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呐喊彷徨/青少年课外阅读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虽然这些小说都是有着各自独立的主题,但从整体来看,无论在题材、人物形象的典型内涵,作品的思想倾向和审美倾向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也可以说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和深度上,集中展示了一幅从辛亥革命前到20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的灰色图景:这是一个风雨如磐的中国,是一个从愚昧和落后的重压下挣扎向前的中国,也是一个需要经过“涅槃”然后才能新生与腾飞的中国。

作者牢牢地抓住了这根套在中国脖子上、使其沉沦于苦难深渊之中的封建绳索和由它编织成的笼罩在中华民族之上的那张封建巨网,并以强大的审美力量,将它们无情地撕破、毁坏。

内容推荐

《呐喊》:《呐喊》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写于1918——1922年“五·四”运动前后,鲁迅说他“呐喊”几声,目的在于慰藉那些斗争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勇敢直前。作者创作《呐喊》的目的是:慰藉那些在寂寞里奔驰的勇士,使他不悼于前驱。

《彷徨》写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彷徨》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情。

目录

自序 /1

一件小事 /5

狂入日记/7

鸭的喜剧/17

端午节/20

故乡 /27

孔乙己/35

药 /41

阿Q正传/48

兔和猫/82

社戏 /86

风波 /94

头发的故事/102

明天/108

白光/114

祝福/119

在酒楼上/134

幸福的家庭/143

肥皂./150

长明灯/159

示八人/170

高老夫子/175

孤独者/183

伤逝 200

弟兄/216

离婚/225

试读章节

       二

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

他们——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他们那时候的脸色,全没有昨天这么怕,也没有这么凶。

最奇怪的是昨天街上的那个女人,打他儿子,嘴里说道,“老子呀!我要咬你几口才出气!”他眼睛却看着我。我出了一惊,遮掩不住;那青面獠牙的一伙人,便都哄笑起来。陈老五赶上前,硬把我拖回家中了。

拖我回家,家里的人都装作不认识我;他们的脸色,也全同别人一样。进了书房,便反扣上门,宛然是关了一只鸡鸭。这一件事,越教我猜不出底细。

前几天,狼子村的佃户来告荒,对我大哥说,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我插了一句嘴,佃户和大哥便都看我几眼。今天才晓得他们的眼光,全同外面的那伙人一模一样。

想起来,我从顶上直冷到脚跟。他们会吃人,就未必不会吃我。

你看那女人“咬你几口”的话,和一伙青面獠牙人的笑,和前天佃户的话,明明是暗号。我看出他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他们的牙齿,全是白厉厉的排着,这就是吃人的家伙。

照我自己想,虽然不是恶人,自从踹了古家的簿子,可就难说了。他们似乎别有心思,我全猜不出。况且他们一翻脸,便说人是恶人。我还记得大哥教我做论,无论怎样好人,翻他几句,他便打上几个圈;原谅坏人几句,他便说“翻天妙手,与众不同”。我那里猜得到他们的心思,究竟怎样;况且是要吃的时候。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书上写着这许多字,佃户说了这许多话,却都笑吟吟的睁着怪眼看我。

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四

早上,我静坐了一会儿。陈老五送进饭来,一碗菜,一碗蒸鱼;这鱼的眼睛,白而且硬,张着嘴,同那一伙想吃人的人一样。吃了几筷,滑溜溜的不知是鱼是人,便把他兜肚连肠的吐出。

我说“老五,对大哥说,我闷得慌,想到园里走走。”老五不答应,走了;停一会,可就来开了门。

我也不动,研究他们如何摆布我;知道他们一定不肯放松。果然!我大哥引了一个老头子,慢慢走来;他满眼凶光,怕我看出,只是低头向着地,从眼镜横边暗暗看我。大哥说,“今天你仿佛很好。”我说“是的。”大哥说.“今天请何先生来,给你诊一诊。”我说“可以!”其实我岂不知道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无非借了看脉这名目,揣一揣肥瘠:因这功劳,也分一片肉吃。我也不怕;虽然不吃人,胆子却比他们还壮。伸出两个拳头,看他如何下手。老头子坐着,闭了眼睛,摸了好一会,呆了好一会;便张开他鬼眼睛说,“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几天,就好了。”

不要乱想,静静的养!养肥了,他们是自然可以多吃;我有什么好处,怎么会“好了”?他们这群人,又想吃人,又是鬼鬼祟祟,想法子遮掩,不敢直捷下手,真要令我笑死。我忍不住,便放声大笑起来,十分快活。自己晓得这笑声里面,有的是义勇和正气。老头子和大哥,都失了色,被我这勇气正气镇压住了。

但是我有勇气,他们便越想吃我,沾光一点这勇气。老头子跨出门,走不多远,便低声对大哥说道,“赶紧吃罢!”大哥点点头。原来也有你!这一件大发见,虽似意外,也在意中:合伙吃我的人,便是我的哥哥!

吃人的是我哥哥!

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序言

《呐喊》是鲁迅早期小说创作的一个结集,共收入十四篇小说,大体可分三类题材:封建势力及其卫道者的罪恶、愚弱的“国民性”的深重负担、觉醒的知识分子的反抗和悲剧命运。在这些小说中,尽管没有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也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冲突,既没有展现瑰丽壮阔的时代风貌,也没有用豪言壮语明白宣告一个新时代的到来。但是从种种习见惯闻的凡人小事的背后,人们同样能够感受到一系列震撼人心的时代问题,在一个个看似无意插入的细节中同样能捕捉到社会大变动的信息。

虽然这些小说都是有着各自独立的主题,但从整体来看,无论在题材、人物形象的典型内涵,作品的思想倾向和审美倾向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也可以说是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和深度上,集中展示了一幅从辛亥革命前到20世纪中期中国社会的灰色图景:这是一个风雨如磐的中国,是一个从愚昧和落后的重压下挣扎向前的中国,也是一个需要经过“涅槃”然后才能新生与腾飞的中国。

作者不仅以独特的方式,从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意识形态结构这三个重要层面,曲折地反映了中国现代历史的某些本质方面,而这些本质的审美力度和魅力又都集中体现在对各类人物性格的艺术再现中。而且还以其对中国社会历史与现状的明察秋毫和对中国民族痼疾的深切理解,牢牢地抓住了这根套在中国脖子上、使其沉沦于苦难深渊之中的封建绳索和由它编织成的笼罩在中华民族之上的那张封建巨网,并以强大的审美力量,将它们无情地撕破、毁坏。

当然,在《呐喊》中,鲁迅既没有特别着重描绘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也没有从中国社会政治革命的角度,对现实作出评判,而是从看似琐碎的民众生活事件的角度,将笔力集中于对封建思想、文化、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质疑、揭露和抨击上。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作者以全部审美判断的历史深度和现实力度,把火力集中在“吃人”二字上,对封建统治势力作了宏观的、整体性的批判与否定。这种批判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空前的、深刻的意义。

由于作者所营造的社会环境和所塑造的人物具有极高的普世性,使得“国民性”问题,在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在审美效果的持久性和再创造性方面,远远超过了五四时期同类作家和他们的同类题材作品。

《彷徨》收录了鲁迅的十一篇小说,创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后的1924年至1925年。当时,大凡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曾经满怀希望,然而这希望却破灭了的鲁迅,看不到有更好的出路,感到自己就像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无依,进退失据,心中充满了彷徨与无奈。就像他后来在《题<彷徨>》中所说:“寂寞新文苑,平安旧战场,两间余一卒,荷戟独彷徨。”这,便是题名《彷徨》的来由。

当然,这“彷徨”虽是没有明确的方向,但却不是消极的犹豫和踯躅,而是一种积极的探索,正如其在扉面题辞中引用的《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虽然,跟《呐喊》相比,“冲动”的成分少了一些,但在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上,却更深入,写作技巧也更臻于圆熟——有了更深广的历史背景;对人物命运的叙述也更加人性化;“画眼睛”“勾灵魂”的白描手段已然纯熟;丰满的人物形象也更具有典型的意义。

很显然,《彷徨》中的人物都是悲剧性的,他们的悲剧是藉由其命运的恶化或曾经纯真美好信念的消亡而呈现的。在鲁迅先生有意识营造的灰暗阴霾的大背景下,这种悲剧显然无法抗拒。也许这些文字可以引人深思,引入追寻和鞭挞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然而命运的恶化仅仅只是改造社会便可以彻底消除的么?人群之中,种种畸形的集体无意识,仅仅只是一句“国人劣根性”所能概括的吗?难道在现实生活中,就不存在与鲁迅笔下相似的悲剧吗?

其实在我看来,鲁迅先生冷冷道来的,便如同是一张铺开了的生活的绝望的巨网。网中之入可以选择挣扎或不挣扎,而结果并无不同。灰暗阴冷的调子挟裹着湿冷的风席卷而来,所有的人都不可避免地在生活的泥沼中沦陷,无论他或她以何种姿态与生活对话,无论他们是逆来顺受地妥协麻木不仁地顺逐还是孤独地守望心灵月亮。而鲁迅先生只是带着我们站在高处,热肠挂住,冷眼看穿,打量着主人公们匆匆奔赴命运既定的悲剧下场。他们的悲剧,有其社会的原因,但根子却在他们自己身上——人性。

要知道,即使给我们一根杠杆,社会历史文化这个庞然大物也不是哪个人随随便便就可以撬得动的,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人性本身,改变自己完善自己就是对国家民族最大的贡献!

改变社会的抱负是伟大的,也是遥远的;相比之下,改变自己的做法虽然是微小的,然而却是现实的。毕竟一切的伟大,都必须从我开始做起!否则,便如同高呼民主自由却从不参加居委会选举投票的入一样虚妄。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呐喊彷徨/青少年课外阅读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鲁迅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056390
开本 32开
页数 23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48
出版时间 2009-01-01
首版时间 2009-01-01
印刷时间 2009-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少年(9-14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26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10.6
丛书名
印张 8.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20
155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4: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