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所有权史研究与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相结合,是土地契约文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方法。《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的写作意图,是试图透过土地契约文书反映出来的土地所有权内部结构及其历史运动,揭示明清社会演变的底蕴。修订版对内容作了补充,希望能为深化中国土地所有权史研究提供再出发的基础。
图书 |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
内容 | 编辑推荐 土地所有权史研究与乡村社会经济史研究相结合,是土地契约文书研究的重要领域和方法。《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的写作意图,是试图透过土地契约文书反映出来的土地所有权内部结构及其历史运动,揭示明清社会演变的底蕴。修订版对内容作了补充,希望能为深化中国土地所有权史研究提供再出发的基础。 内容推荐 本书利用国内外收藏的明清土地契约,对明清时代的经济结构、土地制度和土地契约关系的特点,地权分化的历史运动,贵族地主经济、庶民地主经济和山区经济的变化等问题,作了新的探索,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在法学、比较史学的观照下,以民间文书证史,揭示出中国古代土地所有权的丰富内涵。围绕山东、安徽、浙江、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的土地契约关系的特点,进行区域性的专题考察。两方面互为补充,彼此参照连贯,深入阐述了明清时代乃至秦汉以降中国古代农村社会经济的结构及其演变趋势,为研究中国契约学、明清社会经济史拓展了新途径。 目录 第一章 明清土地制度和契约关系的发展 第一节 中国封建土地所有权与明清土地制度的特点 第二节 明清土地契约关系的发展 第三节 和土地经营相关的契约形式与契约关系 第四节 土地契约附属的官文书与官田契据 第二章 明清地权分化的历史考察——从永佃权到“一田两主” 第一节 永佃权的产生及其进步性 第二节 从永佃权向“一田两主”的转化 第三节 地权分化与地主阶级的再组成 第四节 地权分化在近代的影响 第三章 明清两代的山地经营与山契 第一节 皖南祁门县的营山与棚民 第二节 闽北南平县小瀛洲的山村经济 第四章 鲁皖土地契约的侧面研究 第一节 明清山东孔府庄田的契约关系 第二节 从民间文约看明清徽州土地关系的几个问题 第五章 江浙土地契约关系初探 第一节 清代江苏的经账与断杜 第二节 清代浙江田契佃约一瞥 第六章 闽台土地契约和农业经济 第一节 明清闽北民间的土地买卖 第二节 清初台湾农业区域的形成 第三节 清代台湾大租述论 第四节 台湾与大陆大小租契约关系的比较研究 第七章 闽台土地契约中的权利关系 第一节 明清福建土地私人所有权内在结构的研究 第二节 清代福建农村土地抵押借贷与典当的数理分析 第三节 明清德化土地契约的经济内容 第八章 两广土地契约的特点 第一节 《盟水斋存牍》和珠江三角洲土地契约 第二节 清代土地契约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推广 参考文献 后记 修订版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明清土地契约文书研究(修订版)/当代中国人文大系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杨国桢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0107400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9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96 |
出版时间 | 2009-06-01 |
首版时间 | 2009-06-01 |
印刷时间 | 200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7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F329.48 |
丛书名 | |
印张 | 26.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4 |
宽 | 156 |
高 | 2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