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反映了中国藏学界目前对藏学学科本身的认识水平。通过两种视角展示:横向视角为“中国特色的藏学——理论·特点·方法”,侧重于揭示藏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纵向视角为“独特的国际‘显学’——产生·发展·繁荣”,侧重于勾勒藏学研究之路即藏学发展史。近30年来,中国学术界发表了一些评介国外藏学的文章,但是,为了紧扣主题,本书所收文章只是涉猎到了国外藏学,没有收录有关国外藏学的专文。
图书 | 藏学是什么/藏学前沿问题研究丛书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反映了中国藏学界目前对藏学学科本身的认识水平。通过两种视角展示:横向视角为“中国特色的藏学——理论·特点·方法”,侧重于揭示藏学的学科理论体系;纵向视角为“独特的国际‘显学’——产生·发展·繁荣”,侧重于勾勒藏学研究之路即藏学发展史。近30年来,中国学术界发表了一些评介国外藏学的文章,但是,为了紧扣主题,本书所收文章只是涉猎到了国外藏学,没有收录有关国外藏学的专文。 目录 中国特色的藏学——理论·特点·方法 1991年新年笔谈藏学 关于开展西藏学研究的几点意见 西藏学研究刍议 立足新起点,抓住新机遇,开拓新局面 ——庆祝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 在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藏学研究的历史使命 迎接中国藏学研究的新发展 在藏学研究理论研讨班上的讲话 中国藏学研究的几点思考 ——纪念导师李有义九十诞辰有感 “精英藏学”与“大众藏学”比翼齐飞(访谈录) 我们的殷切希望 ——在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为开创我院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 ——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筹建工作报告 实地考察与藏学研究 藏学建设四题 基础资料整理与藏学研究 藏学入门 谈谈传统藏学的学科体系 论藏学研究成果的价值评估标准 中国藏学现代化之路 论藏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藏学的命运 独特的国际“显学”——产生·发展·繁荣 回顾与展望我国的藏学研究 藏史研究发展的回顾 藏学研究的历史进程 中国藏学今昔 藏学研究在台湾 中国藏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近五十年来台湾的藏族史研究 藏学故乡在中国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20年的科研发展与前景 中国藏学四十年的发展与若干问题思考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十五年 藏学的故乡在中国 ——兼论藏学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中国藏学概述 中国现代藏学的历程与展望 中国藏学研究的历史分期问题 台湾藏学研究情况概述 藏学——一门独特的国际“显学” 从报刊论文资料的统计看我国藏学的发展 附录 中国学术界藏学学科研究论文索引(1981-2006) 后记 为什么要编辑出版《藏学是什么》?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藏学是什么/藏学前沿问题研究丛书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杜永彬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中国藏学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0579943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671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490 |
出版时间 | 2008-04-01 |
首版时间 | 2008-04-01 |
印刷时间 | 2008-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598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K281.4 |
丛书名 | |
印张 | 21.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北京 |
长 | 203 |
宽 | 140 |
高 | 25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1500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