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植物传奇
内容
编辑推荐

当你从头到根弄懂了一朵小花,你就懂得了上帝和人。

每一种植物都是一个传奇,是身世与起源、形态与特性、隐喻与象征的一个综合体,每一种植都是风景、图谱和大地之根,是人类的亲戚和乡邻。

本书侧重介绍了丝绸之路上的二十余种植物。作者对第一种植物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植物的历史、文化、宗教背景,讲述了它们的源流、形态,以及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的传说、故事。科学描绘与诗意想象相结合,充满了诗与思的灵动色彩。

内容推荐

当你从头到根弄懂了一朵小花,你就懂得了上帝和人。

植物站在原地不动,但对世界有足够的洞察,它们用“静”来看世界的“动”每一朵花,每一株草,每棵树,都是世界的一个中心。

本书侧重介绍了丝绸之路上的二十余种植物。作者对第一种植物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植物的历史、文化、宗教背景,讲述了它们的源流、形态,以及与人类文明发展息息相关的传说、故事。

目录

葡萄·火洲翡翠

长在树上的糖包子·无花果

石榴·红英动日华

绿色长城和森林神殿·云杉

雪莲·高处的绽放

沙漠的挽歌与节日·胡杨

玫瑰·柏拉图的徘徊花

中亚味道·孜然

杏·灿烂龟兹

香梨·恋乡之果

万里帛道一丝牵·桑

野苹果·苹果之父

香水之树,或树下的美人·沙枣

白杨.绿洲上的银柱

乡间蜜罐·哈密瓜

苜蓿·天马的食粮

向着北方的朝圣·白桦

芦苇·一份笔记

植物六题

试读章节

峡谷中的村庄。山坡上是一片墓地

村庄一年年缩小,墓地一天天变大

村庄在低处,在浓荫中

墓地在高处,在烈日下

村民们在葡萄园中采摘、忙碌

当他们抬头时,就从死者那里

获得俯视自己的一个角度,一双眼睛

吐峪沟是吐鲁番火焰山中的一个峡谷。我称它是“两个圣地的圣地”。——左侧山坡上是有“东方小麦加”之称的艾斯哈布凯海夫麻扎(“七个圣人和一条狗的麻扎”),往峡谷深处走,右边山坡上则是吐鲁番盆地规模最大、开凿最早的千佛洞,留下了蜂巢般的石窟遗址。村庄和葡萄园就坐落在这样一个背景,伊斯兰和佛教的光芒在这里交相辉映。

在吐峪沟,生与死是一种相互打量。高处的烈日、麻扎(墓地)和低处的村庄、葡萄园,互为镜子和视角,构成了—个独特的“垂直空间”。

大峡谷切开了火焰山,两边山体色彩斑斓,呈现火焰状的道道皱褶。山涧溪水奔流而下,养育了桑树、白杨和大片的葡萄园。村庄里的生土建筑群,数百年来保持了一种稳定而纯粹的风格,造型各异,重重叠叠,错落有致,大多带有葡萄晾房,犹如中世纪风貌的一次再现。这些建筑,保持了土地的原色,温暖,朴素,亲切,有一种世袭的家园感,好像是从大地深处随意生长出来的。

这座古老的村庄是如此宁静,山谷中传来布谷鸟的叫声,鸽子的哨音撒在家家户户的房顶。礼拜的召唤回荡在山谷中,偶尔传来牛哞、羊咩和孩子们的嬉闹声。当你在村里走动,村民们会主动邀请你一起分享几串葡萄、一只西瓜。夏季,白天气温高达四五十度,晚上仍炎热不散,人们睡在房顶上,星星又低又大。

阵阵热浪中,展开吐峪沟的葡萄园,展开了葡萄树的浓荫和果实的芬芳。站在山坡上,葡萄园就像卡在峡谷里的一块翡翠,又像涌动在村庄四周的绿色波澜。峡谷中的葡萄园是一种珍藏,如同El月的“后宫”,流淌着绿色的真、绿色的善,也流淌着肉欲的欢愉和感伤。它散发的气息近似女性身体的芬芳:从夏日少女的麝香到秋天成熟女性的馥郁。仿佛时间遗失的珍宝隐藏在那里,提醒它去孕育、发酵、酿造,从细小青果的羞怯,到突然问蜜汁四溅的放肆,整个葡萄园为之一亮,变得超凡脱俗、神圣高洁。

没错,吐峪沟葡萄园是被死者俯视和打量的葡萄园。秋天,当村民们在葡萄园中采摘、忙碌,抬头时,就从高处的麻扎群那里获得了一种审视自己的眼光。纠缠的藤蔓,密集的掌状绿叶,枝叶稀疏间漏下的阳光碎银,虫鸣与鸟鸣,一些扬起的尘埃……都是沉思默想的起源。光线叉入串串葡萄,汲取秋天甘甜的汁液,它银叉般的颤栗传达了整座葡萄园的自足——一个身体的自足,一种浓荫的自足,也是迷宫般神秘的自足。而这一切,都得到了高处目光的审察与提升。

如同葡萄到葡萄酒的演变,从夏天到秋天,是葡萄园从肉身向精神的一次缓慢过渡。当葡萄变成了琼浆,变成了纯粹的精神饮品,葡萄园的世俗意义也在发生变化。有时你会觉得,深秋萧索的葡萄园,冬天葡萄树埋墩后的景象,似乎与精神化的吐峪沟背景更加匹配。安放在峡谷中的这块翡翠,只是圣地暂时的佩饰,生土与山峦的荒凉,却是事实卜的无边无际。

在世俗的荒凉中,葡萄干和葡萄酒是葡萄的两种出路和未来。前者是岁月的“干尸”,后者是圣徒的“血”。

上个世纪初,米德莱·凯伯(Mildred Cable,1878---1952)等三位法国修女在去向中国西部沙漠的旅行中,到过吐峪沟。她们在《戈壁沙漠》一书中写道:“吐峪沟的葡萄园如同火焰山中的翡翠,一种幽幽的香气令人想起天上的事物。浅金色,或清朗的淡绿,吐峪沟葡萄干是黄金、琥珀和海绿色的玉粒。”

差不多同一时期,德国探险家冯·勒柯克在吐峪沟进行考古挖掘,称这里的无核白葡萄干是“世界上最好吃的葡萄干”。他还说:“这种葡萄干在当时的北京也是一种非常奢侈的食品,价格很贵,因为从吐鲁番到北京要走115天。”(《新疆的地下文化宝藏》)

两个吐鲁番

就像吐峪沟的麻扎(墓地)和村庄一样,一直存在着两个吐鲁番:死去的吐鲁番和活着的吐鲁番。当你在这个火焰之洲旅行,意味着同时遇见并穿越这两个世界。

构成死去吐鲁番的是:著名废墟交河故城,高昌故城,阿斯塔那地下古墓,千佛洞和作为记忆残片的壁画,写在桑皮纸上的摩尼教残卷,红色灰烬般的火焰山,蛮荒的世界第二低地艾丁湖,博物馆里的木乃伊和巨犀化石……它们是时光慷慨的馈赠,散发着岁月和尘土的气息。它们是一种盛大的消亡,却近在咫尺,触手可及。死去的吐鲁番,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弥漫。

那么活着的吐鲁番呢?它以葡萄的形式活着,只以葡萄的形式活着?正如在这个干旱少雨的“火焰之洲”,除了地下运河坎儿井,水只以葡萄的形式存在一样。葡萄是点亮吐鲁番的翡翠之灯,呈现葡萄架下盛装的少女、欢快的那孜库姆舞、木卡姆聚会、通宵达旦的宴饮……这一切,以一种固执的享乐主义姿态抵御另一个世界的威逼和侵犯:站在远处倾听,有时你分不清若隐若现的鼓声究竟来自哪一个世界——是这一个吐鲁番,还是那一个吐鲁番?

这两个世界相互依存、融合,好像已天衣无缝。但仔细看去,这块火焰中的翡翠已出现裂缝,没有一双人类之手能缝合它们之间的分野:死去的吐鲁番是一种自足的孤寂,是另一个世界的镜子,用来映照生存的虚幻和暖昧。它将废墟、坟墓、灰烬搬到天空,将死亡一寸寸推向晕眩的高度。而活着的吐鲁番,则像一位殷勤的仆从,正源源不断向那个世界提供热情、水土和养料。这使死去的吐鲁番变成一株生机勃勃的葡萄树,在死亡的大荒中继续成长,有着发达的根须和茂盛的枝叶。——一株野蛮的葡萄树!

葡萄树攀越天空/虬结的藤蔓,重叠的叶子/遮蔽了七月的面孔……/莫非它在尘土中、烈日下的挣扎/只是一种徒劳、一个虚妄?/莫非我们眼见的葡萄树/只是看不见的树的/一个替身?

死去的吐鲁番要大于活着的吐鲁番。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露天考古博物馆(贡纳尔.雅林语)”,死去的世界是盛大的,咄咄逼人的,几乎遮蔽了活着的吐鲁番。它将少女遣返到绢画上、母体内,让的吐鲁番仅仅是死去的吐鲁番的一个替身、一份遗言?

因此,在吐鲁番,死亡变得真实而超乎寻常的敏感,它是一种四处弥漫的可以用来呼吸的空气,是一块块坚不可摧的活化石。“上天所赋予她的生命是有限的,因为正如白驹过隙一样不会拖延;正如闪电一样,不能留驻。岁月已到了它的末端,生命也消耗尽。翡翠树干枯了。她永远离开了这些时日,永远冲破了这人间的苦难之网。(公元667年一位吐鲁番妇女的墓志铭,阿斯塔那出土)”

死去的吐鲁番是那么重,像一个巨大的石磨,从天空压下来,不断碾磨活着的吐鲁番,使它发出呻吟、歌声,从时光幽深处流出葡萄的果汁和美酒……P4-10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植物传奇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沈苇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6345071
开本 32开
页数 309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90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67
丛书名
印张 10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03
147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4 19:2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