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湖湘文化讲演录
内容
编辑推荐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湖湘文化有着千年的渊源,其最令人瞩目的是湖湘知识群体的学术和事功,其次是湖湘人士创造的巨大政治事功,另外还有来自于湖湘士人的人格魅力。

本书着眼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湖湘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全面解读在外人看来颇有些神秘的湖湘文化形成、发展、兴盛的历史,有助于读者了解湖湘文化,并更进一步地探究深受湖湘文化浸润的屈原、曾国潘、毛泽东等历史伟人。同时,书中配有精彩图片,图文并茂,不仅向广大读者展示抽象的湖湘文化,更以精彩图片,给读者以更为直观的感受,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湖湘,理解充满无穷魅力的湖湘文化。

内容推荐

本书着眼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湖湘文化发展、演变的历史,全面解读在外人看来颇有些神秘的湖湘文化形成、发展、兴盛的历史,有助于读者了解湖湘文化,并更进一步地探究深受湖湘文化浸润的屈原、曾国潘、毛泽东等历史伟人。同时,书中配有精彩图片,图文并茂,不仅向广大读者展示抽象的湖湘文化,更以精彩图片,给读者以更为直观的感受,从而更深入地了解湖湘,理解充满无穷魅力的湖湘文化。

文化,本来就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解读地域文化,就更容易将读者引入抽象或虚拟之中。作者一改传统的文化解读方式,将湖湘文化浸润在人物、思想、神话传说,以及美丽迷人的湖湘山水之中,赋予湖湘文化以更为丰富、直观、多彩的立体感,使读者能更直观地感受湖湘文化。

目录

引子 我本湖南人 唱作湖南歌

第一讲 湖湘文化是什么

第二讲 打捞湖湘:湖湘文化的心理解码

第三讲 湖湘文化的核心理念

第四讲 湖湘文化中的普世精神

第五讲 悲情湖湘:湖湘文化的性情解码

第六讲 贬谪湖湘:湖湘文化的命运解码

第七讲 湖湘文化的身份解码

第八讲 湖湘文化的社会解码

第九讲 山水湖湘

第十讲 审美湖湘

后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湖南人格外一条筋”,这是许多人给湖南人的一个非常形象的评价与概括。这实际上讲的就是湖南人主独。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王船山。老先生曾明确力主“独”而不赞成“众”,主张个人修德励行、丹心壮节,反对互相唱和,反对哄然而起。

尚独是一种追求自由的表现。林河先生认为,凤文化的精髓是自由度大、思想活跃,犹如天空飞翔的小鸟一样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这种凤文化与龙的精神相抵触,自古不被提倡。

尚独,是湖湘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湖湘文化受楚文化中道家意识的影响较深。冯友兰先生就曾指出:“继吴起之后,在楚国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他是在楚国推行‘法治’的政治家,是一个黄老之学的传播者。”屈原流放后长期活动在湖南,其思想对后世湖湘文化影响至深。不过,一个人受某家思想的影响,不一定表现在实际生活方式上,更多地深入其思想观念意识深处。因而,湖湘文化深层心理结构中的道家(道教)因素长期被忽略。道家自一开始就对中原儒学有一种天然的抵抗力,考据历史上的道家人物,大都有着一种特立独行的品格,“无所依傍,浩然独往”。这一傲然不群、卓然独立的文化性格,为湖湘文化所继承和光大,成为一种“敢为天下先”的新型品格。“(湖湘文化)其岸异之处,颇能自振于他省之外。自濂溪周氏师心独往,以一人之意识经纬成一学说,遂为两宋道学不祧之祖。胜国以来,船山王氏以其坚贞刻苦之身,进退宋儒,自立宗主;当时阳明学说遍天下,而湘学独奋自异焉。自是学子被服成其俗。……道、咸之间,举世以谈洋务为耻,而魏默深首治之。湘阴郭嵩焘远袭船山,近接魏氏,其谈海外政艺时措之宜,能发人之所未见,冒不韪而勿惜。至于直接船山之精神者,尤莫如谭嗣同。无所依傍,浩然独往,不知宇宙之圻埒,何论世法!其爱同胞而■仇虐,时时进发于脑筋而不能自已。是何也?日:独立之根性使然也。”

此外,道家文化的另一面就是追求心灵的独立与宁静。湖南东部是罗霄山脉,西部是武陵山脉与雪峰山脉,南面是南岭山脉,只有北面是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境内多为高山、丘陵地区,交通不发达,道家文化在湖湘大地找到了生长和滋润的土壤。故岳麓山一直有“道南正脉”之称。直到现在,湖南民间各种宗教仪式少见僧众而多见道士。可见,湖湘文化得以深深浸润。这一方面容易导致湖湘文化的相对保守性,一方面形成了湖湘文化的爆发力。一旦这种宁静与独立受到外来的干涉与破坏或者刺激,其爆发力就显现出来,故而敢于开风气之先。而近代湖南社会乃至中国一直深受外来的刺激,特别是异族的干扰侵略。这也是湖湘文化为何在近代得以“一鸣惊人”的深层原因所在。故而有人说湖南人不怕乱,毛泽东就是一个典型,他的“大乱中达到大治”的说法人们至今记忆犹新。

南怀瑾说:“中国历史上,每逢变乱的时候,拨乱反正,都属道家思想之功;天下太平了,则用孔孟儒家的思想。这是我们中国历史非常重要的关键,身为中国人,这个历史关键是应该知道的。”湖湘文化以屈庄思想为底蕴,又在不断开化中泽润着儒家文化的精髓,产生一种儒道互补的传统,开放与保守并行。因而湖湘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更需要外力的刺激。

毛泽东似乎总有一股“偏偏对着干”的心理态势,其自信,其顽强,透露出近乎执拗和任性。

19世纪中叶,一个叫利希霍芬的德国地质学家对湖南人这么评价:“湖南人是长期保持独立的一个种族的后裔,中国的军人主要出生在此,尤其是很多的官员也出生在湖南。忠实、正直、强烈的自我意识和粗犷、反抗心更是他们的性格特征。”因此,尚独还含有不服输、不怕硬、不怕死、不要命等内容。

胡安国的骨气和正气早为时人与后人所认识。这个被称为“鹤立鸡群”的湖湘学派开创者,一生“足不蹑权门”,严守士大夫情操,绝不趋炎附势,赢得了“如大冬严雪,百草萎死,而松柏挺然独秀者也”的赞誉。他的两个儿子胡宏和胡寅也深得乃父真传,忧国忧民,无私无畏,始终保有独立的人格。

张■,身为朝臣,眼看国家危败,人人自保、言和不敢言战之际,敢以危言谏皇帝,每每上疏痛陈时弊,因而人称“表里洞然,勇于从义,无毫发滞吝”,“每进对,必自盟于心,不可以人主意悦辄有所随顺”。

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则有谭嗣同。变法失败后,参与者纷纷逃命之际,有人帮忙让他外逃,他却一根筋,不跑,说什么中国历代变法还没有流血牺牲的人,就让我谭嗣同做第一人吧。孙中山策划的广州起义失败后,认为五年内无法进行武装革命了。可是湖南的焦达峰、陈作新却不信这个邪。不到半年,他们就在武昌城头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因此,孙中山先生在评述湖南革命志士时说:“革命军用一个人打一百个人,像这样的战争是非常的战争,不可以常理论,像这样不可以常理论的事,是湖南人做出来。”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进攻长沙。以长沙等为中心的地域是抗击日寇的主要战场之一。蒋介石认为长沙无险可守,乃四战之地,自古就有‘‘纸糊的长沙”一说。因此命令长沙守军撤退,并下令在长沙实施焦土抗战。但当时的长沙守军却不信邪,偏要打一打,于是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连续三次长沙会战。第三次击毙日寇5万多人,其高级指挥官靠直升飞机才得以逃脱。这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同盟国军队的首次胜利记录。英国《泰晤士报》发表评论说:“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而长沙之大捷无不得益于长沙人民的同仇敌忾、不屈不挠的“霸蛮”劲。

湖南民间有个这样的说法,就是说某某人是“打不死的程咬金”,这并不是夸某人真的经得起打,打而不死,而是说这个人坚忍固执,有韧性,百折不回。湖湘文化就有这样一个百折不回的品质。最为熟悉的例子就是曾国藩改奏折,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这样一改,才真正把湖湘文化的精神与性格体现出来了。后世还有许多人提及曾氏讲“挺经”的故事:两个种田人过独木桥,在中间相遇,都不相让,挑着担子挺了一天,这就是湖南人霸蛮的形象写照。这种性格导致湖南人敢于挑重担,承得起别人不敢承担的责任,做出一些别人想都不敢想的事,同时也经得起失败,并把它转化成一种“激素”,退而修养自身,却并不湮灭内心的顽强不屈。

P62-65

后记

一千多年前,柳宗元在《送李渭赴京师序》中叹道:“过洞庭,上湘江,非有罪左迁者罕至。”然而,等到柳宗元们谪居沅湘,恰恰又是湖湘文化的原始风貌激发起他们的创作灵感,为江山风物之所荡,指事成歌。因此,与柳宗元同时的韩愈说:“南方之山,巍然高而大者以百数,独衡为宗。衡之南八九百里,地益高,山益峻。水清而益驶,其最高而横绝南北岭者,中州清淑之气于是乎穷。气之所穷,盛而不过,必蜿嬗诀兴,意必有魁奇忠信材德之民生其间。”

一千多年后,既不是沿海,也不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湖南,无数人后先相继前来,他们大都是带着“朝圣”的心情来的。说起来,湖南有三处确实值得人们朝圣的地方,一是南岳,一是韶山,一是边城凤凰。

有“五岳独秀”之称的南岳,其自然风光就不用细说了。南岳作为佛教的圣地,道教的洞天福地,是修长生羽化服饵之道、成仙之所,也是儒释道相互论难、广泛交融之所。随着宗教自由和人们对生命质量的追求,佛道谐处、梵呗悠扬的南岳,因其出了名的“寿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成为国内外游人朝觐的福地。

有边城美誉的湘西凤凰,数十年来,成为中外文人前来朝觐的“圣地”。沈从文在《自传》中说:“我情感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都不能和水分离。我受业的学校,可以说永远设在水边。我学会思索,认识美,理解人生,水对我有极大关系。”沈从文忠诚地描述了自己的生活,描写了在这片青山绿水间艰苦劳作的人们。他那美丽而哀愁的文字,让越来越多的读者对湘西、对凤凰产生美好的憧憬,并动身前来游览,前来寻踪,前来“朝圣”。这样的例子只发生在莫扎特、普希金这样世界一流的人物身上。莫扎特的故乡奥地利小城萨尔茨堡如今是欧洲的“音乐之乡”,而普希金的故乡距离莫斯科800公里的普斯科夫郊外偏僻的乡间小村成为俄罗斯民族朝拜的精神圣地。

如果说凤凰这一圣地是因为一个文人换来了一个地区的旅游业的话,那么,位于湘中偏僻的韶山冲之所以成为中华民族朝拜的精神圣地的话,则是因为一个诗人创建了一个新中国。这里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也是红色中国的精神摇篮。

事实上,进入21世纪,除了上述三处令人们朝拜不止的“圣地”外,湖湘大地又多了一处供人们朝觐的地方,这就是21世纪的长沙。

长沙成为新世纪人们的朝拜之地,则是因为长沙的文化产业。不是说文化是一个好生意吗?不是说湖南人没有经济头脑吗?长沙人做起了别处人不敢做的大生意,他们挖掘出湖湘文化的普世价值,把文化二字嵌入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里。

长沙市文化局在《长沙文化六张脸》一文中,将长沙的文化构成形象地概括为“六张脸”,即“家常的脸”(社区文化)、“笑意的脸”(市民论坛)、“智慧的脸”(文艺创作)、“昂扬的脸”(传媒文化)、“古典的脸”(历史文化)、“享受的脸”(娱乐文化)。

这六张生动的脸,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充满生气和情趣的长沙,也能让外地人真正理解长沙文化为何能形成“现象”。

可以说,湖南的文化产业,正是承续着毛泽东当年的旨趣和追求。早在20世纪初期,从中国最广大的农民群众的现状出发,毛泽东就极力主张新文化的大众化,只有大众化,新文化才能得以广泛传播。他在1920年7月31日的《发起文化书社》一文中指出:

“湖南人在湖南省内闹新文化,……其实湖南人和新文化,相去何止十万八千!新文化,严格说来,全体湖南人都和他不相干。”

在毛泽东眼里,这些新文化大都是文人知识分子们创造的,反映他们的生活体验、社会认识及其理想愿望,并只能为他们所欣赏和了解,与广大农民毫无关系。只有为大多数工农大众所接受、理解,并反映他们的生活和愿望的文艺和文化,才算是“新”的。

值得指出的是,眼下的湖湘文化产业远远没有达到现代化的真正意义,尤其是西方那种纯消费主义的魅力,对湖湘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吸引力。如何破除这种引力,保持湖湘文化对人类的集体价值和普世价值的追求,还需要作出更大的探索与努力。

湖湘文化既有雅的一面,也有俗的一面。如同湖湘文化的两大意象,如何更好地融合雅俗,也是湖湘文化未来发展的课题。

湖湘文化两大意象指的是,一莲一菊。这两种意象看似相似,其实境界大异其趣。前者代表了儒家文化的精神,后者则是道家文化的化身。莲和菊的差异,正是儒道人生价值、生存状态、生命境界的差异。而这种差异竟然在湖湘大地进发出同样的芳香,不得不让人慨叹湖湘大地的神秘。

菊,花之隐君子也。屈原以“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歌颂菊花高贵品质,以“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表明了洁身自好、永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的品格。然而,说起菊,人们往往首先想起晋陶渊明独爱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以菊为友,其乐陶陶。其实“菊”对应的正是湖湘文化那种崇尚自由独立的品格,这才使得陶渊明将理想的避世王国桃花源安置在湖南武陵。菊的品格给湖湘文化带来了深层的影响。因为菊,王船山说:“奖自由而恶干涉。”正是为了本民族的生计自由,才有历代湖湘志士挺身而出,从蜗居的山间池边走出来,走向茫茫的江湖。

莲,有儒家之莲,亦有佛家之莲。唐代大诗人李白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叹赞她的质朴恬淡。“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更是将莲的文化内涵提升到君子品格的高度。他在湘潭县隐山脚下的濂溪书院因莲而悟写出千古名篇《爱莲说》。其弟子胡安国、胡宏父子在碧泉、隐山临荷吟唱,从此奠定湖湘文化根基。莲文化在湖湘大地上烙下了湖湘文化的烙印,变得越来越璀璨。“春天折梅赠远,秋天采莲怀人”,人们用莲怀友,以莲寄情。正因为莲花高洁而不虚华,美丽而不娇艳,莲文化成了中华大地几千年最普及、影响最深远的文化。莲的品格对湖湘文化的起源产生了深深的影响。

这两种大异其趣的意象,竟然能在湖湘文化中天然地融为一体,那种淑世情怀一欲洁而隐;志洁行廉一卑下守弱;成王成贤一自然朴真相互矛盾的对立统一在湖湘大地绽放出一朵奇葩。

写到这里,我想起佛家的一段往事。唐代李翰到南岳访惟俨,惟俨以手上下指,李不解,惟俨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李听后茅塞顿开,即作一偈语:“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相问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意思是说,什么是道?道就如云在天空飘动,水在瓶里清净安闲一样自然。道不需造作,就在当人的本心、在自家本性中。

建设新世纪的湖湘文化,也要本有一颗道心,千万千万不要造作、迎合,要遵循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拥抱人类的普世价值,践行湖湘文化的核心理念,永葆湖湘文化的特色。

本书试图对湖湘文化发展的历史脉络与内在特质作出自己的理解与阐释,然而,恰恰因为湖湘文化的厚重与著者的浅薄,反而可能会使得我们的努力背离了原有的初衷。因此,此时此刻,我们的心是诚惶诚恐的。唯愿读者诸君、时贤方家拨冗赐教。

这本书是在我们近几年来为全国税务系统的领导干部所作的有关湖湘文化的讲演的基础之上整理而成的,保存了原有的讲演框架。作为长年浸染于湖湘文化的子民,我们深感有义务有责任向远道而来的领导朋友介绍、宣讲湖湘文化精神。讲演也借鉴、参考了大量前辈同仁的成果和见解,特别是在介绍湖湘山水时,我们唯恐不能穷尽湖湘山水的神秘奥味,也出于确保精确性的考虑,有时直接引用借鉴了一些相关政府网站的材料,不敢掠美,但因不知作者姓名,未便在文中标示,特在此深表遗憾,并致以深深的谢意。

是为后记。

戊子荷月记干沈阳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湖湘文化讲演录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吉杰//刘绪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010073521
开本 16开
页数 302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320
出版时间 2008-09-01
首版时间 2008-09-01
印刷时间 2008-09-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296.4-53
丛书名
印张 19.25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24
170
19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8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21:1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