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蔚蓝色的非洲(东非斯瓦希里文化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关于介绍“东非斯瓦希里文化”的专著,书中在充分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作者实地考察所获得的丰富资料和真切感受为素材写成,视野开阔,文笔优美,是一部融知识性,学术性、欣赏性为一体的非洲研究著作。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内容推荐

斯瓦希里文化是东非沿海及岛屿各民族创造的一种充满亚非文化独特魅力与浓郁风情的文化,也是当年郑和远航造访之“西洋文明”的一部分。这一文化借助于印度洋之贸易季风,由那些跨越大洋的古代商人、冒险家、传教士、旅行者经千百年之努力融合而成,是古代“亚非文明”的结晶。 

本书在充分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作者实地考察所获得的丰富资料和真切感受为素材写成,视野开阔,文笔优美,是一部融知识性,学术性、欣赏性为一体的非洲研究著作。

目录

引语:非洲的多样性与一致性

第一章 千秋往事留与后人说——“环西北印度洋文化圈”与斯瓦希里文化

 一、中国古代文明视阈下之“西洋” 

 二、斯瓦希里文化的定义与分布范围

 三、斯瓦希里文化发展演进的历史阶段

 四、相关历史文献与著述的梳理与评析

 五、若干学术争议问题及本书作者的观点

 六、研究斯瓦希里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七、本书的主要内容与叙述方式

第二章 大陆与大海之间——斯瓦希里文化产生的自然与历史条件

 一、东非沿海独特的文化地缘结构

 二、印度洋季风提供的人类往来动力

 三、非洲大陆丰富的自然资源与珍禽异兽对世界的吸引

 四、东非地区便于进入内陆腹地的自然优势

 五、非洲本土班图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 海月何时初照人——斯瓦希里文化的形成与早期发展

 一、东非沿海的早期城邦文化

 二、阿拉伯帝国的兴起与印度洋贸易的兴盛

 三、东非沿海斯瓦希里城邦的成长

 四、斯瓦希里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五、斯瓦希里语言文化区的出现

第四章 文明交汇之果——繁荣时期的斯瓦希里文化

 一、桑给巴尔:亚非欧文化融合之奇葩

 二、桑给巴尔的早期历史

 三、波斯设拉子人的“桑给帝国” 一

 四、阿曼人的桑给巴尔帝国

第五章 异域的魅力——存留迄今的斯瓦希里珍贵遗产

 一、世界文化遗产:翁古贾石头城

 二、世界文化遗产地:基尔瓦

 三、斯瓦希里音乐歌舞

 四、斯瓦希里艺术

 五、斯瓦希里文学

第六章 中华与西洋——斯瓦希里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流

 一、古代中国与东非沿海的往来

 二、郑和下西洋与中非文化交流

 三、现代中国与斯瓦希里文化的交流

第七章 亚非复兴自有时——斯瓦希里文化的形态特征及现代意义

 一、斯瓦希里文化的形态特征

 二、斯瓦希里文化的历史价值与现代意义

余论:和谐世界之梦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用文史哲架设人类沟通与理解的心灵通道

 附录二:国际关系史学科的学术旨趣与思想维度

 附录三:亚非历史文化对于现代世界的特殊意义——关于亚非国家文化遗产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附录四:旅居非洲日记数则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蔚蓝色的非洲(东非斯瓦希里文化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刘鸿武//暴明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商品编码(ISBN) 9787811126570
开本 16开
页数 213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54
出版时间 2008-08-01
首版时间 2008-08-01
印刷时间 2008-08-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图书小类
重量 0.40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420.3
丛书名
印张 15
印次 1
出版地 云南
242
170
11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