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中国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研究/当代批评家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的成长经历、创作特征以及内在精神走向的动态性考察,并借助于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在大量的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这一代作家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记忆与代际特征,阐释了他们在创作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重要特点,也分析了他们所存在的种种局限与不足,全面展示了这一代作家的创作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意义。

内容推荐

自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中国当代作家阵营里,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已经成为、一支最为活跃的生力军。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一直缺乏对这一群体的整体创作进行系统性、理论化、深层次的研究。针对这一现状,本书通过对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的成长经历、创作特征以及内在精神走向的动态性考察,并借助于心理学和人类学的相关理论。在大量的文本分析的基础上,全面论述了这一代作家所具有的独特的文化记忆与代际特征,阐释了他们在创作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重要特点,也分析了他们所存在的种种局限与不足,全面展示了这一代作家的创作对于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意义。同时,本书还从代际差别的角度,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目录

引论 崛起的一代

 一 叙事内蕴:代际差别的精神向度

 二 叙事形态:代际差别的审美标尺

 三 文化记忆:代际差别的潜在根源

 四 崛起的一代

第一章 启蒙的缺席——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的成长背景

 一 战栗的世界与狂欢的图景

 二 虚无的文化与放纵的心灵

 三 批判语境中的价值颠覆

 四 无根的启蒙

第二章 多元文化的迎纳与融会——一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的艺术背景

 一 多元时代的文化参照

 二 走向本体的文学启蒙

 三 历史主体的突围与引鉴

第三章 历史背后的精神追问——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的创作特点之一

 一 诗意:对抗历史的残酷

 二 窥探:解开历史的真相

 三 漫游:穿越历史的哀歌

 四 另一种承诺

第四章 个体至上的生命体验——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的创作特点之二

 一 性别体验的迷恋性表达

 二 欲望本能的极致化演绎

 三 历史深处的主体性回归

 四 生命末日的理性化拷问

第五章 生存之痛与心灵之痛的双向演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的创作特点之三

 一 幽暗人性的深度探寻

 二 心灵错位的尴尬与荒谬

 三 生存伦理的智性祛魅

 四 理想生命的执着寻求

 五 现实之外,寓言之中

 六 解构的踪迹

第六章 先锋叙事与话语整合——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的创作特点之四

 一 先锋的挺进与开拓

 二 现代叙事的自由整合

 三 多重文本的有机融会

 四 语言:从个性到智性

第七章 民间化的焦灼与喧哗——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的局限之一

 一 断裂:无法告别的喧哗

 二 市场与经典的双重焦虑

 三 被劫持的主体

第八章 叙事的褊狭与重复——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的局限之二

 一 停滞的广度与深度

 二 单调与逼仄的叙事资源

 三 想象的慵懒与匮乏

余论 承诺与抗争——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的创作前景分析

 一 割不断的历史承诺

 二 穿越代际的迁徙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中国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群研究/当代批评家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洪治纲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9930190
开本 16开
页数 29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10
出版时间 2006-06-01
首版时间 2006-06-01
印刷时间 2009-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34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06.7
丛书名
印张 18.7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30
151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4 22:5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