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入门系列》之《中医入门一点通》是一本中医入门书,共分三篇:上篇了解中医介绍了中医的实质、中医的别称、中医的历史及中医的四大经典等内容;中篇认识中医着重讲述了中医的脏腑、经络、病因、诊断、治疗、中药、方剂及临床的一些理论;下篇选择了常见的几个病例的临床运用。
本书适合于初学中医及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
图书 | 中医入门一点通/中医基础入门系列 |
内容 | 编辑推荐 《中医基础入门系列》之《中医入门一点通》是一本中医入门书,共分三篇:上篇了解中医介绍了中医的实质、中医的别称、中医的历史及中医的四大经典等内容;中篇认识中医着重讲述了中医的脏腑、经络、病因、诊断、治疗、中药、方剂及临床的一些理论;下篇选择了常见的几个病例的临床运用。 本书适合于初学中医及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 内容推荐 本书是一本中医入门书,共分三篇,上篇了解中医介绍了中医的实质、中医的别称、中医的历史及中医的四大经典等内容。中篇认识中医着重讲述了中医的脏腑、经络、病因、诊断、治疗、中药、方剂及临床的一些理论。下篇选择了常见的几个病例的临床运用。本书适合于初学中医及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 目录 上篇 了解中医 第一章 中医的含义 第二章 中医的别称 第三章 中医的起源 第四章 中医的历史 第五章 中医的现状 第六章 中医的未来 第七章 中医的四大经典 第八章 中医“四大美誉”的典故 中篇 认识中医 第一章 认识中医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论治 第二章 认识阴阳五行 一、阴阳 二、五行 第三章 认识五脏六腑 一、肝 二、心 三、脾 四、肺 五、肾 六、六腑 第四章 认识经络学说 一、经络能阐释病理变化 二、经络能指导诊断和治疗 第五章 认识病因病机 一、六淫 二、七情 三、其他致病因素 四、病机 第六章 中医怎样看病 一、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 二、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 三、四诊 四、辨证 第七章 中医怎样治病 一、八法 二、治疗方法举例 第八章 中医为什么能治疑难杂病 一、治病求本 二、扶正祛邪 三、调整阴阳 四、三因制宜 五、治未病 第九章 认识中药 一、基本知识 二、常用中药 第十章 认识方剂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 二、方剂的组成变化 三、方剂的剂型 下篇 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 第一章 肺系疾病 一、支气管哮喘 二、慢性支气管炎 第二章 心脑系疾病 一、高血压 二、冠心病 三、心律不齐 第三章 胃肠系疾病 一、慢性胃炎 二、消化系统溃疡 三、习惯性便秘 第四章 肝胆系疾病 一、胆结石 二、慢性肝炎 三、肝硬化 第五章 泌尿系疾病 一、慢性肾功能不全 二、泌尿道结石 第六章 精神神经系疾病 一、失眠 二、忧郁症 第七章 皮肤科 一、湿疹 二、青春痘 第八章 耳鼻喉科 一、过敏性鼻炎 二、慢性鼻炎、鼻窦炎 三、慢性喉炎 四、耳鸣 第九章 妇科 一、痛经 二、带下 三、乳房纤维瘤 第十章 儿科 一、反复性感冒 二、食欲不振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中医入门一点通/中医基础入门系列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沈长青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2452121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33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1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44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R2-49 |
丛书名 | |
印张 | 15.3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36 |
宽 | 170 |
高 | 14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