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我和爸爸丰子恺
内容
编辑推荐

如果要想在现代找寻陶渊明,王维那样的人物,那么,就该是丰子恺了吧。他被人认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他多才多艺,会弹钢琴、作漫画、写随笔,而他艺术家的真率,对于万物丰富的爱,和他的气品、气骨,都使得他在庞杂诈伪的海派文人之中,有鹤立鸡群之感。本书是《潇洒风神》的“姊妹篇”,是丰子恺女儿丰一吟女士的最新力作,主要讲述了丰子恺的生平事迹。

内容推荐

本书是《潇洒风神》的“姊妹篇”。《潇洒风神》与《我和爸爸丰子恺》除了历史上的事实必然同样介绍外,写的角度完全不一样。前者较全面地提到爸爸的作品,也介绍了他的艺术观;后者则较多叙述生活上的事。

目录

序言/1

第一章 缘缘堂时期

爸爸总是有胡子的/1

家里分两派/2

李家大妈/3

接待寺/5

十二年住十三处/7

六年“华屋”/11

一天之内改变了称呼/17

缘缘堂的夏天/18

我也住过“行宫”/20

弟子鲍慧和/22

丰同裕染坊/25

满娘/26

第二章 沙坪小屋时期

一天之内石门顿成死市/29

宁为流亡者不当亡国奴/31

晒太阳“偷”萝卜/41

决心去长沙/47

到萍乡被挽留住了/52

以五寸不烂之笔抗敌/56

《护生画集》/61

从长沙到桂林/63

独秀峰前谈艺术/65

崇德书店/67

一只新枚酒一杯/69

泮塘岭村居/73

宜山用警报欢迎我们/77

“艺术的逃难”/82

都匀一月/88

遵义罗庄/90

课儿/92

星汉楼/97

我家第一桩喜事/101

遵义的往事纪实/104

沙滩上的惨事/106

贵州访旧/107

逃难最后一站——重庆/110

风生书店/113

刘家坟/114

沙坪小屋/116

京剧迷/118

重庆时期的交游/120

外婆永远离开了我们/125

终于胜利了/126

第三章 湖畔小屋时期

比逃难还辛苦/131

终于踏上了江南的土地/134

湖畔小屋/137

京剧缘/140

弟子胡治均/143

在台湾56天/146

南国之行/150

第四章 日月楼时期(上)

共和国诞生/155

苦学俄文/157

日月楼中日月长/160

耳目一新/163

外公纸/174

阿咪/175

白头今又译“红楼”/176

我家第一台电视机/177

困难时期/178

日月楼鼎盛时期/180

有朋自远方来/184

第五章 日月楼时期(下)

当时只道是寻常/187

终于向《阿咪》开炮了/188

“说明他们已束手无策”/189

好像在搞地下活动/191

“日月楼”只剩一半了/192

护生画出事了/195

烧《护生画集》/198

无穷尽的批斗/200

运交华盖欲何求/205

“隔离审查”/207

一对可怜的青梅竹马/211

日月楼中的邻居/215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218

枕边雪和半盆水/221

“未须寂寞养残生”/225

“寂寞便是福”/229

“地下活动”/232

千呼万唤始出来/238

最忆是杭州/242

旷世巨著《护生画集》/249

卷土重来/253

少小离家老大回/256

暂时脱离人世/261

第六章 人去楼空魂永在

向爸爸道别/266

重见天日/268

妈妈也走了/270

重逢缘缘堂/271

爸爸魂归故里/273

潇洒风神永忆渠/275

试读章节

我有一个小姑妈叫丰雪珍(又名雪囡),排行第八,下边两个弟弟都是夭折的。雪姑妈生下来后,我祖母患了一场大病。况且那时我祖父尚未考中举人。家里还很贫困。种种原因,改变了雪姑妈一生的命运,她从小就被送到离镇六华里的南圣浜蒋家当童养媳,后来嫁给了蒋茂春。从此我们多了一家亲。我也有赖于此,如今有了雪姑妈的女儿阿七(蒋镜娥)家可以经常去跑跑,享受农家之乐。雪姑妈生的孩子很多,大多夭折。只剩下女儿蒋坤豪、1993年去世的儿子蒋镇东以及小我8岁的阿七。

蒋家一家纯朴敦厚。小姑妈嫁过去后我们家似乎没对他们家有什么特别的照顾,可他们得知石门镇遭难,马上想到“慈哥”(爸爸小名慈玉)一家。傍晚,茂春姑父和他弟弟继春马上摇出一只船来,把我们全家在潇潇暮雨中接到了南圣浜。雪姑妈擎着一盏油灯,一双小脚踮着湿地,亲自到河岸上来迎接。那河岸,至今还没变样。我每次经过那儿,逃难时的一切如在眼前。

茂春姑父把我们一家十人安排在他的族人蒋金康家新造的两开间楼房的整个楼面上,大家席地而卧。说起这新屋,据说是由于在旧屋里大宴宾客时二楼地板坍下来,致使一个叫玉如的小姑娘落到底楼灶上沸腾的油锅里死掉了,才重建的。

后来,爸爸曾写了一首很长的打油诗,描写逃难的情况。可惜没有保存下来。我们东拼西凑,也只凑了零零碎碎的几句。开头是这样:

浙江石门湾,原来是故乡。六日掼炸弹,逃到南圣浜。

外婆一同来,又来姑婆娘。亲眷本来多,外加蒋金康。

金康有新屋,借来当栈房。老幼十个人,困在稻草上……

在南圣浜逗留了半个月。我们几个小的孩子无忧无虑,爸爸却日夜忧思,举棋难定。背井离乡,实非所愿。除非嘉兴失守,否则决计不走。于是他到邻家去听收音机里的日语电台,并托人每天走15里到练市镇去向我的二姑夫周印池借来报纸,关注时事。不仅自己关注,还把从报上和电台上得到的消息写出来贴在门口,以代壁报,和众人共享。报载有重兵驻扎嘉兴,金城汤池,万无一虑。爸爸很高兴,以为可以不走。

壁报贴出后,远近一一传开,知道我们一家已到南圣浜,于是众亲友纷纷前来联系。其中有我们的姑婆特地从崇德赶来,二姑妈的长女周镜涵,我们叫她“镜哥哥”的,也从练市赶来。她们两位都表示,如果我们走,她们都希望能跟着一起走。

我们这位姑婆,是爸爸的亲姐姐,对女红艺事十分擅长,曾与我祖父共同制作了迎花灯用的精美的彩伞,在石门镇上颇享盛誉。嫁到崇德徐家为继室,自己没生养。缘缘堂的“两代姑母房”就是为她和我们二姑妈归宁而设的。二姑妈丰幼,爸爸称她为“幼哥”,我们却叫她“练市姆爸”。“姆爸”是伯伯的意思,前文已提到那时对女的称呼和男的一样。据说她幼时自己掏耳朵时被人撞了一下,出了许多血,聋了一只耳朵。刚嫁到练市去时被小偷偷了首饰衣服去,价值当时的三千元!把另一只耳朵也气聋了。在婆家的处境可想而知。所以常以归宁为乐事。她在我家很受欢迎。记得有一次她突然来临,姐姐哥哥们高呼:“练市姆爸”来了,把我吓得非同小可,竞逃到妈妈怀里大哭。从此我见“练市姆爸”来就躲起来。不过,镜哥哥来,我是欢迎的。可惜后来我们逃难时终于没带上她和我姑婆。姑婆不敢长途跋涉,回崇德去了。至于镜哥哥,那时她暂时回了练市,时局紧张,没人敢冒被拉佚的危险去练市通知她。

在我们决定逃难以前,南圣浜来了驻军,领队的张四维连长曾向爸爸透露过:为求最后胜利,石门一带可能要放弃。爸爸连忙带了宝姐和染坊店的学徒章桂去了缘缘堂一次,选了两网篮心爱的、版本较佳的、新买而尚未读过的书,设法运回南圣浜。

2007年8月,我回家乡时拜访了年已90的章桂哥,承他告诉了我许多往事。据说我们逃离缘缘堂后,他曾在堂内宿夜。国民党的败兵闯进堂内骚扰,要他煮饭给他们吃。他说灶问里什么都有,你们自己去煮。败兵把我们家的箱子一个个凿破,倒出来都是些衣服。

章桂哥还说了一件从未向外人透露过的事。他说他是睡在缘缘堂楼下西后房的。有一天半夜里,他听见有两个人的脚步声走进厅内,转入东房,又走到后面扶梯间,然后转到厅后那间房。那是供奉我祖父母遗像的房间,平时也在那里上供。那两人的脚步声到了那间房就停止了。忽然听见那房间里的热水瓶重重地往桌上击一下。章桂哥放大了胆,突然启开了西后房通向厅后房的门。一看,什么都没有!他倒有点汗毛凛凛了,连忙蒙着被睡觉。

第二天,他赶到南圣浜,悄悄地把这事告诉了我爸爸。是祖宗显灵暗示这里已不可留吗?章桂哥说,促成爸爸决心逃离故乡的原因:一是张连长的一番话;二就是这件事。我虽已于1989年接受新加坡广洽法师的示意拜他为师皈依了佛门,其实对佛教毫无研究。我至今还不能相信“轮回”,也不相信死去的人会显灵。爸妈死后,从来没向我显过灵。对于章桂哥的一说,我认为也有可能是两个小偷进缘缘堂,走到厅后房,被不知哪里突然发出的一声吓跑了。不过,尚未证实的事,我也不敢轻易否定。况且这件事勾起了我小时候的一个回忆。有一天,缘缘堂正在祭祖,我和哥哥们却忙着捉迷藏。有一次轮着我找他们,找到祖父母遗像的供桌下,明明看见一个白蒙蒙的人躲在那里,我叫唤这人,这人却不睬我。后来哥哥们从别处出现了,我叫他们去看供桌下,却已经什么都没了。我只能把这事理解为起初大人在这供桌下放了什么,后来拿走了。

好了,这些阴阳之间的事不去说它了。却说形势急转直下。爸爸一直要等嘉兴失守才走。但日寇不直接打嘉兴,却从北面迂回,取濮院、桐乡、石门,以包围嘉兴。因此石门竟失守在嘉兴之前!

爸爸下了决心:宁为流浪者,不当亡国奴!爸爸懂日文,如留下来,不堪设想。他决计带全家逃亡。但往哪儿逃呢?这时石门的邮局已迁到了南圣浜附近,接着又要迁走了。就在这时,爸爸收到了最后一封信,是他敬重的马一浮先生从桐庐来信关心他的情况。这封信看来起了作用,使茫然不知所措的爸爸有了逃难的方向——去桐庐投奔马先生。

11月20日,族亲丰平玉,我们叫他“平伯”的(就是五爹爹的儿子,丰明珍的爸爸)带了一个我们从未见过的“丙伯”来共商逃往桐庐的事。丙伯是五爹爹的妻子五娘娘的妹妹的儿子,不过是前妻所生。这位丙伯竟是爸爸的私淑者。他家里有船,约定次日派船来接。

当天晚上,爸爸总算开始准备行装。这么多书是带不了啦。只能选几本重要的。铺盖衣服是必须带的。还有……啊呀,还有钱,那可是出门最重要的。爸爸在《辞缘缘堂》一文中说:

这晚上检点行物,发现走路最重要的东西没有准备:除了几张用不得的公司银行存票外,家里所余的只有数十元现款,奈何奈何!六个孩子说:“我们有。”他们把每年生日我所送给的红纸包通通打开,凑得四百余元。其中有数十元硬币,我嫌笨重,给了雪雪。其余钞票共得四百元。不知从哪一年开始,我每逢儿童生日,送他一个红纸包,上写“长命康乐”四个字,内封银数如其岁数。他们得了,照例不拆。不料今日一齐拆开,充作逃难之费!又不料积成了这样可观的一个数目!我真糊涂:家累如此,时局如彼,余不趁早领出些存款以备万一,直待仓皇出走时才计议及此。幸有这笔意外之款,维持了逃难初步,侥幸之至!平生有轻财之习,这种侥幸势将长养我这习性,永不肯改了。

次日,值得纪念的1937年11月21日,上午染坊店的阿康师傅从石门镇奔来,说缘缘堂门口已架了机枪,木场桥堍摆起了大炮,听说桐乡已经开火了。(阿康后来在梅纱弄里碰着日寇,被刺死于刺刀之下。)大人们整理了行物,凡不易带而且可以不用的,通通分送了村人,只带两担铺盖、一只箱子。下午,丙伯的船开到。我家除父母和六子女外,加上满娘和外婆,共十人。平伯同行。还有染坊店的章桂,爸爸喜其年轻干练,征得他本人和他父亲的同意,也一起走。我事后听章桂哥说,他爸爸给他20元供逃亡用。那时候20元是个大数目,难为老人家省出来给儿子。章桂哥把它珍藏在鞋底。可是一路奔波,竞把这来之不易的20元踩成了模糊不清的碎屑。

怀着痛心的惜别情绪,我们离开了南圣浜,往四五公里以外丙伯的家乡悦鸿村进发,开始了行程数千里、长达九年的流亡生活。

那时我们几个孩子什么也不懂,只觉得很好玩:经常换地方,看到新鲜的东西。美丽的风景。一路生活虽然苦些,但小孩似乎适应性强,不在乎。

P31-34

序言

爸爸如果在世,今年110岁了!

我曾为他写过两本传记。这已是第三本。一本比一本写得畅所欲言。遗憾的是,我一年比一年老,记性一年比一年差。看了前面写的传记,有些内容如今已经依稀仿佛了,幸亏当时写了下来。

有鉴于此,我写这本传记一定要把自己记得的事一点不漏地写下来。否则就会随着我的身躯进入黄泉。不能让后人知道,岂不可惜!

正因为如此,有关父亲晚年的事我多写了一些,因为那时的某些事,只有我一个人知道啊!一吐为快,从此我不必再提这伤心的往事了。

第一本《丰子恺传》是浙江人民出版社于1983年2月出版的。由六人合作写:丰一吟,潘文彦,胡治均,丰陈宝,丰宛音,丰元草。人名的先后次序本来是按照所写的章节次序,只是临了出版社把我的名字移到了最前面,惭愧。这本传记连插图也只有12万字。

人生无常。这六个人中,胡治均先生和二姐丰宛音已于2005、2007年谢世。如今,大姐丰陈宝和二哥丰元草也已进入耄耋之年。

第二本《潇洒风神——我的父亲丰子恺》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于1998年10月出版的。我一人写。后由团结出版社于2007年1月重新出版,改名《我的父亲丰子恺》。26万字。

写这第三本传记,起初我不愿定下交哪家出版社,这样,我可以写写停停,自由自在。也记不起是哪年开始动笔的。应该是十年前就开始写的吧。

后来,我认识了百花文艺出版社的高艳华编辑。我们成了没见面的好朋友。我们为这部传记周旋已久,起初我仍不愿确定交稿。今年适逢爸爸诞生110周年,就不得不敲定下来,自然是由她所在的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艳华不向我催稿,只是用压缩自己审稿时间来感动我。我不能让她太辛苦呀,必须尽快交稿。这以后,我就紧张起来。晚上一躺下去,想的就是这传记的内容,有时想到失眠的程度。每想起一个必须加入的内容,连忙记下。床头常备纸笔,暗中摸黑写下备忘。甚至半夜醒来,也会如此。这段时期好比一块大石头压在身上,日子难过啊!我毕竟已是80高龄了。

写《潇洒风神》时,我只花了八个多月,赶上了爸爸诞生100周年。如今却是老牛破车,幸而能赶在爸爸诞生110周年前完成,自己觉得已经不错了。

《潇洒风神》与《我和爸爸丰子恺》除了历史上的事实必然同样介绍外,写的角度完全不一样。前者较全面地提到爸爸的作品,也介绍了他的艺术观;后者则较多叙述生活上的事。这两本书是“姊妹篇”。

有两点需要说明:第一,我对爸爸的交友缺少关心,所以在两本传记里都提得很少,只得有劳从事“丰子恺研究”的专家另外撰文补充。第二,我虽知道得不多,但我所写的必是事实,绝不假造(除非记错)。

我曾说过:写完了《潇洒风神》,编好了爸爸的文集(其实几乎是全集),再编好了他的漫画全集,好比三块大石头从我身上落了下来,让我松了一口气。后来却又来了三块大石头。这第一块《我和爸爸丰子恺》已经落地,但是文(全)集和漫画全集都已收集到了不少新资料,应该再作补充。以前与我“并肩作战”的大姐早已声称要退出“战场”,只能当我的顾问了。幸而余下的两块石头不算很大,因为毕竟已出版过,有了基础,而不是从无到有。我年事虽高,可以慢慢做。做爸爸的事,我义不容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潇洒风神》出版时,爸爸还躺在骨灰盒里。这本《我和爸爸丰子恺》出版时,爸爸的骨灰已入土为安,和妈妈一起葬在家乡的五人墓里了。五人者,爸妈和爸爸的三姐丰满、妹妹雪雪、妹夫蒋茂春也。

我写这部传记时,也像写以前的传记时一样请教了许许多多亲友,在此一并致谢!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我和爸爸丰子恺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丰一吟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百花文艺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30650233
开本 16开
页数 27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10-01
首版时间 2008-10-01
印刷时间 2008-10-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青少年,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48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25.72
丛书名
印张 17.75
印次 1
出版地 天津
230
169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5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8: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