后备步兵兵团,他们蜷缩在山间和田野间的战壕里,抬不起头来。战场已被打得七零八落,到处是弹坑,简直成了沼泽地。士兵们个个筋疲力尽;英军的炮弹在他们四周一颗颗爆炸,将地面撕裂。德军阵线上,谣言四起,说不少德军业已哗变,这又使他们没精打采,士气低落。老兵们全身麻木,新兵们则吓得魂不附体。

猛然间,一阵被炮弹掀起的尘土,带着刺鼻的气味,涌进战壕。不知谁高喊了一声:“毒气!”这是他们首次碰到芥子气。有人闻着,它是香气;有人闻着,它却辛辣刺鼻,但人人的感觉均相同:它不利于人。士兵们慌忙戴上防毒面具,弯腰曲背,一动不动地靠着战壕的土墙。几小时过去了,防毒面具内的空气已变得浑浊不堪。有个新兵,因憋不过气来,将面具取下,以图吸取新鲜空气,但吸进的却是致命的毒气。“毒气一进他的喉咙,他便仰身倒地,窒息得口吐白沫,咕噜作响,接着便慢慢死去。”

到了拂晓,毒气才慢慢消散,可炮击又重新开始。士兵们扯下面具,大口大口地吸着清晨的空气。“空气中还带着芥子味,”有个人写道,“还充满了火药味。但对我们说来,这已算是天堂了。”这阵间歇却是短暂的。这是旨在使敌人疯狂的一种残酷的、无从预测的方式——喘息未了,空气中又充满了毒气和硝烟。来不及戴面具的,像新兵们那样,便立即翻身倒毙在地上。那些幸免一死的士兵,个个成了瞎子——只有一人除外,他仍有一点模糊的视力。他向众人建议,大家彼此抓住衣尾,由他领路逃生。这样,士兵们排成单行,跌跌撞撞地前行,半瞎的领着全瞎的,一直来到第一个急救站。在从窒息的死亡中被营救出来的士兵里。就有一名年仅29岁的下士,名叫阿道夫·希特勒。

列车带着希特勒东行时,他仍是个瞎子,且身心处在全部崩溃的边缘。与其他受害者一样,他双眼红肿,脸鼓鼓的,像个皮球。这些士兵说话的声音像鬼似的,有气无力,非常可怕。若有护士前来照料,他们往往大发雷霆,予以拒绝。他们不吃不喝,不准人们去治疗发炎的双眼。不管医生怎样说他们的视力很快可得到恢复,都无济于事——他们受欺骗的时间太长了。他们所需要的,是一动不动的躺着呻吟,将痛苦解除,即使靠死亡来解除也好。

这个身体受伤、意志消沉、15年后竟成为帝国元首的下士,此时尚不明了德国失败到了何种地步。4年前,当德军首次发动强大攻势,使比利时军、法军和英军无法招架时,希特勒所在的兵团,曾在同一地区首次血战,在不到一星期的时间里,德军竟不可想象地损兵折将达80%。对血气方刚的希特勒来说,这些损失并不令人沮丧,相反,这正是德军之战斗精神的明证。在给慕尼黑房东的一封信中,他写道:“……我可以骄傲地说,从第一天起,我兵团就英勇无比——军官几乎全部战死,我们连仅存两名中士。战斗至第六天,我兵团3600名官兵仅存611人。”

在那些日子里,许多德国人都兴高采烈地认为,这是德国式的英雄气概。然而,时间一月月地过去,战争成了僵持不下的阵地战。两军对峙,中间是无人地带的焦土,只在一方企图突破对方防线时发生冲突,前进数英里甚至数码,都要付出伤亡百万的代价。早期的乐观情绪慢慢消失了。失败主义和失望情绪使像老鼠一样躲在战壕里的士兵们士气低落。在国内,随着英国人的封锁,主要生活用品的供应被切断,饥饿和痛苦在德国人民中蔓延开来。战争进入第三年和第四年时,德军的思想便从胜利转向活命。士兵们常常斥责高级指挥机关的愚蠢,他们明知再战也无益。也有少数官兵对这种失败主义的议论,嗤之以鼻,希特勒就是其中之一。尽管他一再表现英勇,他仍是个下士,不过,尽管未被重视,他也不觉得沮丧。他常常大声呵斥同伴。特别是对新兵,因为他们带来了“内地的毒素”。如有人与他相争,据他的一位战友说:“他便会大发雷霆,双手往口袋里一插,来回踱步,破口大骂悲观失望的人们。”

也许,悲观主义者毕竟是错了。随着1918年的到来,4年来一直处于守势的德军,摆好架势,准备再次发动攻势,除了西线处于僵局,在其余战场上,德军均取胜。塞尔维亚、罗马尼亚,最后是俄国,均已屈服——俄国在德军的进攻面前屈服,一如它对革命之屈服。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签订的和约,使德国人得到了乌克兰的大片平原——欧洲的面包篮。由于东线敌人已土崩瓦解,德军从东线抽调了一百多万人马,开赴法国,以求打破僵局,在西线进行决战。“皇帝之役”——德军高级指挥机关内职位最低却又是关键人物的埃里希·鲁登道夫将军所说——即将开始。

那年春天,德军发动了四次强大攻势,迫使英国、法国先后撤退。由于“势成背水”,英军被命令战斗至最后一兵一卒。7月15日,决战在莱姆斯市(Rheims)附近开始,双方都明白,此仗一打,胜负即见分晓。“如我在莱姆斯进攻得手,”鲁登道夫说,“此次战争我们便赢了。”联军总司令福煦元帅对此看法表示同意。据报道,他曾说过:“如德军进攻莱姆斯得手,此次战争我们便输了。”进攻失败了。德国已无后备兵源。联军不但有美国师为之加强实力,武器和粮饷还源源不断从美国涌来。P1-2

序言

也许,阿道夫,希特勒是20世纪撼动历史的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在我们这个时代,毫无疑问,谁也没有像他那样毁灭了如此众多的生灵和招来如此巨大的仇恨。他曾博得过广泛的尊敬,也曾是数以百万计人们的希望和理想。在他死后的三十多年间,无论是敌人还是朋友,对他的看法都没有多大的改变。今天,我们对与他同时代的其他领袖人物——罗斯福、丘吉尔、墨索里尼、斯大林——的看法已经不同了,比较客观了,但希特勒的形象却仍与从前一样。在希特勒的某些追随者看来,他是一个英雄,一个失败的救世主;在其他人眼中,他仍然是个疯子,在政治上和军事上是个蠢才,是个不可救药的杀人犯。他的某些“成就”,纯系通过罪恶的手段取得的。

与许多人一样,我本人的生活也曾受过希特勒的破坏,在写他时,我尽力压抑自己的感情,把他当作百年前的古人来写。我会见过许多深刻了解希特勒的人物——有崇拜者,也有嘲笑者。许多人对不幸的过去侃侃而谈,且谈得很详尽。数年前的那种一谈到元首及其行径便因害怕观点会遭到歪曲而表现出来的吞吞吐吐的情形,现在已不复存在了。我与希特勒的副官们(普卡梅尔、贝罗、恩格尔、根舍、温舍和舒尔兹)、秘书(特劳德尔·容格、格尔达·克里斯蒂安)、飞机驾驶员(波尔)、医生(吉辛、哈塞尔巴赫)、第一个新闻发布官(汉夫施坦格尔)、军事领导人(曼斯坦因、米尔契、邓尼茨、曼特福尔、瓦力蒙)及他最崇拜的女人(里妮·莱芬斯达尔、特鲁斯特教授夫人、赫仑纳·汉夫施坦格尔夫人)等会见的次数不下250次。这些会见做录音的就有几十次,这些录音带现在国会图书馆内保存。会见时的谈话,已列入本书的,其本人均读过有关章节。他们不但作了修改,还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

为了解开希特勒之谜,我还使用了众多的文件、报告和专题研究文章:美军反情报部的档案,包括一个特工人员与希特勒的妹妹保拉的会见记录;国家档案局未发表过的文件,例如1918年对希特勒作的精神病之秘密报告;英国政府档案馆未公布过的文件;新近发现的戈林与纳格莱里1924年至1925年的通信,这些信件为纳粹与法西斯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证据;希姆莱的秘密讲话;未公布的日记、记录、回忆录等,包括希特勒的最年轻的秘书特劳德尔·容格的回忆,该回忆作了不少披露。

我这本书没有主题,书中若有什么结论,那都是在写作过程中得出的,其中最有意义的也许是这点:希特勒要比我所想像的更复杂、更矛盾得多。格拉汉姆·格林笔下的一个人物说过:“最伟大的圣人,历来是那些具有超凡做恶能力的人们,最凶恶的人有时也难免有点圣洁之情。”由于天堂被剥夺,希特勒选择了地狱——说实话,他是知道这两者是有所区别的。因为受到要将犹太人从欧洲大陆上荡涤净尽的美梦的折磨,到头来,他仍不外乎是个令字骑士,一个变态的天使长;是普罗米修斯和魔鬼撒旦的混合。

远方·托兰

书评(媒体评论)

竞争是万物之本,人类并不是依靠人性原则生存,而是依靠最野蛮的竞争生存。

——希特勒

人类的整个生命离不开三个论点:斗争产生一切,美德寓于流血之中,领袖是首要的、决定性的。

——希特勒

希特勒有着恶魔般的性格、花岗石般的意志、不可思议的本能、无情的冷酷、杰出的智力、驰骋的奇想以及惊人的判断人与局势的本领。只有到最后由于权力和胜利冲昏了头脑,他才做出了不自量力的事情。

——《第三帝国的兴亡》作者威廉·夏伊勒

希特勒最可怕的地方就在于,他具有作为一个最伟大的领袖所能够具有的几乎一切品质,却缺乏作为一个最普通的人哪怕是最起码的一丝良知。

——德国历史学家斯托卡尼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希特勒(最新版修订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美)约翰·托兰
译者 郭伟强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059451
开本 16开
页数 710
版次 3
装订 平装
字数 825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8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35.167=5
丛书名
印张 4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4
168
4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2 12:3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