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老郑州(民俗圣地老坟岗)/河南老城系列丛书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为适应当代经济文化发展和当代人心理和精神的这些需求所应运而生的。全书从开发历史资源,弘扬传统文化入手,依据现有的历史遗迹、图片、口头资料和典籍资料等,力求深入到老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寻绎这些城市的历史脉络,挖掘其文化内涵,概括其精神特征,以质实、简练而又生动、风趣的语言,使读者意会其风貌、风情与意味。该书为读者特别是游客添加一份独具特色的文化快餐,通过对城市精神和城市风格的观照,也为文化建设和城市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照。

内容推荐

欣赏与告别,面对现代化的城建,我却对这块进入绝途的民俗圣地发出心灵的颤抖和敬畏,心中有了导向草根、导向通俗,导向典雅的冲动,用另一种形式留住老坟岗。因为,我听到了这种声音,老人们说:它活在我们心里,活在凡俗日子的一举一动之中。这是历史走动的声音。

目录

一 江湖孕育了一个市民社会

二 民俗文化在这里狂欢

三 “曲子窝”,产生了大师级演员

四 大坑戏院,唱红名家名角儿

五 说书场,老百姓消闲的至爱

六 “骂大诨(hun)”,“理儿不歪,笑不来”

七 “叫卖”言路,异彩纷呈

八 尚武精神显神通,晃动乾坤定太平

九 身不由己,人在江湖的处世哲学

十 五百娼妓迎宾,“荣耀”过后依然沦落

十一 名人的视野:民俗艺术的精神寻根

十二 老坟岗开始了与世界全新的对话

试读章节

所谓江湖,在汉代之前只是地域概念,隋唐之后民间漕运发达,在河川、水道运粮、盐、杂货的生意人自称“跑江湖”,宋代之后至明清,生意人、民间艺人南来北往做买卖、说书、弹唱,行走无疆,风餐露宿,自称沦落江湖。20世纪20年代初,有一本书叫《全国各地切口大全》,对江湖的概念形成、组织形式、行话隐语,作了介绍和分析。这本书已经将江湖作为一种社会形态而非地域来介绍了。遗憾的是,书中说了开封,而未提郑州,其实郑州的老坟岗已是江湖一统天下,“切口”也已用到极致。

1938年,北平《时言报》发表了署名云游客的长篇连载《江湖丛谈》,1995年结集成书,作者是“千家万户听评书,净街净巷连阔如”的北京评书大王连阔如。当年署名的云游客是他的笔名。出版者称《江湖丛谈》“是我国现今仅存的一部客观而又较全面地介绍江湖行当、行话和内幕的书籍”。该书2006年再版,再版当年,有几种盗版已充斥书摊和旧书市场。可见此书有读点,有卖点,亦有市场。连阔如谈江湖包罗地域广大,行当众多。他常涉足开封相国寺,评介了老汴梁的生意场、民间艺人,也没有说到郑州的老坟岗。其实20世纪30年代的老坟岗已是名扬省内外的江湖杂八地、说唱艺术的“曲子窝”。产生于中原大地的河南坠子,除一支由乔秀清迁徙天津,多数已由开封移师郑州,老坟岗由此唱红了“河南三刘二马一条于”,即刘桂枝、刘明枝、刘宗琴、马素芳、马仲山、于忠霞,作为河南坠子与评书的代表人物,在那个时代,他们与江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江湖丛谈》是部奇书、名著,涉猎范围少了郑州老坟岗一环,是个遗憾。它少了江湖地域特色,即中原文化的个性。比如中州语言的概括性强,韵味足。出自郑武公之口的“东道主”,宰相子产的“宾至如归”,几乎成了用于中国社交、商务活动的礼仪和礼貌用语了。河南省文联主席南丁有专著《中州语言甲天下》。郑州谓中州之中,郑州人将“中”用到“极致”。可以不说可以,行不说行,是不说是,“可以”、“行”、“是”都说“中”。就是一件事办不成,朋友也会说:“中,我再跑跑看中不中。”

老坟岗的江湖,具备了中原文化积淀深厚、语言隽永而意味深远的特点。如与北京天桥、天津三不管的江湖艺人相较,老坟岗的江湖门类更多,概括力更强,比如一句“卖当”江湖用语,概括了民俗艺术所有的行当,也包括生意买卖。

火车促使城市商业繁荣,“三教九流”亦借火车之力在野鸡岗即老坟岗聚集。原来一个地理概念的老坟岗,变成了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和地标。北京的天桥江湖老大,天津三不管的艺人,湖北的江湖头子,开封相国寺的乞丐,安徽的凤阳花鼓,河南尉氏的武术,上海、南京的妓女,洛阳的三弦书,开封县的河南坠子,中牟的“三皇会”坠书等潮水般涌进老坟岗。自打火车通达郑州,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近百年时间里,老坟岗基本上是“江湖一统天下”。

民俗文化十分集中的老坟岗,势必是良莠混杂,清浊合流,而江湖独霸这块地域,一切就纳入它的势力范围。无论是经商、卖艺、乞丐还是娼妓,江湖按其行内“切口”即隐语将其分门别类。这种文化现象具有浓厚的中原特色,北京天桥、天津的三不管无法堪比,在当时的中国也是十分罕见的,它:勾我们研究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老坟岗江湖“切口”隐语按行当分为八大类:“十五金”、“十八汉”、“九俐”、“十疃”、“六风”、“十二二马”、“十恋”、“十八绰”,另外还有几十个不人流的小寡门。

八大类中预卜吉凶祸福的统称“金”,金类在老坟岗有十五种之多。

戗(qiang)金是看相的,如看面相、手相、五官、十二宫等。而舆金,是看阴阳宅的,如门堂灶祖茔向位。当时在郑较有名的是长葛县绿马村的张空子(真名张振明)。懒金,是大六壬批写八字,按生辰年月日时推算。晃金,六爻金钱补课,按金钱幕字对照吉凶。插金,抽签验吉凶祸福,分上中下三皇表门。垛金,以文字批讲命运,按字意字音字形断吉凶。1944年在老坟岗专搞测字的有个李先建,濮阳县两门集人,他是冀鲁豫边区党委敌工部副部长,以测字作掩护搞地下工作,新中国成立疟任汲县豫北纱厂党委书记。摩金,是按摩骨肉断前途,以揣骨体形算命。谈金,是奇门遁甲和遁乙,即按年月日时搭配运气、小六壬、连代阴阳五行生克。兴金,是文王八卦和《易经》,按八八六十四卦来推断命运、财气。杂金,用珠算演出贵贱,以五行生克推算出贫富。嘴金,用白玉鸟叼卦签算命。幻金,是扶乩写出符录咒语,让卦主解释其含意。笺金,是坐地不语卦,用密封纸袋写出来对方所问事项。翻金,则是明写在小黑板上验证与算命人姓氏身份是否相符。态金,是让算命人前走后退各三步,观察姿势气色神采再算你命运。

这十五种打卦、算命、揣骨、看相、测字、扶乩、爻课、抽签,江湖上统称“金”生意。在老坟岗的这类“金”生意中,有一家“兴金”生意,竟然能经营几十年,而且是一家几口都参与,父子相传。一次去老坟岗找老人们座谈,告别时,杨师傅送我到自由路口时指着一家门户,说:“就是这一家儿,几辈人都会周易八卦。到他父辈最厉害。”我问:现在他家还有人干算卦没有,杨师傅笑而不答。江湖人仅凭一副善于多变的面孔,一双会察言观色的眼睛和能说会道的嘴,就能使算命者相信他而骗取钱财,尤其是利用恫吓的语言,说对方有大灾大难,必须用一种破法才能使其逢凶化吉、转危为安。对方躲避灾难心切,不惜出重金为自己消灾,甘愿上当受骗。现在算卦的“钝化”了,品种减少了,在郑州中原路、黄河路的地下道,西郊文化宫路边,行政区花园路邮局旁,总有三五个卦先儿或坐地不语,或拉你算命。与当年老坟岗相比,其骗术真是“小巫见大巫”。

在老坟岗访谈中,一些老年人还谈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江湖游医、卖假药的、拍胸顿足卖大力丸的。他们说这类生意,用江湖话说叫“汉”生意,做这门生意的大多是三天来了,两天走了,游动性大,没有固定门面,不像在西二街的中西联合医院、施德医院,在迎河街的中医诊所,还有在菜子商店原址的“万能牙医”,有门面,有病床,像那么回事儿。

P18-21

序言

人类的伟大创造,在很大程度上,集中体现在城市建设上。

在文化的意义上,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主要载体。

在人类学的意义上,城市是人类活动的缩影。

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和一个国家,起落兴衰的历史经验,形成和变化中的生存状态、生活方式、精神性格,乃至人类的较量争斗、功过善恶等信息,都层层叠叠地或显或隐地写在城市的宫阙、楼台、广场、城墙、寺庙、道观、勾栏瓦肆乃至旮旮旯旯的遗迹中。

早在900多年前,历史学家、诗人司马光就说过:“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司马光说这话的时候,洛阳城建的历史已有2000余年。

但在河南,也包括在中国,洛阳还不算最古老的城市。就都城而言,在洛阳之前,还有郑州、安阳等。

在司马光说这话的时候,洛阳被称作西京,当时的首都是东京,也就是春秋时的魏都大梁,后来的开封。东京是当时世界顶尖级大都市。

在当时的河南境内,千年以上的都城还有商丘、南阳等。

司马光以后又过了900多年。上述城市差不多都在两三千年的时间跨度上经历了不同的历史命运,在社会变迁的意义上,几经沧海桑田;在城市发展上,从中心到边缘,大起大落,数度废兴。

说是“老城”,无论从中国,还是从世界的意义上,应当说都是名副其实的了。

到了今日,这些古城随着历史进入新的快速发展时期。老城新貌,其变化可谓日新月异,气象万千,目不暇接。

面对这种情景,不能不令人感慨万千。

我们常常说,历史不能割断,文化不能中断,精神血脉不能断裂。这些历史、文化、精神血脉,集中凝结在老城身上。它不可复制,也无可替代。对于后人,它是前人留下的得天独厚的无价之宝。

近年到河南旅游观光、文化寻根、朝圣拜祖的中外客人与日俱增。他们为何而来?正是因为我们不仅有丰富多样的自然风光,更有古老中原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而这些正集中在郑州、安阳、洛阳、开封、南阳等老城。

仅仅是到3600年郑州商都一段厚厚的城墙上走一走,到洛阳瞻仰一下龙门石窟瑰玮慈祥无比的奉先寺大佛,到安阳琢磨一下甲骨文字的出土和产生,到开封徜徉清明上河园遥想东京时代的繁华,到南阳汉画像博物馆随着飞天们做梦中飞翔……就会约略体悟到这些老城是何等的辉煌与丰厚,是多么的让人流连忘返!

确实,历史的恩赐不能轻视。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遇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要想知道历史的究里,真正要得到准确的历史阐释和文化解说,就勉为其难了。

更有一个严峻的问题,时代不能不为发展而创新,社会不大可能为保留历史而驻足,一批见证历史的老人、建筑设施、文化习俗……都将渐渐改变,离去,消失。

建设现代化的当代人对此应当有一个聪明睿智的态度。对这份历史资源,不应当熟视无睹,让其悬置甚至湮灭;而是要深刻认识其价值,充分展现丰厚的历史遗存和永不衰败的城市精神的风姿风采,显示其无穷魅力,赋予新的现代意义,为先进文化的建设提供知识的、心理的、精神的乃至方法的支持。

正是适应当代经济文化发展和当代人心理和精神的这些需求,“河南老城系列丛书”应运而生。

从开发历史资源,弘扬传统文化入手,依据现有的历史遗迹、图片、口头资料和典籍资料等,力求深入到老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寻绎这些城市的历史脉络,挖掘其文化内涵,概括其精神特征,以质实、简练而又生动、风趣的语言,使读者意会其风貌、风情与意味。

此类书的写作有它特殊的难度。既需要多学科的渊博学识,收集和掌握大量珍贵资料,又需要城市生活的体验,还需要深入浅出引入入胜的文笔。作家和学者中鲜有这样的现成作者。本丛书的作者们在原来专注的学科和专长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努力,力求以优质的作品奉献给读者,为读者特别是游客添加一份独具特色的文化快餐,通过对城市精神和城市风格的观照,也为文化建设和城市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照。

愿读者能够喜爱它,并且能够在出了第一辑以后,能够有第二、第三辑出版。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老郑州(民俗圣地老坟岗)/河南老城系列丛书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赵富海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河南人民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215063884
开本 16开
页数 19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45
出版时间 2008-04-01
首版时间 2008-04-01
印刷时间 2008-04-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334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K892.461.1
丛书名
印张 13.5
印次 1
出版地 河南
215
182
14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3000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9 17: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