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软件  游戏  图书  电影  电视剧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图书 语言学视角科学化追求(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内容
编辑推荐

方有林所著的《语言学视角 科学化追求(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对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较全面地勾勒出了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清晰轮廓。由此,作者还有效地挖掘了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在语文教学主要方面的独特价值,并作了初步开掘。而这两个方面,正是本书既“述”又“作”的重要而独特的价值之所在。一方面,作为语文教育家的吕叔湘从“语言学的视角”来观照和审视语文教育,在追求语文教学科学化的探索中,阐发对语文教育的基本看法,而这一点常常被其他研究者所忽略。吕叔湘既有对语言学理论的系统研究,又有对语文教学实践的深切关注,而且他还有中学语言教学的实践经验,因其视角的独特和理论视野的开阔,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当下语文教育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仍然是“非语文”的幽灵挥之难去,而且以不同的面孔不断出现。许多“非语文”的新问题,其实质不外乎是“非语文”问题的不同翻版。对“非语文”问题和实质认识不清、把握不准,“怎么教”语文的问题也就必然处于或“左”或“右”的摇摆之中。

内容推荐

《语言学视角 科学化追求(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特点,是既有认识论上的意义,也有方法论上的效用,强调“程序性知识”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要根据古代、近代和现代汉语的差异选择不同的策略;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一方面来自于始终坚持“正确模仿,反复实践”,另一方面依赖于教师“敢于教”和“善于教”。要特别注重口语教学,防止“半身不遂”;面对阅读和写作的多元取向,阅读要侧重“读得快,抓得准”,写作要围绕“读者”而训练。

方有林所著的《语言学视角 科学化追求(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对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较全面地勾勒出了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清晰轮廓。

目录

绪论 语文教育:不该忘记吕叔湘

 一、对语文教育家吕叔湘研究现状的遗憾

(一)对语文教育家吕叔湘的研究成果不多

(二)对语文教育家吕叔湘的研究开掘不深

 二、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的开掘重点

(一)从具体的教学任务着眼科学地认识语文教学性质

(二)从扎实的科学训练入手切实地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第一章 吕叔湘语文教育研究的“足迹”

 第一节 吕叔湘汉语研究与语文教育研究两个平台的形成

(一)求学阶段汉语和英语的治学根底

(二)中学教学和留学生活阶段的求索

(三)汉语研究与语文教育研究两个研究平台搭建

 第二节 “语文”质的规定性阐述和“科学训练”教学观确立

(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良好语文学习环境的营造

(二)“语文”质的规定性:语文课程、教材建设的指针

(三)“正确模仿,反复实践”:“科学训练”教学观的确立

 第三节 “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语文教学现代化的引领

(一)“两个迫切问题”:对语文教学科学化的呼唤

(二)“致用化”:听说读写教学实质的现代化审视

(三)“选择”:和“列序”:语文教学内容现代化的思索

(四)出任全国中语会会长:空前热烈语文教改新局面的开创

第二章 解读“语”“文”:“有学科特色的”语文教学本体论

 第一节 “语”“文”:语文教学的逻辑起点

(一)向语言本体回归:“语矽和“文”既一致又有差别

(二)“语文”的表现形态:方言与普通话、文言和白话

(三)语文教学目的:培养能“语文”的普通公民

(四)语文教学本位:“人”“文”与“工具课”

 第二节 “什么是语文”:语文教学本体论思想的产生和流变

(一)介入语文教学:语言学家的现实关怀

(二)“语言文字”外延拓展的整合论:运用比较的视角

 第三节 “有学科特色的”:语文教学本体论辨正

(一)“两个必须认清”:“什么是语文”的误读修正

(二)“有学科特色的”:“什么是语文”的意义和阈限

第三章 “语言文字并举”:全面的语文教学内容观

 第一节 不可偏废的“语”“文”教学内容观

(一)“应用”的教学内容必须“语言文字并举”

(二)“语”“文”融合:“语言文字并举”成为可能

 第二节 防止“半身不遂”教学内容的本源探寻

(一)“重文轻语”现象的“环境评估”

(二)“语言文字并举”训练的学理思考

 第三节 “语言文字并举”教学内容观的审视与落实

(一)审视“语”“文”教学内容观的现实价值

(二)反思口语与书面语双提高双促进

(三)听说读写能力训练保障的课程论观照

第四章 “教学生学”:辩证的语文教学过程观

 第一节 “教学生学”:语文教学过程观的基本内涵

(一)教学过程:教师“教”学生“学”“真语文”

(二)教学目标:“要教会学生动脑筋”

(三)抓住两个教学环节:“正确模仿”和“反复实践”

 第二节 “教学生学”语文教学过程观的理论渊源探析

(一)吸收了《学记’》以来形成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二)继承了古代“自得”学习理论精髓

(三)吸取了西方“自动”学习观的内核

(四)完善了“教是为了达到最终不需要教”

 第三节 “教学生学”语文教学过程观的当代价值

(一)坚持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动摇

(二)审视和落实“语文”和“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

第五章 “敢教”“善教”:语文教育大业中“教师为本”的清醒方略

 第一节 语文功底和教学艺术:成就语文教学的“关键”

(一)学高为师:教师语文功底的垂范作用

(二)教学艺术:提升教学水平的不懈追求

 第二节 探析:语文教师“怕教”“拙教”的原因

(一)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认识不清

(二)对“语文”和“学会一种语文的过程”认识不清

 第三节 破解:语文教师“敢教”“善教”的方略

(一)“敢教”标准:语文教师的学术胆识辨正

(二)“善教”标准:要善于“教会学生动脑筋”

(三)“善教”重点:教法“不定于一”的个性

(四)“善教”难点:找准“因势利导”的起点

第六章 对几个容易陷入误区问题的思考(上)

——关注把握学生阅读“本身目的”:阅读教学特定任务的研究和实践

 第一节 阅读与阅读教学“本身目的”之基本内涵

(一)“教材阅读目的”与“文本阅读目的”辨正

(二)阅读教学不能附庸于“读写结合”:阅读教材不尽然

为写作提供范本

(三)“快”和“准”:学生阅读教材的时代精神指导思想和攻略

 第二节 阅读教学被异化的几种情况

(一)以讲为主:学生的读被取消或极大地弱化

(二)以写作为中心:学生的阅读被边缘化

(三)语文教学内容的泛化:阅读教学内容的越轨

 第三节 审视并落实阅读教学“本身目的”之整合

(一)课内外阅读整合:检验落实和发展阅读教学成果

(二)泛读与精读整合:“快”和“准”阅读能力训练的保证

第七章 对几个容易陷入误区问题的思考(中)

——通“达”:生活作文教学观念的现代阐释

 第一节 “处处为读者打算”:作文教学矛盾规律的深刻揭示

(一)生活作文教学观的核心价值表述

(二)“达”的文风继承与社会功能阐发

 第二节 通“达”生活作文教学观的形成探析

(一)语言学观照:通“达”作文教学观形成的内在尺度

(二)科学化视角:通“达”作文教学观形成的外在追求

 第三节 通“达”生活作文教学观的价值审视

(一)重视交际功能:克服文中缺人弊端的国外参照

(二)重视思维训练:克服写不清楚瓶颈的有效支点

第八章 对几个容易陷入误区问题的思考(下)——重温吕叔湘,再论“语文教学科学化”

 第一节 忧患意识:语文教学的百年“情绪”

 第二节 科学追求:20世纪语文教学科学化的艰难求索

 第三节 科学化与科学主义:我们对科学化的误读

 第四节 从吕叔湘出发:“语文教学科学化”如何可能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标签
缩略图
书名 语言学视角科学化追求(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副书名
原作名
作者 方有林
译者
编者
绘者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商品编码(ISBN) 9787545802931
开本 16开
页数 218
版次 1
装订 平装
字数 150
出版时间 2011-01-01
首版时间 2011-01-01
印刷时间 2011-01-01
正文语种
读者对象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适用范围
发行范围 公开发行
发行模式 实体书
首发网站
连载网址
图书大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图书小类
重量 0.278
CIP核字
中图分类号 H19
丛书名
印张 14.5
印次 1
出版地 上海
229
150
10
整理
媒质 图书
用纸 普通纸
是否注音
影印版本 原版
出版商国别 CN
是否套装 单册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版权提供者
定价
印数
出品方
作品荣誉
主角
配角
其他角色
一句话简介
立意
作品视角
所属系列
文章进度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文摘
安全警示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随便看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

 

Copyright © 2004-2025 xlantai.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8 6: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