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
《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阿廖沙)的成长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
图书 | 童年/青少年课外阅读系列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童年》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是高尔基最优秀的作品。 《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阿廖沙)的成长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我”寄居的外祖父家,是一个充满仇恨,笼罩着浓厚小市民习气的家庭,这是一个令人窒息的家庭。此外,小说也展现了当时整个社会的腐败、没落而趋向灭亡的过程。小说通过“我”幼年时代痛苦生活的叙述,实际反映了作家童年时代的艰难生活及对光明与真理的不懈追求,同时也展现了19世纪末俄国社会的广阔社会画卷。 内容推荐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写的是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断面。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试读章节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年)是苏联最伟大作家。《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这部书在我国,从五十年代起就是家喻户晓的大众读物,直到现在仍拥有十分广泛的读者,足见其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作品的主人公阿廖沙就是作家本人。这一形象不仅是高尔基早年生活的写照,同时也是俄国劳动人民经过艰苦复杂的磨练后走向新生活道路的具有概括性意义的艺术典型。作品以高尔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的生活为素材,涵盖了作者从记事时候起,即四岁至二十岁的生活经历,也就是1871至1888约十八年的生活断面——一段“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的童年。 尽管这令人激愤和狂怒的童年以及身边这些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阿廖沙并没有被这些黑暗的丑事和腐蚀人的恶势力所压倒、所毁灭,他反而被锤炼成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的人。因为在黑暗的现实中,还有善良、正直的种子,正是这些种子让他看到光明和希望。 本书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即使是在今天,这样的优秀文学作品仍像春天的雨露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真、善、美、光明和希望的种子得以发芽茁壮。 P6-7 序言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年)是苏联最伟大作家。《童年》是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之一。这部书在我国,从五十年代起就是家喻户晓的大众读物,直到现在仍拥有十分广泛的读者,足见其恒久的艺术生命力。 作品的主人公阿廖沙就是作家本人。这一形象不仅是高尔基早年生活的写照,同时也是俄国劳动人民经过艰苦复杂的磨练后走向新生活道路的具有概括性意义的艺术典型。作品以高尔基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的生活为素材,涵盖了作者从记事时候起,即四岁至二十岁的生活经历,也就是1871至1888约十八年的生活断面——一段“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的童年。 尽管这令人激愤和狂怒的童年以及身边这些层出不穷的暴行和丑事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但阿廖沙并没有被这些黑暗的丑事和腐蚀人的恶势力所压倒、所毁灭,他反而被锤炼成了一个坚强、勇敢、正直的人。因为在黑暗的现实中,还有善良、正直的种子,正是这些种子让他看到光明和希望。 本书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样沉重的丑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母的形象更是俄罗斯文学中最光辉、最富有诗意的形象之一。即使是在今天,这样的优秀文学作品仍像春天的雨露般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真、善、美、光明和希望的种子得以发芽茁壮。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童年/青少年课外阅读系列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苏联)高尔基 |
译者 | 高坤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305056260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14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06 |
出版时间 | 2009-01-01 |
首版时间 | 2009-01-01 |
印刷时间 | 2009-01-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少年(9-14岁)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24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512.45 |
丛书名 | |
印张 | 6.7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20 |
宽 | 156 |
高 | 10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