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漫话狗文化(一次神奇的文化之旅)
内容
试读章节

不过,这些精细的科学研究,为人类了解狗的身世来源提供了线索和脉络,使科学家有可能勾勒出狗的历史进化的基本谱系。简略地说,狗的祖先大约出现在200万年前,其中包括狼、豺、土狼、狐狸等成员及其近亲,处于不断杂交与变异之中。

我们有理由相信,由于气候变化和栖息地的巨变,这种原始犬类动物的命运也出现了急剧的变化,随着热带雨林开始大面积消失,地球上出现了广阔无垠的大平原,为草食动物的繁衍创造了空前良好的环境,而犬类祖先由此也获得了新的生存发展空间。它们充分发挥自己群体狩猎的能力和优势,能够获得比单独狩猎更多的猎物,使体能和体格都发生了新的变异,保证了自己在大自然残酷的优胜劣汰的竞争中继续生存和进化下去。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犬类动物的基本生物特征,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定型的,它们体现了自然竞争的法则。比如,一般犬类都拥有强壮的后腿,能够提供足够的爆发力和耐力;后腿关节灵活,柔韧性好,使得犬属动物能最大限度地跃起;还有强健的四肢,桡骨和尺骨紧密结合在一起,前肢平直伸展,使得奔跑时保持躯体非常稳定。还有典型的长颅骨,因此脑腔就大,面颊肌肉强健,这有利于捕获动物;而独特的大而发达的犬齿又是捕捉和紧抓猎物的利器。坚硬的下臼齿和上前臼齿天生适于撕咬和切断猎物。

至于灵敏的听觉和嗅觉,更是给狗的生存繁衍提供了独特的优势。例如,狗的头盖骨进化至耳朵深部,大脑的听力部位发达,占据较大的空间,能够霎时间捕捉、接受和分析大量数据。至于神奇的大脑体积,发达的大脑皮层,能更为协调地适应群体活动,方便相互传达和交流信息,为其顽强的生命竞争力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例如,在共同追猎过程中,它们能够及时准确地相互传递信息,迅速作出反应。而所有犬属动物在尾巴背面都有嗅腺,无论在任何地方只要甩动尾巴就会释放出气味,为同类留下信息。再有,所有犬属动物都有成熟的较规范的身体语言,尾巴的位置和毛的状态都能传达准确的信息。

我们不能抱怨自然,它确实把一些优越的特长赋予了犬类,而没有给予人类,而所有这些,都印证着自然历史进化的过程,诉说着自然世界中种种神奇的变异过程。不过,对于人类来说,如果没有人与犬的相遇,继而没有狗的出现,这一切都会显得无关紧要,因为后者对于人类来说,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奇迹和奇缘,其不仅显示了人与自然相互影响和互动历史的发生,而且深刻影响了地球生态的变化趋势。

很难解释人狗结缘的真正原因。狗原本就属于野生动物,进入了人类世界后才获得了自己的俗称——狗,其通常指的是人类豢养的犬类。约200万年前,也就是野生犬类家族获得新的发展机遇时.原始人类也开始在非洲原野上崛起,狗的祖先与人类祖先由此相遇,天造地设,形成了人类进化与动物进化难得的一次相互融合的契机。从这时候起,随着人类开始穴居,一部分野生犬类也紧随其后进人人类生活,并逐步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生存方式,并逐渐变成了脱离野生环境的家犬。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据考证,最早家养犬类的出现,可能在距今14000年或15000年前发生的,一些野生的犬类动物被人类驯化成了狗。由于遗传基因的关系,有些狗至今依然保持着其野生祖先的一些禀性和素质,比如狗的骨骼先天就适合奔跑和跳跃,虽然经过人类长期的生育选择、体形训练和改造已经改变了许多,但几乎所有的狗仍然从先祖那里遗传了这一基本特点。再比如,狗的肩骨是分离的,这种结构其在奔跑和跳跃时步幅更大。可以说,在很长一段时期,家养的狗并没有因为脱离野生环境失去自己原来的食肉与捕猎能力。它们依然是勇敢的掠食者,善于追捕、跳跃和杀死猎物,在继续发挥便于攻击、抓捕和撕咬它们食物的锋利尖牙和有力的爪的优势的同时,其拥有的结实的足部,松软灵活的前腿,坚韧的用于与躯干连接的肌肉,以及强健有力的后腿,使它们的猎物望而生畏,是人类最神勇的帮手。

P4-7

后记

俗话说“狗眼看人低”,很有一种看不起狗的意思。其实,这确实有点错怪狗了。狗的眼皮一般是耷拉的。看东西一般也不会高高在上,目中无人,所以看人一般得抬起头来,只会看高,不会看低的。

倒是人类自己,在过去的几千年来,都是人眼看自然低,看动物低,更不要说看狗了。就拿人类自以为骄傲的人文精神和学科来说,几千年来,都是从理想、人文、宗教、哲学的高端来看世界的,由此创造了很多至高无上的观念、信条和理论学说,从来没有从低端、从自然和动物的眼光、从生命最基本的需要着眼看世界,看人生,看万事万物。但是,结果又如何呢?人类创造了那么多高尚的思想和理论,出了那么多的文化哲人、英雄和伟人,结果还是消灭不了战争、暴力和欺凌,还不能完全从大屠杀的梦魇中走出来,还时常有惨不忍睹的悲剧发生,而且很多人为的灾难都是在一种冠冕堂皇的理想话语操纵下发生的。不仅人类社会如此,灾难还殃及到了自然界,大批动植物灭绝和濒临灭绝,生态灾难的阴影日益迫近……

为什么人类不能从低端看世界呢?例如,从生命最基本的需要出发,从自然的最微小的生命出发,从社会底层去思考,从最穷的、最没有发展前途和保障的人群去发现人性,建造理论和学说呢?

比如,从狗的眼睛去看世界,去看人类,去看文学。

于是,在与狗同行的日子,我有了如此的想法:我们的人文研究和思考,应该从过去人类文明的高端沉下来,应该沉向自然、沉向动物,潜入生命的底层和生命底部,从生命存在的最低端看起,彻底放弃和告别过去的崇高口号和高尚话语,重新出发,重塑我们有生命的人文精神与脉络。

因此,我愿意用狗眼再看一次世界,在狗文化中接受洗礼。

我爱狗。谢谢狗。

2008年9月30日于上海华东师大新校区

目录

引言

一 狗: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1.狗:大自然神奇的造物

2.狗:不可思议的进化与变异

3.人与狗:文明之初的相遇

二 文化寻根:狼变狗的故事……

1.寻根之旅遭遇到狼

2.在文明与野蛮边缘上的抉择

3.人化自然的最初杰作

三 动物时代的“三角关系”:人、狼与狗的传奇

1.人类传说中的特殊角色

2.告别动物时代的悲歌

3.从狼舞到狗舞:神奇的文明转型

四 知识考古:神狗盘瓠的由来……

1.狗神与人兽混居的记忆

2.扑朔迷离的神狗盘瓠

3.关于“二郎神”的历史谜团

五 中西神话谱系的交错:狼神与狗神的关系……

1.关于西域的“母狼传说”

2.狗神为什么不比狼神荣耀?

3.“狗时代”的文化幻影

六 古今变迁:人类文明进化中人与狗的互动……

1.人与狗共创历史

2.狗走人人类的艺术世界

3.狗与人类生活的艺术化

4.关于托尔斯泰笔下的猎犬

七 为了羊:关于狗与狼之间的恩怨情仇……

1.为了羊,狗与狼的决裂

2.为了人,关于“羊有三德”的观念

3.做“狼”还是做“狗”,人性的两难选择

八 天狗星的传说:人与自然之间的“灵媒”

1.通灵:文明与野蛮的“中间物”

2.天狗星的传说:文明星光的延伸

3“狗通人性”的文学想像

九 灵犬的故事:丰子恺向我们展示了什么?

1.灵犬救人:人与狗的生死之交

2.知音犬的启示:人与狗的深度沟通

3.义犬守墓:关于文明反哺现象

十 狗性与人:关于忠诚的文明尺度

1.忠诚:狗的墓志铭?

2.忠诚:人性的通行证?

3.狗随人性:关于忠诚的文化解析

十一 狗眼看文明:人类教育观念的发生

1.狗眼看教育:有意思的厨房意象

2.人化与狗化:对教育的反思

3.狗与狼孩:一种奇异的比较

十二 做狼还是做狗:人性在自由与奴役之间徘徊

1.自由还是奴役:关于肥狗和瘦狼的故事

2.叛逆还是顺从:关于人性内在的迷惘

3.“狼与狗的统一”:关于卡夫卡的选择

十三 怀念狼:人类永远的回望与反思

1.旷野的呼唤:关于狗的“怀乡症”

2.《中山狼传》:关于一个被误读的文本

3.“怀念狼”:关于“机器狗”时代的生态意识

十四 艺术中的狗:人性的多重镜像

1.从俄底修斯的爱犬说起

2.弱者的象征:关于木木之死的争议

3.同样动人的《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4.时尚社会中的“狗英雄”

十五 心有灵犀:艺术家与狗的传奇

1.爱狗的艺术家

2.文学中的人狗对话

3.人与狗共同创造了历史

结语:狗眼看世界

序言

很多年之前,大约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读过一篇短篇小说,篇名已经记不清,大概是写一位抗洪老英雄,独身一人,养了一条大黄狗。在一次抗洪中,老英雄为了保住国家和人民财产,奋不顾身跳入水中,不幸被洪水吞没了,从此那条大黄狗就日夜卧在河边,不吃不喝,眼巴巴地望着河水,直到死去……

从此,我心里有了一条大黄狗。再后来,我也养了一条黄狗,名叫“玛什伽”,我们一起奔跑、跳跃、戏耍、晒太阳,甚至一起苦思冥想、忧虑和梦想,给了我很多无限温情和快乐的时光。可惜,后来它被“打狗队”打死了,我为此伤心了很长时间,不敢见狗,不敢想狗,害怕梦见狗。

也许正因为如此,上个世纪80年代,当读到宗璞的小说《鲁鲁》时,我感到特别亲切。这篇小说写了几个孩子与一个叫鲁鲁的小狗的相处与交流,描述了人与狗之间生死离别的心理体验,特别是鲁鲁在被主人离弃后的那种莫可名状的痛苦情景,催人泪下且有一种甜蜜哀伤的感觉,仿佛内心长期深埋着的某种孤独感被释放了,某种生活中长期形成的空虚被填实——也许这就是爱和信任的本原存在。

再后来,我读了很多书,了解了很多事,方才知道和我一样为一条狗感动的人很多很多。狗在人类生活中,远远不仅仅是一种动物,而是一种文明的象征,是人类心灵的朋友;它和人类一道从旷野、洞穴与原始丛林中走来,一路陪伴着人类,帮助着人类,安慰着人类,甚至在人类最危难的时刻解救过人类……我们没有理由不去更好地认识它、理解它和爱护它,和它一起继续走向未来。

这或许就是“狗文学”的魅力。

这就是我关注文学艺术中狗的原因。当然文学是入学,并不是狗的文学。而且,在文学世界中,有关狗的描述只占一小部分;但是,在这个世界上,确实有很多人为一条狗而感动,还有很多人因为身边的狗而永远怀抱和享受着一份不离不弃的爱心。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类与自然界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尤其与大自然中动物世界,更是有着生死相依的血肉联系。而狗,恰恰正是从古到今,不仅与人类物质生活,而且与人类精神世界、感情生活发生最密切关系的一种动物。

所以,如果我们愿意的话,狗就会成为我们观察人类生活与动物世界乃至大自然的一个窗口。通过它们,我们不仅能够走进原始的历史神话之中,走到人性已经荒芜、纸醉金迷、疲弱不堪的当代生活之中,重新认识、检索和找回我们自己的自然和艺术之魂;而且能够。走进我们的内心,进行一次穿越国界、穿越东西方文化、穿越古今的历史文化漫游。在历史的最远处与人心的最深处会合,以便更好地了解我们和自然的关系,了解我们内心中的矛盾、冲突和渴望。显然,我们并不是孤身前往,尽管由于人类的无知和狂妄,陪伴我们的生命种类每天都在减少,比如狗的祖先狼,很可能会在不久的将来灭绝,我们不得不日渐感到孤独和失落,但是我们还可以想像:至少狼的同类或后裔——狗也许将会永远伴随我们前行。

当然,我们在追寻和考察“狗文学”的过程中,始终反观和反恩人类本身,因为狗是一面双面镜——不仅映照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前者来说,在人类从自然界脱颖而出的历史长河中,狗始终伴随着人类,是人性和文明的见证。而就后者来说,人类一直把狗视为自然界中最亲近的良伴,从狗性中学习和体验人类关系中缺失或者失去的品行,由此唤醒内心的相互信任和归宿感。因此,狗也许不再那么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有可能从我们视野中消失。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有关文艺作品中找到这种文化基因,并激活它们,弥补和充实人类生活中已经失落的环节。这或许可能使人类在最后毁灭自己之前获得一次重生的机会。

内容推荐

在追寻和考察“狗文学”的过程中,始终反观和反恩人类本身,因为狗是一面双面镜——不仅映照着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前者来说,在人类从自然界脱颖而出的历史长河中,狗始终伴随着人类,是人性和文明的见证。而就后者来说,人类一直把狗视为自然界中最亲近的良伴,从狗性中学习和体验人类关系中缺失或者失去的品行,由此唤醒内心的相互信任和归宿感。因此,狗也许不再那么频繁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甚至有可能从我们视野中消失。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在有关文艺作品中找到这种文化基因,并激活它们,弥补和充实人类生活中已经失落的环节。这或许可能使人类在最后毁灭自己之前获得一次重生的机会。

编辑推荐

在所有的动物中,狗与人最亲近。在与人类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贫也好,富也罢,狗们始终不离不弃,相濡以沫。

当人类每日面对这么一个与人类的默契有时甚至超过了人类自身的朋友,又有几人知道,狗们如何从前世走到今生?又有几人知道,从前世走到今生的漫长的岁月中,狗们又经历了怎样一种变化,而人类又如何从中发现了自己,又如何评价狗的这种变化?

文明还是野蛮,自由还是服从,这个人类至今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否能从对狗的产生、进化以及因此体现出来的人性变化的回顾中,找到有益的启示甚至答案昵?

在先哲、大艺术家与大作家的引领下,不妨一起踏上这神奇的文化之旅吧。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漫话狗文化(一次神奇的文化之旅)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殷国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505965027
开本 16开
页数 26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9-07-01
首版时间 2009-07-01
印刷时间 2009-07-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生活休闲-家庭家居-宠物
图书小类
重量 0.4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21
丛书名
印张 17.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7
16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7 14: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