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德国功能主义目的论翻译理论的理论渊源和学术背景,逐个分析了其代表人物赖斯、弗米尔、曼塔利和诺德等人的理论主张和主要观点,总结了这一理论在西方学界的批评与反批评,考察了该理论的“中国化”过程和在中国的接受与批评,体现了明显的理论批评意识和不懈的学术探索精神。全书对中国翻译学的发展以及翻译教学研究都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内容推荐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最有影响的翻译学派,被称为西方翻译理论中的一支劝旅,也是当代世界颇具影响力的翻译理论学派之一。该书对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渊源及其主要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和研究,对其不足进行了深刻论证,对翻译界对该派理论的模糊认识进行了澄清,在此基础上,对该派理论在中国的引进、传播和运用进行了富有创新意义的论述。对中国翻译学的发展以及翻译教学研究都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原因及意义

 第二节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概述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第四节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及主要创新点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方法

三 主要创新点

四 基本研究思路及研究的局限性

 第五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 关于翻译

二 关于语言功能、文本功能和译文功能

三 关于功能学派/目的学派

四 关于functionalist approaches和skopos theory的归属和译名

第二章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渊源和学术背景

 第一节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产生之前西方翻译界的研究状况

一 20世纪以前具有功能主义倾向的翻译观

二 20世纪上半叶具有功能主义倾向的翻译观

 第二节 翻译理论的困惑与翻译实践的需求

一 翻译理论的困惑:语言学派的“等值”翻译观及其局限性

二 翻译实践的需求

 第三节 相关学科对翻译理论的影响和渗透

一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直接来源:行动理论(Action Theory)

二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来源之二:交际理论(Communication Theory)

三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来源之三:接受美学(Reception Aethetics)

四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来源之四:语篇语用学(Pragmatics-based Text Linguistics)

 小结

第三章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代表人物及其理论范式

 第一节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发端——赖斯的翻译理论

一 文本类型以及翻译批评模式

二 翻译批评的局限性及其影响因素

 小结 赖斯翻译理论的贡献和局限

 第二节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奠基——弗米尔的翻译理论

一 对翻译的重新定义

二 翻译指令:决定翻译目的的重要因素

三 Skopos及相关概念的含义

四 三项原则:目的/连贯/忠实

五 现实中的翻译过程:一个不可避免的变异过程

六 信息供源——源文在翻译过程中的地位

七 翻译标准的多元化:适当VS对等

 小结 弗米尔翻译理论的贡献和局限

 第三节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发展——曼塔莉的翻译理论

一 译者行动——一个比翻译更为宽泛的概念

二 影响翻译行动过程的文本内因素和文本外因素

 小结 曼塔莉理论的贡献和局限

 第四节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集成——诺德的翻译理论

一 翻译定义再思考

二 翻译为导向的文本分析模式

三 “功能+忠诚”理论

四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与文学翻译

 小结 诺德理论的贡献和局限

第四章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影响及理论得失

 第一节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在国外的传播、接受与影响

 第二节 关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批评与反批评

一 关于翻译的定义或本质问题的争议

二 关于翻译的目的性问题

三 关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适用范围问题

四 关于源文在翻译过程中地位的问题

五 关于翻译道德、功能加忠诚问题

六 关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原创性问题

七 关于源文分析模式与目的原则的兼容性问题

八 关于规定性翻译研究和描述性翻译研究

 第三节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理论得失

一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总体特征

二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贡献

三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局限性

第五章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中国化”

 第一节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传人中国的学术背景

 第二节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在中国的引进、应用与研究

一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引进和传播

二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借鉴和应用研究

三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阐发和反思研究

 第三节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分析及反思

一 反思之一: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研究现状分析

二 反思之二: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研究态度和方法刍议

三 反思之三: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中国化”的途径

 第四节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与我国“变译理论”比较

一 功能翻译目的论和变译理论的相似之处

二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和变译理论的差别

 第五节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与中国翻译教学

一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观照下的翻译教学

二 中国翻译教学现状及其不足

三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对中国翻译教学的启示

四 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运用于中国翻译教学的局限性

第六章 结论

附录A 关于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的网上交流

附录B 国内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相关研究论文索引

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传承与超越--功能主义翻译目的论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卞建华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0472216
开本 16开
页数 290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33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语言文字
图书小类
重量 0.46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059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5
168
15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3:4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