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西藏读本
内容
编辑推荐

《西藏读本》以客观的视角,以史鉴今,并从中西方文明对照的角度看西藏。不仅广引中国历史,并参照诸多西方学者的观点,按照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解读西藏,具有一定新意。

《西藏读本》不是西藏的通史,也不是猎奇的笔记和民俗专论,而是关乎今天的人们对西藏一些迷惘的探索。这本书中有长思与领悟,有深入的探讨与浅近的解说,更有对藏族同胞的手足深情和对西藏更加美好明天的憧憬。

内容推荐

《西藏读本》共分七章,以实事求是的开放姿态,全面客观地介绍西藏的历史、地理、宗教、人文、艺术等各个方面的溯源、发展以及现状,为海内外的读者提供一个了解西藏、认识西藏的范本。

本书从文成公主入藏开始写起,以西藏的现在和未来收笔,用优美的文学笔触,有效地嫁接了西藏的各个方面的知识,并以世界文明为坐标,援引世界各国学者对西藏的阐述,辨识了一个真正的西藏,创造了一个引人入胜的文学世界。

目录

序曲

第一章 公元641年(唐·贞观十五年)的故事

 1.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

 2.玄弉取经和佛教东移

 3.阿拉伯军团的狂飙

第二章 创世神话和传说

 1.世界是怎样形成的

 2.我从哪里来

 3.关于人类起源,今天的回答

第三章 过往的辉煌——吐蕃王朝

 1.古老的名字:吐蕃和西藏

 2.雅隆河谷的星辰

 3.松赞干布和他的子孙:辉煌与黯淡

第四章 摇曳的佛光

 1.藏传佛教的起伏跌岩

 2.藏传佛教的教派

 3.班禅和达赖的故事

第五章 掳掠与谎言

 1.大英帝国图谋西藏的第一步

 2.英国对西藏“文明”的战争

 3.西姆拉会议和终成泡影的“西藏独立”

第六章 灿烂的艺术

 1.西藏的文学·《格萨尔》史诗

 1.绘画·唐卡

 3.西藏歌舞·藏戏

第七章 西藏的过去.今天和未来

 1.黑暗的过去:“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

 2.日新月异的今天

 3.无限光明的未来

后记

主要参考书目

图片主要来源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公元641年(唐·贞观十五年)的故事

公元641年,对于今日的西藏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当时住在冰清玉洁高原上的吐蕃人,自然不会意识到,这一年他们欢乐的旋律会震荡到无穷无尽的未来。就是今日,人们也往往忽略了这一年世界上所发生的事件和西藏历史之间的关系。

这一年,是中国渐次成为佛教中心的关键;

这一年,是佛教正式大规模传人西藏的开端;

这一年,是西藏完成向文明时代过渡的标志性时段;

这一年,伊斯兰教几乎横扫中亚和东非,西藏的吐蕃王朝却在与阿拉伯军团长期的交往中,阻挡住了它东进的脚步。

这一年最值得我们追忆的,就是西藏(当时的吐蕃)的英雄松赞干布迎娶大唐的文成公主,这是历史发展的关键。无论如何,以一桩绵延至今的热烈温馨的情爱,作为述说西藏故事的开端,总是令人愉快的。

1.松赞于布迎娶文成公主

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正月十五,长安城里一片喜庆的气氛。刚刚返青的柳枝儿像舞伎在醉人的春风里摆弄着柔软的细腰。树上、木架上悬挂的各式灯笼也在悄悄等待着月上柳梢时点灯的命令。那些鸟雀,嘁嘁喳喳地穿梭在宫殿、广场与街道之间,交流着各方的情景。

唐太宗正在含元殿里对即将远嫁吐蕃的侄女作最后的叮咛和嘱托。这个秀美的宗室侄女,如今已被封为皇帝的女儿,赐号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在此之前,唐太宗将弘化公主嫁给了吐谷浑,将衡阳公主嫁给了突厥,如今文成公主又将出嫁,其实是作为皇室的代表与吐蕃结为姻亲,来营造和平的局面。唐太宗无限爱怜地凝视着这位即将远行不归,终老雪域高原的“女儿”,确信她完全瞳得这个婚姻的分量。从她慨然允诺“父王”的旨意远嫁他乡那刻起,她就自觉地担负起国家江山的重托,决心做一个张扬和谐、和平、和睦的使者。

唐太宗赐她一面铜镜,让她在镜中看见自己,也看见家乡。

当皓月初上,皇帝的旨意下达,满城辉煌的灯火一齐燃亮,仿佛满天的星辰降到长安。鼓声响起来了,舞步跳起来了,在这春夜春风里,大唐首都的臣民用欢快的歌舞和璀璨的灯光为文成公主的远嫁送行。

这时,松赞干布正从遥远的雪域高原整装出发,去迎接来自中土大唐的新娘。这位吐蕃英明的首领,非常清楚这位新娘将要带给吐蕃怎样的变化,这也正是他一心要迎娶大唐公主的原因。让爱情、婚姻服从于政治,这在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中都是常见却又无奈的事情。平民们少有这种苦恼,这是平民的幸福之一。

为了与南部近邻尼泊尔结束纷争的局面,松赞干布已经迎娶了尼泊尔的公主。这次他又一循古代联姻的惯例迎娶大唐的公主。

这和亲的决策不是容易制定的。统一了全吐蕃的松赞干布,越过横断山脉沿着渐次下降平缓的走道,挥兵北上,去袭掠富庶的唐朝,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西域各国如吐谷浑、西羌、突厥都同唐朝有过这样纷乱的战事,战事各有胜负,这是唐朝的麻烦之一。松赞干布最早提出的和亲要求,几次被唐太宗拒绝。被惹恼了的松赞干布再次发兵,唐太宗才不得不答应这和自己同样执拗的吐蕃君主的要求。松赞干布闻信立即派遣使臣禄东赞(今译为噶尔·东赞域松)专程到长安迎亲,让唐太宗对这门亲事反复地思量。因为还有几位近邻的使者怀着同样的目的等候在长安,唐太宗决心给这位让自己又气又敬的吐蕃王的使臣一番考验。

藏族流传至今的传说和民歌里,极度赞扬禄东赞的机智和忠勇,好好地揶揄了一番举棋不定的唐太宗,歌颂了温婉美丽的文成公主如何识大体顾大局。

据说,唐太宗为前来求亲的使者们摆出了五道难题。第一题:将三百匹母马、三百匹马驹和百只母鸡、百只小鸡分出母子关系,限期三天。那些来自印度、波斯、格萨尔、巴达霍尔的求婚使臣,没有一个人答出来。禄东赞命随员将酒糟撒在场地上,然后放出母鸡和小鸡。这些被关了两天的可怜的鸡,一边吃食一边寻找着各自的母亲或孩子。突然,一声声苍鹰的呜叫响起来,母鸡们都伸出翅膀咯咯地叫起来,那些小鸡都飞快地钻到母亲翅下。于是,母子相会了,没有一只鸡搞混关系。他又命令将分别羁关母马和马驹的栅门打开,母马胀了一天的奶,如今急着找自己的马驹喂奶,饿急了的马驹也急忙找着母亲。短暂的混乱之后,小马们都钻到了母马身下,吮起了乳汁,那融融亲情的场景引起了一片赞叹之声。

P7-9

序言

在一个晴朗的夏日,拉萨神话般的布达拉宫脚下,集聚着一群来自世界四面八方的游客。他们当中有一大部分是西方各大媒体的负责人、记者。他们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他们的笔自由地评述、臧否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国家、风景、人情以及他们所看见、所听到的一切——不管是直接的,抑或是间接的。世界上没有他们便没有了色彩、声音、彼此的认知或者敌对。人类赋予他们以责任,他们也因此而自豪。现在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正饶有兴趣地审视着让全世界着迷的拉萨。他们有的是取道新开通的“天路”——青藏铁路来的,还沉浸在梦幻般的旅游感受中。镶嵌在晶莹的蓝天之上的轻云,被薄雾遮掩的庄严的圣湖,还有翠碧的草地,草地上自由自在跳跃奔跑的精灵——美丽的藏羚羊,都让他们痴迷,及至突然来到喧嚣的拉萨,他们的心还不能一下子从静谧转入繁华。还有些是乘车沿公路而来,沿途的景物已让他们适应,但是当布达拉宫骤然出现在眼前,那金光熠熠的屋顶梦一样飘浮在藏红色的宫殿之上,还是让他们激动地张大眼睛,或者不无夸张地捂住胸口,不让剧烈跳动的心飞出胸膛。

不知道什么原因,他们其中的一大部分人认定那巍峨的布达拉宫是座寺院,是个“宗教场所”。无论怎样解释,他们依旧固执地相信这座打从英明的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就是历代藏王的王宫是座喇嘛庙。不错,这宫殿是达赖喇嘛的住锡地。但达赖喇嘛是以“政教合一”的西藏地方僧俗两界最高统治者的身份住在这里的。这正如西方的王公、爵爷,虽然都是教徒,却也是地方政权的首脑。他们的住地也有供自己从事宗教活动的教堂,但绝不能把他们的王府和宫殿称为寺院。

布达拉宫是宫殿。它辉煌的金顶下伫立过杰出的英雄,也徘徊过庸碌的首领,有过英明智慧的决断,也有过惨绝人寰的屠戮。和西方的王宫一样,这里也有监狱,关押过由于各种原因而成为囚犯的人物。这里的刑罚比西方中世纪更加别致而酷烈。最近的一次最为骇人听闻的惨剧,就发生在布达拉宫的孜夏觉监狱。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的热振活佛在这里被迫害致死。那时,如今的十四世达赖喇嘛刚刚坐床不久,尚未亲政。热振活佛坚白益喜丹真坚赞,由当时的中国中央政府援清廷律例批准为西藏地方摄政,掌管僧俗两界最高权力。他年轻睿智,爱国爱教,极受西藏僧俗两界的拥戴。可是,妄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英国殖民主义分子却策划了一场卑劣血腥的屠杀。

分裂主义分子先是散布谣言,迫使热振活佛让位于亲英分子、老朽不堪的达扎。热振在转让摄政一职给达扎时,曾与其约定三年后复位。达扎表示自己只是代理摄政,并承诺为期三年。当热振活佛转回热振寺潜心修习时,达扎渐渐露出真面目。他与英国的所谓驻藏代表,后来又摇身一变为印度驻藏代表的英国人黎吉生往来密切,裁撤热振活佛摄政时的重要官员,更改政策,谎瞒中央。三年期满,达扎竟背信弃义,拒绝交出摄政大权,同时变本加厉地与黎吉生密谋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热振活佛致信中央政府,报告西藏情势。1947年2月,黎吉生面见达扎,造谣说热振活佛请求中央政府派兵入藏已获中央批准,中央军不日抵藏。达扎深感惶恐,立即派藏兵二百,突袭热振寺,将毫无准备的热振活佛劫往拉萨布达拉宫孜夏觉监狱,施以酷刑。拉萨的僧众闻讯群情激愤,纷纷起来反抗。达扎命藏军包围喜德林寺,围攻色拉寺。黎吉生不仅为其出谋划策,还派英国报务员福克斯带去电台为藏军前线和达扎、噶厦政府之间建立通讯联系,指挥藏军以火炮轰击色拉寺。经两天激战,色拉寺被攻陷,仅十余僧人突围逃往康区,其余有的被俘,有的壮烈牺牲。5月7日,热振活佛在孜夏觉监狱遇害。

这桩发生在灿烂屋顶下的惨剧,让人联想起340多年前西方历史上的另一桩惨剧。

1600年2月7日,在意大利罗马百花广场上,宗教裁判所宣判:哥白尼关于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近代天文学(“地动说”)为“异端邪说”,坚持这一科学的天文学家布鲁诺是“异教徒”,应处以火刑,当众烧死。

坚贞的布鲁诺面对熊熊烈焰毫无惧色,他充满激情地宣告:你们可以烧死我,但是地球还会转动,一直会转动。看哪,它正在转动!

当然,这是两桩性质不同的惨剧。一个是以正统自居的宗教对“异教徒”和真理的凶残;一个是因为对祖国不同的爱憎而对同一教派的领导者所生的血腥。

但是,它们又是相同的。它们以火烫的鲜血告诉世人:宗教一旦与至高的、不被监督和限制的权力结合,会催生怎样的野蛮、黑暗和暴戾。

布鲁诺勇敢的声音在他身后无尽的时空中回荡。

热振活佛的理想也如和煦的风在西藏吹拂,掀动拉萨那数不清的经幡、唐卡和旗帜,摇曳罗布林卡的青草、树叶,吹皱拉萨河那不舍昼夜的流水。但是,在和风中我们也仿佛听见了热振活佛沉重的叹息声。他曾亲自选定青海省平安县祁家川红崖村的拉木登珠为十三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恳请中央政府免于金瓶掣签。中央政府遂派蒙藏委员会委员长吴忠信入藏,亲自查验认定其为特异灵童,特许免于金瓶掣签,主持并监督坐床典礼,颁发中央政府册封其为十四世达赖喇嘛的金册、金印。今天,回想起他们不同的人生轨迹确乎让人感慨系之。

布达拉宫广场上繁华的世象,似乎早已远离了悲惨的往事。手摇转经筒的信众正坦然地绕行布达拉宫,一周又一周。还有不远千里行“五体投地”大礼而来的信众在如织的游人中间,伏地、立起,再伏地。八廓街上各式新型商店正演奏着和所有现代城市一样的咏叹调。人们似乎都未曾留意这现代的气息中还游荡着一缕阴魂——那是黎吉生和他的殖民主义先辈荣赫鹏上校之流的阴魂。他们真的阴魂不散,还在今日的时空搅动昔日的谎言,妄图用鬼话的乌云遮蔽太阳。

多么巧合!布鲁诺英勇献身的那一年,1600年,正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之时。这个以掳掠与谎言为武器的伪公司的始末,正是一部西方殖民主义者侵略亚洲的罪恶史。从鸦片战争到今日弄得沸沸扬扬的“西藏问题”,其始作俑者,盖源于这家无比丑恶的“公司”。

那些采访过今曰西藏的西方记者们,大多以比较公正、公平的言辞论说西藏,却也有些人完全背离他们眼前的真实,呼应那些专门制造谣言的政客。今日也确有一些绅士与淑女格外热衷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不属于他们的西藏。

本书不是西藏的通史,也不是猎奇的笔记和民俗专论,是关乎今天的人们对西藏一些迷惘的探索,有长思与领悟,有深入的探讨与浅近的解说,真切而诚挚,更有对藏族同胞手足般的深情和对西藏更加美好明天的憧憬。相信用心的读者会从中受到启发和感染。

后记

13世纪末期,西方残暴黑暗的中世纪社会已经开始走向崩溃,而中国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社会刚刚开始建立。当西方的文艺复兴思潮如洪水泛滥的时候,正是西藏“政教合一”社会开始“完善”自己最血腥残暴的体制和法典的成熟期。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巴黎平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国民会议”发表《人权宣言》,揭示“天赋人权”、“人人平等”,人权主义的大旗在欧洲上空飘扬。而与喧嚣的世界几乎隔绝的中国西藏,此时却根本不知道“人权”胡为底物,只知道“人分三等,每等三级”,“上上人,命价为其等身重量的黄金”,“下下人,命价为草绳一根”。占人口5%的三大领主(宗教上层人物、政府官员、贵族庄园主)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包括农奴。而差巴、堆穷、朗生这些农奴们连一块脚印大小的立足地方都没有,只有自己的影子追随他们一生,死去留下的脚印转瞬即逝。

几百年过去了,西方中世纪“政教合一”的血腥与黑暗已沉入现实底层的深处,暗紫的血迹已洗成了淡白。只有发黄的历史书页和那些伟大人道主义文艺大师的作品,还保留着喑哑的控诉、抗议。可惜,这不再是今日一些政治家们衡量人权、人道主义的统一价值观。有些人似乎忘记了他们今天的人权、人道正是同自己的过去做斗争所取得的。没有先前的民主革命就没有今天西方社会的一切。一些更为“新潮”的艺术家,已经把西方的中世纪改造成豪华的宫殿游戏,演绎帝妃们的爱恨情仇,至多有游侠在夜半劫富济贫,俘获美女的芳心,或者拉帮结伙将失意的王位备选者送上皇帝的宝座,将这一切搬上银幕、荧屏,蛊惑今天的心。那些如雨果一样的大师们一定会在云端叹息,或者发问:是什么让人们这么快地遗忘了当政权与宗教结合在一起的时候,还有什么人权?难道人们已经背离或颠倒了人权的概念?

远离纷繁人世的雪域高原西藏,原来也未曾被世人如此这般沸沸扬扬地议论过。农奴一年年、一辈辈过着苦海无边的日子,三大领主们日日夜夜因袭着他们豪华到令人吃惊的生活。寺院的佛幡和诵经给这一切罩上神圣的氛围。纯净的雪山、澄澈的湖水、洁净的蓝天,让如土地一样朴实的藏胞,忍耐着一切,祈求着“来生”。1600年前后的英国,一心想把西藏变成英属印度和沙皇俄国势力之间的缓冲“国”,让西藏由渐渐疏远中国中央政府到最终从中国分裂出去。然而,中国不管是圣明的君主还是少不更事的皇帝,都牢牢地把定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而且果决地行使自己“神权王授”的大权,把宗教领袖地位的封赐、褫夺、认定、免除的权力掌握在手中。即使是以“卖国…‘窃国”在历史上留下骂名的袁世凯,也没有动摇过中央政府对西藏的主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颁布敕令,先后确认十四世达赖喇嘛和十世班禅额尔德尼。那时,关于西藏的人权、环境保护、文化遗产、民族与宗教等种种问题比比皆是,世界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只有那些真诚的、皓首穷经的学者们间或发出一些关于在西藏发现人类伟大文明遗产的惊喜的叫声,和对百万农奴可悲命运的同情又无奈的呼喊。

只有当中国人自己决定以和平渐进的方式_这个民族已经施行了几千年的生活方式——来为自己一部分兄弟解脱身上枷锁的时候(当旧西藏政教最高领袖逃离他的祖国之后),世界上才有那么一些人,腾起一片嗜杂的声浪。

但是,有哪一个国家和政府公然站出来说“西藏不是中国的”,“西藏还应当过那美妙的‘政教合一’的生活”?没有,一个也没有。历史毕竟在前进。然而,一些人眼看着昔日贫苦、落后的中国一天天和平发展,总有些另外的滋味在心头。

既然全球一体化是当今一个不可逆转的潮流,那么,让中国西藏变成一座永远只为他人存在的原始“乐园”就成为天真的幻想。新的生活、新的思潮汹涌而至,谁也拦不住。

1993年,《全球伦理世界宗教议会宣言》中提出,把中国先贤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伦理金律。很显然,这条金律涵盖了历史的、现实的一切伦理的层面。那些自由自在地倘徉于现代生活,而不愿重蹈历史血污的正人君子们,却要西藏永远停留在“政教合一”的血污中。面对历史伦理的金律,他们关于西藏的一切言说,显得多么虚伪!

“政教合一”,使得政权和宗教都发生了异化。当宗教失去了哲学的本体,消失了文化的意义,它的神圣性也就随之消弭。今日宗教的圣殿之所以还为广大的信众所景仰,就因为它特有的神秘的理性之光给人心灵以慰藉。佛教文化是中华传统文明的三大元素之一。藏传佛教独特的魅力和深邃的哲理必然会得到保护和发扬,在新时代起到神学的非凡的作用。

所以,西藏问题,既不是民族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更不是那些过于热心别人家事情的人所说的人权、环境、文化保护等等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其问题的本质是极少数人讳莫如深的,他们妄想接续昔日殖民主义者的幻梦,要让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和平发展的中国让他们心里不痛快、不舒服。

本书的写作缘起,始于2006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图书博览会期间一些中外朋友的建议。他们认为以拙著《中国读本》的叙述方式,从历史的、学术的角度,客观地介绍西藏历史和今日的真实,可能会对世人理清西藏问题有所助益。我贸然地接受了这个建议。及至真正动手写作时,我才深感自己力不从心。无论我的才智还是体力,都不足以让我爬上藏学这个珠穆朗玛峰。当我拖着衰弱的身体勉强结稿时,中国藏汉健儿已经将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圣火送上了珠穆朗玛峰。当我从电视屏幕上看到火炬手登顶的直播画面时,我的心也似乎飞上了地球之巅,和那些同胞兄弟姐妹站在一起。因为他们替我完成了我的登顶,我终于可以向那些信赖我的中外朋友们交出自己的承诺。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我不知是喜悦还是百感交集。我向那些站在我们星球最高处的同胞致敬,他们代表中华民族向世界至诚地奉上自己的承诺,向所有的人发出邀请,共赴实现梦想的盛宴。中华民族终于有资格、有能力与全世界站在一个平台上进行文明的交融,捧出自己的文明让全人类共享。世界离不开中国,中国属于世界。

我们的先贤曾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载物”与“自强不息”,使中华文明越数千年而璀璨,也使中华文明在全球化浪潮中贡献“和谐世界”的新思想、新模式。

我在疲惫中抬起头来,将我的思索和感悟捧给所有的读者,让我依旧不老的心和你们一起跳动。愿你们从这本书里看到真诚和真实。

仰望佛陀那慈悲宽宏的妙相,我,一个中国诗人庄严地祝祷:只要喜马拉雅山不倒,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就不会分裂。西藏永远不会离开祖国,相反,雪域高原的骄子会更深情地依偎在母亲的怀抱,和所有的兄弟一起,迎接每一次新鲜的日出。

苏叔阳

竣稿于2008年5月8日

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之时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西藏读本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苏叔阳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辽宁教育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8281910
开本 其他
页数 1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0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2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25
丛书名
印张 9
印次 1
出版地 辽宁
200
192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10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0: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