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中国文学”提出伊始,就含纳着一个学术动机,即消除文学史断代研究造成的隔阂,“打通”近、现、当代文学,把20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自此而往,冠之以“20世纪中国文学”的各类著述可谓汗牛充栋,然而无论怎样“打通”,界限依然存在,本书忝列其间,自然也不能免俗。因此本书虽冠名《20世纪的中国文学》,却不以“打通”为己任;能循着“启蒙一革命”的文学之主脉,参核其要略,徜徉其周边,勾勒其兴衰。
图书 | 20世纪的中国文学/20世纪学术发展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从“20世纪中国文学”提出伊始,就含纳着一个学术动机,即消除文学史断代研究造成的隔阂,“打通”近、现、当代文学,把20世纪中国文学“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来把握”。自此而往,冠之以“20世纪中国文学”的各类著述可谓汗牛充栋,然而无论怎样“打通”,界限依然存在,本书忝列其间,自然也不能免俗。因此本书虽冠名《20世纪的中国文学》,却不以“打通”为己任;能循着“启蒙一革命”的文学之主脉,参核其要略,徜徉其周边,勾勒其兴衰。 目录 一、“天崩地拆大时代”:文学踏入20世纪的门槛 二、“迎中国的文艺复兴”:五四新文化运动 三、“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文学思潮和社团流派 四、从“呐喊”到“彷徨”:新文学巨子与他们的时代 五、“为着新兴的阶级”:从革命文学到左翼文学 六、后五四文学:30年代文学的多样化与丰收 七、“防空洞里的抒情诗”:战时文学格局 八、现代?民族?国家:时代聚焦与文学表述 九、“走到大众中间”:《讲话》与解放区文学 十、“天地玄黄”:大变局时代的作家分化与文学选择 十一、“时间开始了”:新中国文学的奠基 十二、“放声歌唱”:讴歌的文学时代 十三、从“百家”到“一家”:文学一体化格局的稳固 十四、“记录一个时代”:共和国文学经典的形成 十五、“革命的终极想象”:地上和地下的“文革”文学 十六、“重温五四”:再叙启蒙话语和现代性想象 十七、“走向世界”:文学中的现代性迷思 十八、“在新的崛起面前”:时代与个性的别样表达 十九、“非新即后”:世纪末的多元化写作景观 二十、“时代不同了”:文学消费和消费文学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20世纪的中国文学/20世纪学术发展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张岩泉//王又平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7069756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336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312 |
出版时间 | 2009-06-01 |
首版时间 | 2009-06-01 |
印刷时间 | 2009-06-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482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9.6 |
丛书名 | |
印张 | 21.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湖北 |
长 | 234 |
宽 | 160 |
高 | 16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