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朱子理学与武夷山文化/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与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2006年6月18日至6月25日,由武夷山风景区管委会与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组织学生对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联合进行了为期7天的考察和监测。本辑编选的是人文学院第7、第8支监测、考察小分队的成果,作为《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与研究》的第二辑,依然按照第一辑的体例,综合性地展示师生们教学实践的实绩。从第三辑开始,监测与研究的成果将分专题出版,涉及的有朱熹理学与武夷山文化、武夷山宗教、武夷山双遗产保护与法律、武夷茶文化等,这将使我们的监测研究更有针对性,也会更具体更深层次地发掘武夷山世界双遗产的价值。

目录

序言

前言

2006年度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监测

 一、朱子故里武夷五夫镇

 二、武夷山理学书院遗址

(一)水云寮、云寮书院

(二)叔圭精舍、淮阳书院、幼溪革庐遗址

(三)独善堂

(四)岳卿书室(三贤祠)

(五)东莱先生讲学处遗址

(六)武爽精舍、紫阳书院、朱文公祠

(七)石鼓书堂

(八)静可书堂

(九)双仁书院

(十)止止书屋

(十一)一曲书院

(十二)八曲山房

(十三)武夷山庄

(十四)甘泉精舍

 三、发现问题及整改建议

第一章 朱子理学在武夷山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思想的师承转变

一、朱熹的家世生平

(一)朱氏家族

(二)朱熹出世

(三)童年教育

二、师事武夷三先生

三、出入佛老的历程

四、复归儒家的传统

 第二节 武夷山建构理学

一、兴起理学文化思潮

二、不断扩大政治影响

三、反道学的文化逆流

 第三节 理学体系的完成

一、本体与存在

二、主体与心性

三、主客体统一

第二章 朱子理学与武夷山儒释道的关系

 第一节 朱子与武夷山儒教

一、福建与武夷山的家族

二、朱子理学与家族观念

三、朱熹亲自为族谱作序

 第三节 朱子与武夷山道教

一、武夷山道教氛围

(一)历代封敕:武夷山道教兴盛的动力

(二)洞天福地:武夷山道门的承续

(三)“东南三贤”与武夷山冲佑观

二、朱子理学与道教

(一)朱熹生活世界中的道教

(二)朱子理学与道家道教

(三)朱熹与道教金丹修炼思想

(四)朱熹对《阴符经》的吸收与借鉴

三、朱熹的养生思想

 第四节 朱子与武夷山佛教

一、朱熹生活的佛教氛围

二、理学先驱与佛教

三、朱熹与佛教的关系

第三章 朱子理学对其武夷山诗词的影响

 第一节 朱熹的山水诗情

一、本性喜好山水

二、寄情青山秀水

三、武夷山水诗歌

(一)武夷山棹歌

(二)武夷山风景诗

(三)武夷山茶诗

(四)武夷山哲理诗

(五)其他作品

 第二节 朱熹的诗情理趣

一、诗情与理趣的矛盾

二、广泛反映生活内容

三、炉火纯青的理趣诗

 第三节 朱熹的咏梅诗词

一、人格的意象

二、抒怀的象征

三、理趣的妙含

第四章 朱熹在武夷山的史迹与民间传说

 第一节 朱熹在武夷山的政迹

一、从政缘由

二、为官刚正

三、建立社仓

 第二节 朱熹在武夷山的教迹

一、朱子理学与书院

(一)读书之地

(二)复兴书院

(三)创办书院

二、朱熹的教育思想

三、教学方法及意义

 第三节 朱熹在武夷山的传说

附录 插图序目

参考书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朱子理学与武夷山文化/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与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傅小凡//谢清果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厦门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61529232
开本 32开
页数 245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8-01-01
首版时间 2008-01-01
印刷时间 2008-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30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44.75
丛书名
印张 8
印次 1
出版地 福建
208
144
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9:4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