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骆驼祥子/青少年课外阅读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这部小说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坎坷悲惨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祥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

内容推荐

《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从祥子力图通过个人奋斗摆脱悲惨生活命运,最后失败以至于坠落的故事,告诫人们,城市贫农要翻身做主人,单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国文字,产生较大影响。

试读章节

我们所要介绍的是祥子,不是骆驼,因为“骆驼”只是个外号;那么,我们就先说祥子,随手儿把骆驼与祥子那点关系说过去,也就算了。

北平的洋车夫有许多派:年轻力壮,腿脚伶俐的,讲究赁漂亮的车,拉“整天儿”,爱什么时候出车与收车都有自由;拉出车来,在固定的“车口”或宅门一放,专等坐快车的主儿;弄好了,也许一下子弄个一块两块的;碰巧了,也许白耗一天,连“车份儿”也没着落,但也不在乎。这一派哥儿们的希望大概有两个:或是拉包车;或是自己买上辆车,有了自己的车,再去拉包月或散座就没大关系了,反正车是自己的。

比这一派岁数稍大的,或因身体的关系而跑得稍差点劲的,或因家庭的关系而不敢白耗一天的,大概就多数的拉八成新的车;人与车都有相当的漂亮,所以在要价儿的时候也还能保持住相当的尊严。这派的车夫,也许拉“整天”,也许拉“半天”。在后者的情形下,因为还有相当的精气神,所以无论冬天夏天总是“拉晚儿”。夜间,当然比白天需要更多的留神与本事;钱自然也多挣一些。

年纪在四十以上,二十以下的,恐怕就不易在前两派里有个地位了。他们的车破,又不敢“拉晚儿”,所以只能早早的出车,希望能从清晨转到午后三四点钟,拉出“车份儿”和自己的嚼谷。他们的车破,跑得慢,所以得多走路,少要钱。到瓜市,果市,菜市,去拉货物,都是他们;钱少,可是无须快跑呢。

在这里,二十岁以下的——有的从十一二岁就干这行儿——很少能到二十岁以后改变成漂亮的车夫的,因为在幼年受了伤,很难健壮起来。他们也许拉一辈子洋车,而一辈子连拉车也没出过风头。那四十以上的人,有的是已拉了十年八年的车,筋肉的衰损使他们甘居人后,他们渐渐知道早晚是一个跟头会死在马路上。他们的拉车姿势,讲价时的随机应变,走路的抄近绕远,都足以使他们想起过去的光荣,而用鼻翅儿扇着那些后起之辈。可是这点光荣丝毫不能减少将来的黑暗,他们自己也因此在擦着汗的时节常常微叹。不过,以他们比较另一些四十上下岁的车夫,他们还似乎没有苦到了家。这一些是以前决没想到自己能与洋车发生关系,而到了生和死的界限已经不甚分明,才抄起车把来的。被撤差的巡警或校役,把本钱吃光的小贩,或是失业的工匠,到了卖无可卖,当无可当的时候,咬着牙,含着泪,上了这条到死亡之路。这些人,生命最鲜壮的时期已经卖掉,现在再把窝窝头变成的血汗滴在马路上。没有力气,没有经验,没有朋友,就是在同行的当中也得不到好气儿。他们拉最破的车,皮带不定一天泄多少次气;一边拉着人还得一边儿央求人家原谅,虽然十五个大铜子儿已经算是甜买卖。

此外,因环境与知识的特异,又使一部分车夫另成派别。生于西苑海甸的自然以走西山,燕京,清华,较比方便;同样,在安定门外的走清河,北苑;在永定门外的走南苑……这是跑长趟的,不愿拉零座;因为拉一趟便是一趟,不屑于三五个铜子的穷凑了。可是他们还不如东交民巷的车夫的气儿长,这些专拉洋买卖的讲究一气儿由东交民巷拉到玉泉山,颐和园或西山。气长也还算小事,一般车夫万不能争这项生意的原因,大半还是因为这些吃洋饭的有点与众不同的知识,他们会说外国话。英国兵,法国兵,所说的万寿山,雍和宫,“八大胡同”,他们都晓得。他们自己有一套外国话,不传授给别人。他们的跑法也特别,四六步儿不快不慢,低着头,目不旁视的,贴着马路边儿走,带出与世无争,而自有专长的神气。因为拉着洋人,他们可以不穿号坎,而一律是长袖小白褂,白的或黑的裤子,裤筒特别肥,脚腕上系着细带;脚上是宽双脸千层底青布鞋;干净,利落,神气。一见这样的服装,别的车夫不会再过来争座与赛车,他们似乎是属于另一行业的。

有了这点简单的分析,我们再说祥子的地位,就像说——我们希望——一盘机器上的某种钉子那么准确了。祥子,在与“骆驼”这个外号发生关系以前,是个比较有自由的洋车夫,这就是说,他是属于年轻力壮,而且自己有车的那一类:自己的车,自己的生活,都在自己手里,高等车夫。

P1-2

序言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1899—1966年)的代表作。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在北京底层市民的生活环境中长大,深受旧北京下层平民社会生活及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的影响。1924年赴英国任教,阅读了大量西欧文学名著,开始了小说创作。老舍初期的作品,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以幽默风格引入关注,但夸张有时略嫌失度。到了三十年代,他的创作渐趋成熟。随着《骆驼祥子》、《离婚》、《牛天赐传》、《月牙儿》等一系列作品的问世,确立了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都市平民文学第一家的地位。抗战期间,老舍主持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工作,并写下了百万字长篇小说《四世同堂》。新中国成立后,又有《龙须沟》、《茶馆》等话剧力作问世,荣获“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骆驼祥子》是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小说,也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书中成功塑造了祥子这一形象,通过祥子的经历和遭遇,尖锐地提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下层劳动人民的历史命运问题。

祥子是一个勤劳、壮实的小伙子,他怀着发家、奋斗的美好梦想,辛勤劳作奔波,却最终无法逃脱被黑暗的暴风雨吞噬的命运。祥子对生活的向往仅仅是一辆车,一个家。他希望依靠自己的劳动求得一种独立自主的生活,这是一种个体劳动者虽然卑微却是正当的生活愿望。然而,身处那个社会环境,这个几乎有些渺小的梦想实现起来却是那么艰难。尽管他强壮,绝不怕卖力气,拼命努力,他却只能眼看着希望一次次被粉碎,最终只剩下一副被掏空的躯壳。原本善良、挺脱、鲜活的祥子,求生无路,抗争无力,终于在暗夜中衰迈了,颓废了,沉沦了……祥子的悲剧完全是那个不合理社会的产物。

小说紧紧围绕祥子买车、失车三起三落的坎坷经历,展示了处于二十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生活。小说中故事情节、矛盾冲突、人物关系均以祥子为中心铺排展开,并通过他与虎妞、小福子的感情纠葛、离合悲欢,演绎了一场人生悲剧。故事的结局低沉,弥漫着一种阴郁绝望的气氛。小福子凄惨地死去;祥子变成了一个空虚麻木的活尸……这样的处理,一方面表现了那个时代的悲惨气氛,加强了社会批判力量;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作家认识到旧社会黑暗势力的强大和个人奋斗的无力,并由此而产生彷徨苦闷的心情。

老舍对笔下的各种人物了然于胸,他使用写实的手法,运用机智生动的北京口语,以流畅朴素的叙述笔调,勾勒出富有地方色彩的生活画面和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骆驼祥子/青少年课外阅读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老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305056383
开本 32开
页数 174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2
出版时间 2009-02-01
首版时间 2009-02-01
印刷时间 2009-02-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少年(9-14岁)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22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46.5
丛书名
印张 6.5
印次 1
出版地 江苏
220
156
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3 6:4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