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收藏十三家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介绍了顾公雄、周湘云、叶恭绰、庞莱臣、吴湖帆、张伯驹、罗伯昭、陈梦家等十三位收藏家以及他们的收藏故事。这些大收藏家,有学者,有官员,有企业家,也有世家子弟,他们的人生经历虽各不相同,但都对中国的文化承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内容推荐

弢翁捐献的古玺印中不乏精品,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如战国“王兵戎器”、“左廪桁木”、秦“右司空印”、汉“朱偃”、“阳成婴”,以及迄今发现的文辞最长的汉吉语印“赵诩三十字印”和“辅国司马”、“汜肇六面印”,共计十余方均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此外战国古玺“勿正关玺”、“平阿左廪”、秦“思言敬事”和汉魏“曹氏六面印”也都是传世珍稀佳作。

目录

大盂鼎、大克鼎

——从潘祖荫到潘达于

半壁江山过云楼

——顾公雄与沈同樾夫妇的书画收藏

从翁同龢到翁万戈

红顶房老板

——周湘云和他的收藏

庞莱臣:收藏甲东南

仰止亭畔收藏观止

——收藏家叶恭绰

梅景书屋梅花安在

——作为收藏家的吴湖帆

缥函朱榻风过铿然

——自庄严堪主人周叔弢的藏书境界

张伯驹:文人收藏家

罗伯昭和钱币收藏群体

陈梦家:“物我合一”的收藏境界

王己千:文物的聚散与收藏家的悲喜

王世襄:由我得之,由我遣之

试读章节

顾公雄的子女辗转来到上海,在虹口一日本商人家住了一夜。为安排运回文物,顾贤家的小车进出租界频繁,车中又有日本人,未引起当局注意,当时抗日情绪高涨,但谁也不会知道,这个日本人是假装的。

这是一段惊心动魄的历程。顾公雄将这些珍贵字画的一部分,寄放在爱文义路(今北京西路)。这是常熟“铁琴铜剑楼”主人瞿启甲父子(济苍、旭初、凤起)的沪上寓所。瞿帮顾家在附近的“爱文里”找了房子。自此,瞿顾两家常有往来。瞿家楼下客厅一时也成了“书画活动中心”。

顾笃球记录了父亲顾公雄这一时期的风貌,老先生当时常与一些朋友在瞿家见面,如冒鹤亭、李拔可、夏剑丞、谭泽阎、杨无恙等人。杨善画花卉,润例第一句为:不卖残山剩水。可见这位爱国诗人对汉奸的憎恶。

对于顾公雄老先生抵沪的消息,日本人已经掌握。但也许是慑于这位著名藏书家、画家的声望,来拜访的几个都较为礼貌和谨慎,也没有探出顾家藏品的虚实。当时的汪伪行政院长梁鸿志,原也是学人,文墨颇佳。做汉奸后,大肆搜刮文物。他的书室题为“三十三宋斋”(藏有三十三件宋代字画),得知顾公雄老先生的住址后,曾因嫁女儿的由头送来请柬,请老先生赴宴。为此,顾公雄着实为难了一阵,最后还是以送礼不去人的办法应付了事。

为保全“过云楼”藏画,顾公雄在上海度过了漫长的七年,这种如履薄冰的生活,并没有泯灭他的信念和“过云楼”定下的祖训。顾笃球说:“记得当时有人想买一轴文彭(文徵明之子)的山水,父亲为此在瞿家看了近十天,反反复复无法断定真伪,后才发现此画为拼接的,原作一半已缺,后人所续为另一半,疑窦顿释,他很高兴。”

1945年夏,抗战临近胜利时,顾公雄偕沈同樾回苏州居住。顾笃球姐弟等仍继续在沪求学。7月份放暑假,顾笃球遵父命,提一皮箱书画返回苏州,进城门时,不意遭到敌伪的检查,箱中的唐寅的画轴和张渥的九歌图卷,均被当场翻出,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极为紧张。敌伪的一检查人员有些文化涵养,展开唐寅的画,“喔!唐伯虎。”又打开九歌图卷,顾笃球几乎昏厥倒。但不知为什么,对方又有些心不在焉,只将卷首藏经纸那一部分折断,便离去了,顾笃球又惊又恨。所幸的是,这次检查没有酿成大祸,只是虚惊一场。

1949年春节后,顾榴、顾笃球姐弟,又将部分书画从苏州带到上海。

也是在这一年,生活拮据、心力交瘁的顾公雄老先生在病榻上决定,将“过云楼”所藏的书画存人外滩中国银行的保险箱。

藏品中任何一件,按当时的价值,完全可以供顾家生活数年,也可以付讫高额的银行保管费。但对顾公雄夫妇来说,这是不可宽恕的行为,他们节衣缩食,所承担的仅是守护保管之责。

1951年,顾公雄临终时说出自己的心愿:“还是献出来,把我的书画献给国家。”

“过云楼”书画,历经鸦片战争、太平天国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顾氏先辈、后人,以及前文所提或没有提到的朋友,都为这笔中国的珍贵财产呕心沥血,辗转奔走,目睹战争离乱和世态沧桑,目睹日渐繁荣的新中国的景象,顾公雄作出了极为慎重的选择。

遵从丈夫的遗言,沈同樾老太太和她的子女顾笃碹、顾榴、顾佛、顾笃璋、顾笃球等在该年将“过云楼”书画一部分献给国家。中央文化部发给褒奖状及奖金二千元,他们当即把奖金全部捐献,作为抗美援朝之用。1958年,沈同樾老太太第二次捐献,上海市文化局奖给顾家现金一万元,沈老太太闻知当时里弄里办食堂,意欲捐给居委会。上海博物馆得知此事,即通过有关部门转告老太太,这笔钱同“过云楼”价值连城的藏品相比,实在微不足道,顾家生活并不富裕,望能将这笔钱聊补家用,沈老太太得知后,仍捐出了一部分给里弄。  沈同樾率领子女捐献的情景,至今已无人能说清楚。在一个酷热的夏天,笔者曾到虹口区翔殷路顾笃璋的住所访问。他已经患病多年,卧床不起,语言木讷,已经无法交谈了。只有他的妻子方秀云和我交谈,但她也感到无从谈起,她是在顾家捐献后第二年才与顾笃璋结婚,对捐献的情景一无所知。以后,笔者在常熟又一次和她相遇,也只是作了简短的交谈。直到1959年3月上海博物馆举办《沈同樾先生捐赠过云楼书画展》,她才在这次展出中看到原属顾家的这些书画,第二次捐献一百六十余幅宋元明清书画时,方秀云说她原来“一点不知道家里有这些字画,”她回忆说,“当时家里是还有几幅吴昌硕、张大千的画,这些是顾家上辈的画友,倒是随便地挂着,捐献时婆婆说,这些画就不捐了,实在拿不出手的。”

曾任上海博物馆副馆长、历史学家杨宽在他的自传《历史激流中心动荡和曲折》一书中略有记载:“这时‘过云楼’的后代分为两支,其中一支的女主人亲自把所有收藏的名贵古代字画,从苏州送到上海来捐献。我们特别为她举办了一个捐献古代书画的展览会,还特别为她召开一次文物保管委员会举行授予奖状的仪式。‘过云楼’的另一支主人顾公硕,也是热情支持我们工作的。我曾率领一个五人小组,前往苏州专程访问他,承蒙他热忱接待,把所藏的名贵字画提供鉴赏,我们访问的目的,是请求他出让著名的苏东坡所写《祭黄几道文卷》,我们依照他提出的出让价格,使这件著名的苏东坡代表作成为上海博物馆的名贵藏品之一。使我感到十分不安的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听说顾公硕家被抄,他被迫害而自杀了。”

沈同樾捐献“过云楼”书画时,杨宽任上海市文管会主任秘书,实际上是他在主持这次捐献工作。在历史档案中,笔者还看到为了给潘达于、沈同樾奖励,杨宽签署的调查潘达于、顾榴“二人的成份是否是地主”的调查公文。苏州市人民政府文教局回复草草:“查顾榴先生经调查系地主成份,又据来函,潘达于先生居住上海,因此我处实无从调查。”另有一件关于顾氏家庭情况的调查,内容为:“顾氏上辈于苏城开设顾得其酱园,为合族所有,虽有小量田产,公雄本人以卖画为生,惟以身弱多病,生活不甚宽裕,妻沈同樾,子三人,长子已故,次三两子未娶,女三人,均已出嫁,现其妻生活由次子负担,尚可维持,其家藏古物,后人不欲轻易分散,自愿无条件化私为公。”

P30-33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收藏十三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郑重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49466
开本 16开
页数 306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5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4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29
170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6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5:3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