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新世纪成都文学(共6册)
内容
编辑推荐

文学的路也是心灵的路。文学其实是心灵的歌。一部文学史,其实就是文学家心路历程的写照。阅读《新世纪成都文学》丛书,为作家的心灵之歌而欣喜,而感动,而敬仰。作家之心,有如湖水,映照出层峰翠峦:有如火炬,启迪着蒙昧徘徊;有如天空,闪烁着日月星辰……

编辑和解读“新世纪成都文学”的思路可从两个关键词入手:一个是成都文学,另一个是新世纪文学。前者强调了文学的地域特征及其历史,后者则凸显了文学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内容推荐

《新世纪成都文学》丛书一共六卷,包括柏桦和席永君主编的诗歌卷、向荣主编的中篇小说卷和文学批评卷、何小竹主编的短篇小说卷和散文卷、杨吉成主编的古体诗词卷。在选编过程中,编委会历时半年,不辞辛劳,广泛联系作者,征得了丰厚的新世纪以来成都作家创作的作品,我们从中精挑细选,尽可能做到客观、优质、全面地展示成都文学新世纪发展繁荣的真实生态和面貌,但挂一漏万之弊,恐也难免。

目录

鱼和成都

亲爱的婚姻

蓬勃的植物是幸福的

在爆炸的星空下

花重锦官城

智者的独白

试读章节

每年到了4月4日的晚上,卞先生就会蜷缩在沙发上,等着看一档他期待中的电视节目。

卞先生曾经是一个少校。当他还是一个少校的时候,他是有固定的姓名的,但不一定是姓卞。他所从事的绝密行业,决定了他需要更换很多姓氏,卞只是其中之一罢了。“卞”同“变”谐音,变来变去, “卞”在他的秘密机构里,反而成了他最确切的代称。不过,他的下属从来不叫他“卞少校”或者“卞长官”,而称其“卞先生”。他官衔不高,却权势显赫,像他这样掌握生杀大权的人物,都喜欢有一个文质彬彬的尊称。类似的例子很多,卞先生之上,还有老先生。老先生是卞先生的领袖,而卞先生则是老先生的学生、爱将和追随者。后来,在若干年前的4月4日的雨中,少校消失了,他也就不称为“卞”了。

他姓了别的一个什么。我之所以说不明白,是因为他的姓氏从此和他的住所一样,又几经更改。现在,他隐居在这座城市的一条河流边上。河从前是护城河,跨过河就是郊野,望不到头的玉米林和蔬菜田。后来楼群漫过河去,护城河就成了城内观光的水道。但是有河的地方,就会有绿地,就有比别处更多的香樟、银杏和雪松。在喧腾的城市里,河滨总是保留着一些阴沉沉的冷漠。

他看起来仿佛一个隐士,而在他自己的心里,也许更像是一个躬耕田亩的农夫吧。多年前的秋天,他曾奉老先生之命,率领一个小组去执行暗杀任务。他们在翻越绵延的山丘时遇到了大雨,便躲人路边的一座破庙歇息。在弥勒殿烟火熏黑的西墙上,绘着一幅年代久远的壁画,壁画的中央是一个顶着草帽而行的人影,他似乎是要从壁画上走出来,而卞先生看出,他实际上正是要深深地隐进去。卞先生把这影子看了又看,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来。他觉得自己就很像这个模糊的影子,当他走出来的时候也许是荷锄的乡下人,他操纵完别人的生死踱回去时,你才晓得他是多么的强大呢。迄今卞先生都喜欢这样的感觉,隐而不显,瓜熟蒂落。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还是叫他卞先生吧。卞先生住在河滨,同他的房子、窗台以及他秘不示人的往事生活在一起。他的门总是关闭的。他习惯于长久地伫立在窗台前眺望河上的风景。他已经很老了,大概快有一百岁了吧?他是一个很瘦小的老头子,躬腰驼背,却留下一张白净而光洁的脸。他的牙齿和胡子都掉光了,瘪着嘴看着什么东西时,更像一个慈祥的老奶奶。他看到的东西都很模糊,明亮的是天空,而黑暗的是大地,天地之间那迷雾般的灰色就是建筑和道路。但卞先生的耳朵还好使,他能从嘈杂的音尘里分辨出水流的沽沽声。每晚他的入睡都很浅,睡着了他也能察觉到蟑螂在碗橱内的爬行,月光在地板上的移动。不过,地板的开裂,或者汽车的鸣笛,都不会使他惊醒。只有等到天亮前,清洁工在窗外打扫落叶和纸屑的声音,才让他知道新的一天又来到了。长长的竹帚扫在落叶和纸屑上的声音,就跟密雨淋在树林上似的,这种感觉很湿润,也很安全。

噢,是的,卞先生需要安全。只有同自己待在一起的时候,他才觉得安全有了保障。雨雪、大风,会让来来往往的人们安静下来,也会让某个试图前来寻找他的人被阻断在车站、码头。他不订阅报纸,世界的变化会使他的脑子混乱和不安。电视机每年只打开一次。房间里也没有安装电话,他不能忍受急促的铃声,不能忍受话筒里某个人压低嗓门对他说话。事实上,他已经没有一个需要联系的人了。

自从若干年前的4月4日以后,他就成了另外一个人,一个只需要同自己打交道的人。1956年的冬天,他曾经去哈尔滨拜访一个做了职员的故交。那时候卞先生已经隐姓埋名十年了。他确实需要找到一个人叙叙旧,他想他总不能对着墙壁说一辈子话吧。他敲开故交的门时,已近深夜。他以为会从故交的脸上看到惊喜,结果他看到的只有惊愕。而且,卞先生很容易就从这种惊愕中看到了恐惧和出卖。他很快就告辞了。临行前他请求上一次洗手间。在经过厨房时,他拧燃了煤气炉,又吹熄了火焰。他走到哈尔滨的街上,漫天风雪正在黑夜里飞舞。那些帝俄或者苏俄风格的建筑在风雪中沉默着,特别像那些能够守住秘密的老人。第二天,卞先生在机场得到了故交全家死于煤气中毒的消息。他把那张报纸揉成一团,扔进了垃圾箱。此后,他再没有去找过一个旧人。P1-3(《亲爱的婚姻》)

序言

“文学的路就是探索的路。”

当六卷本《新世纪成都文学》丛书清样终于沉甸甸地摆上案头时,就想起了巴金老人《随想录》中的这句话,它恰如其分地表达了我们在选编这套丛书过程中的强烈感受。

文学的路也是心灵的路。文学其实是心灵的歌。一部文学史,其实就是文学家心路历程的写照。我们阅读《新世纪成都文学》丛书,为作家的心灵之歌而欣喜,而感动,而敬仰。作家之心,有如湖水,映照出层峰翠峦:有如火炬,启迪着蒙昧徘徊;有如天空,闪烁着日月星辰……

作家们合着时代的脚步前行,为时代存真。七年仅只一瞬间,但从艺术探索的角度,阶段性地整理和总结成都文学的实践是有必要的;如果再考虑到近20年成都文学发展史还缺乏系统梳理和深入研究的状况(而这20年又恰恰是中国文学急剧发展和转型的重要时期),那么,这套丛书的编辑和出版为成都文学的阅读和研究,就提供了极富价值的对象和资源,它不啻为成都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编辑和解读“新世纪成都文学”的思路可从两个关键词入手:一个是成都文学,另一个是新世纪文学。前者强调了文学的地域特征及其历史,后者则凸显了文学发展的动态和趋势。

李白有诗“九天开出一成都”。一个拥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成都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和繁荣,都直接影响着成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汉代以降,司马相如、扬雄、陈寿、陈子昂、李白、杜甫、薛涛、苏轼、杨慎、虞集,名篇迭出,风流何似。近现代以来,更是名家辈出,吴虞、刘师尧、曾孝谷、曾兰、李劫人、巴金、艾芜、沙汀、马识途、车辐、流沙河等作家及作品,展现出中国新文学的独特魅力。李劫人先生的“大河小说”,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先出现的长篇历史小说,郭沫若称赞它是“小说的近代《华阳国志》”。新时期以来,成都文学出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作家及其精品力作。

上世纪80年代是当代诗歌最繁盛的年代,也是成都诗歌最繁盛的年代。那时,非非主义、莽汉主义、整体主义像三驾马车驰骋在中国诗歌的江湖上,那么耀眼,那么引人注目。如今,非非继续非非,莽汉继续莽汉,整体已融入更大的整体,而诗歌的光荣属于成都,属于我们共同的母语——汉语。《新世纪成都文学·诗歌卷》,共收入了五十位成都诗人的作品。他们的年龄结构跨越了五个年代。五十位诗人和五个年代,这样的诗歌序列并非编者有意为之,一切纯属天意。

《新世纪成都文学·中篇小说卷》,共收录作品六部。所选小说以中青年作家的作品为主,可谓异彩纷呈,人物、故事和风格都大异其趣,但它们有一个共同品质是引人注目的——六部小说都好看。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写作短篇和阅读短篇都成了一件十分奢侈的事情。《新世纪成都文学·短篇小说卷》,特意为成都的短篇小说创作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成都作家的长篇小说创作近年来之所以频频受到文学界和读者的关注与好评,是因为他们一直都在“悄悄”地,同时又是“野心勃勃”地写着自己的短篇。

散文是最不拘一格的文体。规范地说,散文又是最难写好的一种体裁;通俗地说,散文是最可以“乱写”的。有事说事,有想法说想法,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正因为如此,相比于诗与小说,散文作者又是最不可能把自己藏得起来的。你是什么人,有什么样的境界和水平,看你的文字就一目了然。散文贵在神聚,《新世纪成都文学·散文卷》就是呈现的这种“神聚”。

《新世纪成都文学·批评卷》,对近些年来成都的文学批评作了一次总体性的梳理和考量,寻觅并发现成都文学批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踪迹,在亲历和见证的双重意旨上,使选本成为成都文学繁荣发展的重要见证。  古体诗词千百年来代表了中国文学的正宗。“风流销魂沧海外,桃李遍植到天边”。换言之,中国古体诗词从来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我们古国文明最富有民族内蕴与特质的一大标志。《新世纪成都文学·古体诗词卷》,是成都诗人禀承“微而婉,和而庄”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诗道”,是讴歌时代,抒写性灵,反映生活的写照,在成都文苑占据着一席之地。

新世纪以来,成都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获得了非常多的荣誉和称号,成都的形象和内涵也日益丰富迷人。对于像成都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来说,仅有一些美誉和称号是不够的,它需要凸显更加丰富的城市文化性格,而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无疑是一个城市最具魅力的文化形象之一。特别是关注民生、解决民生的“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为成都文学的生长、繁荣提供了不竭的源泉和动力。《新世纪成都文学》丛书在作这样一种努力,它发掘并展示了成都文化的深邃魅力。

《新世纪成都文学》丛书一共六卷,包括柏桦和席永君主编的诗歌卷、向荣主编的中篇小说卷和文学批评卷、何小竹主编的短篇小说卷和散文卷、杨吉成主编的古体诗词卷。在选编过程中,编委会历时半年,不辞辛劳,广泛联系作者,征得了丰厚的新世纪以来成都作家创作的作品,我们从中精挑细选,尽可能做到客观、优质、全面地展示成都文学新世纪发展繁荣的真实生态和面貌,但挂一漏万之弊,恐也难免。

《新世纪成都文学》丛书是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联共同推出的文化精品项目,由巴蜀书社出版。在编辑过程中,得到了成都市委宣传部的鼎力支持以及相关同志的无私帮助,专此恭致谢忱。谨抄录如下诗句作结:

与我的生命一同呼吸一同欢笑的人啊,

请用你牵挂的目光啜饮这些诗篇,

它们是时间手中永恒清新的镜子和火焰,

映照出我们穿越世纪的灵魂风景。

杨吉成

2007年深秋成都

后记

《新世纪成都文学》中篇小说卷共收录了何大草等人的六部作品。入选的作家以中青年为主。入选的作品可谓异彩纷呈,人物、故事和风格都大异其趣,但它们有一个共同品质是引人注目的——六部小说既好看又好读。何大草在杀手的苟且中洞穿了生命的虚无,他对个体命运沉浮变迁中“影响”主题的书写,是成都小说为中国当代文学提供的一种艺术经验;姜巍的《小涛鬼话》讲了一个使人惊悚却又是莫须有的鬼故事,把关于鬼的想象落到人心之上,荒诞中也批判了一种难以回避的现实;裘山山《花香催人老》写一个中年女人在家庭解体的无助中,竟把温情和关怀当做不屈不挠的反抗武器,悲凉中尖刻地透出女性主义的反讽意味,放到后殖民主义批评的视阈中,它就是中国本土的“弱者的反抗”;麦家的《密码》一如既往地实践着他著名的玄奥离奇的诡异风格,为中国小说类型的当下发展提供了新的样式;袁远的《亲爱的婚姻》,从容不迫、平静舒缓地书写婚姻的现实难度,却在情感屡遭重挫的困境中又忍不住发出了既恨又爱的呼喊——“亲爱的婚姻”,从而使爱的伤痛获得了喜剧的效果,这恰好就是小说写作趋于成熟的艺术境界;藏族作家索朗仁称写作小说已有多年,他的近作《小号兵强娃》是一部既结实又耐人寻味的小说,细读自有浓厚的历史意蕴扑面而来。

编选这部中篇小说卷,对我个人来说是一件既易亦难的事。说易是因为我与选本中的作家大多相识,多年来对他们的小说也有跟踪阅读的习惯,选起来还算心中有数;但在具体的编选过程中,却发现“易”亦是“难”。囿于规定的字数和个人的审美偏好,每个作家只选一部作品等因素,故所选不一定就是作家最好的小说。而一个作家在近七年的写作中完全可能有两个以上的代表作,由于只做一种选择,或许就有遗珠之憾。我期待以后有机会做得更完美一些。

向荣

2007年秋于百花潭(《亲爱的婚姻》)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新世纪成都文学(共6册)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何小竹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巴蜀书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807521068
开本 32开
页数 203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出版时间 2008-03-01
首版时间 2008-03-01
印刷时间 2008-03-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图书小类
重量 2.336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丛书名
印张 68.125
印次 1
出版地 四川
210
138
117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1 3:5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