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寺建筑是我国古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作者尝试把建筑、宗教、文化三方面结合起来,把禅寺的存在与特点放在禅宗的历史发展脉络之中,再通过对建筑、法器等相关内容的详细解说呈现出禅寺建筑和文化的整体面貌。本书可供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旅游爱好者、中国古建筑爱好者以及佛教建筑设计者阅读。
图书 | 江南禅寺/江南建筑文化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禅寺建筑是我国古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作者尝试把建筑、宗教、文化三方面结合起来,把禅寺的存在与特点放在禅宗的历史发展脉络之中,再通过对建筑、法器等相关内容的详细解说呈现出禅寺建筑和文化的整体面貌。本书可供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旅游爱好者、中国古建筑爱好者以及佛教建筑设计者阅读。 内容推荐 禅寺建筑是我国古建筑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筑选址、建筑布局、建筑作法和建筑装饰上均带有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深刻烙印。除此之外,禅寺作为禅僧的修行以及佛教信众的礼敬场所,建筑配置和建筑内部相关像设、器具的摆放均有历史的成法和含义。本书作者尝试把建筑、宗教、文化三方面结合起来,把禅寺的存在与特点放在禅宗的历史发展脉络之中,再通过对建筑、法器等相关内容的详细解说呈现出禅寺建筑和文化的整体面貌。 本书第一部分以禅宗祖师为线索追索了江南禅寺祖庭的方位和历史,把建筑与人物相融合。第二部分通过对南宋时期江南禅寺鼎盛的代表“五山十刹”的逐一探访和分析,揭示禅寺的兴衰中所蕴涵的“成败坏空”思想和社会历史大背景的影响。第三部分用比较专业的眼光分析了作为中国古代木构体系代表的禅寺建筑的结构、构造、室内装饰等特点。第四部分是有关禅寺的用具、仪式等,强调禅寺中僧人生活与信众活动中富含传统宗教文化传承的一面。最后回到禅寺环境与自然的关系,分析中国古代自然观对禅寺选址、营建和造园的影响。 本书可供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旅游爱好者、中国古建筑爱好者以及佛教建筑设计者阅读。 目录 序/1 编纂“江南建筑文化丛书”的缘起/8 引言/13 一、禅寺·历史/1 1.江南/3 2.前史/5 3.祖师/8 4.黄梅/lO 5.曹溪/15 6.牛头宗/17 7.青原/18 8.二大士/23 9.百丈/27 二、禅寺·五山/33 1.五山/35 2.径山寺·十方住持制/38 3.灵隐寺·殿堂/41 4.天童寺·默照禅/50 5.净慈寺·高僧/60 6.阿育王寺·育王塔/70 7.五山·环境与布局/81 三、禅寺·建筑/85 1.佛像居所/87 2.装饰/95 3.构件/101 4.江南木构/108 四、禅寺·文化/111 1.法器·钟鼓与宗板/117 2.古木/123 3.净土/127 4.戒与律/130 5.茶道/132 五、禅寺·自然/137 1.自然/139 2.选址/142 3.意境/146 4.园林/148 5.农禅/155 参考文献/163 索引/165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江南禅寺/江南建筑文化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王媛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13052803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69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177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3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TU-098.3 |
丛书名 | |
印张 | 12.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上海 |
长 | 240 |
宽 | 158 |
高 | 11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305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