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震撼世界的大灾难
内容
编辑推荐

里斯本大地震、庞贝城的毁灭、火烧罗马城、百慕大三角区灾难史、冰海沉船、博帕尔毒气惨案、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密西西比河上的悲剧、黑死病、史前的大洪水……本书首次全景式披露人类遭遇的惊天大灾难,为你全面、翔实地纪录了危害人类生存的惊天灾难。本书内容全面、翔实、可读。

内容推荐

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是伴随着灾难前行的。

史前那场波及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的洪水,使人类遭受了灭顶之灾:黑死病肆虐欧洲几百年,吞噬了欧洲2/3的人口;庞贝城、里斯本、芝加哥、东京都曾经被地震或火灾毁灭过……进入21世纪,那些古老的灾难——地震、海啸、洪水、火山爆发……依然威肋、着人类: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井喷般迅猛发展,又衍生出了新型的灾难,比如2008年波及全世界的金融海啸、威肋、地球的厄尔尼诺现象、诡异且破坏力极强的计算机病毒、世界黑色石油危机的迷雾、环境污染等等,同样极为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对这些震撼世界的大灾难,人们一次次陷入了深深地思索:如何才能摆脱灾难,特别是那些由人类一手造成的灾难,使人类走向光明的未来。

本书精心遴选了24个震撼世界的大灾难,尤其是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详尽而真实地讲述了“海啸”的全过程,使读者在短时间内即可全面了解这次灾难的真实内幕。

这是一部深度阐述灾难的著作,它带给人们的绝不仅是知识,更有思索和启示。

目录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之谜

恐怖杀人蜂

黑色石油危机

百慕大三角区灾难史

骇人听闻的蝗灾

亚洲金融风暴

厄尔尼诺灾难

里斯本大地震

横扫北美洲的龙卷风

黑死病大爆发

计算机病毒的幽灵

庞贝城的毁灭

史前大洪水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

关东大地震

喀拉喀托火山大爆发

博帕尔毒气惨案

两度重演的航天悲剧

伦敦地铁大火

密西西比河上的悲剧

“人民圣殿教”集体自杀案

芝加哥大火

冰海沉船

飓风袭击新臭尔良

试读章节

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之谜

黑色星期二

2007年3月13日星期二,美国住房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06年第四季度内,全美住房抵押贷款中有0.54%进入停止抵押品赎回权程序。为该组织推出同类调查报告37年来最高,其中问题主要集中在次级房贷市场。该组织经济学家估计,住房抵押贷款坏账率将继续上升.有可能在2007年末达到高峰。

消息传来,金融股率先大跌,拖累美国股市全面下挫。道琼斯30种工业平均指数大跌242.66点,跌幅1.97%;标准普尔500股指下挫28.65点,跌幅2.04%。遵照以往的先例,那天的股市大跌被恰如其分地称为“黑色星期二”。

美国股市的恐慌很快波及亚洲股市。3月15日,香港恒生指数下跌2.65%,日本日经225指数下跌3.08%,印度孟买股票交易所Sensex指数下跌3.01%。不但亚洲银行和金融机构遭受沉重打击,消费品制造商也顾影自怜。无力按时支付房贷的美国消费者人数稳步攀升,导致亚洲投资者和经济学家普遍预期,身处困境的美国消费者将会停止购买亚洲生产的汽车、电器和其他商品,从而损害亚洲经济。

实际上。所谓“黑色星期二”并非突如其来,在这之前已经有许多危险信号,只不过没人注意罢了。是的,次贷市场如此景气,谁会想到它要出问题呢?

在美国。即便在物阜民丰的加州奥伦治县,一辆火红的法拉利敞篷跑车依然会让人屏息驻足,艳羡良久。拥有这样一辆跑车的乔治,承认自己开着跑车穿街而过有过分招摇之嫌,尤其是他买车的钱是靠向低收入、信贷评级低的弱势人群发放高利率的次级房贷赚来的。不过,他很快就会在内心获得平衡,因为在这个行当里的“同仁”中拥有私人飞机都算不得新鲜,只拥有一辆法拉利跑车已经是格外“克己”了。乔治曾供职于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9年之久。这9年适逢美国次级房贷市场的“黄金时代”,次级抵押贷款爆炸式发展成就了抵押贷款银行家和经纪人的一夜暴富。“你无法想象我们赚了多少钱。而且我们根本用不着做什么,只要每天去办公室露个面就行。”他这样回忆那段逝去的好时光。

然而在芝加哥郊外,47岁的非洲裔美国人纳萨尼尔正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美国梦”无可挽回地破灭:由于无力支付按揭,到2007年5月,银行将收回他于3年前购置的四居室住宅。2004年,纳萨尼尔借了一笔当时流行的“混合房贷”,即30年的贷款期中,头两年为固定利率,其后转为可变利率。2006年8月。贷款年利率由原来的6.6%涨到8.1%,又进而上涨到当前的9.6%,月供涨到1300美元。其间,纳萨尼尔又丢掉了在县政府每小时14.8美元的工作,且深陷离婚官司中,无力负担月供,于是早早在房前挂上“吉屋出售”的招牌。但房地产市场已陷入低迷,他的房子无人问津。“我真的很喜欢这所房子,而且花了很多钱,新添了露台,扩建了车库,可现在他们要把它拿走了。”纳萨尼尔面对无可挽回的结局无可奈何。

同他的境遇类似的。还有上百万户低收入美国家庭。根据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2004年的一项调研,美国住房业主如因各种原因丧失住房所有权,通常需要再过10年以上方能重新购置住房,而少数人群所需时间更长。

不断增加的贷款违约背后,除了几百万户梦想破灭的低收入人群、几百万座无人居住的房子,还有全美20多家深陷危机的次级市场放款机构。这些机构昨天还是资本市场的天之骄子,今天却沦落为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麻风病人”。全美第二大次级房贷放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经历正是这种沧桑巨变的缩影。  2004年12月,新世纪金融公司的股价曾创下66美元每股的历史最高纪录;2007年4月2日,该公司申请破产保护。美联储加息的压力,房地产市场的萎缩。借款者不断增加的违约人数,资金提供者的退出,以及贷款前锋线估计和控制工作的不完备,使新世纪金融公司及其他次级贷款放款机构由巨额盈利陷入严重危机。当新世纪金融公司于2007年3月初公布要修改其2006年前三季度的财务报表时,高盛等投资机构立即要求缩短对新世纪金融公司的借款期,随后,新世纪的股票价格一泻千里。

大约在10年前,即1998年的俄罗斯信用危机中,合众国银行公司慷慨地为新世纪注入2000万美元资金,助其摆脱困境。然而在此次危机中,这样的救星不会再出现了。几个月前华尔街上的银行家们还张开双臂为新世纪提供总额达数十亿美元的借款,现在则迅速关闭输血通道。新世纪的破产再次昭示次级房贷市场危机的深度与广度。已经有几百万美国家庭丧失了自己的家宅。如今新世纪的数千员工亦将丢掉自己的工作。

什么是次贷危机

2001~2004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选择。

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如只付利息抵押贷款,它与传统的固定利率抵押贷款不同,允许借款人在借款的前几年中只付利息不付本金,借款人的还贷负担远低于固定利率贷款,这使得一些中低收入者纷纷人市购房。但在几年之后,借款人的每月还款负担不断加重,从而留下了借款人日后可能无力还款的隐患。

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贷款方式,即借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且仅需申报其收入情况而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如工资条、完税证明等。弗吉尼亚州的一家咨询机构下住房抵押贷款资产研究所2006年4月对100笔此类“零文件”贷款进行了一项跟踪调研,调研者比较了贷款人在申请贷款时申报的收入,同其提交给国内税务署的税务申报比较,发现90%的贷款人高报个人收入5%或以上,其中60%借款人虚报收入超过实际收入一半以上。德意志银行的一份报告称,在2006年发放的全部次级房贷中,此类“骗子贷款”占到40%。而2001年的比例为21%。

这些新产品风靡一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住房市场的持续繁荣使借款者低估了潜在风险;另一方面是贷款机构风险控制不到位。竞争的加剧使贷款机构只顾极力推广这些产品,而有意忽视向借款人说明风险和确认借款人还款能力的环节。美联储数据显示,次级贷款占全部住房抵押贷款的比例从5%上升到2006年的20%。

宽松的贷款资格审核成为房地产交易市场空前活跃的重要推动力,但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在进行次级抵押贷款时,放款机构和借款者都认为,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进行抵押再融资就可以了。但事实上,由于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借款人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房屋的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这时,很自然地会出现逾期还款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案例。案例一旦大幅增加,必然引起对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悲观预期,次级市场就可能发生严重震荡,这就会冲击贷款市场的资金链,进而波及整个抵押贷款市场。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价格也会因为房屋所有者止损的心理而继续下降。两重因素的叠加形成恶性循环,加剧了次级市场危机的发生。

应该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产生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最初10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4~2006年,美国的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到69%,超过900万的家庭在这期间拥有了自己的房屋,这很大部分归功于次级房贷。在利用次级房贷获得房屋的人群里,有一半以上是少数族裔,其中大部分是低收入者,这些人由于信用记录较差或付不起首付而无法取得普通抵押贷款。次级抵押贷款为低收入者提供了选择。

但次级抵押贷款的高风险性也伴随着其易获得性而来。相比普通抵押贷款6%~8%的利率,次级房贷的利率有可能高达10%~12%。而且大部分次级抵押贷款采取可调整利率的形式。随着美联储多次上调利率,次级房贷的还款利率越来越高,最终导致拖欠债务比率和丧失抵押品赎回率的上升,酿成今日的危机。

P1-4

序言

有许多证据表明,大约1万年前,北半球的确发生过一场大洪水,波及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这就是圣经中记载的那场洪水。也是许多民族的神话传说中关于人类所遭遇的灾难的最早记录。洪水之后,幸存的人类重建了自己的文明。可以说,真正意义上的人类文明史,是从那场灾难之后开始的。

从此之后,灾难始终伴随着人类。其中,既有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也有人为造成的惨剧。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本不应有太多的遗憾。因为自然灾害是难以预知更无法避免的。但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许多自然灾害中越来越多地渗入了人为因素。旧金山大地震和关东大地震中,比地震破坏力更大的是大火。由于地震导致的煤气管道破裂而燃起的大火。在地震之后彻底摧毁了两座城市。

在人类的灾难史里,许多灾难都掺杂着制度的因素,诸如芝加哥大火、泰坦尼克号的沉没等等。2005年席卷美国新奥尔良的飓风更是使制度的弊病暴露无遗。其实,造成那次灾难的不单是洪水和飓风,更是制度的瘫痪。在新奥尔良的无政府状态比阿富汗还令人难以容忍的时候,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之间还在为谁来接管整个救灾行动争论不休。制度本身并无对错,错的是被制度异化的人。

另外还有些灾害,如厄尔尼诺现象,在造成大规模自然灾害的同时,也使全球的经济链条发生断裂,从而引发大规模的经济灾难。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前,秘鲁供应的鱼粉占世界38%,灾难之后,秘鲁的捕鱼量从过去的1030万吨锐减到180万吨;美国作为鱼粉的代用品——黄豆的价格暴涨3倍,饲料价格上涨反过来又使鸡的零售价猛涨;菲律宾干旱严重,导致椰子价格大幅度上扬,又使制造肥皂和清洁剂的成本大大提高……1982~1983年的厄尔尼诺事件,造成全球130亿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间接和潜在的影响难以估计。

疾病一直是人类恐惧的根源。700年前发生在欧洲的黑死病困扰了欧洲几百年,吞噬了欧洲将近2/3的人口,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医药科学的进步,它已经可以预防和控制。但其他的疾病和灾难又接踵而来,其中有许多都是古人闻所未闻的。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更使得这些灾难的规模扩大化,其影响也更深远。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引发的连锁反应所造成的灾害,比事故本身更加惊人。成千上万的人以及他们的子孙都将生活在核辐射的阴影之下。辐射病就像是病毒,潜藏在他们的基因里,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在他们或者他们的后代身上爆发。

不可否认,信息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但与此同时,电脑病毒又成了人们共同的恐惧。电脑病毒以数字程序的形式存在于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之中,看上去它和其他普通程序没什么两样,仅仅是一些代码而已。但它造成的危害人们已经见识过了。如今,人类的生活已经离不开互联网,没人敢想象。一场全球范围的电脑病毒灾难将会带来什么。或许,是文明的倒退。

自从石油成为世界主要能源之后,许多大国都意识到控制了石油就等同于控制了世界。而对石油资源的争夺,几乎成为了近代人类无数苦难的根源。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三次石油危机,不但造成了长时间的经济衰退,还导致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武装冲突。第一次石油危机引发了中东战争,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伊朗政变,第三次石油危机的直接后果是美国对伊拉克的入侵,尤其是最后一次,其影响到现在还没有消除。

资本主义世界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人所共知,进入20世纪以来,经济危机造成的灾难一次比一次凶猛,波及范围一次比一次扩大。1929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97年到1998年的东南亚经济危机导致整个地区泡沫经济的彻底崩溃;2008年全球因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以其不可估量的迅猛之势席卷了全球,多少银行因此倒闭,多少公司陷甚至毁掉了整个世界的金融系统……这是一场比地震、大火、流行病更为可怕的灾难。人类正面临着新一轮的生存选择。

我曾经写过一本名叫《世界最恐怖的灾难之谜》的书,出版后好评如潮,销售一空。本书中,我又增加了一些人为的大灾难如“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之谜”、“黑色石油危机”、“亚洲金融风暴”、“厄尔尼诺灾难”,以及像“杀人蜂”、“横扫北美的龙卷风”、“蝗灾”等较为罕见的灾难,使全书更为全面、翔实、可读。

本书不仅仅是对灾难的记录。或许有那么一天,世界末日会来临。只是但愿,那不是因为人类的愚蠢和自负造成的。

史韦

2009年1月16日

草于陋室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震撼世界的大灾难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史韦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1959607
开本 16开
页数 30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60
出版时间 2009-03-01
首版时间 2009-03-01
印刷时间 2009-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0.4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X4-49
丛书名
印张 20.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39
168
18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1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