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论语(中国人的心灵药方)
内容
编辑推荐

当我们真正读懂孔子,我们脚下的大地更坚实,我们头顶的天空更辽阔。幸福人生,唾手可得。

作为常识,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论语》,让它成为人生的哲学。

与孔子第75代直系孙孔健解读《论语》,直扣当代人的灵魂,给人类心灵寻觅一剂获得新生的良药。

内容推荐

孔健,孔子第75代直系子孙。1985年赴日本留学,获新闻学博士。首次将《论语》用中英日韩语编译出版。作者以中日两种语言写作和演讲,被媒体誉为“中国文化演讲大师”、“孔学传播大师”。

前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著名学者范敬宜、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日本软银金融集团总裁北尾吉孝、百度总裁李彦宏、青岛港集团总裁常德传、著名表演艺术家唐国强等数位名人倾情推荐。

目录

第一章 《论语》——我们的中药良方/3

《论语》——人类的大学问/3

《论语》是人世之人为人类所编写的书/4

《论语》是东南亚的共通语/5

《论语》为何能让国家充满活力/7

一部《论语》平天下/9

《论语》,华侨的支柱/10

21世纪是“仁”即“你与我”的时代/12

孔子的“恕”与“五伦”/13

“天”对于中国人的意义/15

第二章 伟大的凡人 孔子的真实面目/19

所谓圣人君子就是“完美无缺之人”/19

孔子是“野合之子”/20

超越葬礼的专家/22

作为教育者“而立”/24

与老子相见,悟出了自己的道路/25

孔子与老子共存的中国之家/27

四十虽惑,志于政治/28

将屈辱作为动力不断磨炼自己的孔子/29

优柔寡断错失良机的孔子/30

50岁时终于实现夙愿成为政治家/31

对君主彻底失望,主动请辞/34

失意与流浪的旅程/35

孔子也过不了美人关?被南子愚弄/36

六十之后放弃从政/37

3000弟子追随的晚年/39

第三章 完善自我 仁之道/43

《论语》的最终目标在于“仁”/43

“关怀之心”便是“仁”/45

仁就是为他人谋求幸福与利益/46

仁者会将利益回报社会/47

求仁的态度便是修身/48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49

不与人接触就不能爱人/50

舍己救人,仁的最高境界/52

仁者不怒而长寿/54

政治家之仁,始于正其身/55

失去“仁”则难以立国/56

恐怖主义极端不仁/57

第四章 支撑仁的信与义/61

判断人性的标准——信/61

“信”源于中国人的思想根本——“性善说”/62

人通过发出语言而产生“信”/63

比起军队和粮食,信用更为重要/64

“信”的确认要通过观察眼睛/65

用之则行/66

生活在“信”之中的3000万华侨/67

立身处世的真正意思/68

经常检查12种“信”/69

实践人间正道——“义”/70

见义不为,无勇也/71

君子义以为上/72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73

第五章 渔痘病态日本的智慧:礼/79

不知礼,无以立也/80

“礼”相当于交通规则/81

礼的要诀是“让”“和”“敬”/84

“礼之用和为贵”/85

让的重要性/86

没有尊敬就没有礼/87

“虚礼”和“礼”的区别/89

“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89

君子有九思——有关仁的全面清单/90

第六章 孔子真经——儒教圣典/95

孔子真经序语/95

天人至理篇/97

人义中乘篇/99

礼达太和篇/103

崇智善乘篇/106

信通致理篇/110

运廉普化篇/113

明耻道释篇/116

运勇达德篇/119

忠序运化篇/122

孝大运极篇/125

守平修圆满/128

道化孕育篇/131

第七章 孔子一日一言(精选)/137

一月/137

二月/140

三月/143

四月/145

五月/146

六月/148

七月/150

八月/152

九月/155

十月/157

十一一月/159

十二月/161

附录/167

孔子年谱、家谱简介/167

孔子生平/167

我对孔家家谱的了解/173

孔氏祖训箴规/177

孔氏行辈表字/178

关于我自己/179

试读章节

《论语》——人类的大学问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约50年后,《论语》一书由他的弟子们编纂而成。这本对孔子与其弟子,或与政治家们之间的对话进行收集整理、汇编成书的孔子言行录,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论语》。

在孔子的时代,由于尚未发明“纸”这种东西,所以文字全都是记录在用竹片制成的一种叫“竹简”的长签之上。从那个时代到现在,虽已历经2500年岁月,但在这期间,《论语》始终是中国的畅销书。

不,不仅是在中国,包括日本在内,以及东南亚各国,人们阅读、学习《论语》,并将它作为生活的座右铭。在东南亚的普通家庭,甚至可以说是每家必备一册《论语》。一本《论语》历经2500年仍长盛不衰,这简直是一种不可思议的奇迹。

提到世界性的畅销书,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这样的宗教圣典和经书,然而,与这些宗教性圣典相比,《论语》的要义却是有所不同的。《论语》绝不是宗教书籍。

宗教是凭借着“规范”“律法”“戒律”“教条”等,建立于人们祈求获得“死后的生命”这一愿望之上的一种信仰。

但是,孔子在《论语》中所说的,全都是现世之事,完全没有提到另一个世界的事。因此无论信仰任何宗教,都可以阅读《论语》。与其说它是宗教性的,更准确地说应该是一本有关生活方式的书,或是一本关于人生哲学的书。如果说得更极端一些,也许可以说它是孔子随意畅谈感想的随笔或回忆录。

事实上,日本禅宗等门下的僧侣曾积极学习并宣传孔子的教义。原本应遵从佛陀教义的僧侣们,之所以会学习这本记录了孔子言行的《论语》,正是因为它超越了宗教的界限,以全人类共通的人生观、世界观作为其理论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论语》就是一本超越了宗教的书。

《论语》是人世之人为人类所编写的书

在日本,只要听到“《论语》不是宗教书籍”,恐怕许多人都会觉得“出乎意料之外”。特别是接受战后教育的人们,尤其是年轻人,这种感受也许会更加强烈。

学习《论语》曾是日本人的基础课程之一。当时,日本的孩子们在私塾或学校中,熟记“读书写字打算盘”,学习《论语》,然后走向社会。

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论语》便退出了教科书的行列。学生们在学校内能学习孔子教义的时间,似乎就只剩下汉文和世界史这样的课程了。

在世界史的教科书中,提到“中国有一个宗教叫儒教,其圣典为《论语》”。虽然这种说法并没有错误,但肯定会有许多人会认为,“啊,原来是类似《圣经》一样的书。既然我不是信徒,也就和我没什么关系了”。

而纵观大战后中国的形势之后,也许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

“孔健先生,在您的祖国中国,经历革命之后,孔子不也是遭遇批判,而儒教和儒学也不都一蹶不振了吗?”

但是,这些观点都是极其错误的。认为“孔子和《论语》对日本人来说,已不过是无缘再会的过去而已”的这种思想,是被浮于历史表面的现象蒙蔽了双眼,无法感受到流淌于其深层的思想性的能量。

如果大家在阅渎本书时,能重新正确认识孔子及《论语》,那笔者也将喜出望外。

《论语》是东南亚的共通语

中国人尊奉孔子为圣人,将《论语》视为圣典,在孔子墓地曲阜建造庙宇,祭祀孔子像。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在某些人看来,或许把儒学作为会考来看待。不过,孔子在世之时,并不是以教派始祖的名义来吸引信徒的。孔子是作为一位具有学问之人,并且是一位将自己的信念广泛付诸实践的善于实践之人,在这个世界上真实生活过的人。

《论语》云“子不语怪力乱神”。(阳货篇)

针对超自然的东西、死后的世界,以及神佛,也就是与既存宗教有关的内容,孔子只字未提。他所谈论的总是关于如何在现世生活的问题。我们大概可以称之为现世哲学。因此,中国并不是将孔子的教义称做“儒教”,而是叫做“儒学”。

关于这一点也将在后文中详细展开,而一直以来,总是有趋势愿意将孔子的教义作为“儒教”,将其作为宗教来埘待。时至今日,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中国以外的国家,仍有许多民众信奉儒教。

提一点玩笑话,其实作为直系子孙的我,也不时遇到被人奉为教主的情况。

这是几年前我去韩国首尔成均馆大学进行演讲时的事了。这所大学是亚洲最早建立的学习孔子的大学,即孔子大学,在它成立500周年之际,我被邀请前往发表演讲。

韩国是一个拥有上百座孔子庙的国家,而儒学也作为宗教——儒教在这里得到推广,所以我的演讲吸引了约3000人来到现场。演讲结束之后,现场的人们让我站到台上,然后在我的面前排成一列,对我说“请为我们摸顶”,着实让我大吃一惊。

这完全就是把我当做教主或者神明了吧。据说是和教主发生接触后便能走运……大家纷纷上来在我身上这里碰碰那里摸摸,一会又握握手,甚至还塞给我钱。我简直惊呆了。我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当时我和中国驻韩国大使在一起,而大家给我的“布施,,几乎都要把大使秘书的皮包撑破了。最后,竟然收到了相当于约40万日元的现金。

我是去传播孔子精神,而不是去开展“布道”活动的,却被韩国人当做神明一样对待,真让我感到有点不知所措。当我与大使商量怎么处理那些“布施”时,大使说“你的西服很旧了,换一身吧”。于是,在大家的资助下,我有幸换了一身西服和衬衫。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韩国人民对孔子给予了宗教性的崇拜,并实践着《论语》的思想。因此,年轻人尊敬父母和祖父母就变成了一件非常习惯的事,就连吃饭的时候,如果长辈没动筷子,年轻人就不能吃。这样的教养训练做得十分到位,得益于《论语》的精神。

正如以上所介绍的那样,韩国、日本及中国,这几个地区被称为三大儒教圈,而在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人们也十分尊崇和敬爱孔子。P3-6

序言

每一个生活在21世纪的现代人,我们的物质比2000多年前要繁荣很多,我们的科技也非常发达,但我们很多人却生活得越来越疲惫,越来越迷惑,心灵没有宁静的幸福感。

现代生活给了我们一个舞台,我们每天早晨要穿上职业装,拎起公文包,放好名片,这是不是就去做表演呢?但是每天回到家里,我们的心事、我们在这样一个物质文明下的压力、自己何去何从的困惑,只有我们自己的内心知道。

孔子活在2500多年前,代表着中国儒家思想的源头。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是“仁爱”。“仁”字的结构是左边一个“人”,右边是“二”,他的基本意思是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就可以构成一种仁爱的态度,仁爱的态度就是教人在社会之中怎样和他人达成一种美好的、融洽的、和谐的关系。

孔子的学生曾经问他:老师,要怎么样做,“仁爱”才算是做到呢?

孔子说:“很简单,只要你做到了五个方面,那么仁爱基本上就做到了。”

孔子说的“仁爱”的第一个方面是恭则不侮。这句话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你对别人如果毕恭毕敬,有一个很美好的态度,别人也不会轻易来欺负你,你希望自己的生命有尊严,那么就对别人尽量地友善。

我想这是东方文化共有的传统。在日本,这种恭敬做得是很好的,恭敬不仅是古代的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态度,它也活在日本现代社会中,人与人之间都是恭敬的、友好的。他人的脸就是自己表情的镜子,你对别人笑,别人也对你和善,你对别人狠、发怒,别人对你可能也是怒目而视。

孔子讲的“仁爱”的第二方面叫做宽则得众。就是说你对别人越宽容,你就会拥有越多朋友的信任和众人的爱戴。

孔子讲的“仁爱”的第三方面是信则人任焉。即一个人守信誉,说话办事都有信誉,那么社会上好的机遇,都会给这样的人。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有些人可能有非常好的专业技能,另外一些人他虽然技术上不那么出众,但办事很认真很老实,有信誉。在竞争中一定是有信誉的人比单纯有技巧的人会走得更远,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用心灵去认真工作、待人的人,会比那些用脑子,用很多的技巧跟人相处的人走得更长久。

但是一个人如果只有信誉,没有智慧,他的工作就会没有效率,所以孔子讲的“仁爱”的第四方面是敏则有功。“敏”是敏锐的“敏”字,就是说除了信誉,还要用智慧去提升效率,这就叫敏则有功,谁敏锐谁就会建功立业,做出好的成果来。

一个真正敏锐有智慧的人,会在现实中发现各式各样的机遇,受到挫折的时候,也会最先发现那些最有利的因素,把坏事情迅速变好。即人在失败中可以发现更好的机遇。对我们每一个现代人来讲,生活不会完全听从我们的意愿的摆布,我们可能遇到风浪,打碎了罐子,但我们可不可以把碎罐子变为马赛克,换来新的价值呢?这就需要敏锐。

孔子讲的“仁爱”的第五方面是惠则足以使人。“惠”是恩惠的“惠”,这是说给一般做领导人听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团队的领导人,要用一种慈善的、恩惠的心对待他的每一位下属,在精神价值上去肯定每一个人,在金钱和物质利益上去跟每一个人分享,这样才足够调动别人的积极性,让别人为他所使用。谁有这样的心,别人就会忠于他,才会愿意被他使用。

孔子所说的仁爱很难做到吗?如果你把这五点中的每一点都做到了,那么就是把仁爱完全融人到了我们的生活中了。

孔子说的“仁爱”的五个方面,每句话都有一个核心的字。

第一个字是恭敬的“恭”,恭则不侮,对别人毕恭毕敬,就会保持生命的尊严;第二个字是“宽”,越能宽容他人,就能获得更多人的爱和支持;第三个字是“信”,谁有信誉,做事守诺言,谁就会得到他人的信任,自己的职业生涯就会一帆风顺;第四个字是“敏”,谁用智慧提升自己的劳动效率,就会在世界上建功立业;第五个字是“惠”,一个团队的领导用恩惠之心去面对他的每一个员工、下属,他就能够使用所有人做成大事。

我们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恭”和“宽”是教我们怎么样做人的,“信”和“敏”是教我们怎么样做事的,“惠”是教我们怎样做官的。做人做事做官,这就是我们现代人一生基本上要做的内容。

所以,中国儒家的仁爱思想,与我们今天每一个人生命中的理想都会相关,它让我们有具体做事的方法,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角色。

书评(媒体评论)

作为常识,每个人都应该学习《论语》,让它成为人生的哲学。

——福田康夫 前日本首相

儒学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文化之一,是一条维系世界优秀文化的纽带,是中华民族的深刻恒久的心灵力量。

——季羡林 著名国学大师、北科中国国学院名誉院长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情。生活需要大智慧,志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该书魅力无穷,是一本好书。

——范敬宜 著名学者

《新论语》的出版,我想是跨越宗教和时代的,很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

——才力民 山东省副省长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应该积极地去吸收《论语》的思想。《新论语》的提法很好,我们的时代需要传承精髓,更需要切合实际。

——张瑞敏 海尔集团董事长

孔健不愧是“孔学传播大师”,从这本书中,我们能发觉孔子、儒学、《论语》的真实魅力和深刻内涵。

——北尾吉孝 日本软银金融 集团总裁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论语(中国人的心灵药方)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孔健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工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843030
开本 16开
页数 18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35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1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22.25
丛书名
印张 12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40
167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4:4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