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生死之辩/大律师之精彩刑辩系列
内容
编辑推荐

本书为大律师之精彩刑辩系列丛书之一,专讲律师的刑事辩护,由上海市翟建设律师事务所主任、上海首届“东方大律师”翟建主讲。全书共计11个案例,这些案例全部真实,部分被告人、被害人、证人的姓名系化名,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内容推荐

衡量律师辩护是否成功的标志,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关键在于律师是否真正全面地抓住了“辩点”,并采取了恰如其分的法律行动,从而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大律师之精彩刑辩系列这套丛书律师作者们的记述对于读者,特别是法学院学生、初入辩护之门的年轻律师,在了解中国法律制度的运作的实路方面将是极为珍贵的活教材;这些经历对于研究中国司法制度改革的人士来说,也是难得的“口述历史”材料。

目录

生死之辩——留美女硕士杀夫案

屡败屡战——申容锋诈骗案

我不是自首——收藏家走私案

为“冷血杀手”辩护——起曲折的脱逃犯杀人案

吊诡的中美联合执法——顾贺东销售盗版碟片案

是功臣不是罪人——黄秋实贪污案

蹊跷的强奸案——网友性侵犯的非典型案例

眼科专家的官司——陈浩明贪污案

情理法的争辩——儿童福利院切除智障少女子宫案

转制的迷雾——海归博士挪用公款案

命悬一线——邢兵杀人自救案

试读章节

2005年8月26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从芝加哥飞来上海的美国联合航空公司某航班徐徐降落在跑道上。半小时后,旅客们陆陆续续地来到边检区,排队等待办理入境手续。

其中一名旅客的装扮引起了边检人员的注意。这人个头不高,短发,上身穿一件尺寸偏大的夹克衫,脚上穿一双同样显大的旅游鞋。出于职业习惯,这些疑虑马上在边检民警的脑海中经过一连串推理,得出了结论,这人有问题。

他叫贺军,上海人,正在美国普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回答边检民警的问题时,这个名叫贺军的年轻人显得有些恍惚,始终没有正视提问者的眼睛。通过核对护照上的照片,发现照片有些模糊,有被修改过的痕迹,这同基本上还属于全新的护照封面比起来,显得很不协调。边检民警断定,这又是一名持揭换护照非法入境的偷渡分子。

“请跟我们来!”边检民警用平静而不容置疑的口吻对这个“贺军”说。

几乎没有费什么口舌,就查清楚这是一名女扮男装的旅客,名叫程晴。护照上的名字是她的丈夫,照片是她自己在美国时请人揭换的。接下来的盘问更使边检人员大吃一惊,根据她的交待,8月20日凌晨,在美国印第安那州拉法耶特市的住所内,因与丈夫贺军发生争吵,她使用手枪将丈夫杀害,然后持丈夫的护照潜逃回国。

案情重大,边检部门立即同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803处取得联系,随后,案件移送由刑侦部门负责。

在刑警队办公室,程晴仍对自已枪杀丈夫的事实供认不讳,但却始终拒绝交代丈夫尸体的去向。803处的刑警们一面向公安部汇报:一面展开必要的调查,核实程晴的资料并联系贺军的亲属。

经初步调查,程晴与贺军均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化工系,在校期间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2000年大学毕业后,程晴办理了出国留学手续,于2001年1月前往世界排名第86位的美国普度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五个月后,程晴专程回国与贺军结婚,后贺军以陪读身份同程晴一起到了美国。在美期间,贺军也考上了普度大学的研究生,攻读化工专业的学位。

在旁人眼中,小两口堪称天造地设的一对,有着让人称羡的天分与无限光明的未来。一开始,小夫妻确实恩恩爱爱,学业上互相支持,生活上互相帮助,即使身处异国他乡,日子仍然过得平安、幸福。

然而,谁也不知道,程晴的心底有着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她的爸爸是西部地区一所著名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而妈妈却只是一个小县城里的普通工人。这种落差使得她的妈妈即使已经搬来省城同丈夫生活在一起,仍然疑神疑鬼,无端怀疑丈夫会有外遇。因此,父母的婚姻并不幸福,由于妈妈经常干涉爸爸的活动与自由,不允许爸爸接触女同事甚至女学生,给爸爸的学术研究与教学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发生过几次尴尬的事情后,考虑到当时程晴已经考入清华大学,爸爸妈妈离婚了。程的妈妈回到了县城的老家,过着孤独寂寥的生活,后来更因精神失常,离家出走,从此居无定所。

程晴出国后,发誓努力学习,报答母亲。不料未满一年,噩耗传来,妈妈去世了。程晴来不及接母亲到美国,来不及给母亲尽孝,来不及报答养育之恩。由于时间的关系,她甚至来不及奔丧和守孝,她心理上产生了无限的自责。她坚信,是离婚造成了母亲的早亡,而自己,无论如何不能重蹈覆辙。

新婚燕尔,一切顺利。美国的生活是自由的,以他们的天分,学业上没有什么负担,由于两人都有奖学金,加上贺军平时还经常在易趣网上拍卖一些日用品贴补家用,日子倒也过得十分适意。

可惜好景不长,或许是由于丧母对程晴的打击太大,或许是母亲精神上的问题对她有某种程度的遗传。总之,她的脾气越来越坏,开始像母亲一样干涉丈夫正常的人际交往。有一次,他们刚搬了新家,由于普度大学有不少中国留学生,贺军就想邀请大家到家里聚会,开个PARTY。等到请柬已经发出,客人就快到了的时候,程晴突然不同意在家里举办聚会。她不喜欢别人来自己家里,也不愿意贺军接触那么多男男女女。结果,硬是逼着贺军去给那些被邀请的人一一解释并道歉。

还有一次,邻居听说她家新买了一台洗衣机,就想来她家看看,合适的话自己也买一台。程晴不同意人家来家里,竟然用数码相机从不同角度给洗衣机拍了照片,用电子邮件发给邻居。

夫妻之间的信任开始减少,矛盾却不断增加。

用程晴自己的话说,以前两人在国内的时候,面临重重的困难,但这些压力却没有使他们分开。当他们历经磨难终于有了一个舒适宽松的环境时,两人之间反而有了分歧,总是因为一些琐事争吵不休。一次次的争斗消耗着两人的感情,于是贺军提出用离婚的方式,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因为家庭的原因,程晴本人最怕的恰恰是离婚二字。她认为正是因为离婚,妈妈才郁郁而终,未享天年。

现在看来,或许两人都低估了这段经历对程晴心理上的影响,这种影响决定了程对贺军离婚的提议万分恐惧,只能断然拒绝。争吵时总是处于情绪亢奋状态的程晴,断定贺军故意使用离婚的问题要挟自己,迫使自己在两人争执的任何问题上让步。

矛盾开始累积,程晴的情绪经常处于崩溃的边缘:2004年2月的某天凌晨,在争吵过后,程晴让贺军写下保证书,保证一辈子不跟她离婚,不对她不好,不惹她生气,不能不听话,不许回国,不许喜欢别人;2004年6月,普度大学警方接报称程晴抓伤贺军,后因贺军作证而撤销了指控;2004年12月24日圣诞节平安夜,程晴用刀刺伤贺军并试图自杀未遂,遭到美国司法机关的重罪指控,后又由贺军保释出狱,等候审判。

在此期间,法庭曾经禁止程晴接近贺军,等待心理医生的报告。为了配合程的治疗,贺军每周都陪程前去诊所接受心理咨询,等到心理医生认为陈的情绪稳定了,法庭撤销禁止令之后。两人又重新生活在一起,但是这一次,贺军就没有上次那么幸运了。

2005年8月19日晚上,两人再次大吵了一场。贺再次提出了离婚,程认为自己的婚姻真的已经无法挽回,万念俱灰、彻夜不眠。到凌晨时她作了最后的努力,推醒贺军想再好好谈谈,贺军未予理会,程遂从床头柜中拿出事先购买的手枪,朝丈夫的后脑开了一枪。

8月31日12时许,美国伊利诺斯州罗斯蒙特警察局接到报案,称芝加哥一家酒店的停车场内有一部红色别克轿车已经停放多日,并散发出浓烈的异味。警方立即前往现场查看。在该车后备箱中,发现一具已被肢解的腐烂了的男。性尸体,被分装在塑料袋内,经警方鉴定后确认死者为贺军。

尸体找到后,2005年11月19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牵头组成的赴美调查取证工作组,从美国警方获取了该案的证据材料。这些证据经中国驻美国总领事馆和美国州务卿办公室相继认证后,具有在中国指控程晴故意杀人罪的证据效力,案件告破。

该案在中美两国间引起轰动,新闻媒体纷纷跟进报道,各种传言纷纷扰扰,莫衷一是。

确实,清华高材生、留学美国著名大学、曾经的恩爱夫妻、枪杀丈夫、肢解尸体、女扮男装潜逃回国,这些新闻要素哪怕只有一项,都足够吸引公众眼球了,何况它们叠加在了一起案件中。

P1-6

序言

我未曾奢望为名人的著作写序,但作为翟建的同学,实难拒绝他的邀约。其实本书无需序文,十一个案例的辩护如此经典,足以吸引读者,以至任何前叙性文字都有画蛇添足之嫌。但既已应允,简述如下:

寻求中国法治进步的路径,肇于两端,一为理想主义的立标,揭社会之病灶,行破旧立新之途;另一为现实主义的改良,克旧制之弊,行渐进嬗变之道。翟建显然是后者。在我的认知中,他对那些理想主义的宏大叙述颇不感兴趣,他也无意对现行法律系统进行浪漫的批判。作为一名专业的刑辩律师,他把对中国法律进步的希望寄于可操作的层面上。以一个一个的个案的积累,孜孜砣砣,锲而不舍,达到正义启蒙,法律进步之效。就结果而言,他给予中国法律(包括社会)变革以适当的方式和机会。如有担当,他不会是法国大革命中街角的斗士,而更象英国议会里喋喋不休的议员。

律师都了解中国刑事辩护的现状,虚拟的权力神圣性和实用的司法工具性构成了刑事辩护的险途。如何面对,这是一种选择:

律师匆匆披甲上阵,面对公诉人有理无理唇枪舌战一番,不着边际或太过矫情的辩论,这种进攻虽然勇猛,结果却无进展。用中国司法之不当,搪塞自己的失败。这种唐吉柯德式的战斗对被告而言是一场灾难。

相对勇气而言,翟建更注重的是智慧。他对案件的分析有着异禀的天赋,疏理有道、布阵沉稳、捕漏慎密;在进攻与防守之间流畅地驾驭逻辑。在失衡的规划体系中,能优雅地把罪轻、无罪的诉请自然地呈递给法官。在刑辩领域中,翟建无疑是成功的,与以案件胜败为标准不同,我认着他的成功在于他以自己的理性、智慧、经验让法庭真正感受到了辩护人的存在。如果要评判风格,这就是翟建的风格。

今日中国刑辩流年不利。法学院毕业生一旦披上律袍,就会“弃刑经商”,能坚守以刑辩为专职的律师凤毛麟角。但翟建及翟建组建的团队,却守望着这一阵地,以特有的方式,为中国的法治作出贡献,本书就是证明。

2008年5月29日北大中关园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生死之辩/大律师之精彩刑辩系列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翟建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09305140
开本 32开
页数 337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220
出版时间 2008-06-01
首版时间 2008-06-01
印刷时间 2008-06-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法律-中国法律
图书小类
重量 0.32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D926.5
丛书名
印张 11
印次 1
出版地 北京
210
148
12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5: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