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综合研究一个诗史时段的著作。它将历来不受重视的大历诗歌视为唐诗史的一个特殊时段,通过与开元、元和两个时期的比较,揭示了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及作为由盛转中的转折点在唐诗乃至整个中国诗史上的特殊意义,使诗史的内在脉络愈益清晰地凸现出来。
本书于199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后,《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了书评,日本的《中国文学报》、《东方》也刊登了有关专家的评论,对全书的内容和见解给予较高的评价,1995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专著二等奖。
图书 | 大历诗风 |
内容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综合研究一个诗史时段的著作。它将历来不受重视的大历诗歌视为唐诗史的一个特殊时段,通过与开元、元和两个时期的比较,揭示了它独特的审美价值及作为由盛转中的转折点在唐诗乃至整个中国诗史上的特殊意义,使诗史的内在脉络愈益清晰地凸现出来。 本书于199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后,《中国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了书评,日本的《中国文学报》、《东方》也刊登了有关专家的评论,对全书的内容和见解给予较高的评价,1995年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青年优秀成果专著二等奖。 目录 导言 第一章 从《河岳英灵集》到《中兴问气集》——由唐人选唐诗所作的抽样分析 《河岳英灵集》的倾向 关于《箧中集》 《中兴间气集》的新变 第二章 “气骨顿衰”——时代精神的变迁 第三章 时代的偶像——大历诗风与谢眺 第四章 主题的取向 迷惘和反思 衰老的感叹 孤独与友情 乡愁羁恨 隐逸的旋律 自然的新发现 第五章 时间与空问 空间:外向与内向 时间:历史与现实 客体:设想与知觉 主体:彼岸与此岸 第六章 感受与表现 感受与对象 表现与动机 情景交融的历程 移情·烘托·象征 第七章 意象与结构 意象的类别 意象的性状 意象结构与表述结构 第八章 体式与语言 体式方面的评价 语言的风格特征 第九章 大历诗风的内涵及大历诗的地位 附录一 大历诗人名录及作品数量 附录二 大历诗研究参考文献一览 附录三 征引书目 附录四 不说破一“含蓄”概念之形成及内涵增值过程 后记 重版后记 |
标签 | |
缩略图 | ![]() |
书名 | 大历诗风 |
副书名 | |
原作名 | |
作者 | 蒋寅 |
译者 | |
编者 | |
绘者 | |
出版社 | 凤凰出版社 |
商品编码(ISBN) | 9787807293552 |
开本 | 32开 |
页数 | 297 |
版次 | 1 |
装订 | 平装 |
字数 | 252 |
出版时间 | 2009-04-01 |
首版时间 | 2009-04-01 |
印刷时间 | 2009-04-01 |
正文语种 | 汉 |
读者对象 | 青年(14-20岁),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
适用范围 | |
发行范围 | 公开发行 |
发行模式 | 实体书 |
首发网站 | |
连载网址 | |
图书大类 | |
图书小类 | |
重量 | 0.316 |
CIP核字 | |
中图分类号 | I207.22 |
丛书名 | |
印张 | 9.325 |
印次 | 1 |
出版地 | 江苏 |
长 | 210 |
宽 | 148 |
高 | 12 |
整理 | |
媒质 | 图书 |
用纸 | 普通纸 |
是否注音 | 否 |
影印版本 | 原版 |
出版商国别 | CN |
是否套装 | 单册 |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 |
版权提供者 | |
定价 | |
印数 | |
出品方 | |
作品荣誉 | |
主角 | |
配角 | |
其他角色 | |
一句话简介 | |
立意 | |
作品视角 | |
所属系列 | |
文章进度 | |
内容简介 | |
作者简介 | |
目录 | |
文摘 | |
安全警示 | 适度休息有益身心健康,请勿长期沉迷于阅读小说。 |
随便看 |
|
兰台网图书档案馆全面收录古今中外各种图书,详细介绍图书的基本信息及目录、摘要等图书资料。