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天下为主--黄宗羲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浙江名人研究大系
内容
编辑推荐

中国民主启蒙的历史,蕴涵着黄宗羲的一片心血;浙江“文献名邦”的称号,铭刻着梨洲先生的一份贡献。特别是在政治思想领域,以及在总结、整理宋、元、明三代学术思想史方面,黄宗羲的伟大成就,不仅不下于古之名家,甚至是前无古人的。他以丰硕的著述成果,成就了一个文化巨人和伟大思想家的不朽声名。

本书作为“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的其中一册,介绍了黄宗羲的家世背景、社会实践、学术活动、晚年生活及思想创新。

内容推荐

本书为“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之一种。作为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时期最伟大的思想家,黄宗羲被称为“中国的卢梭”。其《明夷待访录·原君》中的名句振聋发聩:“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本书书名即源于此。书中从家世、学术、思想诸方面对黄宗羲的一生作了全面而深入的介绍、分析和评价。作者为著名的黄宗羲研究专家,曾主编《黄宗羲全集》。

目录

小引 “自料不下古之名家”

第一章 家世背景:从文化世家到亡国破家

 竹桥黄氏,文化世家

 东林中坚,惨遭迫害

 内忧外患,天崩地解

第二章 社会实践:反阉与抗清

 瑞梦无验,别号寄意

 锥刺阉党,名震京师

 加盟复社,反奸驱阮

 毁家抗清,濒于十死

第三章 学术活动:矢志著述,创立学派

 从学蕺山,博览群籍

 著书留言,经世致用

 讲学浙东,开创学派

 浙东人物,风采熠熠

第四章 晚年生活:不废世务的遗民风节

 义不仕清,晚节时中

 笔耕不辍,表彰豪杰

 梨洲末命,不同凡响

第五章 思想创新:黄宗羲的民主启蒙思想与力行哲学

 孕育黄宗羲思想的时代因素

 振聋发聩的政治思想

 超越心学的“力行”哲学

 “经世应务”的史学理论

 推陈出新的文学观

 兼容务实的科学观

第六章 总体评价:黄宗羲的历史地位

 各派学者的不同见解

 浙江文化史上的巨人

 中国思想史上的伟人

 黄宗羲思想的现代价值

黄宗羲大事年表

黄宗羲遗著总数考

黄宗羲著作存佚总表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章 家世背景:从文化世家到亡国破家

竹桥黄氏,文化世家

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八月八日(1610年9月5日),黄宗羲出生在浙江省余姚县通德乡黄竹浦(今余姚市明伟乡浦口村)一个书香门第。

黄竹浦又名竹桥,为黄氏家族聚居之地,故当地又称黄氏家族为“竹桥黄氏”。根据祖先留下的谱牒资料、口碑传说以及黄宗羲本人的考证,“竹桥黄氏”的始祖黄万河由于战乱,于南宋绍兴年间从慈溪的竹墩迁移到余姚的竹桥,在此定居下来。传到黄宗羲已是第十七代了。

竹桥黄氏虽非名门望族,却也算得上是一个文化世家,其间比较著名者,有在元朝曾任余姚州州判的七世孙黄茂,明朝成化年间的诗画家黄翊(号菊泉子),弘治年间任国子祭酒、正德年间任吏部尚书的黄殉,嘉靖年间曾任景州太守的诗人黄尚质,以及黄宗羲的祖父黄日中、父亲黄尊素。现根据黄宗羲亲自编定的家乘著作《黄氏家录》所记黄氏先人的生平事迹,择其佼佼者介绍如下:

始祖黄万河,字时通,号安定,别号鹤山。原籍金华。南宋建炎四年(1130),其父任庆元府通判,金人陷城,死节。万河避兵慈溪之竹墩,南宋绍兴年间迁余姚竹桥。遂为竹桥黄氏始祖,族谱尊称为“万二府君”。

七世孙、名儒黄茂,字茂卿。读书善辩说。曾从学于名儒吴澄,毅然以道自任。讲学于本邑,弟子成材者甚众。晚年,登元泰定元年(1324)进士,授余姚州州判。其治以人伦为本,孝悌为先,爱民下士,百姓怀之。享年82岁。

十世孙、经学家黄伯川,字德洪。尝为蒙师教授。明天顺六年(1462)举于乡,次年会试时遭遇火灾,遂不再应试。除建宁府教授。以熟知《礼经》闻名,士子以得出其门为荣。晚年徜徉山水之间,与诗人倪宗正等相唱和,有诗文传世。

明名臣黄殉(1438—1514),字廷玺,明成化、正德间人。成化十六、十七年(1480、1481),举乡试第一、殿试一甲第二。授翰林院编修。弘治十七年(1504),升任国子祭酒。正德二年(1507),任南京吏部尚书,因与同僚上疏批评朝政而得罪了宦官刘瑾,被勒令致仕。死后被追赠“太子太保”,谥“文僖”,著有《东山文集》、《素庵诗集》等,已散佚。黄宗羲辑其残篇为《文僖公集》,收入《黄氏捃残集》,并撰《文僖公集序》以志其事。

画家黄翊,字九霄,号菊泉子,明成化、正德间人,安定公十世孙。能诗善画,尤以画菊闻名,故自号菊泉子。《黄氏家录》称“姚江画学,盖始自菊泉子”,可谓推崇备至。

十一世孙、孝义黄玺,字廷玺,号小雷。明宣德、正统间人。其兄大雷出外经商10年未归,小雷乃跋涉万里,历经艰难困苦,终于得偿所愿,奉兄归乡。黄宗羲曾作《万里寻兄记》赞其义举(载《黄宗羲全集》第10册),《明史·孝义传》也载其事。

十三世孙、诗人兼画家黄尚质,号醒泉。嘉靖二十八年己酉(1549)举于乡,曾任息县知县,景州太守。族人尊称景州公。在任期间,修建董仲舒书院,改周亚夫祠,并为文记之,见称于时。致仕后,与浙东名士山阴陈鸣野、徐文长,鄞县沈嘉则、余姚杨秘图等过从频密,“倡和无虚日”。有《景州诗集》传世。

安定公第十五世孙黄日中,也就是黄宗羲的祖父,号鲲溟。因为儿子被追赠为“太仆寺卿”的官爵,所以“父以子贵”,也被追封为“太仆寺卿”,后人尊称为“封太仆公”。他精通五经、诸子,尤善治《易》,是当时闻名的经学家。他以《周易》教授吴兴,时人尊称为“大师”。据说,当时“三吴弟子经其指授者,皆为名士。每试出,私第其高下,榜发,无不合者”。其为人狷介刚直,疾恶如仇。凡乡邑利害争讼之事,日中能够出以公心,敢言人所不敢言,往往讼事得以平息。当时阉党气焰嚣张,其党羽中有某尚书,唆使其僮客越境追人,“(鲲溟)公呼僮客杖之,日:‘吾非杖汝,聊以此寄汝主耳!’”可见其刚正不阿的性格。其子尊素被捕入诏狱,日中与尊素同人京师辩白,受到魏忠贤严刑拷问,后设计逃脱。尊素被害以后,日中乃大书“尔忘句践杀尔父乎”八字贴于墙壁上,以激励孙子宗羲为父伸冤报仇。这种豪杰任侠的精神对于黄宗羲豪杰性格的形成是有相当大影响的。

除以上诸人之外,竹桥黄氏还涌现了众多人才。用梨洲好友、清初昆山名士徐秉义的话来说,是“既饶甲科,亦代有闻人”。如御史公黄均保、道南先生黄韶、鹤溪先生黄嘉爱、半山先生黄嘉仁等,均为当时名士,且有诗文传世。这都证明,竹桥黄氏家族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世家。迄今尚保存在国家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以及杭州、宁波、余姚图书馆、文保所的大量竹桥黄氏著作文献,则是这个文化世家的实物证据。

东林中坚,惨遭迫害

家族先贤的思想品格与学术成就固然对黄宗羲有相当大的影响,但对黄宗羲的成长、性格与思想成就影响最大的,恐怕还是他的父亲黄尊素、母亲姚氏和业师刘宗周。

黄宗羲的父亲黄尊素(1584—1626),是明末东林党的著名人物。尊素字真长,号白安,登万历四十年壬子科(1612)进士。次年被授宁国府(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县)推官职。

P3-6

序言

浙江这块并不算太广阔然而深厚的土地,哺育了众多的文化名人。他们为文化的传承,更为文化的创新,竭尽了他们的才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据我们的粗略统计,元明清三代中,浙江一省的文学家皆占全国总数的五分之一。而现代史上,浙江文化名人之多、涵盖领域之广更使人瞠目结舌!面对这么一块丰厚的文化宝藏,今天如果不做点什么,岂不愧对先人!

开辟鸿蒙,旧事难具论。但据新的研究成果,可知约在十万年前,“建德人”已在浙江大地上活动。马家浜文化、河姆渡文化是六七千年前的胜景,四千多年前的良渚文化则透出了文明时代的曙光,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的多中心起源说。不过,与后来得到迅猛发展又逐渐被确认为华夏文化核心的中原文化相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早期的浙江文化弱势地位明显,良渚文化的神秘消失,也许就是这种弱势地位的原因或者结果。

尽管到西汉,浙江一带仍被视为“方外之地”,但是,即便从较狭窄的中原文化的角度看,浙江文化也已经能够成为那曲多声部合唱中的一个声部了。春秋时期的范蠡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和企业家,同时也是一个洞明世事的经济学家。而王充,则以他的《论衡》震动了汉末的京兆。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两宋时期的两次从北到南的人口大迁徙,以及吴越钱氏保境安民,是浙江文化后来得以繁茂的关键。这其间的安史之乱,也是北南文化彼消此长的关节点。自此,浙江这块美丽的土地开始得到大规模和深层次的开发,优美的山水给了艺术家、诗人,乃至高士高僧无尽的灵感。浙江人才迭出,各展其技,已然引起全国的注意。艺术家王羲之、王献之、曹不兴、智永、虞世南、褚遂良、燕文贵,文学家谢灵运、沈约、骆宾王、孟郊、寒山、拾得、罗隐、周邦彦,宗教界的智凯、杜光庭,科技界的沈括、毕异、朱肱,都是对中国文化卓有贡献的人物。

南宋政权定都杭州后,浙江文化旋即在中国文化的舞台中心进行了令人崇敬的表演。这一表演一直延续到了清代。也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后半期,浙江素领风骚,对中国文化贡献卓著:在思想学术领域,涌现出永康学派陈亮、永嘉学派叶适等重事功、重现实的思想巨擘,他们的主张在今天仍然成为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资源;王阳明的心学独树一帜,弓l领了明代思想解放的滔滔洪流;黄宗羲对政治社会的深刻反思,击中了传统中国的根本弊病。而黄氏与章学诚,则为中国史学的重镇。文学领域,则有陆游、朱彝尊、龚自珍等大诗人,更有高明、徐渭、李渔、袁枚等与市民阶层有深刻联系能道时代之先声者,亦有刘基、宋濂、于谦等在政治领域大有建树且文学亦可观者。艺术大师也极多,如马远、夏珪、赵孟頫、黄公望、吴镇、王蒙、陈洪绶等,不仅为一代名家,亦可为后世垂范。诸多的藏书家、刻书家和文献大家如范钦、严可均等为文化之邦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氛。在与海外文化的交流沟通上,浙江也处于领先地位:陈元赟、朱舜水为中国文化远流日本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李之藻、杨廷筠、李善兰等则师法西方科技,开中国文化近代化之先声。  西风东渐,古老的中华从沿海泛起新浪。这一次在文化史上几可媲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使浙江有幸再一次位居中国的发展前沿,浙江文化在20世纪再次放射出异彩。转型期的文化大师,浙江有了王国维、章太炎、蔡元培。而鲁迅更以其超凡的艺术感受力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成为世界级的文化巨人。举凡文学、艺术、教育、出版、学术、新闻,浙江无不人才济济,傲视全国,如茅盾、夏衍、郁达夫、吴昌硕、潘天寿、夏丐尊、张元济、胡愈之、钱玄同、陈望道、邵飘萍、曹聚仁等等,皆可谓自成一家的文化巨擘。在新兴的科学技术界,浙江亦出类拔萃,有竺可桢、金宝善、姜立夫、严济慈、童第周、赵忠尧等著名科学家。20世纪已经逝去,但我们完全可以期望浙江的文化在新千年发扬光大,再放异彩。因为时代需要,因为中国需要,我们更希望因为世界需要!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综合学术机构,一方面以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也要秉承浙江文化的传统优势,总结浙江文化发展的宝贵经验,为文化的创新发展竭尽绵薄。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建设文化大省的号召下,我们毅然启动“浙江文化名人传记”系列丛书一百部这个我院建院以来最大的科研项目。通过为浙江文化名人立传,既可借以反映浙江文化发展的总体面貌,也有利于今人见贤思齐,努力进取。目前丛书正在陆续面世,我们一定团结各方力量,坚持学术标准,争取近年内完成这个浩大的学术工程。

本丛书共为一百部,其中古代五十部,20世纪五十部。本丛书中之文化名人,我们一般采取以下准则选取:(1)生在浙江,或其主要文化成就在浙江完成者;(2)卒年在2000年底前者;(3)在某一文化领域作出巨大贡献,在全国有重大影响者。另外,丧失民族气节者不入选,个别资料奇缺者亦暂不入选。其中选目,若有不甚恰当者,希社会各界批评指正。

本丛书从创意始,就得到了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财政厅的正确指导和真诚帮助,得到了诸多学术界前辈的支持,得到了各兄弟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更值得一提的是,得到了众多文化名人的亲属及有关人士的无私协助。在此良好氛围下,我们唯有在今后几年焚膏继晷,埋头苦干,将这项工作尽可能做好,庶几不负社会之公望!

是为序。

2003年春于杭州

后记

这部传记,前后写了20多年,可谓曲曲折折,长矣久矣!

我对黄宗羲的兴趣,始于高中时代。高一语文课本里有一篇选自《明夷待访录》的课文叫《原君》,文中那种严厉批判专制君主的檄文般的语言、气势与睿智,读了令人产生心灵的震撼。因此我在一篇题为《谈志》的命题作文中引用了黄宗羲讥刺刘邦的话,深得语文老师的赞赏。20年后的1981年,我从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研究生毕业分配到中共浙江省委党校任教,有幸认识了当时正在筹建浙江古籍出版社的方福仁、孙家遂先生,他们知道我与沈善洪先生一起发起成立了浙江省中国哲学史研究会,于是委托我们组织整理点校《黄宗羲全集》,推举沈任主编,我任执行主编,具体负责全集各册的编目、遗著考辨、佚作搜集、附录编排以及部分卷册的统稿审校工作。这促使我对黄宗羲的生平事迹、思想观点、著作风貌有了较全面的了解。1984年,我调入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担任所长,学术研究的条件大有改观,于是确定了撰写《黄宗羲传》的计划。1987年,我为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浙江十大文化名人》写了约4万字的《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小传,并接受了北方某出版社《国学大师丛书》编辑的约稿,撰写《黄宗羲传》。但次年春我因应聘出任新加坡东亚哲学研究所专任研究员,至1990年7月回国,把研究重点放在儒学史论方面,而暂时搁置了《黄宗羲传》的写作。此后相当一段时间,风云变幻,时不我予,我的学术研究计划受到了非学术的干扰,加上组织编校《王阳明全集》、《刘宗周全集》和致力于“阳明学系列研究”的课题研究,因而只完成了《黄宗羲全集》12卷的主编任务,撰著出版了《黄宗羲著作汇考》,却迟迟未能完成《黄宗羲传》。直到2005年春,由我主持修订的《黄宗羲全集》增订版出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同志在收到史晓风先生转赠的新版《黄宗羲全集》时写了一封评论黄宗羲思想的亲笔信,后来又应我和史先生之请同意发表这封信函,并在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亲自过问支持下在《浙江日报》、《浙江学刊》发表了这封信的全文与手迹,这才促使我加快了写作黄宗羲传的步伐。总之,这部题为《天下为主——黄宗羲传》的传记从筹划到完成,经历了几番曲折,包含着许多故事,并从一个小小的侧面体现了学术与政治的不解之缘。

如今,我们的国家正处在和平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时代,我们的人民正在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我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得以贡献自己数十年呕心沥血铸就的一个研究成果,情不自禁地感到由衷的喜悦!

谨向所有关心支持本书写作和出版的领导同志、主编、编辑以及学界师友们致以真诚的谢忱!

青溪逸民严陵乡友吴光识于

戊子岁春分日(2008年3月20日)

书评(媒体评论)

中国自殷商以来没有民主制度,但在学术史、思想史上还是有民主思想的。在中国思想史上,讲民主讲得有典型意义的,要算是黄梨洲了……黄梨洲是中国过去民主思想一个伟大的代表,他强调人的尊严,强调每个人在道德上都可以达到最高水平,这是有重要意义的。

——张岱年

《明夷寺访录》则是最为有关政治思想的名著。其中《原君》、《原臣》、《学校》诸篇,置诸洛克《政府论》中决无逊色,较之卢梭之《民约论》已著先鞭矣。其所论之民本思想实上继孟子“贵民”之绝学,下开梁启超、孙中山诸先生民治思想之先河……其立论之大胆精确,见解之深远密察,足可与孟子先后辉映,与卢梭东西媲美。

——金耀基

黄宗羲在中国学术史上是—座丰碑,永远闪耀着灿烂的光芒,是名副其实的学术大师。像黄宗羲这样的学术大师,为人的品质非常好,是非分明,严于律己,在中国学术史上是很杰出、很出色的,永远光芒四射。他的著作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的遗产。

——戴逸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天下为主--黄宗羲传/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浙江名人研究大系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吴光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3038150
开本 32开
页数 31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34
出版时间 2008-11-01
首版时间 2008-11-01
印刷时间 2008-1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图书小类
重量 0.33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B249.3
丛书名 浙江文化名人传记丛书
印张 10.25
印次 1
出版地 浙江
210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1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