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高野圣僧(泉镜花小说选)
内容
编辑推荐

泉镜花从小受到日本传统艺术的熏陶,母亲的家族则多出大鼓师、能乐师之辈。镜花九岁时,母亲病世。这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为此,他的多部作品如《照叶狂言》、《采药》等都无不流露出一种对亡母的热爱和思慕之情。1895年以观念小说《夜行巡查》、《外科室》跃登文坛,他那独具一格的文体、奇异突兀的故事情节,使世人耳目一新。因而引起文坛的瞩目。除了写小说之外,泉镜花也写诗和剧本。他那独特的、带有浓厚抒情色彩的文风愈来愈精炼,写下了《高野圣》、《妇系图》和《和歌灯》等小说。代表剧作有《夜叉池》、《天守物语》等。

内容推荐

语言的炼金术,小说的每一个字都如珍珠般闪光。他是日本近现代文学之父,它是最日本的日本小说。

泉镜花的幽玄、耽美的文风,在感触与幻觉之问流动,带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镜花的创作风格和手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众多的作家。

日本的耽美派作家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等著名作家在创作上都受到了泉镜花的启蒙和影响;三岛由纪夫吸取了泉镜花的“理性的酩酊”,落笔淡雅兼古,委婉抒情;芥川龙之介绚丽的文体明显受到了泉镜花的独特修辞的影响;泉镜花的虚幻美的创作于法及独特文体还直接影响了以横光利一、川端康成为代表的日本新感觉派的作家。此外,日本战后著名作家安部公房更是巧妙地吸收了镜花创作的精华,完善了自己善于以变形和科幻式构思为核心的寓意手法。

镜花的故乡金泽市为了弘扬泉镜花一生杰出的艺术成就,于1973年在泉镜花诞辰一百周年之际,专门创立了泉镜花文学奖,成为除芥川奖外日本最重要的文学奖,吉本芭娜娜的《厨房》就获得了1988年的泉镜花奖,女作家也一炮而红。

目录

译本序

外科室

琵琶传

瞌睡看守

汤岛之恋

高野圣僧

试读章节

为了合卺,女傧相伴随新娘从客厅走到休息室,开门的时候,她偶然看了一下新娘的脸,不禁愕然。

新娘面无血色,情绪激动,摇摇欲倒。女傧相放心不下,一面捧着衣服跟在后面,一面悄悄地问道:

“您哪儿不舒服?”

新娘凄楚地回眸瞥了一下,只简短地说了声:

“什么?”

她仍专心致志地定睛看着一边,身子和头却没有移动,任凭女傧相替她脱下婚服,换上家常衣裳,扎起腰带,把前襟和下摆都整好理齐。

女傧相望到新妇的气色不同寻常,不明白个中底细,只是战战兢兢地说:

“请到这边来。”

新娘毫不踌躇,安详地沿着走廊踱去,旋即被引进洞房。

新郎官早在床铺上伫候着她了。他名叫近藤重隆,乃是陆军尉官。他们没有举行什么婚礼,只是让媒婆退出去,然后女傧相们也都走了。

一对新人在洞房里面面相觑。新娘僵直地端坐着,定睛望着丈夫的脸。她冷若冰霜,丝毫没有羞怯的样子。

尉官也绷紧了脸,抱着胳膊。两人相互打量了五分钟之久。做丈夫的终于嗄声叫道:

“阿通。”

看来这就是新娘的名字了。

新娘随即简短地应了一声:

“唉。”

尉官心里焦躁不堪,却勉强抑制着自己,用低沉有力的声调说:

“你肯嫁过来,难为你呀。”

阿通毫不迟疑地说:

“我这是迫于无奈。”

尉官沉默片刻,稍抬高声音问道:

“喂,谦三郎怎样啦?”

“他无病无灾。”

“你肯跟他分手,不容易呀。”

“我没有法子。”

“啊,怎么叫没有法子?”

阿通不搭腔,只从怀里掏出一封信,摊在丈夫面前,然后将双手端端正正地放在膝上。尉官伸出右手把座灯挪到身边,定睛读信。

信是这样写的:

阿通吾女:余已将汝许配近藤重隆阁下。

据父所察,汝颇嫌恶彼,恐汝或有违迕,故直至临终之前未与汝谈及此事。

然既已相许,食言爽约,则愧对重隆阁下地下之先人。可怜吾女诚宜牺牲,缔此姻缘以全父名。父心如焚,苦不堪言。谨向汝谢罪,书此遗言。

某月某日

阿通妆鉴

清川通知留笔

尉官反复读了两三遍,郑重其事地说道:

“通,要知道我是你丈夫。”

阿通听罢,双手着席,叩头道:

“是的,我是您的妻子。”

此刻,尉官傲然俯视着伏在席上的阿通,问道:  “我的话,你准服从吧?”

阿通依然低着头,说:

“哼,您要是想叫我服从,就非得强迫我不可。”

尉官把眉毛一挑,道:

“唔,可是通,你既然嫁给了我,作为妻子,定能保持贞节吧?”

阿通仰起脸来凛然道:“不,只要有机会,我就失节。”

尉官怒气冲天,声如裂帛,大喝道:

“什么!”

接着又重复了一遍适才的话。

阿通毫无怯色,泰然地说:

“对,我并没有非保守贞节不可的道理。只要有机会,我就失节!”她的半边脸上泛着微笑。

尉官马上点了点头。这一着,他早就料到了。他原在兴头上,被泼了冷水。于是就不动声色地说:

“哼,我非要你保持贞节不可。”

他的嘴角上浮着冷笑。P21-25

序言

日本新文学是在日本近代社会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继承日本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学遗产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的营养,随着日本整个国家的成长壮大而发展起来的。我们更熟悉夏目漱石、森鸥外、岛崎藤村、谷崎润一郎,相比之下,泉镜花在中国没那么知名,然而他死后近半个世纪以来,他的作品在日本却越来越受到重视。

日本近代短篇小说巨擘芥川龙之介说,泉镜花的“行文笔致兼备绚烂与苍古,几乎可以说是日本语所能达到的最高的表现。……《镜花全集》(十五卷)不仅是明治大正文艺,而且是整个日本文艺所建造的巍峨的金字嗒……为近代日本文艺史留下了最光彩陆离的一页。”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曾写道:“日本到处都是花的名胜,镜花的作品则是情趣的名胜。”但至今中国读书界对他还是比较陌生的。

泉镜花原名镜太郎,1873年生在位于石川县的日本美术古都金泽市。他的父亲泉清次是个手艺高超的黄金象牙雕工,母亲阿铃出生于能乐(日本的一种古典乐剧)演员的家庭。镜花五岁时就对母亲收藏的附有彩色插图的草双纸(江户时代盛行的通俗小说)发生兴趣,他最喜欢听母亲讲解里面的故事,因而自幼就受到日本传统文化的熏陶。他七岁上小学,在父亲的鼓励下,课余经常临摹草双纸上的插图。两年后,不幸母亲去世,年仅二十九岁。镜花的两个妹妹先后被过继出去。这种亲人的生离死剐,使他小小年纪就怀有孤寂心情,养成了感伤的性格。十一岁入真爱学校(次年改称北陆英和学校),打下了坚实的英文基础。1887年辍学,投考金泽专门学校未第,一度入井波私塾。从此,出租书店就成了他的课堂。他借了许多小说来读,尤其喜欢尾崎红叶的作品。

1890年11月,他抱着当小说家的宏愿去东京,一心想拜尾崎为师,但是找不到门路。他过了将近一年的颠沛流离的生活,饱尝了下层人民的痛苦。次年十月,才辗转从亲戚那里弄到一封介绍信,前去拜访住在东京牛达区横寺町的尾崎,当上了尾崎家的门丁。他在尾崎家一直勾留到1895年2月,在这期间,他专心致志地学习写作,并读了上田秋成的《雨月物语》(1786)等神怪小说。他的处女作是《冠弥左卫门》,1893年5月起在《京都日出新闻》上连载,署名岛芋之助。这部作品有浓厚的褒善惩恶思想。父亲去世后,他一度回乡,因生活无着,曾产生过自杀的念头。他多次把作品寄给尾崎,经尾崎修改后才发表。尾崎对镜花的热心培养,在日本文学史上传为佳话。

泉镜花的中篇小说《义血侠血》于1894年11月在《读卖新闻》上连载。次年十二月经川上音二郎改编成话剧《泷白丝》,在浅草驹形剧场首次公演,成为日本话剧界保留剧目之一,至今仍为广大观众所喜爱。

在文坛上奠定了地位后,1896年泉镜花在东京定居。1909年以来,先后结识夏目漱石、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久保田万太郎、水上泷太郎等作家,1920年并开始与芥川龙之介往来。1927年5月,以镜花为核心,成立了谈论文学的九立九会。由于他在文学方面功绩卓著,1937年6月被遴选为帝国艺术院会员。他在1939年7月发表了绝笔之作《缕红新草》,九月即去世,终年六十六岁。

泉镜花的作品,大部分是写男女之间的爱情悲剧,没有一部是以大团圆为结局的,其中以《义血侠血》中走江湖的女艺人水岛友和马车夫村越欣弥的遭遇最为感人。故事是这样:水岛友劝欣弥赴京学法律,答应接济他学费。几年后,欣弥快学成了,阿友预支的一百元工钱却被飞刀师(一种流浪艺人,专门表演左一刀右一刀地往裸体女人身上飞刀子的惊险绝技)抢了去。阿友怕欣弥等钱用,急得拿起飞刀师丢下的刀子就去从一对老夫妇那里抢到了一百元。老夫妇认出了她,她一时情急,为了灭口,就把他俩杀了。侦查当局凭着血迹斑斑的刀子逮捕了飞刀师。飞刀师招认抢了阿友的一百元,刀子也是他的,但不承认老夫妇是他杀害的。阿友则一口咬定飞刀师并没有抢她的钱,她身上的一百元是她原来预支的工钱。后来阿友和欣弥在法庭相遇。欣弥已做了代理检察官。他怀疑阿友是为了供他学费而犯的罪,但他为了忠于职守,仍要阿友如实招供。阿友出于对欣弥的爱,就彻底坦白了。欣弥把恩人作为杀人犯予以起诉。阿友被依法判处死刑。欣弥为了和恩人在来世结合,也用手枪自杀。

《义血侠血》像泉镜花的另外一些作品一样,写一个人为了忠于职守,不得不做出牺牲。日本评论家奥野信太郎和村松定孝①均提出由《义血侠血》改编的《泷白丝》可能受到我国京剧《玉堂春》的影响。《玉堂春》以大团圆告终,基调是浪漫主义的,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理想和愿望。但是泉镜花周围的生活是那么冷酷,不容许他去粉饰现实,他就为人物安排了一个悲惨的结局。欣弥人为地结束了人生的旅途,只能指望在来世和恩人相聚。

同一年,泉镜花在《太阳》杂志上发表《恋爱与婚姻》一文,指出:“自古以来我国的婚姻都不是为了爱情,而是为了社会而缔结的。作为一个信奉儒教的国家,结婚是为了延续后代……父母教导女儿要一味谦恭、贞淑、温柔,却并不教她懂得爱情……还告诉她,婚姻乃终身大事,好女不事二夫。女子奉命而嫁,太可怜了。”

一个月后,他把自己对这个问题的想法用小说的形式表达出来。短篇小说《外科室》的女主人公是一位贵族小姐。她在公园里和一个医科大学学生一见钟情。他俩自然不能交谈,因为小姐不但由两个女伴陪着,前后还有两个男仆。九年后,医科学生已成了著名的外科大夫,但始终未娶;小姐则嫁给了一位伯爵,生了一女。由于命运的捉弄,伯爵陪着夫人到外科室来,请大夫给夫人动胸部手术。夫人说她心中有个隐秘,坚决不让给她上麻药。手术即将完成时,夫人突然抓住大夫执刀的手。大夫问:“痛吗?”夫人说:“不,因为是你……”又脉脉含情地望着大夫说:“但是,你、你、大概不认得我了!”大夫面色苍白,浑身发颤地说:“我没有忘记。”夫人猛地把手术刀往自己的胸部深处一戳,嫣然一笑,死在手术台上。大夫也于同一天自尽。

在充满儒教色彩的封建社会道德下,养在深闺里的贵族小姐必须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门当户对的伯爵,爱情只能隐藏在内心深处。爱情越是被压抑,就越炽烈,以致甘愿在意中人手下挨刀,最后还用那把手术刀殉情。这里包含着对封建婚姻的谴责。

泉镜花对受尽欺凌压迫的下层人民怀有深切同情,他在早期的中篇小说《贫民俱乐部》(1895)中塑造了一个浑身侠骨的女乞丐阿丹的形象。她处处替穷哥儿们打抱不平,伸张正义。《瞌睡看守》(1899)则写一个老看守故意打瞌睡,好让囚犯们干活时能舒心一些,他知道这些囚犯十之八九是穷得走投无路而犯罪的。

镜花关心被压在社会底层的艺伎的命运。在镜花的那些以惨遭躁躏的艺伎生活为题材的作品中,写得最出色的要算是《汤岛之恋》(1899)了。原题《汤岛诣》,是到汤岛神社朝香之义。中文难以用三四个字来表达这种意境,故改译为《汤岛之恋》。这部中篇小说结构严谨,故事是环绕着神月梓和艺伎蝶吉之间曲折的爱情展开的,对话和叙述中不时夹以往事的回忆,烘托出梓的内心矛盾。梓出身寒苦,母亲是艺伎。姐妹们用血汗钱供他念完大学。由于他长得英俊,学问又好,做了玉司子爵家的上门女婿。他的妻子龙子七岁就到法国留学,为人高傲,和梓格格不入。梓便从家里出走,与他贫穷时结识的蝶吉亲近起来。蝶吉才十九岁,出污泥而不染,对梓是一片痴情。然而梓又念念不忘自己的社会地位,对于要不要帮助蝶吉脱离苦海,始终犹豫不决。蝶吉终于精神失常了,不断喊叫神月梓的名字,说他就是她丈夫。警察因而把梓传了去。和梓有仇的一家小报记者也在场,梓料到他将会在报纸上恶意地散布自己的丑行,断送他的前程,于是,就拼命抱住蝶吉,一道跳进河里。两个人的坟紧紧地挨在一起。除了梓的生前好友外,做了寡妇的龙子也悄悄前来扫墓。她遇见他们后,苦苦哀求他们不要把此事告诉任何人。

1899年的新年宴会上,泉镜花和艺伎桃太郎结识,两人情投意合。《汤岛之恋》是当年十二月出版的,在阿蝶身上,我们处处可以看到桃太郎的影子。桃太郎原名阿铃,恰好和镜花的亡母同名。镜花为她赎身,跟她同居。但是由于老师尾崎红叶坚决反对,镜花被迫同阿铃分手。直到尾崎于1903年去世,镜花才和阿铃正式结婚。

镜花的《妇系图》(1907)就是以这一事件为背景的。主人公早濑主税同艺伎阿茑相好,但是师父不同意他与阿茑结婚。师父的女儿钟情于主税,师父却又嫌他门第低,把女儿嫁给了医院的少东家。主税揭发少东家的隐私,迫使他和他的两个妹妹自尽。艺伎阿茑最后病死,主税也自杀身亡。

这两部长篇小说的宗旨是反对门第婚姻,反对社会上对艺伎的偏见与歧视。在现实生活中,镜花却与阿铃一道过了三十六年幸福的岁月,她不但是镜花生活中的伴侣,也是创作生涯上的伴侣,与她结缡后,镜花的作品在艺术上臻于成熟。

泉镜花的代表作有中篇小说《高野圣僧》(1900)和《和歌灯》(1910)。《高野圣僧》是用第一人称写的,带有神话色彩。“我”在越前敦贺的旅店里听一个云游僧讲述他过去的一段经历。事后“我”才知道这位僧侣是六明寺的高僧,名叫宗朝。宗朝年轻时,有一次从飞弹出发,要到信州。他迷了路,遭到蛇的袭击,天黑后好容易才在深山里找到一座孤零零的茅屋。里面住着个白痴,还有他的美貌的妻子和一个老汉。美女带宗朝到瀑布下去洗澡,回来后,老汉说:“你怎么原样回来啦?”事后他才知道,凡是跟着美女去洗澡的男子,由于存心不良,回来的时候都变成了猴、马或其他鸟兽。奇禽怪兽围着茅屋叫了一宵,宗朝不断念诵《陀罗尼经))。第二天,宗朝又上了路,来到头天的瀑布那里。他踌躇不决,想折回去找那位美女。这当儿,那个老汉来了,告诉他,美女神通广大,昨晚的那些鸟兽都是她用妖术变的,这就是那些不安分的男子的下场。宗朝亏得佛法保佑,才保全了自己。

日本当代评论家吉田精一认为《高野圣僧》所描绘的境界,是泉镜花心目中的人生缩图。飞骅那爬满了蛇的崎岖山路,象征着苦难的历程。美人和白痴结为夫妻,代表着封建包办婚姻。那些淫荡的男子受到报应,统统变成畜生,虔诚的云游僧则得以幸免。故事情节虽然荒诞,由于泉镜花的语言艺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用精炼优美的词句来描绘皎洁明月下的溪流和瀑布,阴森恐怖的小茅屋,神秘的美女和鸟兽,创造出一种扑朔迷离的环境气氛,读起来既离奇又逼真。

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鹤田欣也把《高野圣僧》和夏目漱石的《草枕》(1906,中译本改题《旅宿》)、川端康成的《雪国》(1935—1948)、安部公房的《砂女》(1962)相提并论,认为日本近代化的过程过于迅速,敏感的作家们有点不能接受,便创造了这样一个梦幻的世界。

镜花笔下的妇女,大都是在封建残余的习惯势力下挣扎的弱小者,他对她们寄予同情,从而塑造了这样一个神通广大、任意摆布胡作非为的男人的女子形象。

《和歌灯》的背景是桑名的一家叫做“凑屋”的旅店。主人公恩地喜多八是个驰名的能乐演员。三年前,由于擅长谣曲的按摩宗山为人傲慢,喜多八狠狠地惩罚了他,宗山气愤而死。因此,喜多八的养父(叔叔)恩地源三郎将他逐出家门,禁止他再表演谣曲。喜多八只得到处漂泊。有一天,他又来到桑名。当晚,两位颇有风趣的老人在“凑屋”旅店下榻,招来一个艺伎。艺伎说她不会拉三弦,却跳了一段《海人舞》。原来艺伎就是按摩宗山之女,名叫三重,舞蹈还是喜多八偶然教会她的。两位老人是恩地源三郎和当代首屈一指的鼓手边见秀之进。他们一看见三重的舞蹈,就知道是谁传授给她的。于是,源三郎吟唱,秀之进击鼓伴奏,叫三重再度表演了一番。喜多八正在小店里饮酒,被鼓声所吸引,来到“凑屋”门前。宗山的亡灵也闻声而至,喜多八把这个鬼魂压在自己身下,配合室内传来的曲调低吟。

《和歌灯》的结构很别致,写作手法上接近于日本谣曲。当天晚上发生的事和三年前的往事,交叉着展现在读者面前,情节是按照谣曲“序、破、急”的固定层次发展的。开头(序段)酝酿气氛,接着(破段)介绍情况,最后(急段),全文在迷离恍惚间进入高潮,旋即结束。

吉田精一认为,日本人应当以产生了泉镜花这样一位作家及《和歌灯》这样一部作品而引为自豪。

我们还可以通过泉镜花的两篇小说来了解他的为人,以及他对不义的甲午战争的态度。

自1868年的明治维新以来,由于国内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为强占朝鲜和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作了长期的准备。1894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当时,有些日本作家也跟着那股黑旋风转,鼓吹对外侵略,如德富芦花的长篇小说《不如归》(1898),国木田独步在报纸上连载的长篇报告文学《爱弟通信》(1895)等。泉镜花所持的立场则不同。甲午战争结束后不久,他在1896年1月发表了《海域发电》和《琵琶传》。《海城发电》的背景是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我国海城。一个日本卫生兵在战争中做了中国军队的俘虏。在拘留期间,他发挥了自己的专长,救死扶伤,因而受到中国军对的表扬,给他奖状。并把他释放了。有个叫梨花的姑娘爱上了他,带病跑来找他。被一群在日本军队里打杂的军夫抓住。军夫的头子审问被放回来的卫生兵,说他一定有叛国行为,否则中国军队不会给他奖状。他坚决否认。头子便叫人把梨花带出来,当众将她强奸致死。大家走掉后,在场的唯一的英国记者马上给本国发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

日本军队里,有因完成红十字会的义务,由敌人赠与了感谢状,而成为卖国贼的;也有军夫出于敌忾心而逮住清国病妇,横加蹂躏,而成了爱国者。

这是多么尖锐的讽刺,饱含着多么伟大的正义感!这里我们既可以看到泉镜花对刚刚露头的军国主义的深恶痛绝,也可以看到他的正直是超出国界的。

在《琵琶传》中,正面人物是中日甲午战争中的逃兵,而作为武士道化身的一个军官则是反面人物。逃兵被枪决,军官则在开枪打死自己的妻子(逃兵的情妇)的同时,被她活活咬断喉咙而死,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在举国上下被卷入战争狂热的时期发表这样同侵略性的国策针锋相对的作品是需要很大勇气的。作者逝世后,岩波书店在1940至1942年间出版的《镜花全集》里就未能收入这两篇,直到战后才重见天日。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作家们在继承本国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开始从西方文学流派中汲取养分。二叶亭四迷的长篇小说《浮云》(1887—1890)就明显地受到俄国近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夏目漱石则是从英国文学研究家起步登上文坛的,他从西方文学中取得创作经验,写出了《我是猫》(1905)、《哥儿》(1906)等批判现实主义作品。明治维新的任务首先是日本的现代化,移植和吸收西欧的先进文化是十分自然的事,这些外来影响也丰富了日本作家的表现方法,有利于繁荣创作。

泉镜花不同于同时代的大多数作家之处在于,尽管他精通英文,对西方文学并非门外汉,但从他的作品中却几乎看不出西方文学的痕迹。除了日本传统,他还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他的创作在形式上接近于江户时代的草双纸、净瑠璃(创始于十五世纪的一种用三弦伴奏的说唱曲艺)、谣曲、狂言以及中国的神怪小说。例如,日本评论家田中贡太郎就认为《高野圣僧》可能受到我国唐代小说《板桥三娘子》的启发。正由于这样,有些评论家曾经认为他的作品形式陈旧,将它们列为倾向小说或观念小说。这种小说的特征是:一、反映人生阴暗面。二、露骨地表明作者的主观倾向。

战后,由于美国文化的泛滥,外来语剧增,日本语汇的混乱对文学创作起了不利的影响,开始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在这种形势下,深深扎根于日本文学传统的泉镜花的作品越来越受到重视。村松定孝说,泉镜花“把日本近代文学所陷入的脱离传统的倾向认真地扭转过来,从而开拓出无与伦比的诗境。……他集日本古典传统于一身,开出灿烂的花来”。

泉镜花不侧重心理分析和刻画性格,情节的发展是通过对话和行动来表现的。他的主要弱点在于视野不够开阔,在长篇小说《风流线》(1904)和《续风流线》(1905)中虽然写了工程师水上等人揭露伪善的富翁巨山,最后把巨山的宅邸放火烧掉的故事,但人物显得苍白无力,深度不够。作品中的主人公往往是孤独、绝望的爱情至上主义者,总是以失败、自杀告终。他们通常只陶醉在空想世界中,缺乏改变现实的魄力。

泉镜花的创作生涯长达四十六年,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的作家。综观泉镜花的一生,他早年家境贫困,对受压迫的下层人民深深寄予同情,痛恨那些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黩武者以及剥削成性的资本家。他歌颂了人间真挚的爱情,谴责了束缚弱小的人们——尤其是妇女的封建道德观念。他一生所写的小说、戏剧、随笔不下五百篇,他的作品保持着优美的艺术风格、浓厚的浪漫主义气息,富有神韵和色彩,有些篇章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芥川龙之介说他“为明治大正文艺开辟了浪漫主义大道,浓艳胜似巫山雨意,壮烈赛过易水风光”。他笔下散发着奇光异彩,意趣纷呈,给读者以丰盛的美感享受。日本著名作家芥川龙之介、里见痒、川端康成、石川淳等均在文体上受到过泉镜花的影响。他那绮丽的风格至今仍有可借镜之处。

译者

书评(媒体评论)

泉镜花的行文笔致兼备绚烂与苍古,几乎可以说是日本语所能达到的最高的表现。为明治大正文艺开辟了浪漫主义大道,浓艳胜似巫山雨意,壮烈赛过易水风光。《镜花全集》不仅是明治大正文艺,而且是整个日本文艺所建造的巍峨的金字塔……为近代日本文艺史留下了最光彩陆离的一页。

——芥川龙之介

他集日本古典传统于一身,开出灿烂的花来。他把日本近现代文学所陷入的脱离传统的倾向扭转过来,开拓出无与伦比的诗境。

——村松定孝

日本到处都是花的名胜,镜花的作品则是情趣的名胜。

——川端康成

 泉镜花非常有趣,我非常喜欢他。

——安部公房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高野圣僧(泉镜花小说选)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日)泉镜花
译者 文洁若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重庆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29002602
开本 32开
页数 30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7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图书小类
重量 0.43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I313.45
丛书名
印张 10.5
印次 1
出版地 重庆
220
14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